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淡水鱼的养殖管理执教:杨大青 13975733238一、池塘(一)池塘条件:1水源和水质要求:水源不但要充足还要排灌方便,最好有自流水,水质要求是流动、清新、无污染、含氧量高。水温要求年均 15以上。池塘水深最好常年能保持在 1.3米2.0 米范围内,并且水位可随时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以 78.5 为宜。如低于 4.2 或高于 10.5,将致鱼死亡。即使在适宜的 pH 值瞬间变化过大或局部变化过大仍可损害鱼的鳃和皮肤,影响鱼的代谢,最终造成生产性能下降。水中溶氧含量低于 l 毫克时,鱼就会“浮头” ,如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当鱼长期生活在含氨 0.0l0.02 毫克升的水
2、中,鱼就会出现氨中毒反应,当氨含量达 0.20.5 毫克升时就足以使鱼中毒死亡。2底质要求:养鱼用池塘的土质最好为壤土,次之为粘土,砂质土最差。若用已使用多年的池塘,淤泥厚一般都超过了 15 厘米最好是将多余的淤泥清除。因为淤泥太多,其中的有机物耗氧量大,在夏秋季容易造成鱼类缺氧,还会使水质的 pH 值降低。长期不清淤,还可能随时爆发另外一些更恐怖的鱼病或者毁灭性的鱼病,特别在夏天或秋初。3池塘的形状及走向池塘以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 2:1 或 5:3,这种池形拉网操作方便。池塘的走向最好是东西向.这种走向的好处是:接受日照面大,接受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增殖鱼类的天然饵料生物;受风面积
3、大,可以凭借风浪增加水中溶氧。4面积的大小与池塘水深要求培育鱼种用的池塘每口 l5 亩为宜,水深以最高水位达 1.3 米即可。成鱼养殖用的池塘每口 315 亩,最大不要超过 15 亩,水深 1.82.0 米。5为了高产,建议安装增氧机。(二)池塘的清整池塘每 l 一 2 年要修整、清理一次,按要求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塌陷的塘埂,疏通进、排水系统,并彻底清除杂草、敌害。如塘边有高大的树木等遮阳物,建议清除。(三)鱼种投放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消毒苗种投放前七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具体方法是先注水,使池中平均水深在 10 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 100150 千克成石灰浆,全池遍洒。如池塘所在地的 PH
4、 值较高(盐碱地),则用漂白粉每亩 20 千克全池遍洒消毒。2施基肥水中的浮游生物较丰富,或底质较肥的塘不施或少施基肥。如源水清瘦,水温较低,池底淤泥少的塘,则必须施基肥,以发酵的有机肥(禽、畜粪等),每亩 50100 千克左右或 1025 千克磷肥加上 1525 千克氮肥作基肥,培育水质。基肥的施用量也可根据经验灵活掌握,总的要求是使池水有适度的浮游生物量,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 3035 厘米为好。二、养殖方式和放养模式的确定(一)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下方式: a. 静水养鱼和流水养鱼 b. 单养、混养和套养 c. 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
5、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 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二)放养模式: 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 80:20 放养技术: 淡水池塘 80:20 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中 80左右的产量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青鱼、草鱼、鲤、鲫、团头鲂、斑点叉尾蛔、尼罗罗非鱼等,其余 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鳜鱼、鲶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这就与我国传统养殖中
6、的“一吃带三鲢” (即池塘生产出一斤吃食性的鱼可附带增长 0.3 斤滤食性鱼) 的喂养技术基本相同,此技术适合鱼种养殖和成鱼养殖。80:20 养鱼技术与我国传统的混养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此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养鱼池的水质。2、采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3、按一定比例混养服务性鱼类,既可以改善池塘水质,又可利用池塘天然生物饵料资源,换取一定的鱼产量,增加经济效益。4、此技术适应市场需求,主养鱼是高价值鱼,追求的不是最高的产量,而是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鱼种放养密度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对于首次采用 80:20 池塘养鱼技术
