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机会成本.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94814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会成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会成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会成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会成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会成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会成本原理(2009-12-29 04:19:30) 转载机会成本原理:定义计算案例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定义 机会成本是采取某个行为的真正成本,它与选择或决策有关。它涉及的是已经做出了某项决策后所放弃的选择获得的潜在收益。显然,理性人选择的项目通常是最优选择,那么,放弃的多种选择中最优的选择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所以,如果已经进行的选择是最优选择的话,放弃的那些选择中最好的那个选择就是次优选择。假定李先生有A、B、C、D、E、F、G 七项选择,七项选择带来的收益 GABCDEF。在 GABCDEF中最优选择是 G,次优选择是 A;在 ABCDEF中的最优选择是

2、 A。“G的机会成本是 A-次优选择。”或者 “G 的机会成本是 A-放弃的多种选择(ABCDEF)中的最优选择” 。定义 1:机会成本就是次优选择带来的潜在收益,或者机会成本是指“被放弃而价值最高的选择需要放弃的 the next best thing.”。该定义非常简洁。定义 2: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选择次优方案给你带来的收益。该定义罗嗦了些,但突出了机会成本跟“选择”的关系。定义 3: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预期收益、预期效用、潜在收益)。“G 的机会成本是 A-放弃的多种选择(ABCDEF)中的最优选择”,

3、 该定义强调机会成本是放弃的选择中Best 。定义 4:把每种选择实现的概率乘以这种选择的预期收益,进行比较后次优选择的收益就是最优选择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成立的条件是:(1)所使用的资源资至少有两种用途。机会成本是放弃的其它用途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资源的用途只有一种,没有选择与比较,那就谈不上各个机会的收益比较与替代。(2)不同用途所带来的收益是可以比较的。如果不同可能的收益有的是效用、有的是货币,有的是产品,那就无法进行选择。所以,不同项目收益需要通约和还原;(3)机会成本中的此“成本”是彼项目(次优项目)放弃的“收益”。次优项目的“收益”转化成最优项目的“成本”。 2、机会成本的计算

4、 类型. 经济生活中,有两类机会成本。一类是可以用价格或时间来衡量的机会成本。例如,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另一类是往往无法用货币、时间或价格衡量的机会成本,其放弃的次优选择收益表现为主观效用。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学习的效用高,所以没选择娱乐,学习的机会成本是娱乐,但学习的预期效用比娱乐高出多少无法确定。 内容. 机会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1)显性机会成本。做出最优选择需要额外付出的成本,或者使用他人资源需要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2)隐性机会成本。使用自有资源而放弃的那个最大预期回报。 例 1,如果你本来有两种可行

5、的选择,你选择了在 A公司上班.,每个月 1000元的工资,相对于 B每月交通费用多支出 100元。假设你同样有能力在 B公司任职,每个月 3000的工资。那么就可以说,你在 A公司上班的总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100+3000=3100元。机会成本一定跟选择或放弃的有关。显然,例子中,你放弃的有 B公司任职的 3000的工资以及如果 B公司任职不需要额外付出的 100元。“你的”选择不是理性的最优选择,因为,A 公司上班得到的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3.1元(3.1= 3100/1000),得到的远远小于舍去的。选择 B的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0.33元(0.33= 1000/30

6、00)。例 2,“暑假期间,张三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上学,打工可以赚得 2000元,上学的学费是 500元,问张三如果上学其机会成本是多少?2000 还是 2500?各自的道理呢?我问了许多人,答案不一样,包括一些博士生导师。按照梁小民书上的观点应是 2500,但按照书上的概念,我始终认为应是 2000,即当我们选择了一种行为时,我们所放弃的其他行为的最高的一个价值!” 这是从网络上选来的案例。在机会成本的理解上,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引起学习中的疑惑。 “曼昆经济学原理对机会成本的定义: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斯蒂格里茨经济学书上的定义:将一种资源用于某

