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3纪念建党 90 周年征文(教师篇):小标语、大世界在我家乡小山村的村头巷尾斑驳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党在不同时期的标语 ,虽然有的时间久远,但仍清晰可辨。我的祖父是清末私塾先生。1922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大会发表宣言的最后的口号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 。由于当时信息十分闭塞 ,直到 1927 年,我的祖父才从一张油印小报上得知中国共产党成立,他很高兴地在小黑板板书,并偷偷地教学生读“中国共产党万岁” ,读完以后就迅速擦掉。20 世纪 50 年代末,教了一辈子书、义务书写宣传了近30 年标语的祖父去世了。我的父亲接过接力棒,当上村小学的一
2、名教师,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写起,一笔一画虽然有些生硬幼稚,但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当地群众掌握,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60 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父亲看到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随后,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 “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标语 。父亲情不自禁拿起用化工颜料铁红兑水,在2 / 3村子房屋外墙书写这条经久长存的标语。 “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 , “备战、备荒、为人民” , “抓革命,促生产”等尽收标语中。1983 年初,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我们小村子也与全国
3、一样,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父亲高兴万分,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改革开放”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概括术语。父亲用红油漆在村中心小学的外墙写上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每个字足有一只箩筐口那么大。七年后的秋收季节 ,小山村破天荒出了一名大学生,村民们欢欣雀跃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成为了党在新时期的战略任务。父亲用电脑设计好美术字,将它交给广告公司用喷塑将它喷成一块块红底黄字的大标语,张贴到绕村子而过的笔直国道、铁路、高速公路边,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 “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在党员带领和村民努力下,家乡小山村变成了“生产3 / 3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父亲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新时期的标语书写于崭新水泥楼外墙 ,刻下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