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城市时杨中学2006/200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徐东 2007-4-27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60 分第卷(选择题 36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渲染(xun) 剖析( p) 蹩进( bi) 掎(j)角之势B、气氛( fn ) 寒伧( chen) 搭讪( shn) 行(hng)户人家C、丛冢(zh ng) 肩胛( ji)骨 乖角(jio)儿 顺藤(tn)摸瓜D、恪守( k ) 踉跄( qing) 竦然( sng) 面面相觑(q)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招致 誉写
2、 满门抄斩 含英咀华B、晦气 聚拢 一涌而上 眷顾亲人C、慈祥 密室 老态龙钟 无精打彩D、原委 烙印 莫可名状 安排就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二十多年未见面了,在这次会议上两人终于萍水相逢,真是说不出的感慨。B、他一家七口人,在战乱时期劳燕分飞,至今仍然音讯全无。C、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D、这些豆蔻年华的小青年,也许他们在没有喝酒前连想也没有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的事。4、选出下列有语病的一项 ( )A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有 13 亿人口,9 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
3、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B人的潜能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有了奋发向上的巨大勇气,就会减轻命运的打击。反过来,挫折和磨难成了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C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双赢,尽管目前全球磋商机制仍存在不少缺陷,但世界各国仍应该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来努力寻求共同利益之所在。D经过一段时间的停业整顿,这家饭店的卫生状况有了较大的好转,已符合重新开业的条件。还承担了附近一所学校的中餐供应工作。菜的品种丰富,每次有青瓜、西红柿、青菜等素菜和肉饼子、红烧肉、水产品、黄鱼等荤菜。很受师生们的欢迎。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
4、记载历史的。在孔子世家 屈原列传等人物传记中,司马迁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解读。B古人称赞史记是“实录” ,洋溢着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这种“不虚美、不掩恶”的史家传统是难能可贵的。C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二、 (9 分)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 6-8 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八荒园。鸟宿池边树,僧
5、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6、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 中“题”字的意思是“写”, “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 ”句中“ 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 “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向中的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 “不负言”表示不违背偌言。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为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
6、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 注重练字,故读来回味无穷。8、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 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不得推
7、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 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 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 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
8、“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 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愿君留意臣之 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 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 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
9、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 军。水上 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 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 购千金。于是有 缚广武君而致 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9、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数:屡次B、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戏下
10、:麾下C、广武君策不用 用:被采用D、鼓行出井陉口 鼓:锣鼓10、下面各组加点的句子,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怒,竟绝去 竟漂数十日B、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以其弟子兰为令尹D、恐吾至阻险而还 而母立于兹11、下面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吾奇兵绝其后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A、 B、 C、 D、12、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 信 是 百 姓 时 品 行 不 好 , 人 们 都 厌 恶 他 。
11、他 多 次 跟 随 南 昌 亭 长 吃 白 食 , 被 亭 长 的 妻 子 直 接 赶走了。B、韩 信 受 胯 下 之 辱 的 细 节 , 不 仅 画 活 了 屠 中 少 年 的 个 性 特 征 , 而 且 也 很 好 地 描 写 出 韩 信 的 心 理特征。C、韩信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井陉一战正面表现了他卓绝而奇特的军事才能。D、韩信善于识人,在打败赵军后,专门下令活捉广武君,把他当作尊贵的老师来对待。第卷(124 分)四、 (40 分)13、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0 分)(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3 分)(2)、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3 分)(3
12、)、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4 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7 分)桃花溪 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 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诗人在桃花溪看到哪些景象?(3 分)答:(2)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答:(3)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2 分)答: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8 分)秋波媚 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 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 烟柳,曲江 池馆,应待人来。注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
13、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霸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 分)(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 分)16、名句默写。 (1 到 9 题任选 7 题,计 14 分,第 10 题必做, 1 分,总计 15 分, )(1) 、云霞出海曙, 。淑气催黄鸟, 。(2) 、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3) 、春江潮水连海平, 。 ,何处春江无月明。(4) 、海上生明月, 。情人怨遥夜, 。(5) 、 ,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6) 、
1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8) 、舍南舍北皆春水, 。 ,蓬门今始为君开。(9)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10) 、 , ,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 ,盖自怨生也。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12 分)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读王维的仙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意象,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
15、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浇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漫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
16、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
17、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毛虫鸟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
18、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明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院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7作者理
19、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分)18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3 分)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1)(3 分)(2)(3 分)六、(12 分)20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有一个花匠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21、下面是关于“”的联想。在你的眼里, “”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想象,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4 分)例句:“”是探索者希望的光环,照亮他们锐意进取的坎途;“”是无所作为者的锁环,控制他们奋发向上的心志。“”是, ;“”是 , 。2
20、2、阅读下面的画面,以“落日”为重点对画面内容进行描写。要求文段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 50。(5 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 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 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毋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海。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稳重大方,有人说是遇事有主见,有人 说是会办事,有人说是懂得理解、关心别人,有人说是善于认识自我、否定自我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得少于 800 字。3、书写要清晰、工整,卷面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