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94554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油气储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降低加油站蒸发损耗方法研究摘 要:加油站蒸发损耗是在加油站在收油操作或加油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实,大量的油蒸汽排放到大气中,而造成的油品损耗。而降低加油站的蒸发损耗是近年来油气.储运专业人员在降低油品损耗方面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油品损耗的原因及加油站油气挥发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降低加油站蒸发损耗的几种方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油品引起蒸发损耗的原因及类型,针对加油站油气挥发的特点和发生挥发的重点部位,提出了通过收集蒸发的油品蒸汽来降低加油站的蒸发损耗。并提出了针对加油站油气挥发重点部位的油气收集系统。其次,针对收集油气的处理,提出了油气回收的

2、方法。具体介绍几种油气回收的方法及简单的工艺流程,并针对加油站适用情况,对几种回收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另外还介绍了油气回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今后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利用冷凝回收法设计了一套试验设备,并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冷凝法在油气回收中的规律。关键词:加油站;蒸发;损耗;油气回收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Reduces The Gas Station Evaporation Loss Method ResearchAbstract :The gas station Evaporation loss is in receives the oil oper

3、ation in the gas station or refuels in the process, because the seal is not solid, the massive oil steam discharges in the atmosphere, but creates loss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reduced the gas station Evaporation loss is a new research area for oil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 speciali

4、st in reducing the loss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aspe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losses of petroleum products reason and the gas station oil gas volatility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proposed several methods about reduces evaporation loss of gas station. The paper primary coverage is as follows:Fir

5、stly, analyzed the oil evaporation loss reason and the type, and had the volatility key spot in view of the gas station oil gas volatility characteristic, propos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il steam to reduce the gas station evaporation loss .And proposed some oil evaporation; loss; oil需要额外而较难以控制的干燥与冷

6、却系统;炭层经过循环洗床吸附剂损耗大,投资成本及操作费用都较大。现在多采用真空或真空辅以加热等处理手段脱附。另外变压吸附(PSA)也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吸附分离过程。变压吸附自 1936 年由 C.W.Skarstrom 开发以后,经过不断改进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和工业化。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04.2.2 吸收法吸收分离过程是通过混合气与适当的液体(吸收剂)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解于该液体内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中,于是原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得以分离。其工艺流程见图 42。图 42 吸收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示意图油品装卸产生的油气进入吸收塔,80%90%的汽油被吸收,贫油

7、空气由排放口排出,吸收液送至解吸塔进行真空解吸,解吸后的吸收液循环使用,解吸气进入回收塔利用成品汽油进行回收,尾气再返回吸收塔重复上述吸收过程。这种方法对吸收剂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吸收剂性能的优劣往往成为吸收操作是否可行有效的关键。吸收液通常是煤油!柴油或专用吸收液。目前吸收过程有两种典型的方法,即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冷却吸收法。4.2.2.1 常温常压吸收法该方法是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吸收剂使其与排放的气体接触以吸收油蒸汽的一种方法。吸收装置是利用填料塔使混合油气与从上部流下的吸收液进行对流接触,从而达到吸收的效果,这种方法主要要求气液接触吸收率高、压力损失小、而且吸收剂在向下流动过程中要防止产

8、生静电以及吸收剂发泡。常压常温吸收法有两种油气回收类型,一是富吸收剂可以再生,吸收分离装置可视为独立完整的一个系统,使用的范围广,但对吸收剂的性能要求严格,如果能够筛选或开发出性能良好易于再生的吸收剂,这种方法就可以得到推广。另一回收类型是富气吸收剂回炼油厂装置加工处理,也就是说吸收了油气的吸收剂只能使用一次,因此限制了使用范围,但对于炼油厂内部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与油气相适应的成品油作为吸收剂,吸收剂在吸收了油气后直接返回装置进行回炼,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因此可在炼油厂的成品灌区、原料灌区、装油栈桥等区域广泛应用。4.2.2.2 常压冷却吸收法该方法是利用制冷设备将吸收剂冷却