7、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 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 167 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 267 公斤; 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 320 公斤; d. 连同配养鱼 20%的重量,a、b、c 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 209 公斤、333 公斤和 400 公斤。 e. 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 500 克,则 a、 b、c 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 418 尾、666 尾和 800 尾。其中主养鱼占 80%,配养鱼养鱼占 20%。 三、苗种的投放(一)、苗种放养规格和数量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
8、础,选放优良、健康的苗种,是获得高利润的前提。1、苗种规格:成鱼池放养草鱼、青鱼,一般为尾重 0.51kg 的二龄鱼种,鲢、鳙鱼一般为 0.10.2kg 的一龄鱼种。2、苗种质量:优良的苗种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遗传性状稳定。有条件最好选购原、良种场经选育的苗种或在生产中被广大养鱼户认定的良种。3、苗种数量:规格草鱼 200 尾/ 亩,套苗 300 尾/亩,鲫鱼 10001500 尾/亩,白鲢 250 尾/亩,花鲢 50 尾/亩,鳊鱼 50 尾/ 亩,黄古鱼 3000 尾/亩。(二)、放种时间鱼种放养应选择在晴天进行,切忌在雨雪天和刮风天气放种,以免鱼种在捕捞和搬运中被冻伤。适宜水温为 510
9、 度。四、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 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饲 料80:20 池塘养鱼技术中, 80的鱼产量来源于摄食人工颗粒饲料的主养鱼,因此,合理使用颗粒饲料是达到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指标的关键。1、人工配合饲料及其种类目前在生产中采用两种人工配合饲料,一种是硬颗粒饲料,一种是膨化颗粒饲料,两种饲料相同,但效果不一样,膨化颗粒饲料较硬颗粒饲料投喂效果要好。2、饲料的质量要求使用营养完全的全价颗粒饲料,饲料性状稳定、新鲜,
10、一般含蛋白质3236 ,在水中的稳定时间至少在 10 分钟以上,贮存时间在 46 周以内。3、投饲率和投饲量投饲率是指池塘中根据摄食颗粒饲料鱼的总重量而定的百分率,投饲量是指单位面积的池塘中,每天喂给养殖鱼类的饲料量。投饲率与投饲量的大小与饵料的种类、苗种规格、水质等因素有关。随着鱼体的增长,每天的投饲量增加,而投饲率降低一般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 2 5.4投饲技术投饲应做到“四定” ,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定时:开春后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开始摄食,每天可投喂 12 次,当水温达到 25以上后,日投喂次数增至 35 次,以后随水温的降低,又逐渐减到 12 次,直至越冬停食。日投喂 l2 次时
11、,以上午 10 点钟、下午 3 点钟为宜,日投 35 次时,以每次 3.5 小时等时间间距安排投喂。要求每天的投喂时间应准时。每次的投喂时间以 30 分钟左右为宜。定量:严格控制投喂量,以鱼吃到七成饱为宜。定质:保证饲料的质量。选用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是保证高产、稳产、高效的关键措施。切忌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否则可能引起鱼类生病或死亡。定位:在鱼池背风向阳一侧的中间部分选择一投喂点,每次投喂都在所选择的固定位置投喂,使鱼养成定点搬食的习惯。此外,在进行人工投喂时,应掌握“慢、快、慢” 、 “少、多、少”的节奏。5如实地记录投喂情况,以利科学总结养殖情况。(二)水质调节鱼终身生活在水中,水是鱼生长
12、和生活的基础。所以渔民历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1鱼类对水质的要求(1)充足的水源,水深要求 2 米左右。(2)水中溶氧充足:溶氧量在 5 毫克升以上是最理想的养殖用水。在这种水中饲料的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鱼病少、鱼产量高。(3)透明度:要求 30 厘米左右。影响透明度的因素有:浮游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其他悬浮物质。(4)pH 值:适宜于淡水鱼的 pH 应在 785 之间,当 pH 小于 42 大于 10.5时鱼类将出现死亡。在 4.27 或 8.5 一 10.5 之间会造成鱼类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偏高。(5)氨氮: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分子态的氨(NH3)对鱼有很强的毒性
13、,分子态氨和离子态铵(NH4)在水中的比例随 pH 值和水温而变化。非离子铵增加,对鱼的不利影响增加。(6)硫化氢:对鱼有极强的毒性,如池水中出现硫化氢鱼类将发生死亡,所以池水中应尽量减少硫化物的含量。最好没有硫化物的存在。(7)亚硝酸盐:在养殖密度大的池塘,不换水或换水很少、不开增氧机、池塘底部处于缺氧状态,使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受阻,因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氨大量积累,造成鱼体中毒。(8)水温:常规养殖鱼类的最适生长水温在 2030的范围内。这是鱼生长最为迅速的水温,我国南方地区一年中约有 79 个月的时间。2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水质。水质调节是整个养鱼生产中的经常性工作,传统养鱼要
