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脉贵州经济 服务西部开发访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董志龙本报记者 张友财第一次见到董秘书长,是在中国经济论坛与贵州省有关部门达成初步一致意见确定第八届中国经济论坛主论坛在贵州,他来贵州考察的时候。当时,董秘书长简单的介绍了上一届的情况和本届的主题设想。几个月过去了,本届论坛即将召开,董秘书长为了论坛能成功举办,坐镇贵阳督促筹备,得有机会深入采访,对中国经济论坛和董秘书长有更详细的了解。董秘书长介绍:中国经济论坛,是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举办的全国大型经济类学术论坛。是中国经济界“财富”和“创造力”及“公信力”的象征,随着论坛经济的不断发展,论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论坛为所举办地,带去全新经济观念,
2、带去全国各行业的财富精英,带去杰出世界优秀华人企业家群体。并提供学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2000年第一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到会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于祖尧、厉以宁、冯之浚、许善达、吴敬琏等各省市著名企业家及党政要员参加会议,本届会议对股市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研讨,产生了巨大影响。2001年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江苏苏州体育馆举行,到会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张学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米建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百甫、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于祖尧等,本届论坛还举行了盛
3、大的开幕式文艺晚会,参会的有著名企业家代表,地、市级以上的市长代表,及中国经济周刊专家顾问理事会理事代表,论坛主题:民营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对转型的民营经济提出了各种发展思路,尤其是张学东所谈的中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指导民营企业如何规范、发展、提高的重要理论,为此论坛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苏南地区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也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这届会议是中国经济论坛承前启后的会议,也为中国经济论坛拓展了思路。2002年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暨中国商贸经济论坛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商贸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百甫,国务院体改办
4、党委书记李保民,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苏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国家经贸委企研中心副主任邓荣霖,国家计委经济所所长陈东琪,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等八位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小商品如何与国际贸易相接轨、民营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宏观体制对商贸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配置商贸经济圈、商贸经济与资本运营、义乌商贸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WTO 后中国商贸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时代商贸经济的运行规则及中国商贸经济现状、发展趋势。参加本届会议的有各省、市、县六百多位党政领导及全国各商贸企业家,中央、省、市地媒体全方位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届会议为中国经济论坛的发展奠定了
5、基础。尤其本届论坛是在中国最大的商贸集散地举办,为中国的商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是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商贸经济发展的一次大的检阅。2003年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东省阳江市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民营、海洋、旅游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会举行了三天,国务院宏观部吕善同部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吕政所长等八位经济学家畅述了民营、海洋、旅游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及各部委分别派员参加了本届论坛,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会场,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精辟见解。论坛结束,在阳江鸳鸯湖举行了盛大闭幕晚会,约6万多人参加。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大公报、文汇报、
6、广东卫视、东方卫视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尤其广东卫视现场直播了整个会议盛况。这届会议为中国经济论坛进一步发展奏响了新的旋律,是对民营、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一次大总结。2004年第五届中国经济论坛在浙江湖州举行,本届论坛主题:南浔与中国古镇经济。论坛开辟四届以来的先河,直接指向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古镇的问题。本次会议集中了国家文物局、国家建设部及北大、清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批权威知名的专家教授,与会的气氛热烈,严肃,为中国古镇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策略,让参加会议的所有代表深感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中国古镇经济的重要性,保护好古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第五届中国经济论坛
7、分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第一代独生子女能否引领“第三次消费浪潮” 。论坛邀请了亚洲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郝演苏作主旨演讲,本届论坛是首次和著名的高校进行合作的论坛,在北大、人大、清华等数十所著名高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论坛进一步走向权威学术交流的平台。2006年第六届中国经济论坛将在广西桂林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主题:自主创新,规避风险。论坛邀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国家税务局副局长许善达、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8、、冯之浚、刘国光、吴敬琏、李扬、喻国明等;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国务院等行业经济学家。本届会议邀请世界五百强部分企业代表,从各省选出部分优秀上市公司和百强企业代表,预计参会代表400多位总裁、董事长、总经理、企业法人参加本次会议,本届会议邀请部分省市主管经济、工业的官员200人左右。2007年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面临转型的华人经济,论坛邀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全国人大民委主任多吉才让、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陈光毅等;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刘国光、吴敬琏、郎咸平、龙永图等;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商务部、
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机构经济学家。这一届论坛是第一次在西部地区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贵州省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毕节试验区的创建就是一个典型,毕节试验区20年的实践证明,这场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它所代表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就发展方式而言, “毕节试验”试验了岩溶地区,尤其是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完全能够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世界反贫困而言, “毕节试验”为中国乃至世界同类地区探索出一条特殊的道路;就世界政党制度而言, “毕节试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0、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实证。同时,贵州也在积极努力遏制石漠化,贵州省长林树森说:石漠化治理讲到底是一个生态修复的问题。生态修复有三种路径。一是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建造生态系统;二是完全靠自然修复,封山育林;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整个石漠化区域内统筹考虑植物、动物、人的和谐活动。比较典型的是:多年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把石漠化防治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紧,加强组织领导,明晰治理思路,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10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行之有效的小流域石漠化综合防治体系,取得了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该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复杂,面积1230.7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11、的84%,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石漠化的发展扩大,造成贫困程度加剧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该县明确提出“举全县之力,搞好石漠化综合防治”的战略决策,初步建立以生态修复为主,乔、草、药相结合的坡面生态;以拦砂坝、蓄水池、排洪渠、管道配套保护水土资源的沟道;以坡改梯为主的高标准农业生产;以沼气池配套建设和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规模化经济发展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四大体系” 。形成了公众参与治理扶贫模式、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模式、农 牧 林(草、药)协调发展模式、以基本农田建设为突破口的集约型耕作模式、坡面水系工程与现有水利设施互配的水源互给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军民共建生态
12、文明新农村的“关岭模式” 、洼地排涝模式等“八种模式” 。近年来,该地区相继成功实施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该工程成为全国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的样板工程;成功实施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2006年10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验收被评为优秀。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治理小流域16条,345.8平方公里的石漠化面积得到有效遏制,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崭新面貌,项目区贫困人口从47121人减少到1880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治理前的985元增加到2196元,森林覆盖率由14.19%提高到现在的35.87%,全县森林覆盖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蓄积量从49.4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11.5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94.7万吨,新增蓄水957.6万立方米。治理区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还有很多的实例和成绩。董秘书长满怀激情的说,这届论坛将集中总结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绩和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实施生态文明价值的有效转化,建设贵州生态文明特区,更好的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希望能更直接、更直观的把贵州多年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展示给全社会。同时,探索一条更适合贵州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