9、到低温,然后送到吸收塔对混合油气进行喷淋,由于吸收剂温度较低可省略吸收的轻组分的气提操作,因此作为吸收剂一般可直接使用产品汽油。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回收效果,吸收剂的温度要控制在-30e 左右,所需要的制冷系统较复杂,吸收装置的设备也要有特殊的要求,因此装置的投资大,推广应用较难“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一是防止产生静电;二是防止由于空气的水份因低温而使吸收装置冻结。所用的防冻液有甲醇、乙二醇、氯化钙盐水等。常用盐水作为蒸气的防冻液和冷媒,盐水与吸收液一起向吸收塔内喷雾,盐水因其导电性好还有助于防止静电的蓄积。此时必须注意装置的防腐、维修和保养。该装置与常温常压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1的吸收

10、装置相比较,这种冷却吸收装置的成本和操作费用较高。文献5中介绍了用煤油作为吸收液的回收过程。国内还建成一套用低温汽油作吸收剂的汽油装火车罐车蒸发油气回收装置。常温常压吸收法回收技术及装置具有成本及运行费用较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作为油气吸收回收技术的重点方向来研究开发,其中筛选和开发研制性能良好的吸收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4.2.3 冷凝法冷凝法回收油气是利用冷凝剂通过热交换器冷凝油气,该方法优点是可直接回收到油品,原理较简单。工艺流程见图 43。图 43 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示意图 该工艺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温度并使之液化以达到油气回收的目的。油气经过预冷器,温度降到

11、4左右,使油气中的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使进入低温冷却器的气体状态稳定,减少装置的运行能耗),然后油气进入一级冷却器冷却到约-40,再进入二级冷却器冷却到约-73,经过一、二级冷却可以使大部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冷凝成液体回收,排放的贫油空气中的油气浓度能够达到 35mg/L(每装 1L 油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 35mg)的标准。如果要求排放的贫油空气中的油气浓度更低,如 20mg/L 或 10mg/L,则需要对油气进行三级冷却。三级冷却采用液氮制冷,使油气温度降到-184e,在此温度下 99%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到回收。冷凝下来的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罐分离,油品通过泵送回储罐,污水排

12、入污水处理系统。由于一级、二级和三级冷却器的工作温度都在 0以下,油气中含有的水将在换热器表面凝霜,因而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间约 12h。通常设置两套冷凝系统交替工作。另一种冷凝油气回收工艺是利用感应式发电机组代替液氮冷却系统,油气经过预冷、一级和二级冷却回收 85%90%,其余的 10%15%用于发电,产生的电能等于或略大于冷凝设备所需的电量。但其设备造价比深冷工艺高 10%15%。此外,该装置需要一个缓冲罐,以储存装卸高峰时的大量油气,保证供给油气平稳,避免发电机频繁启动和停机。该装置排放的尾气中油气含量低于 1mg/L。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工艺上已经比较成熟,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怎样降低成本

13、和国产化。4.2.4 膜分离法油蒸气与空气混合气的膜分离是根据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速度下,由于扩散率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2溶解度之间的差异,使空气渗透过薄膜从高压区到低压区而得到分离。其工艺流程示意见图 44。图 44 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示意图生产操作中产生的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至 0.3900.686MPa,同时经过换热,然后混合油气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的油气温度在 520之间,油气在吸收塔内与成品汽油传质,约 70%的烃蒸气在这一过程中被回收。吸收塔的尾气再经过薄膜将烃蒸气与空气分离,分离后的油气返回压缩机入口与装卸产生的油气一起重复上述工艺过程,空气排入大

14、气。膜分离法回收率可以达到 95%。分离效率受膜材料、气体组成、压差、分离系数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动力学分离过程。可用于各类混合气分离的膜的种类从材料来看有无机材料膜和高分子膜两类,前者包括金属膜、陶瓷膜、多孔玻璃膜、分子筛膜等,后者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聚合物膜,如各种纤维素酯、脂肪族和芳香族聚酰胺、聚砜、聚丙烯腈、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硅橡胶等,可以根据分离过程与分离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膜材料。目前对膜材料仍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膜材料的要求有分辨率高、压降小、难老化、价廉易得等,但尚无较成熟的用于油气分离的膜材料的报道。膜分离法回收油蒸气由于具有设计简单,可不用动力,与油品蒸

