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949622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6.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运行暂行办法【铁总运】63号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张成阳 13911022711 ,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内容,Company Logo,5,临时限速服务器,名词术语,Company Logo,CTCS,TCC,ATP,LEU,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规范,包括地面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Train Control Center列车控制中心,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列车超速防护系统,Lineside Electronic Unit地面电子单元,总体介绍,Company Logo,1.1 CTCS技术规范,1.2 列控中心概述,1.3 列控中心主要功能,1.4 列控中心系统

2、结构,列控中心,1.1 CTCS技术规范,1.1.1 CTCS定义 CTCS是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并以分级形式满足不同线路运输需求的强制性技术规范 ; 1.1.2 CTCS分级,1.2 列控中心概述,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 科技运2007158号文科技运 2007124号文适用于CTCS-2 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的研制、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主要作用:主要作用向车载ATP设备提供控车有关的信息,1.2 列控中心概述,Company Logo,1.2 列控中心概述,1.2.1 客专列控中心适用于客运专线上的联锁车站、中继站或无岔站,亦可使用在与CTCS-2级客运专线相衔

3、接的CTCS-0级的车站。1.2.2 根据车站类型,列控中心分为车站列控中心、中继站列控中心和无岔站列控中心三种类型。1.2.3 列控中心与车站联锁(IL)、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相邻列控中心、地面电子单元(LEU)、集中监测(CSM)和CTC车站自律分机配置通信接口,根据不同类型的列控中心,与其他外部设备的接口配置如下图所示:,1.2 列控中心概述,1.2 列控中心概述,1.2.4 中继站列控中心必须从属于车站列控中心,从车站列控中心接收线路方向和边界区段状态等信息,并将相应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其从属的车站列控中心。1.2.5 对于未配置列控中心设备的

4、无岔站应纳入相邻站列控中心设备来管理和控制。1.2.6 车站列控中心、中继站和无岔站列控中心均从临时限速服务器接收临时限速命令信息。1.2.7 列控中心设备应采用冗余设计,且必须符合故障安全原则。1.2.8 列控中心设备应按照CTCS-3级列控系统相关编号规则的要求统一设置独立的编号。,1.3 列控中心主要功能,1.3 主要功能: 1.3.1 列控中心根据临时限速命令、车站进路状态,调用相应报文,通过LEU传至有源应答器;1.3.2 列控中心根据列车占用轨道区段及车站进路状态,控制轨道电路的载频、低频信息编码,并控制站内及区间轨道电路发送方向;1.3.3 列控中心根据列车在区间的走行逻辑,对轨

5、道电路占用、出清、非正常逻辑进行判断和报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1.3 列控中心主要功能,1.3.4 列控中心完成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1.3.5 列控中心完成无岔站信号及进路控制;1.3.6 列控中心完成区间运行方向与闭塞控制;1.3.7 列控中心之间实时传输区间轨道电路状态、临时限速信息、区间闭塞和方向条件等安全信息以及相关状态信息;,1.4 列控中心系统结构,1.4.1列控中心应有以下主要单元构成: 安全主机单元 通信接口单元 驱动采集单元 辅助维护单元 在线调试终端 站间安全数据通信网,1.4 列控中心系统结构,1.4.2 列控中心系统结构原理如下:,2. 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2.1

6、 系统启动2.2 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存储与调用2.3 轨道电路编码2.4 轨道电路发码方向控制2.5 区间运行方向2.6 信号机点灯,2、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2.7 站间安全信息传输2.8 临时限速服务器信息传输2.9 应答器报文实时组帧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1 LEU切换2.12 维护诊断功能2.13 故障处理功能,2.1 系统启动,系统启动应由系统自检、与外部系统按一定顺序建立通信两个过程组成;2.1.1 系统自检2.1.1.1 在系统主机上电、复位后,应首先运行主机自检程序,检查主机各模块正常后投入工作2.1.1.2 系统自检内容应至少包括逻辑运算单元、安全输入/输出电路、程序存储

7、区、数据存储区等;,2.1 系统启动,2.1.2 建立通信2.1.2.1 系统自检通过后,应顺序与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计算机联锁、CTC、相邻列控中心和LEU建立通信;2.1.2.2 系统启动过程应有明确的信息或表示灯指示,显示启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2.2 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存储与调用,2.2.1 有源应答器报文应集中存储在列控中心,其报文存储器的容量应有不小于20%的余量;2.2.2 列控中心根据临时限速区轨道区段、临时限速值以及联锁进路状态等信息,应能够正确选择所存储的报文;2.2.3 选择报文时应考虑下列错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报文寻址错误; 报文内容传输错误;