14、求的“肥、活、嫩、爽”同样适合于配合饲料养鱼。但是“活、嫩、爽”的水质更好一些,不要求水肥。活所谓活是指水质会不断发生变化,它有三种表现:一是上午水质较淡,透明度大,pH 值较低,下午水质浓一点。每天有浓淡交替出现,这是各种浮游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变化的结果。二是水华出现,水华是无风晴朗的天气,水面出现条状或鱼鳞状浓淡相间的颜色,并不断运动。水华有程度不同之分,条状最理想,水质肥浓适中,浮游生物组成好可消化的种类多,适宜于鲢、鳙生长。如出现大片云状水华,系水质过肥,是“转”水的先兆,必须及时注水。三是下风处有油膜出现,有粘性、发泡,这时水要换掉或注入部分新水。嫩水色嫩绿、淡褐,象清塘消毒后注入不久
15、的水色一样。爽水质看起来浓而不混浊,是油绿(蓝绿、黄绿色)或红褐色(包括茶色)表示浮游生物组成好,而某些兰藻、绿藻类等不易消化种类多时就浓重混浊。调节控制水质的措施:1)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2)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即能提高池水二氧化碳平衡能力,又有预防鱼病的作用。施放生石灰,可明显的增加池水的碱度、硬度,调节池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缓冲水的 pH 变化。石灰的施用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 l 米深水每亩施用 1520 千克。3)对于盐碱地的鱼池或水质清瘦的鱼池,水中浮游植物数量过少,会造成鱼池造氧能力降低,即使在养殖密度不大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缺氧浮头,甚至死鱼,所以对于硬度偏高,又缺少有机物质
16、的鱼池,可追施有机肥料。具体方法为每隔 10 天追肥 1 次,每次每亩用尿素 0.5l 千克,或过磷酸钙 15 千克,或碳酸氢铵 0.50.7 千克,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实际掌握中以池水的透明度在 30 厘米左右、水色呈豆绿色为适宜。也可按池塘水质肥瘦的具体情况,实行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配合和适时使用,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池塘水质保持“肥、活、爽” 。总之,调节水质的目的应在于保持水质肥浓适中,浮游生物组成好可消化的种类多,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提高鱼池的造氧能力,利于鱼类的生长。4)控制大型浮游动物。当水中大型浮游动物过多时,会使池水变清,消耗溶氧,可放鳙鱼种控制或用 90
17、晶体敌百虫杀灭。敌百虫的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 0.250.5 克。5) 合理使用增氧机 在盛夏季节每天要定时开增氧机,确保鱼池不缺氧,开增氧机应遵循晴天午后和凌晨开机,阴雨天半夜开机,暴雨过后开机的原则。3、水质的判断老水:铜绿色。肥水:黄褐色。瘦水:淡绿色。总之,管好水、用好水(在夏季要将池水尽可能保持在最高水位,以扩大鱼的生活空间) 是养鱼成功与否的关键。(三)日常管理1、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2、经常消除池边杂草和水边腐败杂物,清扫食台。3、定期打网检查鱼的生长、鱼病情况,从而合理确定投饵量和鱼病防治办法。4、做好养殖管理记录。(四)鱼类的健康管理鱼类养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
18、维持鱼类群体健康,即让鱼类良好地摄食和生长、各种功能保持正常。养鱼者实际上不是在养鱼,而是在培养和管理环境(生态系统),鱼类自身在生长,通过管理环境因子,使养殖环境接近鱼类所需要的最适状态,来维持鱼类的健康,达到预计的产量,获得量佳的经济效益。鱼类的健康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择良好的鱼类种群。2、在进行捕捉、运输、放养等活动时,对鱼的操作要特别仔细,防止鱼受伤。3、用高质量的颗粒饲料投喂养殖鱼类。4、除对有必要去治疗某些已经确定的疾病外,不对鱼类或它们生存的环境施用任何药物。专题二 常见鱼病防治知识一、鱼病发生的原因(一)环境因素: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条件、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1
19、自然条件:(1)养殖水体的水温:鱼是变温动物,体温的升降随其生活水体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往往难以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如鱼苗下塘时,要求池水温度与原水体的水温相差不要超过 2,鱼种不超过 4。温差过大,就会导致鱼苗、鱼种的大量死亡。各种病原体在合适温度的水体中也将大量繁殖,导致鱼类生病。(2)养殖水体的水质:水质指标通常根据测定水体的酸碱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物耗氧量、肥度与透明度等项目来确定。鱼类对养殖水体的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以 78.5 为宜。在此范围以外,轻者使鱼生长不良,重者致鱼死亡。即使在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以内,若变化过大,仍可损害鱼的鳃