7、种用途就意味着它不能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在我们考虑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我们应该考察可供选择的次优用途。这种次优用途就是机会成本的正式度量。按这种说法答案是 2000。”,“但是按曼昆经济学原理PPT 版的解释这个题的答案是 2500。”释疑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机会成本”。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三版),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25-226 页,按曼昆这里的描述,上学的“机会成本”假如是指“总机会成本”,那实际上是一项选择的总付出,“机会成本”要用“放弃”的东西来衡量,上学放弃的不仅是时间机会成本(表现为挣取的 2000元),还包括放弃的额外的货币收益 500元如果你有就得拿出来交学费,如果你没有

8、就得申请助学贷款形成负收益这笔费用支出是另一项选择所没有的。“机会成本”=“总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500+2000=2500 元,总付出不仅包括放弃的机会收益,还包括放弃的货币即最优选择所需要的额外付出。这同定义不矛盾。如果“张三上学的机会成本”的意思是“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那么,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2000 元。例 3,“暑假期间,张三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上学,打工可以赚得 2000元,上学的学费是 500元,食宿费 700元,问张三如果上学其机会成本是多少?” 关键是如何理解“机会成本”。几种理解:(1)“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总成本”=显性成本(外

9、在成本)+隐性成本 =(700+500)+2000=3200 元,“机会成本”=放弃的工作机会收益2000 元;(2)“机会成本”=“总机会成本”。“总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500+2000=2500 元,机会成本包括:a)放弃的工作机会收益和 b)放弃的有很多用途的500元货币。食宿费 700元不是机会成本,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食宿。食宿与选择无关,与放弃的东西无关,没有替代,就不是机会成本。“总成本”=外在非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700+(500+2000)=3200元,“机会成本”=放弃的工作机会收益和货币收益2500 元。 例 4,“现在你有一

10、块土地,市值 500万。现在你有两项选择,A 是在土地上投资建厂,B是把土地卖掉。如果选择 A投资建厂的话,土地的市值当然是机会成本,但问题是,你为了投资建厂而投入的建造厂房和购买机器设备的钱也是机会成本吗?当然不是了!土地的 500万是机会成本,而其他的投资是外显成本,两者加到一块是经济成本。”(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根据曼昆的描述,投资建厂的钱是“显性机会成本”-相对于 B你需要额外付出或者贷款“使用他人资源需要付给资源拥有者的货币代价。”,市值 500万是“隐性机会成本”。“总机会成本”,或者“所有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通常说的成本=显成本=外在成本=非机会成本

11、+显性机会成本。假如卖地也有交易成本,且销售土地的营销费用(策划、广告等)=建造厂房和购买机器设备的钱50 万元,这样就不存在显性机会成本了。因为,“建造厂房和购买机器设备的钱”不是你需要额外付出的。只有他项选择的收益才成为本项选择的机会成本。A投资建厂的机会成本=500 元=隐性机会成本卖地有交易成本,这时“总成本”=外在非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50+(0+500)=550 万元;A投资建厂的机会成本=投资建厂的+500=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卖地无交易成本, 这时“总成本”=外在非机会成本(显性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 =0+(50+500)=550万元。例 5,北

12、大学生卖肉和陪女朋友逛街的机会成本。北大学生周某利用周六上午 3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做的选择有:(1)在超市打工卖肉获利 100元;(2)在公园说相声获利 70元;(3)在商场做模特获利 80元;(4)利用会外语的优势做接待外国客人的临时服务员获利 90元;(5)陪女朋友逛街很满足(包括逛街看电影打车),其总效用折合可计算货币获益 2000元。他陪女朋友逛街 3小时,他吃女朋友买的冰激淋 50元,给女朋友买衣服300元,看电影 400元,打车花了 200元,问周某的机会成本?首先,他的最优选择是陪女朋友逛街,因为获利最高;其次,3 小时他陪女朋友逛街的机会成本(隐性机会成本)是次优选择获益即 10

