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P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二) 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320)1植物原生质层是指( )。A细胞质 B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 D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2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K BH 2OC甘油D脂肪酸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分别是( )。A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B选择透过性、流动性C流动性、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4维生素 D 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分子层作基本支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
2、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5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I,II ,III )的三种蔗糖溶液中,结果如右图所示。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是( )。A.IIIIII B.IIIIIIC.IIIIII D.IIIIII6甲() 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 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7我国民间用盐渍法保存食品的原理是( )。A.食盐水中的 Cl-有杀菌作用 B.浓盐水中含 O2
3、少,细菌无法生存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 D.由于渗透作用使鱼、肉细胞过度失水8. 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A. 4 层 B. 6 层 C. 8 层 D. 10 层9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 3000 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B 改变了遗传特性C影响 ATP 的生成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10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这些说明了细胞膜的特点是( )。A具有流动性;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控
4、制物质进出细胞; D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11取 浸 泡 去 皮 的 种 子 , 放 在 红 墨 水 中 染 色 15min20min, 请 指 出 下 列 哪 项 表 明 种 子 完 全 丧失 生 命 力 ( )。A.胚根、子叶完全未着色 B.胚根、子叶略带红色 C.胚全部染成红色 D.胚根、子叶出现斑点12把蚕豆叶表皮浸泡到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A.原生质层被破坏 B.细胞壁被破坏 C.尿素分子已经进入细胞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13甜菜块根细胞液泡中含有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 入蒸馏水中,水无明显颜色变
5、化,但用盐酸处理后,则能使水变红,其原因是( )。A.细胞壁被破坏 B.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 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14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把人和鼠的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1
6、5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生物膜的( )。A.选择性功能 B.流动性功能 C.主 动 运 输 功 能 D.选 择 透 过 性 功 能1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 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17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 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 D.钾离子、氨基酸18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
7、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分泌和排泄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19若向日葵的某种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 A,细胞液的浓度为 B,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 BB A; CAB; D不确定20. 以下哪一项是主动运输的例子( )。. 氯离子在血细胞间的血浆中运动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选择题答题卡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非选择题(40 分,每空分)21.(6 分)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
8、点代表物质分子) ,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_。(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非常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22.(12 分)右图 a 杯中放浓蔗糖溶液,b 杯中放与 a 等量清水。将一块白萝卜条劈成“人”字形,分别放人两杯中,几十分钟后观察。请简要描述 a、b 中萝卜条及溶液量的变化,并做合理的解释。a 杯中萝卜条的变化:;溶液量的变化:;解释:。b 杯中萝卜条的变化:;溶液量的变化:;解释:。23.(8 分)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
9、。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 37下保温 40min 后,融合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 (图示如下),试问: (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的 _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性。24.(14 分)生物体细胞内的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粒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条件,验证细胞内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红玫瑰 烧杯 玻
10、璃铅笔 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清水 量筒红玫瑰的红色与细胞的哪一结构有关? 。完善下列实验设计,验证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第一步:选两只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 A 和 B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预测: 。原因分析: 。此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什么? 。此实验主要能验证哪些膜的选择透过性?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测试(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DABAB 6-10.ACCDA 11-15.CCBDD 16-20.BDAAB二、非选择题21 (1)需要载体 (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22收缩 增多 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失水 膨胀 减少 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吸水23.(1)糖蛋白 (2)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3)流动 24.液泡。第二步:在 A、B 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15%的盐酸和清水;第三步:选等量的红色玫瑰花瓣,分别放入 A、B 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预测:水中的花瓣仍为红色,水为无色;盐酸中的花瓣颜色逐渐变浅,而盐酸溶液变红。原因分析:盐酸将细胞杀死,膜丧失其选择性,而清水对细胞活性无伤害作用。此试验的实验变量是处理红玫瑰使用的是盐酸还是用清水。细胞膜和液泡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