8、 报文内容存储错误,2.2 轨道电路状态采集,2.2.1 轨道电路设备保留轨道继电器,用于向联锁和列控中心提供轨道状态信息。 2.2.2 列控中心设备应通过采集轨道继电器状态判断轨道区段占用或出清。,2.3 轨道电路编码,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 2.3.1.1 对于站内轨道区段,列控中心应根据本站进路及前方进路信号开放状态,按照轨道电路信息编码逻辑,对应各个轨道区段进行编码。 2.3.1.2 对于站内轨道区段,进路某区段占用,本区段及其前方区段保持正常发码,后方区段恢复发送默认码(咽喉区发B码或无码,股道发HU码)。 2.3.1.3 正线通过进路,列车压入进站或出站信号机内方第一区段后,

9、如轨道电路低频信息变化为升级码序时,列控中心应保持接、发车进路发码不变,直到列车压入股道或区间。轨道电路码序升级关系按照以下顺序排列: H HU HB UU UUS U U2 U2S LU L L2 L3 L4 L5,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4 站内无进路时,不论是占用还是空闲,列控中心控制股道区段发缺省码(HU码),其余区段缺省发检测码(B码)。 2.3.1.5 进路建立后,信号异常关闭时,列控中心应按进路未建立处理,进路上各个区段发缺省码。 2.3.1.6 站内股道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时,前方轨道区段占用,后方轨道区段应向相反方向发码。 2.3.1.7 在进路电码化编码模式

10、下,进路上所有轨道区段应发送有效码。 2.3.1.8 正线接车进路,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咽喉区段发码与股道区段保持一致;接近区段基于股道发码,编码逻辑如下:,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正线接车信号未开放,咽喉区发检测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3 正线接车信号未开放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4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正线接车信号开放,列车进入咽喉区,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5 正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站内) 正线接车信号开放,列车进入股道,咽喉区发检测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6 正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股道),2.3

11、.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正线引导接车信号开放,接近区段发HB码,咽喉区发检测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7 正线引导接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9 侧线接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2号道岔时,接近区段应发UU码,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咽喉区段发码与股道区段保持一致,编码逻辑如下: 侧线接车信号未开放,咽喉区发检测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8 侧线12号道岔接车信号未开放 侧线接车信号开放,咽喉区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9 侧线12号道岔接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侧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咽喉区,咽喉区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10 侧线12号道

12、岔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咽喉区) 侧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股道,咽喉区恢复发检测码,股道发默认码:图 11 侧线12号道岔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股道),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10 侧线接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道岔时,对与只开行动车组的线路,编码逻辑如下: 信号未开放时,咽喉区发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2最小为18号道岔侧线接车信号未开放 信号开放时,接近区段应发UUS码,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3最小为18号道岔侧线接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信号关闭,列车进入咽喉区,咽喉区跟随股道发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4最小为18号

13、道岔侧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咽喉区) 信号关闭,列车进入股道,咽喉区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5最小为18号道岔侧线接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股道),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11 对于客货混运线路,最小为18号道岔的侧线接车进路接近区段发码原则按照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TB/T 3060)要求发码。 2.3.1.12 线引导接车进路,接近区段发HB码,股道区段依照发车进路发码,咽喉区段发B码,编码逻辑如下:图 16侧线引导接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13 正线发车进路,咽喉区段发码与离去区段保持一致,股道区段基于离去区段发码,依照追踪码序递

14、推,编码逻辑如下: 发车信号未开放,咽喉区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7正线发车(信号未开放) 发车信号开放,咽喉区跟随离去区段发码,股道基于离去区段发码:图 18正线发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发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离去区段,咽喉区恢复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19正线发车(列车进入离去区段) 正线引导发车信号开放,咽喉区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HB码:图 20正线引导发车,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14 侧线发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2号道岔时,股道区段应发UU码,咽喉区段发码与离去区段保持一致,编码逻辑如下: 发车信号未开放,咽喉区发送检测码

