1、试卷第 1 页,总 8 页1近期,禽流感病毒 H7N9 因致病性强、致死率高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病毒无细胞结构,其离开家禽就不能存活B. 该病毒内的 DNA 和 RNA 化学元素组成相同C. 该病毒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D. 该病毒和颤藻均无发生染色体变异的可能【答案】D【解析】禽流感病毒 H7N9 没有细胞结构,离开宿主细胞不能独立生存,除了家禽以外,还可以寄生与人体细胞,A 错误;该病毒体内只有 RNA 一种核酸,B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C 错误;病毒和颤藻体内都没有染色体,所以都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
2、正确。2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目的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 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C. 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 调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重复调査几次,以减小实验误差【答案】B【解析】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 50%的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目的是去浮色,A 错误;叶绿体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或者丙酮提取色素,B 正确;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但是不能抑制着丝点分裂,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错误;调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
3、,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而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D 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B. 能产生 ATP 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C. 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合成反应相联系D. 酶和 ATP 都被彻底水解可能会有相同的产物【答案】D【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受体蛋白,如植物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A错误;能够产生 ATP 的细胞不一定能够产生酶,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酶,B 错误;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水解反应相联系,C 错误;少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RNA 和 ATP 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有核糖、
4、磷酸,D 正确。4下图表示人体免疫异常引起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 细胞甲是在胸腺中成熟的B. 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C. 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D. 激素乙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答案】A【解析】细胞甲可以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来自于 B 淋巴细胞的分化,而 B 细胞成熟于骨髓,A 错误;分析图解可知,该病是抗体作用于自身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的受体,因此属于自身免疫病,B 正确;甲状腺细胞的激素丙的受体被抗体占据,所以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C 正确;激素乙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D 正确。5森林群落中
5、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査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断出A.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A 正确;由图知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推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 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法判断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
6、变化情况,C 错误;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D 正确。6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N/n 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Xn、X nY 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果蝇共 185 只,其中雄蝇 63 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结果不能判定出是 N 基因还是 n 基因纯合致死B. 可以判定出上述实验亲本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C. 若 F1雌性果蝇共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 nD. 若致死基因为 N,让 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成活个体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
7、对果蝇杂交所得 F1代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1,说明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所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亲本中雌性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XNXn,杂交后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是 1:1:1:1,其中一种雄性基因型致死,但是无法判断是 N 基因还是 n 基因纯合致死,AB 正确;若致死基因是 n,则雄性亲本为 XNY,与 XNXn杂交,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 XNXN、X NXn,只有一种表现型,C 正确;若致死基因为 N,则雄性亲本为 XnY,与 XNXn杂交,后代雌性为 XNXn、X nXn,雄性为XnY,则 F2成活个体为 1XNXn、3X nXn、3X nY,所以 N 的基因频率为 1
8、/11,D 错误。7研究人员在温度为 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鼠尾藻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所示。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又将绿色的小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叶片 光补偿点(molm -2s-光饱和点(molm -2s-叶绿素 a(mgg -1)最大净光合作用(nmolO 2g-1min-1)试卷第 3 页,总 8 页1) 1
9、)新生阔叶 16.6 164.1 0.37 1017.3繁殖期阔叶 15.1 266.0 0.73 1913.5狭叶 25.6 344.0 0.54 1058.2(注:光补偿点为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为总光合速率刚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1)同一鼠尾藻上的叶片有狭叶、阔叶之分,说明_。据表信息,鼠尾藻繁殖期阔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其内在原因之一是_。最能够耐受较大的光照强度变化的叶片是_,这与其潮涨被淹、潮落被晒相适应。(2)A 点小麦叶肉细胞合成 ATP 的场所是_。若在 C 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 NaOH 水溶液的烧杯,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_。(3)在 51
10、5min 内,叶片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变化的趋势是_,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 515min 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以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10-7molmin-1。【答案】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繁殖期阔叶的叶绿素 a 含量高 狭叶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五碳化合物 逐渐減小 容器内 C02浓度逐渐下降 0.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新生阔叶光饱和点、叶绿素 a 含量最低,最大净光合作用最小;繁殖期阔叶的光补偿点最低,叶绿素 a 含量最高,最大光合作用最大;狭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最大光合作用介于以上两种叶