15、发损耗过程相匹配等优点,因此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膜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制上。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无相变、能耗低,适于热敏性物质和难分离物质分离等特点,所以大力开发膜法与其他分离方法联合的集成分离方法也是一个发展方向。4.3 油气回收技术(装置)综合比较目前世界上较普遍采用的是吸收法、吸附法和冷凝法,膜分离法应用比较少,仅在德国等少数地区有应用。常压常温吸收法回收系统为国内开发、立足于国内设备和材料制造、技术较为成熟的回收系统,投资少,综合性能较好,但吸收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吸附法与吸收法在工艺上十分相似,其不同点仅是采用活性炭代替了吸收液。吸附法工艺也较简单,对于分

16、子量在 40130 范围内的烃类气体回收率高,其尾气排放可以达到较高标准(10mg/L)。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可达 5 年以上,其寿命长短取决于填装技术、解析技术和活性炭质量等因素。吸附塔频繁的吸附-解吸自动循环、程控阀频繁切换以及真空泵的长期运转,将导致设备维护量增加,另外,报废的活性炭需要妥善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冷凝法油气回收工艺相对于其他工艺复杂一些,单纯的制冷剂冷却,能使排放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3的尾气浓度达到 35mg/L,如果要达到 10mg/L 的环保水平,则需要液氮冷却或采用尾气发电装置,使运行及维修费用大幅增加。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需要处理

17、,环境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装置的运行费用。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工艺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对环境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但装置造价较高,经济性远不如前几种工艺方法。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以目前可在国内实施的处理量相同的回收系统作可比性条件,表 1 对国产和进口回收装置进行了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吸收法和吸附法综合比较排在前面。表 41 各种油气回收技术(装置)综合评价吸收法比较项目 常压常温常压冷却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处理量 7 7 7 7 7进口油气含量 6 6 2 7 5出口油气含量 4 3 7 2 3回收率 6 5 3 4 4安全性 7 6 3 5 7占地面积 5 4 5 6 5维修保养 5 4 4 3

18、 4使用寿命 6 5 4 5 5设备投资 9 5 7 4 5运行费用 6 4 7 3 4国产化现状或难易程度7 4 6 3 1合计总分 55+7 44+4 46+6 42+3 45+1注:确定各单项分值时,适当考虑各自重要性而定权重。回收率可由进出口油气含量确定,为避免重复,仅作参考。作为参考分附加计算。4.4 油气回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4.4.1 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情况和我国现状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从 70 年代就开始“阶段治理”。他们的“第一阶段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4控制措施”是解决在储存、运输环节的油气回收。目前回收率达 90以上。“第二阶段控制措施”是在加油机上安装油气回

19、收设备,确保向汽车加油时不再逸散油气。对地下油罐和管线渗漏,采取地下仪器监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一些细小问题也作了规定。如德国于 1993 年颁布的一项法律,具规定了所有新建加油站必须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原有的加油站在 35 年内改造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1995 年,丹麦、卢森堡、瑞典等国政府也有类似的规定。美国、欧盟各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的经验是,一方面从技术上开发了油气回收的系列设备,解决了油气排放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从立法上,专门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加油站排污的法规、排放标准检测程序。凡是硬件上不具备配置规范、检测上不符合排放标准、管理上违反程序要求,就要