15、,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21侧线发车(信号未开放) 发车信号开放,咽喉区跟随离去区段发码,股道发送UU码:图 22侧线发车(信号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发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离去区段,咽喉区恢复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23侧线发车(列车进入离去区段) 2.3.1.15 侧线发车进路上的最小号码道岔为18号道岔时,编码逻辑如下:发车信号未开放,咽喉区发送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24侧线发车(信号未开放),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发车信号开放,股道区段应发UUS码,咽喉区区段发码与离去区段保持一致:图 25侧线发车(信号开放) 发车信号关闭,列车进入离去区段,咽喉区恢

16、复发检测码,股道发送默认码:图 26侧线发车(列车进入离去区段),2.3.1 站内轨道电路编码,2.3.1.16 侧线引导发车进路,股道区段应发HB码,咽喉区段发B码。图 27侧线引导发车 2.3.1.17 通过进路应分解为接发车进路,分别按照接发车进路的原则进行编码。 2.3.1.18 在股道电码化模式下,正线接发车进路上所有区段发送有效码。 2.3.1.19 在股道电码化模式下,侧线接发车进路,仅股道区段发送有效码。,2.3.2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2.3.2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 2.3.2.1 对于区间轨道区段,列控中心应根据前方轨道区段占用状态以及前方车站接车进路信号开放情况,按照轨道电路

17、信息编码逻辑生成信息码:图 28区间轨道电路发码 2.3.2.2 接近区段根据站内接车进路码序发码:图 29接近区段轨道电路发码,2.3.2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同一闭塞分区内的所有轨道电路区段低频发码应保持一致:图 30区间轨道电路发码 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的闭塞分区,列车所在区段及运行前方所有区段发送正常码,后方各区段均发B码:图 31区间轨道电路发码,2.3.2 区间轨道电路编码,2.3.2.5 列控中心通过站间安全信息传输获得邻站所管辖相关区段的状态以及其他编码所需的信息,实现闭塞分区编码逻辑的连续性。 2.3.2.6 区间自动闭塞线路,列控中心控制轨道区段按追踪码序发码,反向运行时,轨道

18、区段按追踪码序发码。,2.3.3 载频切换,2.3.3.1 采用全进路发码的车站并存在转频的列车进路,咽喉区发检测码(27.9Hz),股道发正常码,当列车占用上下行载频分界的绝缘节前方轨道区段时,上下行载频分界的绝缘节后方轨道区段开始预发送转频码(25.7Hz),该轨道区段解锁后,恢复发检测码。如图 32所示,1DG占用,3DG开始发送转频码,3DG解锁后恢复发送检测码。图 32 进路电码化转频码发送示意图,2.3.3 载频切换,2.3.3.2 采用正线和股道发码的车站并存在转频的列车进路,当办理了接车进路,股道发检测码(27.9Hz),列车占用股道(GJ落下)后,股道区段发送转频码(25.7

19、Hz),2秒后恢复发送正常码;当办理了发车进路,进路的最后一个轨道区段发转频码(25.7Hz),该区段解锁后恢复发检测码(27.9Hz)。,2.3.4 落物灾害防护,2.3.4.1 列控中心采集落物防灾报警系统提供的继电器接点信息,获取落物灾害报警信息,列控中心采集原理后续讲解。 2.3.4.2 落物灾害发生时,列控中心应控制灾害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发H码,相关信号机关闭。 2.3.4.3 区间正方向运行时,灾害闭塞分区发H码防护,后续闭塞分区依次发送追踪码序。区间反方向运行时,灾害闭塞分区发码和区间正向一致,如下图所示:图33落物灾害防护处理码序,2.4 轨道电路发码方向控制,2.4.1 站内轨

20、道电路方向控制 2.4.1.1 站内每个轨道区段设置一个轨道电路方向切换继电器,控制站内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 2.4.1.2 列控中心根据站内进路方向,分别驱动相应轨道电路的方向切换继电器,控制轨道电路迎列车运行方向发码。 2.4.1.3 站内轨道电路区段缺省方向为进路正方向。 2.4.1.4 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吸起表示反向,落下表示正向。列控中心采集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的状态,当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的状态与进路方向不符时,列控中心应仍维持原编、发码条件,并向集中监测系统发送报警信息。,2.4.1 站内轨道电路方向控制,2.4.1.5 列控中心设备初始化时,站内区段发码方向应置为缺省方向,如下图所

