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发展转型与社会稳定,国家行政学院 张林江,主要内容,如何科学客观看待当前的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讨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因素结论与政策建议,一、如何科学看待中国的发展,?普遍性的质疑为什么经济成就巨大,但社会矛盾更多?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但幸福感下降?为什么文化繁荣丰富,但社会文明程度不高?为什么韬光养晦,但得不到国际社会认可?,当前的形势总体判断,政治基本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凸现文化繁荣多元,国内政治,党的执政地位没有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战执政兴国成就(抗灾/盛会)强化了治理有效性先进性建设保证了战斗力和社会认同外部挑战:台独、疆独、藏独、宗教内部挑战:腐败问题、利益集团、治
2、理基础,国内政治,民主进程治治进程人权进程正在发生变化的社会治理基础治理状况,国内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巨大区域经济协调性问题:结构、节能减排、科技与创新,国内社会,成绩不小问题不少 就业难! 买房难! 养老难! 上学贵! 看病贵! 物价高! 环境差! 治安差! 官员腐败! 贫富差距! 诚信缺失! 道德下降!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国内文化,突出问题民族文化素质是高了还是低了?核心价值观还有没有?文化到底是什么?,当前形势的基本判断,经济高速增长,深层问题突现社会基本稳定,社会结构不稳文化多元繁荣,传统道德挑战政治基本可控,不稳因素增多,二、社会转型是
3、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四大建设的总体格局放在近百年的中国发展中简单回顾 1、100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实践; 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局; 3、难点:以社会转型为核心的社会发展问题,社会转型的时代大背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市场化国际化,经济转轨,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任务尚未完成,前路仍需努力基本经济制度仍不完善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社会转型,计划经济既是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自治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转型任务艰巨,农村社会 城市社会农民社会 公民社会礼俗社会 法理社
4、会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生产型社会 消费型社会,转型实质是社会结构的转变,社会结构是一国、一地之基本国情社会结构是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社会的方式,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格局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是观察和认识一国、一地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维度,加强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分析(序),社会结构是综合结构,由若干子结构构成,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结构。1978-2007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从18.25下降到12.10、从12.00下降到5.17,人口死亡率保持在6.5这一较低水平上下。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我国的家庭结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5、。我国家庭结构、结构模式及其社会整合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二是家庭类型多样化;三是家庭结构模式变化。,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组织结构及其整合功能发生变化,尤其是社会组织开始发育,并发挥着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社会整合功能。2008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达到约41.4万个,其中社会团体约22.8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约18.2万个,基金会1597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475.8万余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整合力量。,我国的就业结构,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劳动力在产业、行业、岗位等方面的配置变化。1978年,就业人口的三次产业分布结构为70.5:
6、 17.3: 12.2,到2008年已演变为39.6: 27.2:33.2。非农就业人口占60.4%,非农产业就业人口超过农业就业人口,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1978-2008年,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1166.4万人。,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不仅事关民生,而且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和再分配框架发生根本变化,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克服了原来“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城乡、区域、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发生分化,
7、已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的消费结构,消费是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改革3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温饱型走向小康型、富裕型。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达到了富裕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7%,进入小康。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趋高级化重要特征。,我国的城乡结构,中国城乡结构变动首先表现为城市化,195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2.8%,1978年城市化率也只有17.9%,26年间仅提高5.1个百分点。2008年城市化率达到45.7%,正在接近一般公认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的城市化
8、水平。其次,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1978年-2008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1453万人。,我国的区域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明显分化。总体上看,在发展水平上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三大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协调区域发展是调整社会结构的重要方面。,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改革开放30年来,“两阶级一阶层”结构逐渐解体,社会阶层结构由简单化到多元化,由封闭转向开放,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已基本形成。中产阶层的规模比例不断扩大。2007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已占22%,每年约增长一个百分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远未完成,社会中下阶层比重仍然
9、很大,中层比重偏小,整个结构总体上呈现“洋葱头形”,与现代社会应有的“橄榄形”仍有一定的距离。,社会结构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贡献重大。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之外,社会结构转型是影响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家庭经济功能的恢复推动着经济发展;第二,就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配置合理化;第三,社会组织功能的自主性回归,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第四,城乡结构调整使得资源、机会的空间聚集效应得以展现;第五,新社会阶层的兴起和发展使得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倍增。,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基本评价,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正在发生还要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异质化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既又正向功能,又有负面功能三个社会学研究范式:冲突论功能功互动论,对策:强化社会整合,构造和谐社会,所有的制度机制都作用于结构结构也在影响着制度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核心仍然是科学发展观(五个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政策取向建议(1),制度建设以现代阶层结构为导向 户籍制度/国企改革/警惕垄断机制建设以提升全体成员竞争和适应能力为导向 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地区差距协调以各阶层利益共享共商
11、为导向社会基础建设以为社会提供治理基础为导向社会缓冲带建设以挖掘政治资源和传统文化为导向,政策取向建议(2),培育高效、自律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肯定和引导私营企业主阶层大力培育新社会中间层保障产业工人阶层权益对农民阶层稳地、减负、促转移,国家行政学院学员调查,讨论:不稳定因素、表现及其控制,?,(一)新社会阶层的挑战,1、“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10大阶层2、新社会阶层: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3、社会流动中的问题 阶层边界、阶层复制(二代现象)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流浪儿童,(二)新社会
12、组织的挑战,1、新经济组织2、民间组织3、社区性组织4、准社会组织存在盲点和空白,(三)新社会需求的挑战,1、基本生存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发展需求越来越强烈。2、基本需求的标准在逐步提高,权利需求越来越强烈。3、社会安全需求越来越强烈,阶层和代际之间需求差异较大。多样化、差别化、高级化,(四)新社会事务的挑战,1、城市化 外来人口管理、社区建设和管理、城中村改造、城郊接合改造、农民市民化等。2、工业化 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3、市场化 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4、信息化 新兴媒体、网络安全5、国际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等。,(五)新社会心态的挑战,竞争压力加大、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不公1、改革认同2、社会焦虑3、心理失衡 仇官、仇警、仇富“夹心层”心态,(六)新社会矛盾的挑战,1、干群矛盾2、劳资矛盾3、医患矛盾收入差距民族宗教,讨论的总结及对策,问题产生的根源 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 社会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 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方法问题 如何实现社会平稳的转型,中国的未来?Fogel的判断,谢谢大家!联系方式:张林江 博士、副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13911095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