20、部和皮肤,影响鱼类的代谢,对鱼造成伤害。水体中溶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的生长和生存都有直接的影响,每升水中溶氧含量低于 1 毫克时,鱼就会“浮头” ,如果不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当鱼长期生活在0.0l 一 0.02 毫克升氨的水中,就会出现氨中毒反应,当氨含量达 0.20.5毫克升时就能使鱼中毒死亡。(3)养殖水体的底质:养殖水体的底质是指水接触的土壤和淤泥层。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通过细菌分解和离子交换作用,不断向水中溶解和释放,为饵料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淤泥具有供肥、保肥和调节水质的作用,所以保持适量的淤泥层是必要的。然而淤泥堆积过多,有机质耗氧
21、量过大,在夏秋季容易造成鱼类缺氧,还会使水质变为酸性,并产生分子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损害鱼鳃表皮细胞,降低血红蛋白载氧功能,不仅影响鱼类正常呼吸,而且给各种病原体侵入提供了条件,直接或间接地形成各种疾病,甚至危及鱼类的生命。近年来发生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爆发性鱼病流行,就与长期不清淤泥有直接关系。2人为因素:(I)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失调:放养密度太大和混养的品种比例失调容易引发鱼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饵料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加之活动空间狭小、环境条件恶化,削弱了鱼类的抗病力。(2)养殖管理不善:不严格坚持“三消” 、 “四定”的养殖操作规程或不根据鱼体的需要投饲,造成时饱时饥,摄食不均
22、,有的甚至投喂不清洁或腐败变质的饲料等,结果不仅降低鱼类的生长速度,而且削弱鱼体抗病力,导致鱼病流行。(3)机械性损伤:拉网捕鱼和运输鱼种等过程中很容易损伤鱼体,使其易于感染细菌、水霉等致病病原体。如水霉就是寄生在受伤部位的。(二)病原体:能够使鱼体致病的生物,称鱼病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吸虫、线虫、棘头虫、绦虫、蛭类、钩介幼虫、甲壳动物等。由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引起的鱼病,通常称为传染性鱼病:由原生动物、吸虫、线虫、绦虫、甲壳动物等引起的鱼病,称为寄生虫性鱼病。养殖水体中,如果没有病原体存在,或至少将病原体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以下,鱼类和水生经济动物就不
23、会发病。(三)鱼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抗病力: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后,缺少易感染的鱼群,疾病仍然不会发生,所以鱼类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差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鲢、鳙鱼就不会发生草鱼出血病,体表无伤则不会发生水霉病。二、常见鱼病的预防鱼病防治工作必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以避免和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不易被人们觉察,一旦生病,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许多鱼病发生后,病鱼已经没有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物,也无法进入鱼体内。因此,对鱼类疾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只能在鱼类尚未丧失食欲时才较为有效。体外用药也只适用于小面积的鱼塘,而对于大面积的湖
24、泊、水库或流水养鱼就很困难,甚至连网箱养鱼也难以使用泼洒法治疗。(一)消毒养殖水体养殖水体是鱼类生存生长场所,水体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鱼体的健康,所以一定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清整消毒工作。池塘的清整消毒主要包括修整鱼池和药物清塘。1清整鱼池:鱼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池底淤泥逐渐堆积,如果淤泥过多,不但影响容水量,而且对水质的恶化及病原体的孳生、繁衍都有促进作用。一般在冬季进行清淤,先排干池水,然后清除淤泥。清淤后让鱼池暴晒、严寒冰冻一段时间,有利于杀灭残存的病原体和鱼类敌害。2药物清塘:(1)、生石灰清塘是公认的最简单、方便的消毒方法(但对长期偏碱性水域不宜使用)。生石灰清塘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
25、两种方法。干法清塘是在修整鱼塘后,池底只留 10 厘米深的水,在池底均匀挖几个小坑,向坑内投放生石灰,用水化开后,不待冷却即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一般为每亩 75 千克。带水清塘的生石灰用量为每亩水深 l 米的养殖水体中用 100 一 150 千克。带水清塘时,先将生石灰用水化开,然后加水稀释溶解,边搅边全池泼洒需要注意的是,生石灰清塘一方面不适用于长期偏碱性的养鱼水域,二是不能同时使用敌百虫,否则易产生剧毒物质,三是生石灰极易吸水熟化,而散粉状的熟石灰已失去杀菌效力,不宜再用。(2)消毒剂清塘:消毒剂清塘具有见效快、杀菌效果好的特点。如强氯精、氯杀灵、毒消净(一元稳定性二氧化氯)等强效氯制剂。
