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竖起了不朽的丰碑。马克思主义涵盖了社会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人类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有着极其丰富与深刻的内涵。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
2、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在现代西方国家,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流派,但大部分为反对列宁主义但又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与欧洲各国共产党内,最初是共产国际内部一种“左”倾思潮,在受到共产国际的批判后,在党外发展起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派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它于 1930 年形成于德国法兰克福,要代表人物有 M.霍克海默他们发挥青年马克思的 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其他一些流派的理论,批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和人的异
3、化,主张建立一个符合人的本性的,以自由为特征的社会制度。这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建立平等自由社会观点相一致,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对马克思主义作批判性的考察,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由每一代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某个方面,而指责、否定其另一个方面;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立起来,并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评恩格斯和列宁阐述的某些原理。其它重要流派还有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是第一代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主要任务为匈牙利的卢卡奇。他们着重挖掘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来源” ,突出“总体性”范畴在马克思辩证法中的核心作用
4、。回复马克思的主体时间原则方面,将自己的观点以主观意愿放入到所谓“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中,并强调自己的学说是真正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和人的主观意识在历史进程中的能动作用。这个学派公开向第二国际提出了理论战,并结合意大利的政治斗争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说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法国,主要人物为 F 梅劳庞迪,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当代唯一不可超于的哲学,但仍有其“局限性” 。他们冲主观性入手,从个人的具体生存入手,认为可以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僵化状态” ,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只看到社会环境造就的一面,因而还需要补充人最终要有自己的意识行为来造就的另一面,
5、因此积极推崇个人的实践活动。他们使存在主义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为了与自己激进与左倾的立场相一致,在理论上向马克思主义靠拢。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人物为阿尔都塞。他们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尤其是一种经验科学,因而不能用人本学的观点歪曲马克思主义。把“意识形态”与“科学性”对立起来,完全否定意识形态的作用,只有科学才是理性的批判;把理论与时间分割开来,认为理论也是一种实践,否定理论从实践中来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这一派别的最主要创见是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人物为 Y 伯奇。他们认
6、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改造现实社会的学说,但是缺乏“人的价值的理论” ,必须以现象学作为补充。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结合,就能实现人的价值的恢复,从而是现实社会从深深的精神危机中解救出来,体现了西方中小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的精神压制的不满和对私有制的留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人物为 E 柯享,罗默,赖特。他们认为从人的理性和理智以及自然环境不能满足人的自身需要出发去说明生产力的发展的内在趋势;运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博弈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和阶级理论进行大量修改,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并提出了非劳动价值论的关于剥削一般理论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
7、理论的创见。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各个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究其根本都是否定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阐释的权威性,主张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具有普遍意义,批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缺陷和弊病,力图根据现代西方社会发生的实际变化,在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和“重新创造”,用来分析现代西方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一条适合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径,并且批评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于它们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没有能够为现代西方社会指出一条摆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注:第二三段及最后一段某些观点参照百度百科,其余内容资料来源于二十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