20、受到处置和罚款,包括永久性关门停业。新建加油站不安装油气回收设备,就拿不到开业许可证。这些措施强化了对加油站排放的管理,效果明显。台湾曾集中抽查过 22 座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后的排放情况,报告显示,很多站排放浓度仅有 50100PPb 。这方面,我国内地有很大的差距。据资料介绍,西欧或美国的加油站大多己设置油气回收系统,他们在卸油时将油罐中的油气通过排气管与罐车上的油气回收管相连,将回收的油气送到石油库集气罐,可通过按冷凝、吸附、吸收或膜分离等方法设计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进行回收。加油时则加油枪与油箱口紧密结合,通过加油枪上的油气回收小管将油箱内的油气回收至油罐中,防止油气直接从油箱口大量排出。

21、目前,国内加油站真正实现全密闭卸油、油气回收装置的不多,平时所谓的加油站密闭卸油系统,大多数加油站只是做到了卸油时用快速接头紧密接合,而通气管口并没有设置呼吸阀,更没有设置油气回流管将油气收回到油罐车中,只可谓“半密闭卸油系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大多数加油站、石油库还没有设置油气回收处理装置.4.3.2 油气回收技术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油气回收技术势必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但如前所述,现有的方法存在各种缺点,推广使用存在困难加强环境保护迫切要求油气回收技术有迅速的发展。我国石油石化生产和储运企业、加油站众多,情况复杂,发展单一的油气回收方法不能较好地解决

22、油气回收问题,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场合需要采用不同的油气回收方法。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在工艺上已经比较成熟,其发展的关键在于怎样降低成本和国产化。常温常压吸收法回收技术及装置具有成本及运行费用较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作为油气吸收回收技术的重点方向来研究开发,其中筛选和开发研制性能良好的吸收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薄膜选择渗透回收油蒸气方法由于具有设计简单,可不用动力,与油品蒸发损耗过程相匹配等优点,因此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研究方向,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膜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制上“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过程无相变,能耗低,适于热敏性物质和难分离物质分离等特点,所以大力开发膜法与其他分离方法联合的集成

23、分离方法也是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吸附分离回收原理较成熟,基本技术路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其研究的重点今后仍应放在高质量吸附剂的筛选和国产化、装置关键零部件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的实验确定、吸附冷凝等方法的联合应用等方面。在新型吸附剂的选择方面,活性碳纤维作为有前景的吸附剂以其优异的性能值得研究者的关注。活性碳纤维(activatedcarbonfiber,ACF)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5效吸附材料,活性碳纤维是在制得碳纤维后,经过活化以获得大的比表面积,并生成一定数量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在活化阶段,使用高温水蒸气和 CO2等气体对纤维进行刻蚀,其结晶缺陷或无

24、定形部分生成大量孔隙;活化剂在高聚物的晶棱上发生氧化反应,又使其具有一系列的含氧官能团,从而赋予了活性碳纤维优异的吸附特性。活性碳纤维与普通活性碳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微孔含量大,孔径小,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ACF 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一般达 10003000m2/g,丰富的微孔和均匀的孔径,微孔 90%以上,没有过渡孔,孔径小,分布窄,12nm,单分散2、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耐热、耐酸碱。3、对低浓度的吸附质有良好的吸附性。4、原料不同,工艺不同,可制得结构不同的 ACF,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5、解吸快,再生率高,不发生副反应,有利于 ACF 再生,多次循环使用。6、吸附穿透曲线

25、没有漏吸现象,有利于 ACF 单柱吸附。7、ACF 可制成毡、布、纸等多种形式灵活使用,满足工程的需要,而仍可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已经有较多的文献报道将活性碳纤维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炼油厂废水的处理,有机蒸气的回收和处理等,还有建议将活性碳纤维作为天然气储存剂的报道。所以,若将活性碳纤维用于油气回收吸附剂,可望制成回收性能好,价格低廉,适于推广使用的吸附装置。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6第五章 实验5.1 实验目的和原理5.1.1 实验目的1.了解油气蒸发的原理,通过实验,得出影响油品蒸发速率的因素。2.了解冷凝法油气回收的原理,通过实验,得出利用冷凝法回收油气过程中,冷却环境的温度与油气

