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冲击钻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冲击钻成孔适用于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淤泥层和碎石层;也适用于卵石层、岩溶发育岩层和裂隙发育的岩层施工,而后者往往是回旋钻进和其他钻进方法施工困难的地层。桩孔直径以600-1500mm,深30-50m为宜。 二、冲击钻机分类 1.一拉得(俗称) 配备有钻架及起吊、冲击全套设备。如图,2.磕头虫(俗称),三、冲击锥的原理 1.冲击锥的组成 冲锥由锥身、刃脚和转向装置三部分组成。如下图。 钻身提供冲锥所必须的重力和冲击动能;刃脚位于冲锥的底部,为直接冲击、破碎土、石的部件;转向装置舍于锥顶,和起吊钢丝绳联结,是使冲击锥能冲击成圆孔的关键部件。2.原理 转向装置的工作原
2、理:钻进时,借吊起冲锥的钢丝绳在悬重作用下,顺钢丝捻扭的相反方向转动,带动冲锥转动一个角。与冲锥下落置于孔底,钢丝绳松弛后不受力后,又因钢丝绳的弹性,带动转向装置扭转过来。当再提起冲锥时,它又沿上述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就能冲成完整的圆桩孔。,四、冲孔灌注桩的特点 优点 1、用冲击方法破碎岩土,尤其是破碎有裂隙的坚硬土和大的卵石所消耗的功率小,破碎效果好;同时,冲击土层时的冲挤作用形成的孔壁较为坚固; 2、在较大的卵石层、漂砾石层中施工成孔率较高; 3、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钻进参数容易掌握,设备移动方便,机械故障小。 4、钻进时孔内泥浆循环的作用,使得悬浮钻渣循环至地面排除,并保持了孔壁稳定,
3、泥浆用量小。 5、冲进过程中,只有提升钻具时才需动力,钻具自由下落是不消耗动力的,能耗小。和回转钻相比,当设备功率相同时,冲击钻能施工较大直径的桩孔。 缺点 1、利用钢丝绳牵引冲击头进行冲击钻进时,大部分作业时间消耗在提放钻头和掏渣土上,钻进速度较低。随桩身加深,掏渣时间和孔底清渣时间相对较长。 2、容易出现桩孔不圆的情况,扩孔l率较高。 3、遇岩层不均匀时容易出现斜孔、卡钻等事故。 4、由于冲击锤能量的限制,孔深和孔径均比回旋钻施工适应性小。,五、施工工艺流程,六、成孔工艺 1.钻孔定位施工过程中采用联测、复测方法以控制桩位。测量给定孔位中心点后,钉一中心木桩,在木桩顶钉一铁钉确定孔位中心点
4、,再按“十字线”法向四周返出四个点钉“骑马桩”,并记录与中心点的距离,当中心桩挖掉后以这四个点测量孔位中心点,确保孔位准确无误。 2.埋设护筒 冲孔灌注桩护筒一般采用钢护筒,也有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护筒作用 1)定位; 2)保护孔口,以及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 3)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 4)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 5)防止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 护筒必须进入原土200mm;回填必须对称进行,以免护筒跑位;保证桩位位置地下无障碍物。 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平、稳、对、正等,铅锤吊对位、水平尺操平,钻机基础稳固。冲击钻就位应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钻机就位后,进行孔位