13、0元(卖肉);除此之外还有显性机会成本=300+400+200=900 元,周某总的机会成本=100+900=1000元。注意,他吃女朋友花 50元买的冰激淋是收益。他的总收益=2050,算下来净收益2000-1000=1050 元。 3、机会成本的运用例 1,姚明是打字冠军和打(乒乓)球冠军,一年获得收入分别是 9万元和 900万元;,玛丽打字和打(乒乓)球,一年获得收入分别是 8万元和 5万元。说明姚明和玛丽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及其分工。(1) 姚明打字和打(乒乓)球方面,收入都超过,玛丽,具有绝对优势,而玛丽在这两个方面都处于绝对劣势;(2)但是, 打字方面,玛丽挣取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14、58 0.625 元,低于她打球的机会成本(85 1.6 元),玛丽打字有比较优势。而姚明打字挣取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9009 100 元,远远高于他打球的机会成本(9900 0.001 元),姚明打字不具有比较优势。打球方面,玛丽挣取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85 1.6 元,高于他打字的机会成本(58 0.625 元); 而姚明挣取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9900 0.001元.,远低于他打字的机会成本(9009 100 元),姚明打球有比较优势;注意:比较优势是比较自己的机会成本,自己的“失得”之比,比较优势永远存在。(3)如果存在分工和市场交易,王斌应该打球,玛丽应该打字,通过交换能够增加他们的

15、收益-比较优势原理。结论:尽管你自己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交换,不管对方从交易中获益多少,你自己的处境必定改善-因为每个人永远都有比较优势-姚明(玛丽)在打字(球)上越差,在打球(字)上就越好,每个人总是从事自己机会成本低的工作(机会成本=“所失/所得”)。例 2,北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去卖肉吗?择业或找工作只与机会成本或选择成本有关。上大学的学习成本是沉淀成本,例如 4年总机会成本=学费+工作机会成本=1*4+1*4=8 万元,毕业时这 8万元成为沉没成本,覆水难收。毕业时找工作只考虑“选择成本”(即机会成本)。北大学生毕业生可以做任何事情,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机会成本低的工作:

16、首先,从众多选择中(做电脑、卖电脑、修电脑、做鞋、卖鞋、擦皮鞋、种菜、卖菜、炒菜、卖碟、卖肉、卖肉串、考研),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预期收益;其次,经过预期收益比较后找出最优选择(年收益 2万元)和次优选择(年收益 1.2万元),最优选择的机会成本是次优选择的预期收益(年预期收益 1.2万元,即每元钱的机会成本 0.6元),次优选择的机会成本是最优选择的预期收益(最优选择的年预期收益 2万元,即每元钱的机会成本 1.67元)。最优选择的机会成本一定低于次优选择的机会成本。所以,就北大学生具体的个体而言,仅仅比较机会成本并做出选择,卖电脑年预期收益 1.2万元,卖肉年预期收益 2万元,那么,卖肉没有不

17、可以。出问题的是当初上大学的选择。但是,如果没上大学一年最多只能挣 0.6万元,那么,当初选择就没有问题。篮球明星科比布赖恩特高中时就有着优秀的成绩,同时还具有打球和卖肉的天赋(每年都能挣 2000万美元),那么他上北大的隐性机会成本就是 4年 8000万美元,科比理性的选择就是决定不读大学而直接进入卖肉联盟或者职业篮球联盟(NBA)。例 3,“看看山东农民刘文然的故事。年初,他叫媳妇小兰到北京一亲戚家当保姆,每个月工钱不要,只要隔三差五借亲戚家的电话往回报北京的菜价就行了。而刘文然也并不急于出击。只有等到几种菜的确销路好,并且两地差价大时,他才买上一车拉往北京。真正与普通菜农不同的是,将菜拉

18、到北京后,他将菜直接批给太阳宫的菜贩,随后扭头就走。这样一来,看起来会不如自己去卖赚得多,但实际上他却省去了住宿、丢菜的损耗,而且一个月也可以多跑上两三趟。据他估算,他次大概可以赚到 10001200 元,一个月可跑上七八趟,可以比一般意义上的菜农多赚出 l3。其实,刘文然的做法就实践了“机会成本”原理。因为,在两个不同的赚钱方式面前,他丢弃了一个,以换取另一个机会获得更高的效益。在生意场中也是,“机会成本”现象经常存在,就看你善不善于运用。”(网络搜索来的精彩案例。)例 4,如果 A男有钱但不爱你(折算后200 个单位),B 男没钱但很爱你(折算后200个单位),C 既有钱又爱你但不如前面的