21、示:图 34 站内轨道电路缺省方向 2.4.1.6 站内股道由多个轨道区段组成时,当列车占用前方轨道区段时,占用区段后方的轨道区段发码应转为向另一方向发码。,2.4.2 区间轨道电路方向控制,2.4.2.1 区间每段轨道电路设置方向切换继电器用于改变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 2.4.2.2 区间轨道区段的缺省方向为线路正向运行方向。 2.4.2.3 车站的每个发车口(含反向)设置一个极性保持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FJ),列控中心应通过控制FJ来实现区间轨道电路方向的切换和保持,FJ吸起时表示正向,落下表示反向。 2.4.2.4 当站间通信故障时或列控中心设备故障时,保持区间方向切换继电器状态不变。

22、2.4.2.5 列控中心采集发车口(含反向)的方向切换继电器和区间轨道区段方向继电器的状态,区间轨道电路发码方向应该与区间闭塞方向保持一致,当出现不一致时向集中监测报警。,2.5 区间运行方向,2.5.1区间改方原则 2.5.1.1 区间改方应符合故障安全的原则,保证相邻车站不处于敌对运行方向。 2.5.1.2 列控中心改方过程中,检测到发车口(含反向)的方向继电器和实际方向不一致时,应不能实现改方操作。 2.5.1.3 正常改方操作时,改变运行方向应由原处于接车状态的车站办理,随发车进路的办理而自动改变区间运行方向。 2.5.1.4 在区间轨道电路故障而不能改变运行方向时,可使用辅助方式办理

23、改方作业。按辅助办理方式改变运行方向后,允许出站信号机开放。 2.5.1.5 联锁设备向列控中心提供发车锁闭状态信息、发车请求信息、发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接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列控中心完成区间改方向逻辑功能。,2.5 区间运行方向,2.5.1.6 列控中心向联锁设备提供区间轨道电路状态信息、允许发车信息、区间方向信息,辅助办理点灯信息。 2.5.1.7 列控中心设备重新启动时,根据进出站口方向继电器的状态来初始化区间线路方向。 2.5.1.8 列控中心应实现反向站间闭塞功能。,区间轨道电路方向切换原理举例,对于车站,按每站4个线路方向X、XN、S、SN,每个线路方向8个区段(可多于8个区段)来

24、考虑,每个线路方向配置1个线路方向继电器FJ(JYXC-660型继电器),对于每个线路方向,列控中心驱动两个继电器分别为ZGFJ、FGFJ(均为JWXC-1700继电器),由ZGFJ及FGFJ接点组合,驱动线路方向继电器。FQJ1FQJ8为线路方向继电器的复示继电器,型号为JWXC-1700继电器,分别用于本线路方向的8个轨道区段区段。线路方向继电器驱动电路如下图所示:,区间轨道电路方向切换原理举例,图 43 区间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驱动原理,区间轨道电路方向切换原理举例,区间线路方向继电器的采集分两种采集类型,对于极性保持继电器采用上下接点同时采集的方式,对于区间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采用串联采

25、集上下接点的方式,继电器采集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图 44 区间线路方向极性保持继电器的采集原理,区间轨道电路方向切换原理举例,图 45 采集区间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原理,区间轨道电路方向切换原理举例,对于中继站列控中心,线路方向继电器只考虑XFJ和SFJ,不配置XNFJ和SNFJ继电器,驱动采集原理和车站列控中心方案一致。,区间改方举例,1.正常改方举例 甲站为正向原发车站,乙站为正向原接车站,此时区间处于空闲状态,正常改方流程如下:乙站联锁办理发车进路,并向乙站列控中心发送发车请求信息和发车锁闭状态信息。乙站列控中心接受到发车请求信息和发车锁闭状态信息后,检查站间空闲条件;乙站列控中心检查区间

26、空闲并确认甲站没有办理发车进路后,向甲站列控中心发送请求改方向信息;,正常改方举例,此时若甲站未办理发车进路,且检查区间空闲,甲站列控中心则驱动方向切换继电器,并检查继电器是否切换正常;甲站列控中心确认方向切换正常后,向乙站列控中心发送允许改方信息;乙站列控中心接收到甲站的允许改方命令后,乙站列控中心则驱动方向切换继电器,并检查继电器是否切换正常;乙站列控中心确认本站已经正确改方后向联锁设备发送允许发车信息;乙站联锁接收到列控中心的允许发车命令后,控制出站信号机开放,区间改方成功。,辅助改方举例,2. 辅助改方举例如果区间轨道电路故障造成逻辑占用而不能改变运行方向时,可使用辅助方式办理改方作业