11、片之间。根据图形分析,0-5min(AB 段)之间,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强度=(5-4)/5=0.210-7mol/min。B 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氧气量逐渐增加,则 BC 段之间的净光合作用强度=(8-4)/(15-5)= 0.410-7mol/min,则实际光合作用强度=0.2+0.4=0.610-7mol/min。(1)同一鼠尾藻上的叶片有狭叶、阔叶之分,说明基因的表达受环境的影响;表格中可以看出,新生阔叶的叶绿素含量比繁殖期阔叶的少,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鼠尾藻新生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表格中看出,狭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高,说明狭叶能够耐受较
12、大的光照强度变化,这与其潮涨被淹、潮落被晒相适应。(2)A 点没有光照,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则此时细胞中产生 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点时向容器中放入装有 NaOH 水溶液的烧杯,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则植物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导致五碳化合物增加。(3)根据图形分析,BC 段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小,说明净光合速率逐渐減小,原因是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 C02浓度逐渐下降。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 515min 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以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0.610-7molmin-1。【点睛】在解题时,考生须理解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等的概念。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曲线图,确
13、定 A、B、C 三点的生物学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2017 年 4 月 19 日,皇家马德里和拜仁慕尼黑欧冠 1/4 决赛进行的如火如荼。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球员从听到裁判哨响到开始运动,调节方式主要是_调节;要完成反射活动,体内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2)伴随着球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_,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_,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3)性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类似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在人的下丘脑中,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信息分子是_。正常成人的血液中,性激素的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血液中性激素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
14、的生理过程是_。(4)剧烈运动后,球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_。【答案】 神经 单向 升高 增多 神经递质、性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性激素的分泌 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H 2C03/NaHC03)进行调节,使 pH 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
15、是单向的。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1)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开始运动,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要完成反射活动,由于兴奋在突触内传递是单向的,所以体内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2)伴随着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3)性激素可以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除了受到相关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调节外,还受性激素的调节。性激素含量较低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使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性
16、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性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故在维持性激素浓度相对稳定的过程中。(4)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H2C03/NaHC03等进行调节,使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9白洋淀湿地公园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功能,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是国家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1)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_,此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破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经调査发现,该湿地公园中某植物近五年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
17、增长,原因是_(至少答出两点) ;若该植物为引进的外地物种,可能会产生的后果是_。(3)该湿地中有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_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试卷第 5 页,总 8 页该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4)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 A、B、C 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B_ ,C_。【答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水平 营养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敌害少 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物种组成 直接 蛙同化的能量 用于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生态系统的能
18、量流动特点,分析(4)中的图形,A 表示蛙同化的能量,D 表示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 表示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表示蛙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 表示分解者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于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气候适宜、敌害少,所以该湿地公园中某植物近五年的种群数量接近“J”型增长。若该植物为引进的外地物种,则可能无限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3)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质组成。该湿地公园成
19、为人们休闲娱乐和陶冶情操的场所,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 表示蛙同化的能量,B 表示用于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10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研究的等位基因均为完全显性)(1)该植物花色只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 A 和 a(位于常染色体)、B 和 b(位于 X 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基因 A 控制紫花形成,且基因 B 抑制基因 A 的表达。用蓝花雄株(aaX 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 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则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_;F 1中雌株的表现型为_。让 F1中的雌雄植株杂
20、交,F 2雌株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2)该植物粗莲(D)对细茎(d)、条形叶(E)对披针叶(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种粗茎条形叶植株与细茎披针叶植株杂交得到 F1,F 1自交时,若含 dE 的花粉一半死亡,则 F2的性状比例为_ 。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3)研究发现,该植物种群中的雌雄个体中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 F 控制,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 (注:X 和 Y 染色体的片段是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1、-2 片段是非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F、f 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片段。现有抗病的
