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95902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探究 Cl2、Br2、I2的化学活泼性华师大松江实验中学 李潇潇一、课题的提出高一学生通过初三的学习,对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很难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来自于所学内容难度的提高,与初三相比,高中化学明显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来自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每节课教学内容量的增加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刚踏入高中的学生,要完成这两方面的转变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状况下,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新鲜感,对化学学习缺乏信心。所以,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克服对知识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现象,克服被动接受而不主

2、动探究、主动实践的现象,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化学实验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化学实验往往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方案,学生仅仅是一个操作者,而二期课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方案的执行者,更要能充当实验的设计者,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寻求自然规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实验,体验实验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二、实施的策略整体思路在“探究 Cl2、Br 2、I 2的化学活泼

3、性”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第一次尝试了用学生的探究活动作为教学主线的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尝试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贯穿在学生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并总结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课题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施实验方案并总结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掌握 Cl2、Br 2、I 2的化学活泼性顺序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知道判断物质活泼性强弱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寻求自然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实验过程,让学生发现问题、

4、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激发好奇心、求知欲。过程步骤课前准备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报告各十二小组,要求学生复习卤素的颜色、萃取等相关知识。本节课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设计与实践。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卤素的化学活泼性。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方案2后,教师将其投影在屏幕上,各小组代表陈述实验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检查实验药品,关注四氯化碳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案。接着,在改进方案的基础上,各小组动手操作,实施各自的方案。最后,各小组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规范使用化学语言对实验现象进行表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结论。三、课题的实施1、实

5、验准备(1)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2)药品:氯水、溴水、碘水、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3)学生实验报告。2、实施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实录引入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比较 Zn、Fe、Cu 的活泼性顺序?联系初中学习的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方法,做出回答。联系初中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对于初中所学的金属活泼顺序这一知识非常熟悉,可以迅速地回答出多种比较金属活泼性顺序的方法。总结强调 Fe 与 ZnSO4不反应也能得出结论:FeZn(活泼性)思考后理解提问我们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呢? 导入非金属也有类似的性质:活泼的非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的

6、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探究三种非金属:Cl 2、Br 2、I 2的化学活泼性。思考并讨论,回答: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对方案进行筛选,选取最简单的方案,同时用已有知识引出未知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经过思考,部分学生对于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依据作出了明确回答。3幻灯片放映探究活动:探究 Cl2、Br 2、I 2的化学活泼性一、探究原理二、探究方法三、设计方案:1、药品氯水、溴水、碘水、氯化钠溶液、溴化钠溶液、碘化钠溶液、四氯化碳2、实验仪器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思考理解,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让学生发现问

7、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各组学生积极讨论,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下了设计的每一个实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实录请利用以上药品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表格。完成之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各组同学都积极踊跃,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做两个实验就可以得出实验结论,而有的同学设计的实验竟有六个之多。认真听取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针对不足之处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案。例如:用什么方法可以观测到溶液中 Br2(或 I2)的生成?各小组代表陈述实验设计方案。引导学生改进方案,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许多学生没有考虑到“用什么方法可以观测到溶液中 Br2

8、(或I2)的生成”这个很关键的问题。 请各小组同学在交流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并在改进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各小组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通过实验,有几个小组成功地排列出了卤素的活泼性顺序,但也有两个小组没有排列正确。4请各小组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各小组代表陈述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化学语言对实验现象进行陈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实验结论。有学生将卤素单质写成单原子分子;描述实验现象时,有学生实验中加入四氯化碳量较少,将分层现象说成有沉淀生成;对于在

9、溴化钠中加入氯水这一实验,有学生认为没有实验现象。板书实验结论:Cl2、Br 2、I 2的化学活泼性:Cl2Br 2I 2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总结实验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整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针对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笔记整理。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用置换反应判断出了Cl2、Br 2、I 2的化学活泼性顺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也可以判断物质活泼性强弱?思考 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思考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实录提问我们来看一张卤素与氢气的反应的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根据表格信息判断卤素活泼性顺序,并陈述理由。听取学生回答

10、并总结。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并回忆初中所学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认真阅读表格。小结科学方法判断物质化学活泼性的方法:(1)一种元素的单质能否把另一种元素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2)与同一物质反应的快慢。 (3)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条件(4)生成物的热稳定性。分小组讨论,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5小结卤素知识一、卤素的溶解性:1、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易溶于有机溶剂。2、萃取。3、卤素在水及有机溶中的颜色。二、卤素的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2、卤素与氢气的反应。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整理所学内容。对整堂课学习

11、的科学方法及涉及的卤素知识进行整理,引导学生巩固这些知识。作业 完成习题,并整理笔记。 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记整理。由于时间限制,并没有在课上完成预定的习题。四、总结反思这堂课的实施,让我看到了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讨论非常投入,几乎每组同学的设计方案都不同,学生的这种潜在的求知积极性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想的。但有些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出现出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因此我意识到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不是代替学生回答,而是方向上的引领和细节上的提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验设计中,各组同学都积极踊跃,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做两个实验就

12、可以得出实验结论,而有的同学设计的实验竟有六个之多。我并不急于评价这些方案孰是孰非,而是将它们投影在屏幕上,然后引导每个小组再次检查实验药品,关注四氯化碳的作用。因为许多学生没有考虑到“用什么方法可以观测到溶液中 Br2(或 I2)的生成”这个很关键的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学生认识到某些方案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反复操作,非常认真投入。十分钟后,相继有几个小组成功地排列出了卤素的活泼性顺序。但也有两个小组没有排列正确。我请几个小组到讲台上将自己的实验报告投影在屏幕上,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例如有学生将卤素单

13、质写成单原子分子;描述实验现象时,有学生实验中加入四氯化碳量较少,将分层现象说成有沉淀生成;对于在溴化钠中加入氯水这一实验,有组同学没有看到实验现象。我将他们制得的产品展示出来,请做得最好的一组同学分析一下这两个实验现象的不同,然后请大家帮助没得出正确结论的小组来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讨论,发现原因在于下层溴的橙色与上层残留氯水的颜色不易分辨,所以他们认为没有实验现象。在本次探究活动中,学生体验实验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较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完整地实践了当初的设想,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实验6的方式贯穿整堂课,学生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自己没有

14、教学经验,也留下了许多遗憾。首先,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我最初没有考虑到的,处理这类问题时我花的时间比较多。其次,时间的布局上前松后紧使得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讲述显得很仓促。第三,应该再增加一些课堂练习的内容,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探究过程,也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因此如果能在课上增加一些习题帮学生巩固知识应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点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二期课改的实施者。针对初三学生升入高中所呈现的学习兴趣减弱现象,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学中、各种观点之间、师生与观点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了碰撞,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存异求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与严密,既夯实了双基,又发展了学生的学力。卢金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