26、最好不要使用漂白粉,因漂白粉的药效很不稳定,从而影响消毒效果。(3)专用清塘剂:如“塘立清” ,主成分为氯硝柳胺;全池均匀泼洒,每 1m水体使用本品 125g(每亩水体水深 2030cm 用本品 250g)。本品对钉螺、椎实螺和野杂鱼等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二)加强管理:科学养鱼,不断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提高鱼体抗病能力。(三)切断鱼病传染源:控制鱼病病原体的传播,减少或抑制病原体的繁衍和生长速度,药物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鱼体、饲料、工具进行消毒是绝对不能疏忽的。1鱼体消毒:鱼体消毒主要通过洗浴法,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鱼体消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水霉净 24 克立方米水体,浸泡时间 1
27、015 分钟,主要防治水霉病和烂鳃、烂尾病等。食盐:浓度 2一 5,水温 20,浸洗 5 一 10 分钟。主要防治水霉病、鳃霉病、白头白嘴病、烂鳃病,杀灭某些原生动物、三代虫、指环虫等。毒消净等氯制剂:主要防治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使用方法:鱼苗08g1.2gm 浸泡 510 分钟;鱼种 1.1g 一 1.5gm。浸泡 510 分钟;硫酸铜:浓度为 48 克,立方米水体,水温 1520时,浸泡 2030 分钟。主要用于防治车轮虫、鳃隐鞭虫等。90晶体敌百虫:浓度 5 一 l0 克/立方米水体,浸泡时间 5 一 10 分钟。主要用于防治三代虫、指环虫、单极虫等。高锰酸钾:浓度 810 克立方米
28、水体,水温 2025,浸泡时间 1520分钟。主要用于防治创口感染、中华鳋、锚头鳋、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等。2食场消毒:鱼池内应设食台、食场,鱼类常集中在此摄食。由于食场内常有残余饲料,腐败后成为病原体繁殖的主要场所。进行食场消毒,是一种有效的防病措施。一般常用的食场消毒方法有悬挂法和泼洒法两种。悬挂法:即将药物放在有微孔的布袋、竹篓容器中,悬挂于食场周围,使其在水中缓慢溶解,达到消毒的目的。用于食场消毒的药物有:原虫亡(即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90晶体敌百虫、氯制剂等。泼洒法:每隔一周,用强氯精、氯杀灵、毒消净(即一元稳定性二氧化氯)等在食场周边泼洒。1) 工具消毒:养鱼用的各种
29、工具,特别是在发病鱼池使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术桶、木瓢、下水裤等,往往会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小型工具消毒可用每立方米水体10 克的硫酸铜或 10 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0 分钟以上,大型工具可在阳光下曝晒后再用。2) 水体消毒:养殖水体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水质逐渐恶化,病原体也在逐渐增加。故此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进行养殖水体消毒,杀灭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是防病的有效措施。水体消毒就是在整个养殖水体中遍洒药物。常用的消毒药物是生石灰,每亩 1 米深的水体用生石灰 25 千克。此外,还有许多效果优良的水体消毒剂,如:强氯精、菌毒宁、菌清、苯扎溴铵等杀菌剂;硫酸铜、90晶体敌百虫等杀虫药物。3饵
30、料消毒:鱼病病原体往往能随饵料带入,所以投放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经过消毒。尤其在饲养草鱼投放草料时,应先对草料进行消毒。全价配合饲料因通过高温压制,不用进行消毒。三、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一)病毒性鱼病病毒是一类个体极其细小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所以国内外资料均认为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许多常规药物均难以治疗。1草鱼出血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当年鱼种,2 龄以上的草鱼与青鱼也可患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症状和诊断】病鱼体色发黑、略带红色,离群独游,摄食停止。病症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剥开皮肤,可见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出血
31、,鳃常呈现“白鳃” 。 “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鳍条和鳃盖出血,常伴有口腔出血,严重时眼球突出、竖鳞。 “肠炎”型肠内无食物,肠系膜、鳔、胆、肝、脾、肾有点状或丝状充血,严重时全肠发紫。三种类型往往并发出现。诊断时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基有无充血。然后剖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充血。最后剖开腹部,观察肠道、胆、鳔等内部器官有无充血。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几种症状同时出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病原及致病条件】由呼肠孤病毒感染草鱼引起发病。当水温 2023(最适发病水温 2730),水中溶氧低,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时最易发此病。【防治方法】(1)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可
