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滨州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 年 04 月 01 日 滨建村字2006 105 号关于印发滨州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区建设局:现将滨州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二六年六月二十日滨州市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意见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重要举措。各县区建设部门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
2、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科学规划,立足整治,完善配套,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目标。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规划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引导村庄整治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群众为主、政府扶助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政府投入为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做到风格各异、百花齐放。三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一步到位,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村庄
3、整治工作。四是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满足群众需要、维护农民利益。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营造安全、方便、舒适的村镇人居环境。二、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村庄整治的主要内容是“三清”(清理粪便、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栏)、“四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宽带网)、“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主要街道两侧有排水设施。村庄主街道两旁栽植花草树木,庭院内外搞好绿化。村
4、内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村内设有垃圾集运点和垃圾箱,公共部位无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脏污水,无大牲畜在院外拴养或畜禽散养,规模禽养殖集中圈养、建设卫生厕所,有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村容村貌治理的规章制度,有环卫清洁队伍或专门人员。整治后的村庄,要努力达到村容整洁、路面硬化、饮水达标、厕所卫生、塘渠清洁、垃圾收集、住房适用、设施配套、村风文明。具体建设技术要求按照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的技术要求进行。三、村庄整治的主要步骤(一)编制规划、制定行动计划。一是以县为单位编制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明确整治候选对象。二是所有保留的村庄,都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行动计划要确定
5、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明确整治的重点和时序,组织领导的方式和费用分担的模式,监督检查的内容与形式。所有整治内容都要由农民自主投票决定。但对生态保护、村庄的安全防灾(如防洪、防水、防地质灾害)、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三类内容,可以不采取投票机制,而由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决定。(二)选取试点。全市拟选择 594 个中心村作为村庄整治工作试点,利用 5 年时间分批进行整治。每年市里直接抓 20 个村庄整治试点。各县区也要选取一定数量村庄做为试点,探索村庄整治的路子。对市级试点村庄的基本要求是:1、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行政村或自然村;2、村庄人口 500 人以上,属村镇体系规划中确定保留的村庄;3
6、、村两委班子强,群众基础好,村集体有一定收入,具有村庄整治的积极性;4、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并已按规划实施三年以上;5、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另外,全市 9 个省级中心镇和 12 个市级试点镇(共 21 镇)全部列为村庄整治试点镇,主要对镇驻地村庄进行整治。对未列入市级试点的村镇,由各县区参照本方案,开展整治工作。广大农村都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治理“脏乱差”。(三)分类整治。村庄整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意不同类型:1、建设中心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尽快将其建设改造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优美的新农村。2、合并弱小村。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实力差
7、,基础设施不配套的村庄,逐步引导其向城镇或中心村集中。3、治理空心村。以村庄规划为抓手,对一户多宅者进行有效清理;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实行连片拆旧;经济实力一般的村,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4、培植特色村。对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建筑特色村落注意保护。(四)监督检查。加强对村庄整治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上级对下级的督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农民对村庄整治的监督。县、镇两级要加强对整治村庄的动态管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年 11 月开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当年村庄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各县区要对参加整治的村庄全部检查,市里将进行抽查,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四、村庄整治的主要措施。
8、(一)领导机制。村庄整治工作,市里主要负责面上的指导,主要责任在县区、乡镇两级党委政府,关键在村支部、村委会。县镇两级要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人。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业务,在物质上、技术上形成合力,向试点村集中。(二)资金支持机制。采取财政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建设部门要与农业、水利、卫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争取各部门涉农资金适当集中向试点村倾斜。帮扶单位要根据职能减免整治村庄建设过程中的部分税费。本着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动员群众投资投劳。村庄要把各渠道资金、物质,统筹安排,捆绑使
9、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村民参与机制。一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监督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参与权。村民小组或理事会主要由老党员、老班干部、老教师和村中能人中有声望、有公心的人组成。通过自治组织对整治、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对投工投劳、土地调整的具体事项进行协商协调。二是鼓励农民对庭院内各项改造项目自主申报,自主投资投劳进行改造。(四)建立长效管理新机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村庄整治工作将自始至终伴随其中。要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统一规划、各方参与、城乡联动、持续帮扶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协同机制。实行规划编制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三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城乡财政转移支撑的投入机制。四是建立科学、稳定、分阶段的奖励评价机制。五是建立公推民选的村庄整治驻村指导员制度。主题词:村庄建设 整治 实施意见抄送:省建设厅、市政府滨州市建设局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