27、。甲站为正向原发车站,乙站为正向原接车站,此时区间轨道电路故障,采用辅助改方流程如下:乙站要发车,需两站值班员确认监督区间电路故障且区间空闲后,由乙站车站值班员登记破封按下总辅助按钮及发车辅助按钮后,联锁设备向列控中心发送发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表示本站正在进行辅助办理反向发车;乙站列控中心在确认甲站列控中心没有办理发车进路后向甲站列控中心发送改方请求信息;甲站值班员也登记破封按下总辅助按钮及接车辅助按钮,联锁设备向列控中心发送接车辅助办理请求信息,表示本站开始辅助办理反向接车;,辅助改方举例,甲站列控中心接收到乙站的改方请求和本站的辅助接车请求命令后,不检查区间轨道电路是否空闲直接改变本站方向

28、继电器的状态;甲站列控中心在确认本站已经正确改方后向乙站发送允许改方信息;乙站列控中心在接收到甲站的允许改方命令后,改变本站的方向继电器状态;乙站在确认本站已经正确改方后,向联锁设备发送允许发车信息;乙站联锁接收到允许发车命令后,控制出站信号机开放,区间改方成功。,2.6 信号机点灯,2.6.1 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 2.6.1.1 设置有区间地面信号机的客运专线,应由列控中心来实现区间信号机的点灯功能。 2.6.1.2 列控中心应驱动LJ、UJ、HJ继电器实现区间信号机点灯,信号机的显示与轨道电路低频信息码的关系应符合TB3060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2.6.1.3 列控中心管辖区分界处,相邻列

29、控中心应传递分界处相邻轨道区段的占用信息和信号机的状态信息,作为本管辖区区间点灯控制条件。 2.6.1.4 反方向运行时,列控中心应控制区间信号机灭灯。,2.6 信号机点灯,2.6.1.5 列控中心应采集区间信号机灯丝状态或从联锁设备获取进站口信号机灯丝状态,当发生信号机灯丝断丝时,实现灯丝断丝转移和降级逻辑判断功能。 2.6.1.6 信号机灯丝断丝时,列控中心应按下表进行逻辑处理处理,并向信号集中监测设备报警。2.6.1.7 当发生红灯灯丝断丝时,本区段发送H码防护,后续区段按轨道电路正常编码逻辑发码。,2.6 信号机点灯,2.6.2 站内信号机点灯控制 2.6.2.1 控制无岔站的列控中心

30、设备应能根据CTC的进路信息和点灯命令,控制无岔站进出站信号机点灯。 2.6.2.2 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应按照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信号机设置及点灯技术原则的规范来控制信号机的点灯时机。,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无岔站点灯继电器 点灯方式与所在线路的有岔车站的进、出站信号机相同。,2.7 站间安全信息传输,2.7.1 列控中心设备间通过站间安全信息网传输线路管辖分界处的以下信息: 闭塞分区状态 轨道电路低频信息 信号机状态 灾害防护信息 线路方向信息 线路改方信息 载频切换信息 2.7.2 中继站列控中心向所管辖的车站列控中心传输闭塞分区状态信息和区间信号机状态,并由车站列控中心

31、统一传给联锁设备或CTC设备。,2.8 临时限速服务器信息传输,2.8.1 列控中心应通过站间安全信息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的临时限速命令信息。 2.8.2 列控中心应通过站间安全信息网接收临时限速服务器的时钟信息,进行设备时钟校正。 2.8.3 列控中心应通过站间安全信息网向临时限速服务器传输临时限速状态、轨道区段状态和区间方向等信息。,临时限速技术规范,车站TCC和中继站TCC均应作为CTCS-2级TSR的更新点,在其TSR管辖范围内,应具备同时设置3处(含末端45 km/h)TSR的能力。,临时限速设置规则,客运专线CTCS-2级与既有线CTCS-2级间转换区域边界处的既有车站,改造后其T