19、阔和深(折算后200 个单位)。你选择了 C男,你的机会成本是 200个单位。很多年后,你念念不忘 B男,觉得这份爱很珍贵而且机会成本低,证明你是个精神型,偏好浪漫的女人。如果你思念 A男,你觉得放弃 A男的机会成本高,是个错误,证明你是个物质型,较为实际的人。如果你坚信自己的选择正确,你就是个平衡型的人。、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约束条件下的选择总会有机会成本,选择,就有机会成本。有人说我是凭感觉、凭直觉做事,那是他凭直觉、凭感觉认为这件事(最优选择的净收益)大于次优选择的净收益即机会成本低。每一次选择或行动的成本,并不是为了做这件事的直接付出,做这件事的直接付出的代价是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沉没成

20、本是约束条件不是选择依据。了解沉没成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具有直观性和确定性。例 1,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固定成本。如果 A项目(饮食项目)已经投资即沉没成本 100万(FC),再投 10万(MC= MVC),可以盈利3万元(MR);B 项目(债券投资项目)还没有投入,只要投入 10万元(MC= MVC),即可盈利 2万元(MR)。请问:此时应如何选择?从总投资回报(MR/(FC+VC)来看,A 项目是 9%),B 项目是 20%,但 A项目先期投入的100万是沉没成本,只考虑即将付出的、追加投资的回报率,则是 30%,这 10万应继续投在 A项目。

21、结论:机会成本原理反映了人们在作出选择时,只考虑追加投资的回报率,即考虑即将付出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比,MR/MC=MR/MVC,而不考虑固定成本,不是 MR/(FC+VC),不存在单纯的成本定价。例 2,张五常举过一个真实的时间机会成本例子:排队参观北京故宫的人,看得非常仔细,参观时间很长。排队的时间已经是沉没成本(FC)了,是已经发生、覆水难收的固定成本了。为什么固定成本还会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呢?是因为人们不懂区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吗?但张五常的答案是:这次排队的时间固然是沉没成本了,但不仔细看的机会成本是下次排队的时间。例 3,每次西方经济学考试都有同学缺考,是因为他们懂得区分沉没成本

22、和机会成本。前面的付出(听课、作业、复习)都是沉没成本,他们没来一定认为考试的收益低、分数低甚至不及格而机会成本太高(单位、家里、个人有事)。而来的同学一定认为不完成考试,下次补考机会成本相对就高。例 4,在股市的老股民都知道,股市法则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止损。你 50元购进一只股票,这 50元就变成沉没成本,接下来应该持股、持币、买股?取决于趋势判断和机会成本比较。如果判断是熊市,持股以后卖收益 20元/股,现在卖掉收益 40元,那么持股的机会成本远远高于清仓。死不认错,念念不忘着“这股 50元买的岂能割肉”或“45 元没抛现在 40元抛太亏了”?买卖股票和股票未来价格有关,和原来的价格无关,

23、原来的价格是沉没成本。该股现价 40元,如果预计未来这股会涨到 80元,那么现在卖掉它的成本是 80元,而非现在的 40元。反之,如果预计未来这股会跌到 20元,那么现在卖掉它的机会成本是 20元,而不卖的机会成本就是 50元。当然,如果你做的是长线,另当别论。例 5,有男女四年恋爱,女方提出分手,男生感到痛不欲生,发誓要玉石俱焚。经济学老师开导:对方已经不爱你了,选择放弃,并不可惜。过去了的不是成本,即使是成本也是覆水难收的沉没成本。现在选择不放手的机会成本高于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再谈下去不划算。你放弃现在的女友就赢得了得到全世界女生成为你女友的可能性。你会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吗?你会为