26、回收率的关系。3.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原理,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4 .熟悉实验的一般流程,增强实验技能,提高实验素质。5.1.2 实验原理在油品蒸发回收过程中,利用降低含有油蒸汽的混合气体的温度,能使其油蒸汽冷凝成液体的原理,测量在不同的冷却环境温度与回收率的关系,最终拟 合出冷却温度与回收率的关系曲线。5.2 实验器材SYD-2SS 石油产品蒸馏实验器Hs-4 精密恒温浴槽冷凝管 回收管 250ml 的锥形瓶5.3 实验设计在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后,初步拟定用冷凝法进行实验设计。首先设计一个特殊的冷凝装置,模拟油品的蒸发和收集,将收集的油气通过特殊的冷凝装置,在不同的冷却环境下,

27、来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油气的回收效率,过实验的数据来寻找在回收效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规律。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75.4 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5.4.1 冷凝装置的设计饱和蒸气与温度较低的壁面接触时,蒸气就在壁面上冷凝。若壁面能被冷凝液润湿,则有一薄层凝液遍覆其上,这种冷凝称为膜状冷凝。随着冷凝过程的进行,凝液层逐渐增厚,若壁面不是倾斜或者是垂直放置,则凝液将沿壁面流下,但壁面上总留着一层薄凝液。在膜状冷凝时,蒸气冷凝所放出的热量必须通过液膜才能达到壁面。由于蒸气冷凝时气相内温度是均匀一致的,所以没有热阻。蒸气放出冷凝热要靠传导的方式通过液膜,由于液体的热导率不大,所以液膜具有较大的热阻。壁面

28、上冷凝液膜越厚,其热阻越大,冷凝时的膜系数就越小。若凝液不能全部润湿壁面,则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将使凝液形成液滴,这种冷凝称为滴状冷凝。随着冷凝过程的进行,液滴逐渐增大,将在倾斜的或垂直的壁面上流下,并在流动时带走下方的其他液滴,使壁问重新露出,可提供再次生成新液滴之用。由于滴状冷凝时蒸气不必通过液膜传热而直接在传热面上冷凝,故其膜系数远比膜状冷凝时为大,相差可达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汽油的凝液是能润湿冷凝表面,属于膜状冷凝,蒸气放出的冷凝热要靠传导的方式来散热,散热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冷凝的效果。所以用球形来冷凝,可以有较大的表面,可以加快传导散热,另外球形比蛇形的倾斜角大,可以使冷凝液更快的流下

29、,从而减小冷凝液膜的厚度,使其热阻减小,加快散热,提高冷凝效果。5.4.2 冷却液的配制由于设计的冷却液的设计温度从从-80,不可能用水来做冷却液,所以用酒精溶液。由于没有查到关于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凝固点资料,所以做了个小实验。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所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酒精(mL)水(mL) 酒精/混合液(V/V)观察现象12.5 12.5 1/2 -8未发现凝固12.5 50 1/4 -8未发现凝固12.5 75 1/6 -8混合液开始凝固12.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

30、固12.5 750 1/60 -4混合液开始凝固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有表可知 17%的酒精溶液的凝固点大概为-8.所以本实验选用 25%的酒精溶液来做冷却液。西安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85.4.3 蒸发油品的选取由于加油站销售量和蒸发量最大的应该是汽油,而大多数加油站销售的主要是90 号,93 号,97 号汽油,由于考虑到经济原因,所以本实验暂时选用 90 号汽油。5.5 实验方案的确定在选好蒸发油品和配制好冷却液后,根据实验的构想,对实验进行了几次尝试,用红外灯模拟太阳光来加热油品,使其自然蒸发,结果却不近人意。主要原因是利用红外灯模拟太阳光来加热油品,油品不好控制,

31、另外蒸发量也特别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的冷凝液的温度也不稳定。就以上问题与魏老师进行了探讨,根据实验存在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用 SYD-2SS 石油产品蒸馏实验器来代替红外灯,改进了冷凝装置,并用 Hs-4 精密恒温浴槽对冷却液进行循环,使冷却液的温度更加稳定且更容易控制。分别作一系列的试验将实验结果描在坐标纸上,从中发现冷却液的温度与油气回收率之间的对应关系。5.6 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 90 号汽油,并称其总重量,纪录数据2.用 Hs-4 精密恒温浴槽将冷却液的温度降到-83.将整个实验仪器连接成一套,用 SYD-2SS 石油产品蒸馏实验器给锥形瓶

