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刘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一般可将城市垃圾按特性不同分为三类: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六类:居民生活垃圾,清扫垃圾,商业垃圾,工业单位垃圾,事业单位垃圾和交通运输垃圾。我国是“人口大国” ,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是个“垃圾大国” 。我国垃圾处理起步晚,起点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仅城市垃圾总量目前已经达 1.5亿吨。而对其处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属于较为原始的“搬家政策” ,这不仅传播细菌,污染环境,甚至会破坏生态平衡。同时,较为原始的垃圾处理方法,还使每年因此而丢掉价值高达 250 亿元的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城市垃圾 80%90%
2、都是大、中城市产生的,而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率仅为 50%左右,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处理率可能更低一些。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的原始方式消纳城市垃圾,这种处理方式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等都会造成现实的影响和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填埋厂的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净化处理,己经导致一些地区水源的严重污染。目前由于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 5 亿多平方米,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垃圾填埋技术从几种垃圾处理方法比较看,我国目前主要宜采用填埋方法,并尽可能按卫生填埋规范的要求进行,这主要是因为:1、处理费用较低根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处理方法中
3、,填埋法处理费用最低。如英国为 3.79 英镑/吨,焚烧为 20.4 英镑/吨,堆肥为 22.3 英镑/吨,即填埋吨处理费用分别是焚烧和堆肥法的 1/5 和 1/6。相对低廉的处理费用对我国目前资金比较紧张的经济现状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2、经济实用填埋方法作为一次性处理技术,对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中可燃有机物及有机成分含量低的情况来说,也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处理方法。3、有利于普及和推广填埋法基本上不需要分类,且技术上要求较低,机械和设备较简单,工作人员较少。- 2 -4、填埋场可选择非耕地作场址如选在山谷或坑洼,若干年后可综合利用。由于填埋法具有如上特点,对于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更具
4、现实性,当然,填埋技术的采用,其工艺技术要求水平不一,因地而异。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1、水污染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
5、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2、大气污染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填埋气主要成分为 CH4、CO 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 2S、H 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 CH4的含量达到 40%60% 。CH 4和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 4对 O3的破坏是 CO2的 40 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比 CO2高 20 倍以上,CH 4和 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甲烷易燃易爆,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 5%15%时,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填埋气的
6、恶臭气味会引起人的不适,其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的有机挥发物。这些气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回收处理,而直接向场外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3、土壤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电池、塑料制品,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资料表明,1 节一号电池可以使 1 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镉、锰、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为 140 亿只,几乎全部进入土壤之中。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塑料餐盒被埋入地下,百年之后也难以降解,使垃圾填埋场占用后的土地几乎全部成为废地。因此,
7、许多城市在填埋场选址时遇到很大阻- 3 -力,郊区农民拒收垃圾,以及反对在当地建填埋场的事件屡见不鲜。而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及人口稠密的东南沿海城市,填埋场的建设也存在着无地可用的问题。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和监测技术标准介绍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保障安全运行,规范作业,提高效率,避免或减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 、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CJJ17) 、 生活垃圾填埋场监测技
8、术标准 (CJ/T3037-1995) 、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772-2002) 、 生活垃圾渗滤液理化分析和细菌学检验方法(3018.1-15)等等。1、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该标准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工程设计,填埋场入场、填埋作业,封场和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现主要介绍控制指标及监测: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为:悬浮物(SS) 、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 5) 、氨氮和大肠菌值等 5 项指标,根据排入地表水体的类别分为 3 级。其他项目,视各地垃圾成分,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9、确定。同时规定了排放限值、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值按照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 ,共有 39 项标准值,用以评价污染的有无及其程度(与本底值的对比分析) 。同时规定了采样点的布设应为 5 点:本底井 1 眼,污染扩散井 2 眼、污染监视井 2 眼,每年按枯、丰、平水期各监测一次。大气污染控制项目为颗粒物、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 5 项场界限值。噪声执行厂界标准值。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监测内容包括大气监测、填埋气体监测、地下水监测、填埋场外排水监测、渗滤液
10、监测、物理性质监测(垃圾成分、容重) 、苍蝇密度监测七大项,并分别规定了监测指标和采样要求、检测方法、监测频率。其中:大气:填埋作业区上下风向各 1,不少于 4 个,1 次/月。监测项目:总悬浮物、甲烷、硫化氢、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共 7 项。填埋气:气体排气口和易积聚点,随机采样。监测项目: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硫- 4 -化氢、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共 7 项。地下水:不少于 5 个,其中本底井 1 个、污染扩散井 2 个、污染监视井 2 个,监测静孔径不小于 110 毫米。一年按枯、丰、平不少于 3 次。 监测项目: PH 值、肉眼可见物、浊度、嗅味、色度、总悬浮物、化学
11、需氧量、硫酸盐、硫化物、总硬度、挥发酚、总磷、总氮、铵、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铅、铬、镉、汞、砷,共 23 项。场外排水:排水口,弃 3 取 4,每旬 1 次。监测项目:pH 值、总悬浮物、色度、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总氮、铵、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硫化物,共 12 项。渗滤液:收集井、调节池进水口。弃 3 取 4,每月大于 1 次。监测项目:pH 值、色度、总悬浮物、总磷、总氮、铵、挥发酚、硫酸盐、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硬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 18 项。垃圾成分:进场垃圾每月 1 次,按不同类别进行成分分析和容重测定
12、。苍蝇密度:不少于 10 个,晴天 :日出放,日落收,杀灭活蝇,分类记数。苍蝇活跃季节,至少 2 次/月。单位:只/(笼.日)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的必要性垃圾处理场污染监测是防止二次污染,落实环境保护重要的基础工作,其结果数据不仅能为了解垃圾处理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垃圾处理场环境和管理质量提供信息,也能为制定垃圾处理场管理措施,建立各项法规、条例,以及评价技术措施、管理水平和设备运行状况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上述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 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垃圾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 垃圾填埋处理工程建设标准等标准规范中,都对垃圾处理场的监测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环境卫生监测的作用和意义从理
13、论上讲主要体现在:一是执行环保法以及相关法规的过程和依据,如依法向社会提供环卫设施常规监测数据、协助处理判断污染及处理污染纠纷的法律诉讼案等。二是评价环境状况、为环卫设施宏观管理及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包括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三是评价企业的污染状况,为环卫企业管理和治理措施及资源利用技术提供依据。四是环卫监测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环境效益,对改善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综上,为防止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应加强对环卫检测机构建设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在环卫管理中的技术支持和技术监督作用。同时,环卫检- 5 -测机构本身也要注重自身的业务建设,把环卫产品检测和环境监测的工作做好,使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和广大客户对实验室出具的数据充满信心。(作者单位: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