32、CC的TSR管辖范围如下:与既有线连接侧,按既有线CTCS-2级限速方式下达、归档。既有改造站TCC须按既有线CTCS-2技术规范实施正线进站信号机降级。,临时限速设置规则,客运专线CTCS-2级与既有线CTCS-2级间转换区域边界处的既有车站,改造后其TCC的TSR管辖范围如下:与客运专线连接侧,按客运专线CTCS-2级限速方式下达,不需要归档。,临时限速技术规范,对于侧向接发车进路,当进路内没有TSR时,发送无限速报文;当进路内有多处TSR时,发送限速值较低的实际限速报文,且该限速值不得超过线路最高允许速度值。,2.9 应答器报文实时组帧,2.9.1 列控中心应实现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组帧

33、和编码,并通过LEU发送至相关应答器。2.9.2 列控中心应根据应答器发送报文类型来存储不同的应答器报文模板(830位),用于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组帧和编码。2.9.3 列控中心应根据联锁设备提供的进路信息选择不同的应答器报文模板,然后根据临时限速服务器发送的临时限速命令,进行实时组帧和编码。2.9.4 列控中心应按照安全编码算法实时组帧编码出应答器报文,并能通过相异的模块解码后进行一致性校验。2.9.5 列控中心应确保应答器报文实时组帧的正确性和安全性。,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1 列控中心实现有源应答器报文的实时组帧和编码,并通过LEU发送至相关应答器。 2.10.2 列控中心根据

34、联锁系统(或CTC系统)建立的进路信息和临时限速服务器发送的临时限速命令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报文。 2.10.3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的有源应答器,作为接车口使用时,列控中心接收到车站联锁系统接车进路建立的信息后,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接车进路报文,直至该接车进路第一区段解锁后,恢复向应答器发送停车报文。 2.10.4 设置在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处的有源应答器,根据区间线路方向,作为发车口使用时,应向相应的应答器发送区间临时限速和线路数据报文,直到区间线路方向改变。 2.10.5 设置在到发线两端的有源应答器,当接车进路建立后,维持发送绝对停车报文;当发车进路建立后对应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

35、发送发车进路报文,第一区段解锁后,恢复发送停车报文。,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6 进站口应答器报文 2.10.6.1 当排列正向接车进路或通过进路时,进站口有源应答器发送应答器链接信息、临时限速信息和正向的特殊区段信息。 2.10.6.2 当排列正向侧向接车进路时发送应答器链接、线路允许速度、轨道区段及临时限速等信息。,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7 正线及侧线到发线出站(含反向)应答器报文 2.10.7.1 对有图定转线作业的正线出站有源应答器及侧线到发线出站有源应答器,当发车信号关闭时,有源应答器发送发车方向有效的停车报文,当发车信号开放时,发送应答器链接信息、线路速度

36、信息、轨道区段信息和临时限速信息。 2.10.7.2 排列接车进路时,处于反向发车位置的出站应答器发送反向停车报文,如果排列的是通过进路,处于反向发车位置的出站应答器发送正向应答器链接信息、线路速度信息、轨道区段信息。 2.10.8 中继站应答器报文 2.10.8.1 中继站有源应答器作为CTCS-2级列控系统临时限速的更新点,中继站列控中心根据区间线路方向控制应答器发送临时限速信息和应答器链接信息; 2.10.9 无岔站应答器报文 2.10.9.1 无岔站的有源报文发送方式参照中继站处理。,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10 大号码道岔应答器报文 2.10.10.1 大号码道岔应答器应

37、在大号码道岔外方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单独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主要向列车发送大号码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速度信息。 2.10.10.2 当排列经大号码道岔的侧向接车进路时,列控中心控制大号码道岔有源应答器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轨道区段信息和线路信息。 2.10.10.3 对于侧进侧出通过进路,由列控中心控制进站口有源应答器预告发车进路上的大号码道岔侧向允许速度信息。 2.10.10.4 当列车进路为道岔直向或列控中心故障、LEU故障、电缆断线时,大号码道岔应答器组作为区间无源应答器组使用,该有源应答器发送应答器链接、轨道区段信息。 2.10.10.5 反向接发车进路不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

38、。,2.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10.6 进站有源应答器当排列经大号码道岔的侧向接车进路,根据进路临时限速和信号开放发送大号码岔、应答器链接、轨道区段信息,该大号码道岔信息仅在地面发送UUS码时有效,当列车已接收到大号码道岔信息,地面进路关闭或缩短时,列控中心应取消发送UUS码。 2.10.10.7 对于侧向进路,当站内接、发车进路及离去区段(从出站口开始列车从线路最高允许速度减速到0km/h的常用制动距离)范围内没有低于大号码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速度的临时限速且上述离去区段空闲时,进站口有源应答器发送相应进路无限速报文,大号码道岔应答器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道岔前方区段发UUS码。,2.