32、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对出血病的免疫力至少可维持 14 个月以上。(2)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树叶(0.250.5 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服 5 天,全池遍洒毒消净,每立方米用药 0.10.15 克;或每立方米用硫酸铜 0.7 克,连续施药两天,每天一次,作为一个疗程。看情况可连用两个疗程,有一定疗效。(3)水花生按每 100 千克鱼体用 5 千克鲜水花生打成浆,加入 1.2 千克食盐,搅匀,再拌入饲料投喂,每天喂 1 次,连喂 3 天,防治草鱼出血病。(4)大蒜水花生合剂按每万尾鱼种用大蒜 250 克,水花生 4 千克,加入食盐250 克磨碎,每日投喂 2 次
33、,连喂 4 天,可防治草鱼出血病。(5)每 100 公斤饲料添加 250 克三黄散+200 克肝胆必康拌匀投喂。(6)烟叶 250 克,加开水 3 公斤的比例,浸泡 4 小时6 小时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到 0.25ppm,每天泼洒 1 次,连续泼洒 3 天,可防治草鱼出血病。(7)每亩水体 1 米深用大青叶、贯众各 300 克;板兰根、白花蛇舌草各 200克,先碾粉,然后用 l0kg 开水浸泡 46 小时,兑水全塘泼洒,并按每 50 公斤鱼种用此药加黄连、地榆、金银花、连翘各 100 克拌 5 一 10 公斤饲料制成药饵投喂,每天 1 次,连喂 3 天为 l 疗程。(8)用出血止
34、(预防)拌料投喂,每吨饲料用药 3000 克。2痘疮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和鲫鱼。通常在秋末至初冬和春季,发病水温 1015。近年来由于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发展,此病日趋严重,发病率有所升高。由于此病极难用常规药治愈,死亡率也日益增高,损失很大。症状和诊断病鱼消瘦,游动缓慢。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发展,白色小斑点的数量逐渐增多,区域逐渐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似痘疮。此病不用解剖仅凭肉眼观察鱼体表,根据白色小点和形成的石蜡状增生物即可判断。【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鲤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此病发生在水质肥沃的池塘、水库
35、或网箱,发病温度 1015,通过接触传染。【防治方法】(1)病鱼在清水或者在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增生物会逐渐脱落。(2)升高水温及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3)为了避免疾病的蔓延,不要从患有痘疮病的养鱼场搬运鲤鱼到其他养殖场或水体中去饲养。患有此病的亲鲤不能用来繁殖,以免传给后代,所有病鱼必须全部捞起,作为商品鱼处理。鱼池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再放鱼。(二)细菌性鱼病细菌是一类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和水体中,一部分则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鱼类等水生动物病害的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红斑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银鲫、白鲫、团头鲂、
36、鳊、鲢、鳙和鲤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症状和诊断】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肝、肾的颜色较淡,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因病程长短及疾病的发展情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的症状为多样性。根据池鱼活动、摄食和病鱼症状以及流行情况,可对该病作出诊断。对于发病严重,面积较大的鱼塘可进行水质分析,测定塘中氮总量、未离解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
37、。症状不明显,疑为阴性感染的病鱼,可用嗜水气单胞菌素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发病鱼池的总氨氮、未离解氨氮、亚硝酸盐普遍高于正常鱼池。鱼体体质下降也是致病条件之一。【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彻底清理鱼塘。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清除淤泥,:二是生石灰消毒。关于清淤问题从调查来看,目前较难办到。但是,有机质沉积太多,淤泥太深,是致使细菌性败血症暴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一定要从长远着想,统一安排,分期分批解决清淤问题。(2)做好鱼种消毒工作。在成鱼塘放养鱼种时,鱼种在卖出