5、复测,复测完毕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4.冲击成孔 泥浆的作用: 1)成孔过程中,泥浆的作用除了护壁外,就是向外带渣体,冲击钻成孔,因为大颗粒是用捞筒向外捞的,泥浆的作用主要是带小渣粒。 2)清孔时,通过泥浆向外带渣,几乎是泥浆的唯一作用。 。泥浆指标,桩基泥浆实际有三大控制指标:比重、稠度、含沙(渣)量。 比重 清孔时泥浆应不断置换,在保证不塌孔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泥浆的密度、粘度。清孔时泥浆密度宜为1.151.2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要求控制沉渣,比重1.25左右为宜。 泥浆的比重越大,孔壁越安全。片面的降低含沙量而不断的抽取泥浆会造成泥浆的稀释,如果泥浆的比重小于1.1,接近1的时候,这时的孔
6、是十分危险的,随时都会塌孔,后果很严重。 稠度稠度和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越大,越有利于孔壁的安全,其悬浮能力和排渣能力越强,但是这个量越大,施工的成本越高,能耗也越高。同时,含泥砂量亦会大,其附着于钢筋上而影响与砼间握裹力。 含砂(渣)量泥浆的沉渣是一个时间相关的量,如果在灌注的阶段,比如终孔到灌注的2小时内不超过5cm就可以灌注,不影响施工质量。 含沙量越大就越容易沉渣,所以施工时要控制其量小于8%。但是如果片面的追求含沙量低于8%的标准,就会影响到泥浆的比重。在端承类灌注桩的施工中,沉渣的厚度不能超过5cm,如果超过5cm就会影响到灌注桩的端承效果及钢筋与砼间握裹力。,指标量测 1)泥浆比重测
7、定1002型比重仪其结构如图,图1 泥浆比重称1. 泥浆杯;2.杯盖;3. 水平泡;4.刀架;5.支座;6. 游动砝码;7.挡臂;8. 横梁;9. 调重管,测定步骤:校正比重称先在泥浆杯中装满清水,盖好杯盖,使多余清水从盖上小孔溢出,擦干泥浆杯周围的水珠,把游码移到刻度1,如水平泡位于中间,则仪器是准确的;如水平泡不在中间,则可在调重管内取出或加入重物来调整。倒出清水,擦干,将待测泥浆注入杯中,盖好杯盖,让多余泥浆溢出,擦净泥浆杯周围的泥浆,移动游码使横梁成水平状态(水平泡位于中间)。游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比重。,2)粘度测定一般采用ZMN-2型马式漏斗粘度计, ZMN-2型马式漏斗粘度计由
8、锥体马式漏斗、六孔/cm(16目)滤网和1000ml量杯组成, 如图,锥体上口直径152mm,锥体下口直径与导流管直径4.76mm, 锥体长度305mm,漏斗总长56mm,筛底以下的漏斗容积1500ml。测定步骤:用手握住漏斗呈直立位置, 食指堵住导流管出口。取被测泥浆试样,经滤网注于 漏斗锥体内直到泥浆的水平面至达筛网底面 止(此刻刚好是1500ml)。放开食指,同时 启动秒表记时,直到观察标准946ml量杯刻 线时止,记录流出泥浆的秒数,以秒数记录漏斗粘度结果。校验方法:马式漏斗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必要的校验,其校验方法按使用方法步骤进行。在213条件下将清水1500ml注于漏斗内,若
9、流出946ml(1夸脱)的清水为260.5秒,或流出1000ml的清水为280.5秒,即为合格。,3)泥浆含砂率测定 泥浆含砂率是指泥浆中不能通过200号筛网(相当于直径大于0.74mm)砂子体积的百分比。 LNH型泥浆含砂率测定器由过滤筒,漏斗和玻璃量筒组成,如图所示。 测定方法: 在玻璃量筒内加入泥浆(20毫升或40毫升),再加入适量水不超过160毫升,用手指盖住筒口,摇匀,倒入过滤筒内,边倒边用水冲洗,直到泥浆冲洗干净,网上仅有砂子为止。 将漏斗放在玻璃量筒上,过滤筒倒置在漏斗上,用水把砂子冲入玻璃量筒内,等砂子沉淀到底部细管后,读出含砂量体积,计算出砂子体积的百分含量。,4)胶体率测定