39、10 应答器报文发送,2.10.10.8 当站内接、发车进路或离去区段范围内有大于等于80km/h而小于大号码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速度的临时限速时,进站口有源应答器发送80km/h限速报文,大号码道岔应答器不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道岔前方轨道区段发UUS码。 2.10.10.9 当站内接、发进路或离去区段范围内有低于80km/h的临时限速时,进站口有源应答器发送45km/h限速报文,大号码道岔应答器不发送大号码道岔信息包,道岔前方轨道区段发UU码。,2.11 LEU控制,2.11.1 列控中心应能控制本地或异地的LEU设备。 2.11.2 有源应答器电缆传输长度超过2.5Km,应将LEU设备放置异

40、地,列控中心应通过专用光纤通道与LEU连接通信。 2.11.3 列控中心应采用标准的安全通信协议和LEU设备通信,以固定周期向LEU发送相应的应答器报文数据。 2.11.4 列控中心应能从LEU设备周期获取应答器状态信息和LEU设备的状态信息。 2.11.5 用于控制正线有源应答器的LEU应采用热备冗余控制,列控中心应完成冗余LEU设备的自动切换功能。,冗余LEU自动切换原理,对于控制正线有源应答器的LEU设备必须冗余配置,列控中心通过控制GZJ继电器实现冗余LEU的切换。原理说明: 正常情况下,LEU1为主用设备,LEU2为备用设备; 当LEU1故障且LEU2工作正常时,由列控中心提供切换条

41、件,切换到LEU2输出; LEU1恢复正常后,由列控中心控制,自动切换到LEU1输出,冗余LEU自动切换原理,图 46 冗余LEU切换原理,2.12 维护诊断功能,2.12.1 列控中心应具有完善的故障自诊断功能,系统故障应能定位到模块/板级。 2.12.2 列控中心设备应配置维护诊断单元用于实现列控中心设备的维护诊断,具备实时监测、数据记录、故障报警与查询等功能。 2.12.3 列控中心和集中检测设备接口,应向集中监测发送以下监测信息: 列控中心运行状态和各通道通信状态,包括 联锁通信连接状态 CTC通信连接状态 LEU通信连接状态 LEU端口状态 与轨道电路通信连接状态 与邻站通信连接状态

42、等信息 临时限速命令、临时限速状态、临时限速设置异常信息; 轨道电路状态信息; 列控中心的报警信息。,2.13 异常处理功能,2.13.1 列控中心设备连续检测各个通道上的通信状态,连续3秒不能从某个通道上接收到正确数据时,即判断该通道故障,向集中监测设备发送报警。 2.13.2 当列控中心设备和外部设备的所有通道中断6秒以后,则判断通信完全中断,列控中心执行相应的安全措施。 2.13.3 列控中心设备和联锁通信中断后,列控中心控制有源应答器发送列控中心默认报文,站内轨道电路按无进路发码。 2.13.4 列控中心设备和临站列控中心通信中断时,边界区段发送HU码。 2.13.5 当列控中心与临时

43、限速服务器通信中断后,列控中心应保持原临时限速信息,临时限速服务器不能在该车站列控中心管辖范围内增设临时限速信息。,3 列控中心设备接口及通道,3.1 列控中心站间安全信息网接口 3.1.1 每台列控中心设备配置2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成双冗余环网用于列控中心站间以及临时限速服务器和列控中心设备间的安全信息传输,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图35 列控中心安全信息网组网结构 3.1.2 交换机中用于组成环网的接口为单模光纤接口,通信距离应大于两个区间的距离。,3.1 列控中心站间安全信息网接口,3.1.3 列控中心站间采用8芯光纤构成安全信息网,环网光纤采用不同路径方式铺设,提高可靠性。 3.1.4

44、列控中心安全信息网中的交换机数量不宜大于100台,对于大于100台的安全信息网或者是有不同客运专线交界的车站,列控中心安全信息网应采用三层交换机来划分不同子网,以提高安全信息网的可靠性。 3.1.5 列控中心的双机分别配置2路冗余100Base-T以太网接口,连接到相应的交换机端口,通信接口采用标准RJ45类型, 通信电缆采用STP5类专用以太网电缆,列控中心A机接入到交换机的3口,列控中心B机接入到交换机的4口,连接结构如下图:,3.1 列控中心站间安全信息网接口,图36 列控中心安全信息网接口示意图,3.1 列控中心站间安全信息网接口,列控中心站间安全信息网应配置专用网管设备和软件对安全信

