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制造工艺练习卷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 。 同一台机床 同一套夹具 同一把刀具 同一个加工表面2、 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 。 铸件 锻件 棒料 管材3、 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 。 铸件 锻件 焊接件 冲压件 4、 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 )基准作为精基准。 设计 工序 测量 装配5、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 )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最不利 最佳状态 最小成本 正常加工6、 铜合金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 ( )的加工路线。 粗车 粗车-半精车 粗车- 半精车 -精车 粗车-半精车- 精磨7、 淬火钢
2、7 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 粗车-半精车-精车 粗车-半精车-粗磨 粗车-半精车-精车- 金刚石车 粗车- 半精车- 粗磨-精磨8、 铸铁箱体上 120H7 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 粗镗-半精镗-精镗 粗镗-半精镗- 铰 粗镗- 半精镗-粗磨 粗镗-半精镗-粗磨- 精磨9、 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 ,通常安排在( )进行。 切削加工之前 磨削加工之前 切削加工之后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10、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
3、公差之差 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1、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 。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12、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 ) 。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3、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 。 设计基准; 粗基准; 辅助基准; 自为基准。14、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 )零件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零件结构对加工可行性的影响零件结构对使用性
4、能影响 刀具上的某些点、线、面15、平面加工时上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为 Ta,本道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为 Tb,则工序间余量的变动量为( ) (TaTb)/2 (TaTb)/2 TaTb TaTb16、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形状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 )砂型铸造的毛坯 模锻的毛坯 自由锻的毛坯 轧制棒料17、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组成的基本单元是: ( ) 工步 工序 安装 走刀18、粗基准是指 ( ) 。已加工表面作定位基准 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粗加工的的定位基准 精加工时的定位基准19、工艺路线优化问题实质上是( )问题。 寻找最短路径 寻找关键路径 寻找最长路径 工序排序20
5、、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指(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总产量减少了零件生产的单件工时 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1、选择精基准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基准重合原则 基准统一原则 便于加工基准原则 互为基准原则22、若零件上有不加工表面与基准有尺寸或位置精度要求,一般应选择( )的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余量最小 加工余量最大 与基准有精度要求的表面 都可以二、多项选择1、同一工步要求( )不变。 加工表面 切削刀具 切削深度 进给量 2、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是( ) 。 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 基准重合原则 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 自为基准原则 3、采用统一精基准原则的好处有( ) 。 有利于保证被加
6、工面的形状精度 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可以减小加工余量4、平面加工方法有( )等。 车削 铣削 磨削 拉削 5、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有( )和先粗后精。 先基准后其他 先面后孔 先主后次 先难后易 6、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 ) 。 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 便于管理 可以减小工件装夹时间7、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有( )等。 缩短基本时间 缩短休息时间 缩短辅助时间 缩短工作地服务时间 8、最小余量包括 ( )和本工序安装误差。 上一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尺寸公差 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 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9、单
7、件时间(定额)包括( )等。 基本时间 辅助时间 切入、切出时间 工作地服务时间 10、 辅助时间包括( )等。 装卸工件时间 测量工件时间 开停机床时间 更换刀具时间 三、判断题1、 采用复合工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 )2、精基准是指在精加工工序中使用的定位基准。 ( )3、在加工工序中用作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 )4、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工作的重要依据。 ( )5、编制工艺规程不需考虑现有生产条件。 ( )6、编制工艺规程时应先对零件图进行工艺性审查。 ( )7、粗基准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 ( )8、工序余量等于上道工序尺寸与本道工序尺寸之差的绝对值。 ( )9、直线尺寸链中必须
8、有增环和减环。 ( ) 10、工艺尺寸链组成环的尺寸一般是由加工直接得到的。 ( )11、在工艺成本中可变费用是与年产量无关的费用。 ( )12、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13、某工序的最大加工余量与该工序尺寸的公差无关。 ( )14、加工高精度表面时所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 )15、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减环。 ( )16、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17、采用高效率的工艺的前提是保证加工质量。 ( )18、延长工作时间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法。 ( )19、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四种。 ( )20、当工件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和时,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9、。 ( )21、在一道工序中只能有一次安装。 ( )22、单件小批生产中倾向于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 ( )23、零件的加工质量不包括零件的表面质量。 ( )24、在机械加工中,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 )25、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序组合而成的。 ( )26、机械加工的工艺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工步组合而成的。 ( )27、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机械加工艺过程卡片指导生产。 ( )28、主轴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29、在制造零件和装配机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 )30、提高加工效率,只能是设法减少工艺过程的基本时间。 ( )31、机械加
10、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 )四、填空题1、生产过程包括: 、 、 、 等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的过程称为 ,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称为 。 2、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 所组成;在每一个工序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 ;又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 ,在每一个安装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几个 ,工序是依据 。3、机械加工中常用的毛坯有: 、 、 、 及其它毛坯等。4、根据基础基准的应用场合和作用不同,基准可分为: 和 两大类。而工艺基准又可分为: 、 、 和 。 5、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 、 、 、 、 。6、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阶段
11、通常有: 、 、 和 四个加工阶段。7、机械加工中的预备热处理方法有: 、 、 和 四种。8、机械加工中的最终热处理方法有: 、 和 三种。9、在安排机械加工顺序时,一般应遵循的有: 、 、和 的原则。 10、加工余量可分为 和 。11、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 和 、 、 和 。12、尺寸链由 组成,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 、 ; 而根据 对 的影响情况不同,又可以将 分为 和 。 13、余量确定方法有: 、 和 三种,工序尺寸除与余量及设计尺寸有关外还与基准有关,其解算方法有 和 两种。14、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 的那一部分成本,一般分为:和 两种五、问答题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
12、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2、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哪些场合需要安排检验工序? 3、什么是封闭环?它有何特点? 4、什么是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5、什么是尺寸链?它有何特征? 6、试述分析零件技术要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7、选择毛坯种类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8、在确定表面加工方法时,需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9、加工如下图所示的零件,A 为设计基准,B 为测量基准,按极值法计算 A2 及其偏差。10、一小轴,毛坯为热轧棒料,大量生产的工艺路线为粗车精车粗磨精磨,外圆设计尺寸为 mm,已知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经济精度,试确定各工序尺寸及其偏差,毛坯尺寸及粗车余量,并填入表中。工序名称工序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工序名称工序余量 经济精度 工序尺寸及偏差精磨 0.1 0.013(IT6) 粗车 6 0.2(IT12)粗磨 0.4 0.033(IT8) 毛坯 1.2 精车 1.5 0.084(IT10)11、在普通车床上按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若大端面 1 已加工好,现以它作定位基准加工小端面 3 及台肩面 2,试求:按极值法计算工序尺寸 A2。12、如图所示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孔及各面,先须在铣床上铣出右端槽,并保证尺寸 5 及 26 ,求试切调刀时的度量尺寸 H,A 及其上下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