21、雌雄植株若干,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 2 中的哪个片段。(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的结论)_。【答案】 AAXbXb 蓝花 5/8 8:3:2:1 是 -1 若子一代中雌株、雄株均表现为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片段;若子一代中雌株均表现为抗病,雄株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 片段【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等位基因 A 和 a(位于常染色体)、B 和 b(位于 X 染色体)共同控制该植物的花色,基因 A 控制紫花形成,且基因 B 抑制基因 A 的表达,则 A_XbXb、A_X bY 表现
22、为紫色,其余基因型都是蓝色;根据图形分析:表示 XY的同源区,表示非同源区,其中-1 是 Y 特有的,-2 是 X 特有的。(1)用蓝花雄株(aaX BY)与某紫花雌株(A_X bXb)杂交,F 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A_X bY) ,则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 AAXbXb,则 F1中雌株的基因型为 AaXBXb(蓝花) ,雄株全为紫花基因型为 AaXbY,让 F1中的雌雄植株杂交,F 2雌株中紫花(A_X bXb)的概率为 3/41/2=3/8,所以 F2雌株中蓝花的概率为 5/8。(2)让纯种粗茎条形叶植株 DDEE 与细茎披针叶植株 ddee 杂交得到 F1DdEe,F 1自交时,因为含
23、dE 的花粉一半死亡,则 F2中 D_E_(两个半分死亡):D_ee:ddE_(两个半分死亡):ddee=8:3:2:1由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进化了。(3)由于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所以 F、f 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特有的片段-1 上。雌性不抗病大麻植株的基因型是 XfXf,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是否为纯合子)的大麻杂交,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雄性抗病大麻是纯合子;若子一代中雌株均表现为抗病,雄株多数抗病、少数不抗病,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 片段。【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判断紫花和
24、蓝花对应的基因型。11 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问题:(1)蓝莓酒被誉为“给人类寿命带来第三次飞跃”的神奇产物。酿造蓝莓酒时若不注意会带有一股醋酸味,从发酵条件分析可能是因为_。(2)人们对泡菜和腐乳的喜好主要是因其口感好,但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值得人们关注。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中需加入一定量的酒和多种香辛料,其目的是_。泡菜和腐乳中超标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_,所以质检部门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3)用橘皮来提取精油时,常采用_而不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是 _。(4)萃取法可明显提高薰衣草精油的提取效率。从影响萃取的因素考虑
25、,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_;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 _装置。【答案】 酒精发酵后期进人了空气,温度上升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 使产品具有不同风味口感,也具有防腐杀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的作用 亚硝胺 压榨法 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等问题 性质和使用量 蒸馏【解析】试题分析: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的温度是 1825;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是 3035。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
26、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试卷第 7 页,总 8 页(1)果酒制作需要无氧环境,适宜的温度是 1825;果醋制作需要有氧环境,适宜的温度是 3035。若酿造的蓝莓酒带有一股醋酸味,则原因可能是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空气,温度上升导致醋
27、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2)腐乳和泡菜制作中都可加一定量的酒和多种香辛料,其目的是使产品具有不同风味口感,也具有防腐杀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的作用;泡菜和腐乳中超标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内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3)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等问题,所以常采用压榨法而不用水蒸气蒸馏法。(4)从影响萃取的因素考虑,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萃取液的浓缩可直接使用蒸馏装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的性质确定提取橘皮精油的方法。12 生物 选修 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
28、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新思想。某国家重点实验室准备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室已获得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在体外,可采用_技术大量扩增该目的基因,该技术的基本反应过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变成单链,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 Taq 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多次。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2)该基因工程操作的核心是_,其目的是使_ 。本研究中,受体细胞为_,欲将目的基因转人受体细胞,常采用_法。(3)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
29、文字表示该过程。_。【答案】 PCR 引物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经抗原刺激的)B 细胞 显微注射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操作的四个基本步骤是: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当动物细胞作受体细胞时,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PCR 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 DNA 双链,每条 DNA 单链作为母链,以 4 中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 聚合酶从引物 3端开始延伸 DNA 链,即 DNA 的
30、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 5端自 3端延伸的。实际上就是在体外模拟细胞内 DNA 的复制过程。DNA 的复制需要引物,其主要原因是 DNA 聚合酶只能从 3端延伸 DNA 链。(1)对于目的基因在体外的扩增的常用方法是 PCR 技术;PCR 扩增 DNA 的过程包括: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过程,因此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目的基因受热形成单链并与引物结合,在 Taq 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形成 DNA。该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是使得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抗体是由已获得免疫的(经抗原刺激)B 细胞分泌的,所以受体细胞是受刺激的 B 淋巴细胞,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3)取特定抗原刺激的 B 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骨髓瘤细胞中,因为骨髓瘤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 ,构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经过筛选后,然后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如图所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受刺激的 B 细胞的特点和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设计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