38、地点或原鱼种塘内,每立方米用 l 克漂白粉(含有效氯 30)或 0.4 克强氯精或 0.15 克通威毒消净全池泼洒消毒 1 次。(3)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应当合理。特别是放养密度应根据水质条件和承包者的技术水平来定,不能过密。(4)定期进行药物预防。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 1 次,每亩水深 1 米用1520 千克。在泼生石灰的第二天,还需用治疗细菌性败血症的内服药连喂数天。这是很重要的一条措施,几年来坚持采取这条措施的鱼塘,都未发生这种病。(5)发病鱼塘要隔离,鱼桶和鱼网要专用,网具和工具用后要进行消毒处理。死鱼捞起来不要乱丢,应集中坑埋。(6)发病鱼塘不要动网,动网的次日会带来大批鱼死亡。(7)
39、在治疗细菌性败血病时,不可再施碳酸氢铵等化肥,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达不到治愈的目的。(8)要结合以往本地区、本场寄生虫病发生情况,做好体外寄生虫病预防工作,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9)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做好“四定”投饲,改善水体环境,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勤巡塘等管理措施。治疗方法:外用杀菌:“毒消净”l00g亩*米,每天一次,重症可连用 23 次;或用“菌毒宁”200300ml亩*米,隔日一次,连用 23 次;或“菌清”133ml亩*米,每 23 天一次,连用 23 次。同时内服:“鱼氟星”100mg150mgkg 鱼体重+“肝胆必康”120240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
40、天;或用“止血散”100200mgkg鱼体重+“多维”35 一 75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肠炎宁”150200mgkg鱼体重+“肝胆必康”120240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若再添加“三黄散”250mgkg 鱼体重,则效果更佳。2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和鲤、鲫、鲢、鳙、鳗、鲶等多种鱼类。我国广大淡水鱼养殖区的池塘、网箱、外荡等水域均可发生。但以池塘中的鱼类发病率最高。一般每年的 45 月份是 l2 龄草鱼或青鱼的发病期,79 月份是当年鱼种的发病盛期。【症状和诊断】病鱼不吃食,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
41、,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俗称“乌头瘟” 。鱼的鳃丝腐烂带泥,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中央表皮常腐烂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瘀血而呈紫红色。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鳃软骨外露。鳃的边缘色泽变淡,呈“镶边”状。由于患病鱼常同时伴发赤皮、肠炎等病,因而常多见鳍条、皮肤充血或皮肤腐烂等。此病以鳃丝腐烂和“开天窗”为肉眼诊断的判定依据。【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柱状嗜纤维菌(曾用名柱状屈桡杆菌、鱼害粘球菌等)感染引起。水温 15以上开始发生,在 1530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发病率随之提高。水中病原菌的浓度高,鱼的密度大
42、,鱼的鳃部曾感染过寄生虫,鱼的抵抗力弱,水质差,易造成该病的暴发和流行。【防治方法】(1)发病季节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或发病时,用每立方米 l 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泼洒全池的 23。防治鱼病所用的漂白粉是指含有效氯 30的漂白粉。但是,漂白粉稳定性差,可在空气中逐渐吸收水份与二氧化碳分解。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逐渐减少,如保存不当,分解反应还会加快。故每次用漂白粉就应该测定 1 次含氯晕,以便校正漂白粉的实际用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目前广大渔农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现在消毒杀菌剂也较多,因此,遍洒时,可以选用稳定性好的其他含氯消毒杀菌剂,如毒消净。(2)发病季节每隔 l0 天左右,每亩
43、用 1520 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3)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 l.54 克药液全池泼洒。五倍予药液煎煮方法:按五倍子 1 千克加水 4 千克的比例进行煎煮,煮开后用锅铲将整个还未碎的五倍子在锅边碾碎,煮开后再煮 15 分钟左右即成五倍子药液,这时五倍子已成碎片状,连渣带汁全部泼入水中。(4)乌桕叶鲜叶 4kg(或干粉 lkg)用 20g20的生石灰水浸泡,并煮沸 10 分钟,然后全塘泼洒,使塘每立方米水体含乌桕叶 6.5g。(5)大黄:2537ppm 全池泼洒,大黄处理方法同五倍子。(6)每 50kg 存塘鱼用大黄、黄柏、黄芩各 50g,生桅子、大蒜各 25g,共研成粉末,制成药饵投喂,每天