45、息网的状态进行监测和管理。 列控中心设备的IP地址根据CTCS-3级设备编号及IP地址规则进行分配。,3.2 联锁设备接口,联锁设备通过逻辑运算主机接入到列控中心的安全信息网中与列控中心进行信息交换。 联锁设备的双机分别提供两路100Base-T以太网接口,连接到列控中心的相应交换机上,通信接口采用标准RJ45类型,通信电缆采用STP5类专用以太网电缆。联锁A机接入到交换机的5口,联锁B机接入到交换机的6口,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联锁设备的IP地址根据CTCS-3级设备编号及IP地址规则进行分配。,3.2 联锁设备接口,图 37 列控中心和联锁设备通信接口,3.3 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3.3.

46、1 临时限速服务器为2乘2取2结构,每台临时限速服务器都配置双网口,在车站列控中心处接入到安全信息网中。 3.3.2 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双机分别提供两路100Base-T以太网接口,连接到列控中心的相应交换机上,通信接口采用标准RJ45类型,通信电缆采用STP5类专用以太网电缆。临时限速服务器A机接入到交换机的7口,B机接入到交换机的8口,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 3.3.3 临时限速服务器的IP地址根据CTCS-3级设备编号及IP地址规则进行分配。,3.3 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图38 临时限速服务器接口结构图,3.4 轨道电路设备接口,3.4.1 列控中心设备通过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与轨道电路接口。轨

47、道电路通信接口板用于轨道编码控制信息的转发,并实现与轨道电路监测维护机接口。 3.4.2 列控中心设备双机应分别提供独立的2路CAN总线(CANA和CANB)与轨道电路通信接口板通信,每路CAN总线应在列控中心处设置终端电阻。 3.4.3 列控中心和轨道电路设备的通信接口配置如下图所示:,3.4 轨道电路设备接口,图 39 列控中心和轨道电路设备通信接口,3.5 LEU设备接口,3.5.1 列控中心应配置冗余的RS422串口或冗余以太网口与每台LEU通信。 3.5.2 列控中心应配置切换继电器接口实现冗余LEU设备输出的自动切换. 3.5.3 对于有源应答器位置超过2.5km,LEU设备放置在

48、远端时,列控中心设备配置冗余光纤串行通信接口和LEU通信; 3.5.4 对于远程LEU的冗余控制,列控中心设备应配置相应的远程驱动和采集设备,以满足LEU切换控制的需求。,3.6 CTC设备接口,3.6.1 无岔站列控中心应配置和CTC站机通信的接口,列控中心向CTC设备传输轨道电路状态信息、区间信号机状态(区间设置信号机时),CTC设备向列控中心设备传输无岔站进路信息和站内信号机开放等信息。 3.6.2 列控中心设备的双机应分别提供两路100Base-T以太网接口,连接到CTC设备相应的交换机上,通信接口类型采用标准RJ45,通信电缆采用STP5类专用以太网电缆。设备连接示意图如下:,3.6

49、 CTC设备接口,图 40 列控中心和CTC设备通信接口,3.7 集中监测接口,列控中心应配置辅助维护单元,由辅助维护单元通过一路100Base-T以太网接口连接集中监测设备,实时向集中监测设备传输列控中心的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 列控中心和集中监测的通信接口为标准RJ45,接口原理如下图:图 41 列控中心和集中监测通信接口,3.8 继电器驱动采集接口,3.8.1 列控中心应配置继电器的驱动采集单元,用于对外部继电器的驱动和采集; 3.8.2 列控中心通过驱动采集单元对外部继电器进行驱动和状态采集。 3.8.3 列控中心设备通过驱动区间信号机或站内信号机点灯继电器来控制信号机的点灯。 3.8.4 列控中心设备通过驱动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来控制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 3.8.5 列控中心通过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来获取轨道电路状态。 3.8.6 列控中心通过采集区间方向继电器和站内轨道电路方向继电器来确认区间的运行方向和轨道电路的发码方向是否正确。 3.8.7 列控中心通过驱动相应的切换继电器来实现LEU的冗余切换。 3.8.8 列控中心通过采集灾害防护继电器状态来确认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