24、了这件事而放弃成为盖茨、巴菲特、马云和钱学森的机会吗?反过来,你对女朋友的这样那样的缺点很不满意并提出分手。那你在决策之前考虑过取而代之的是什么?这个替代女友是更好,还是更差了?总是见异思迁、反复离异的人应该好好学习机会成本原理、学习选择和比较,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甘蔗没有两头甜、天上不会掉馅饼。5、机会成本与选择、替代和市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既是悲观主义者又是乐观主义者。悲观是因为人类欲望无限、资源稀缺,乐观是因为人类惊奇地发现可以通过市场进行替代和选择。人不像其它动物生下来就收放自由、跑跳运动,而是带着一棵智慧大脑袋降临这个世界,艰难成长十年,跑不如豹,力不如象,嗅不如狼,眼不如猫,飞不

25、如鹰,但却主宰地球,靠的就是市场分工、交换、选择、替代。有人总是担心资源枯竭、地球变暖,1985 增长极限论者说“1999 将迎来大劫难,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到 2056会枯竭”、“留给我们子孙的将是无油的黑暗世界”。殊不知,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跟稀缺斗争,每一次选择和替代,人类都实现了超越。石油输出国真正害怕的正是石油价格涨到被核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替代,所以他们通过石油产量来控制价格的过快增长。人类担心疾患、病毒、粮食、燃料、水、空气和淡水,每一个问题成为燃眉之急时都孕育了解决或替代方案,每一种资源耗尽之前,它的价格会变得很贵,市场找到了其他的资源来作替代。人类担心淡水枯竭,但是为

26、什么从海水里生产淡水技术没有投入实际生产呢?只不过人类觉得现在在淡水上花这么多钱普及海水淡化技术机会成本太高。如果海水淡化技术机会成本低到普通生产方法,或者水价足够高,自然会有人去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以牟利。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我们以为某种东西耗尽了,其实它还在,何时替代,由市场选择。如何选择和替代?价格说了算。过多的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效果如拔苗助长。例 1,机会成本与企业经营决策。某企业前两个季度收储了两块地,该地比招拍挂竞价购进时价格大幅上扬,这个时候,是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盖房子出售,还是直接出售土地呢?选择依据就是两者的净收益比较。A,直接出售净收益 9000万;B,盖房子净收益9500万

27、。B,盖房子获得的每元钱的机会成本是 0.95元,低于直接卖地的 1.05元,是最优选择。 “机会成本”,是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供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了次优方案所能取得的利益而成为损失。例 2,假如,作为娱乐产品生产者的刘德华如果因为生活问题或道德问题的绯闻上了小报,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名誉,而是实实在在的银子:他会失去粉丝,演唱会的票卖不动,电影没有好票房。同样,你如果因为一时失控伤人进监狱,有吃有喝能睡觉呼吸,你会奇怪,这么舒服还不用交房贷按揭或租进的地方,里面没有人满为患,外面怎么没有人排队等待入牢呢?经济学告诉你,与你得到的东西相比,你失去的更多,工作、周围的

28、亲人朋友、各种成就伟业的机会和无可估价的自由。你失去的那些巨大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种什么?”“张先生在北京 CBD有 3平方米的地。 张先生(1)把他的地铺上砖、画上线做停车场出租-啥也不种-净收益16000元/年;(2)种粮食获净收益 1000元/年;(3)盖个小楼并出租-“种房子”-净收益 12000元/年;(4)立高杆树牌子拉广告-“种广告”-获净收益 15000元/年。 把选择及收益排个序 在这四项选择中:“停车场”年获净收益 16000元,是最优选择; “种广告”年获净收益 15000元,是次优选择; “种房子”年获净收益 12000元,是次次优选择; “种粮食”年获净收益 1000元,是最差选择。 不理性的张先生如果选择了“种粮食”、“种广告”或“种房子”中的任何一项,其机会成本都是放弃的其他 3项中的净收益最高的那一项即是 16000元。而他选择“停车场”项目的机会成本是 15000元。 所以,他应该选择机会成本低的“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