44、 1 次,连用 4 天。或先将大黄、黄柏、黄芩粉碎,然后取生桅子、大蒜与三黄粉共研成不规则碎粑,在 60以下充分干燥,再研成粉末拌饵投喂。(7)每百平方米鱼池用鲜柳树叶(带小枝的亦可)1.5 公斤2 公斤,扎成小捆,堆放在鱼池进水口或食台附近的水中,当树叶腐烂时再更换一次,可防治鱼肠炎、烂鳃、赤皮并发症等。(8)外用杀菌:“毒消净”l00g*米,每天一次,重症可连用 23 次;或“菌毒宁”200300ml亩*米,隔日一次,连用 23 次;或“菌清”133ml亩。米,每 23 天一次,连用 23 次。内服药饵:“鱼氟星”100 一150mgkg 鱼体重+“肝胆必康”120 一 240mgkg 鱼
45、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57 天;或用“康复散”350mgkg 鱼体重+“多维”3575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鱼普安”200mgkg 鱼体重+“肝胆必康”120240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烂鳃宁”1500mgkg 鱼体重+“多维”3575mgkg 鱼体重,每天 12 次,连用 57天。若再添加“三黄散”250mgkg 鱼体重,则效果更佳。3细菌性肠炎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鲤鱼也有发生的病例。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发生,一般死亡率在 50左右,严重时可高达 90。全国各养鱼地区均可发生,全年有两个高峰期,45 月和
46、 78 月。此病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并发。【症状和诊断】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鱼体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积有淡黄色腹水。剖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壁弹性差,肠内无食物,但有脓状粘液,发病后期全肠呈红色或紫色。根据病鱼体色和活动情况及解剖症状,可作出诊断。应注意本病与草鱼肠炎型出血病的区别,后者肠壁的弹性较好,肠管内粘液较少,而有大量的红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而本病肠壁弹性差、肠内有较多粘液。【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该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和池底淤泥及鱼的肠道中大量存在,一般不致病,但当条件恶劣时,如水质恶化、溶氧低、氨氮
47、高及饲料变质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从而暴发此病,该病在水温 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时可形成流行高峰。【防治方法】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爽,饲料要新鲜,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切实做到投饵“四定” 、 “四消” 。(2)鱼种放养时用每立方米水体 10 克的漂白粉浸洗;或在发病季节每1015 天用“毒消净” 、 “菌毒宁” 、 “菌清”或“苯扎溴铵溶液”等遍洒全池。进行食场消毒,用量视食场大小来定,一般 250 克左右。治疗方法:(1)内服大蒜素。(2)每亩水深 l 米的鱼池,用生姜 250 克,切碎后放入煮熟的 750 克菜油的锅中,继续煮 20 分钟,待菜油冷却后,加适量的水
48、搅拌均匀,然后全池泼洒。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连泼两次,可防治草鱼烂鳃,肠炎并发症。(3)每 100 千克鱼每天用大蒜头 05 千克(每 5 千克饲料再加 200 克盐),与饲料拌和上食台投喂,连喂 36 天。-(4)每亩用生石灰 1520 千克遍洒全池。(5)“肠炎宁”150200mgkg 鱼体重+“多维”3575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鱼氟星”100150mgkg 鱼体重+肝胆必康”120 一 240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康复散”350mgkg 鱼体重+“多维”3575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或用“鱼
49、普安”200mgkg 鱼体重+“肝胆必康”120240mgkg 鱼体重,每天喂 2 次,连用 57 天。(6)每 50 千克鱼用昌莆 2.54 千克,马齿苋 2.5 千克,大蒜头 1.5 千克切碎捣烂加食盐 0.25 千克,拌面糊粘在草上凉干投喂,每天一次,连续三天。(7)韭菜每亩鱼池(按水深 l 米计,下同)用韭菜 2.5 千克,切碎后加入食盐0.2 千克,拌入饲料中投喂,连喂 3 天,可防治鱼类肠炎病。(8)每 50kg 鱼每天用车前草、铁马鞭、樟树叶各 500g 加水前开 30 分钟,制成药饵投喂,每天 1 次,连用 4 天。若与烂鳃病或赤皮病并发,还需采用治疗烂鳃病的外用药全池泼洒治疗。4赤皮病【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在我国各地养鱼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在捕捞、运输及北方越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