10、瓶 胶体率表示泥浆中粘土颗粒分散和水化的程度。 仪器:胶体率测定瓶(也可以用100毫升量筒代替)。 测定步骤: 将100毫升泥浆装入胶体率测定瓶中,将瓶塞塞紧,静止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上部澄清液的体积(毫升数)。 胶体率以百分数表示 5)PH值的测定方法 比色法 用广泛试纸。撕下一小条PH试纸,浸入泥浆滤液或泥浆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比色板颜色相比,相一致即为泥浆的PH值。 用PHS-2型酸度计测试法。 冲击成孔 开孔:开钻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始终保持孔内的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米2.0米,并低于护筒顶面0.3米以防溢出,掏渣后及时补水. 在砂及卵石夹土等松散层开孔或钻进时,可按1:1投入粘
11、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厘米)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必要时须重复冲击23次。 开孔或钻进遇有流砂现象时,宜加大粘土减少片石的比例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力求孔壁坚实。,注意事项: 冲程应根据土层情况分别规定:一般在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或基岩漂石之类的土层中时,宜采用高冲程(1米),在通过松散砂、砾类土或卵石夹土层中时宜采用中冲程(0.75米)。冲程过高,对孔底振动大,易引起塌孔。在通过高液限粘土、含砂低液限粘土时,宜采用中冲程。在易塌孔或流砂地段宜采用小冲程并应提高泥浆的粘度和相对密度。 在通过漂石或岩层如表面不平整,应先投入粘土、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用十字形钻锥进行冲
12、击钻进,防止发生斜孔、塌孔事故。 要注意均匀地放钢丝绳的长度,一般在松软土层每次松绳5厘米8厘米在密实坚硬的土层每次松绳3厘米5厘米。应注意防止松绳少,形成“打空锤”使钻机、钻架及钢丝绳受到过大的意外荷载,遭受损坏,松绳过多,则会减少冲程降低钻进速度严重时使钢丝绳纠缠发生事故。 掏渣:一般在坚硬密实的土层没小时纯钻进小于5厘米10厘米、松软地层每小时纯钻进小于15厘米30厘米时,应进行掏渣。或每进尺0.5米1米时掏渣一次,每次掏渣45筒,或掏至泥浆内含渣显著减少、无粗颗粒、相对密度恢复正常为止。 清孔 孔内泥浆清孔保证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粘度小于28秒,比重小于1.20Kg/L,含砂量8
13、%,孔底沉渣50mm。 清孔的方法:1、抽浆法 2、换浆法 3、掏渣法,七、事故处理 1.孔壁坍塌原因:泥浆浓度不够,护筒埋深不够,成孔速度太快,孔内水位高度不够,在地质不好的情况下处理不及时。技术措施:在松散的砂土、碎石土钻进时,控制钻进速度,选用较大密度、粘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确定护筒埋设已进入硬土层;钻进时及时补充泥浆,保证孔内水位高于承压水位。 2.斜孔原因:当遇到岩面倾斜,一边软一边硬,如稍有不注意就会造成斜孔。技术措施:在有倾斜状的软硬地层钻进时,往孔内填入片石,使孔底表面略平,先进行低锤快击造成一个较紧密的平台后,再提高锤正常冲击加快速度。 3.沉渣过厚原因:泥浆指标不符合要求,含砂率过大;下放钢筋笼时间过长或钢筋笼碰撞孔壁,造成塌孔。技术措施:清孔时严格控制泥浆指标,保证清孔后,孔内泥浆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尽量缩短下放钢筋笼的时间,应徐徐放下,不得快速冲下,如,钢筋笼下放完毕后,孔内沉渣扔超出要求,应采取二次清孔的方法,直至沉渣符合要求为止。 4.断桩原因:导管提升过猛,其再次插入混凝土时将泥浆带入;混凝土浇筑时间长或混凝土浇筑中间停顿时间长,而导致初凝混凝土破坏,使泥浆进入。技术措施:注意提拔导管不可过猛,并勘测混凝土顶面高度,随时掌握埋管深度,避免塞管及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做好混凝土供应工作,保证混凝土的连续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