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51759.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81451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517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517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中石兽优秀教案517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中石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生答)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

2、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 ,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二、疑读 正其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板演生僻字)圮 木杮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2. 指名朗读,读出提高。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正音:看黑板划一划:师: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杮盖/石性/坚重棹(zho)/数小舟教师: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

3、中划出朗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3.齐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4.感知文意。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三、译读 明其意(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要求: 1组内轮流翻译2难点做好标记(二)你问我答。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句子,全班交流。(三)译一译(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重难点词句)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这些人分别在什么地方找石兽。他们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4、下面的表格寻找石兽的方法人物 寻找地点理由 结果 探究原因 寺僧 求石兽于水中不可得没考虑流水、石兽、流沙的关系寺僧 顺流而下 以为顺流下矣 无 迹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流沙讲学家原地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考虑了石兽和流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果得于数里外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1果得于数里外 (倒装句)倒装还原了!省略的加上了!之教师:什么地方找到的?2当求之于

5、上流 (运用倒装方法)教师:一般会上哪里去找?可是老河兵为什么要去上游呢?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教师:很长,理解有难度。大声地翻译,疑难可以同桌交流。请一生翻译。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关注课下注释)画一画:把老河兵的这句话转换成图形(简笔画)来演示一下。(时间只有两分钟,左为上流,右为下流)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教师:看来大家已经把最难的句子理解了,老河兵按照他的方法找到了石兽。那么其他人又是怎么找的呢?再读后两个理由,有什么发现?(有相同的理

6、由)有相同点可是为什么讲学家找不到呢?(注释 8) 找出老河兵对这两个人评论的句子。4变一变(顺序颠倒一下可以吗?)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重读)颠乎?(通假现象)求之地中,固颠;求之下流,不更颠乎?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更颠。小结:反问句,更能体现对讲学家的嘲讽。5找一找纪晓岚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读出作者对讲学家的嘲讽?教师:用波浪线划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1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哪里体现嘲讽读语气(5 人)齐读写法:以小见大 借事说理还有哪句

7、?(2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嘲讽)圈出笑一词 读两个笑句子 (3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今异义)教师:还有没有?(4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比一比教师:讲学家笑了,老河兵也笑了。他们的笑一样吗?你又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1)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 )笑曰(2) 一老河兵闻之又( )笑曰请在他们的语言中揣摩一下人物的神态,在括号里填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理由。讲学家:讽刺,高傲,自负,嘲讽,自以为是老河兵: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坚定 想一想:请发挥想象,描述“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心理活动,揭示出他们“笑”的缘由。(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心中暗想:_,不由笑之。(2)一老河

8、兵闻之,心中暗想:_,又笑之。7分角色朗读(齐读) ,读出语气语调四、创读 悟其理演一演(情景再现)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再现文中某个人物寻找石兽的经过。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整合提升 归纳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 六、检测巩固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3:透过现象看本质 4:实践出真知 重视实践 5:多元化思考多角度思考 6:不应该嘲笑别人,谦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