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 榴王花伟【设计思想】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学生在精读本单元海燕 、 白杨礼赞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托物言志特别是象征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这篇文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自定目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教师稍作点拨、指导方法即可。同时,本课也适宜沟通前后文、打通课内外;适宜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适宜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感受、品味、深化感情。鉴于以上学生实际与文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就与学生一起提出四个方面的目标,同时分三个版块逐一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与学生充分对话,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实施方案】学习目标:1.通过寻找
2、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朗读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4.明白状物要形神兼备,能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短小的作文。学习重点: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所言之“志”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课前学习:1.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2.寻找石榴的图片与资料,并与课文中的描写加以对照。3.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树木的诗文名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课件;发现法,方法归
3、纳法,朗读法。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蕴蓄情感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郭沫若写的石榴 。 (板书课题)2.出示有关的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3.阅读散文,我们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下面我们了解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情况。 (出示写作时代背景)二、认识文体,明确目标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引导,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
4、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三、阅读文本,体验情感1.同学们,请大家齐声背诵(或朗读) 白杨礼赞第七自然段。教师出示强调:“它(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2.提出要求:请你认真仔细阅读课文,并联系时代背景,模仿以上句式为石榴也写这样一段话。 (五十字左右)句
5、式:“它,的石榴,宛然象征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提炼相关信息,写作语段)(学生:(1)背诵白杨礼赞第七自然段。 (2)明确要求。 (3)阅读课文,个人思考。(4)小小组讨论写出一段话。 )3.组织学生小小组展示所写语段。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理解文章所言的“志” 。(学生:小小组展示;评价各小组的作品;明确文章所写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朗读,深化情感(指导学生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1.问题出示:读了本文后,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仿照下面的示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
6、瓶儿” 比喻 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 比喻 后期的形状。 生动形象 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 赞美 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 喜爱和赞美 石榴花的感情。2.明确方法:读了示例,注意斜体字,说说品味语言应从哪里入手?(明确:修辞手法及其效果,语句所蕴含的感情等)3.你认为还可从哪方面着手?4.找出所喜欢的语句,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学生:总结品味语言的方法;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品味。 )5.就你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调和感情的把握。(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
7、学生:朗读,评价)五、写作评价,拓展情感1.设疑:假如要你以“竹”为题,写一咏物寓理的话,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已见)2.对照课文的写法,评价以下一篇小作。(“竹子常年青绿,圆柱形的,中间空的,叶片扁平,有平行脉。屋前屋后,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又一会儿向北。因为太长了,所以只能听任风的摆布。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是精英。 ”)(学生:结合课文评价)(引导学生评价,再次明确托物言志所写物的形与神的结合, “物”与“志”的一致,以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六、总结本课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得失,提出以后语文学习的建议。课后作业: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2.把我们学会的学习方法记录下来。3.学习本文的写法,任选一种花草树木写一篇小作文。板书设计物:形态美(外) 精神美(内) 志:美好情操 民族气节 必胜信念 语言:(修辞效果 情感 用词准确等) 读 品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