32、加热,并控制油品温度,使其在 75附近。4.将锥形瓶中的油品蒸发一小时后,去处收集瓶,称其总重量,纪录数据。5.将 Hs-4 精密恒温浴槽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升到-7。6 重新称取一定量的 90 号汽油,重复步骤 1 到步骤 5,直到温度上升到 05.7 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分析第一次实验先将冷却环境温度调到-8,然后在锥型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品,并称得其重量,将油品温度升到上升到 80,然后保持恒温,蒸发一小时后,取出并称取个容器的总重量。在次锥型瓶的总重量,在将油品温度升高到 80,同时将冷却环境的温度也升高 1,保持油品恒温,蒸发一小时取出测量。重复实验,直到冷却环境温度升到 0,结束实验。西安

33、石油大学毕业设计(论文)29实验数据如下表 51 所示:表 51冷却液温度/C蒸发前的油品总重/g蒸发后的油品总重/g回收液和容器的总重/g回收容器的重量/g蒸发油品的重量/g回收液的重量/g回收率/%0 219.36 213.33 202.93 197.61 6.03 5.32 88.23-1 216.33 211.59 201.60 197.64 4.74 3.96 83.54-2 208.64 204.43 200.41 197.06 4.21 3.35 79.57-3 213.17 207.88 201.41 197.07 5.29 4.34 82.04-4 209.68 205.61

34、 201.87 197.72 4.07 3.45 84.77-5 216.66 212.02 201.60 197.64 4.64 3.96 85.34-6 219.36 213.33 202.95 197.70 6.03 5.25 87.06-7 208.25 207.46 197.52 197.04 0.79 0.48 60.76-8 209.86 208.25 198.53 197.04 1.61 0.92 57.14将实验结果描述在坐标系中为图 515060708090100-9 -8 -7 -6 -5 -4 -3 -2 -1 0冷 却 环 境 温 度 / 回收率/%图 5-1西安石油

35、大学毕业设计(论文)30对实验结果分析认为本次实验冷凝效果较好,但是有几组数据误差特别大,如-8-9 这两组数据。由于实验从8到 0的顺序逐步升高冷却环境温度,而在做第三组实验时,我们更换了锥型瓶中的油品,而蒸发效率突然上升。初步认为本次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更换蒸发油品。另外有几次在倒出收集液后,清洗收集瓶前,发现收集瓶中有小液滴存在,怀疑是水滴,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决定不采用收集瓶,而采用可以直接读取收集液体积的收集管,由于收集管底部截面积小,如果有水份,会出现油水分层现象。采取的对策为,重复实验,在每组实验蒸发完后,不在使用原来的油品,更换锥形瓶中油品,采用收集管,可直接读取可

36、能出现在收集液的水分的体积,以准确的计量回收油品的重量。第二次实验先将油品温度升到上升到 75,然后保持恒温,蒸发一小时后取出,观察是否出现油水分层现象,如有读取水份的体积,并称取整个容器的总重量。在做第二组数据前,更换锥型瓶中的油品,在将油品温度升高到 75,同时将冷却环境的温度也升高 1,保持油品恒温,蒸发一小时去出测量。重复实验,直到冷却环境温度升高到 0,结束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52 所示表 52冷却液温度 /蒸发前的油品总重/g蒸发后的油品总重/g回收液和容器的总重/g回收容器的重量/g蒸发油品的重量/g回收液的重量/g回收液中水的体积/ml油气回收率/%0 215.37 212.

37、03 200.70 197.61 3.34 3.09 0.55 76.05-1 215.12 211.96 199.35 197.07 3.16 2.28 0.30 62.66-2 215.37 212.05 200.73 199.61 3.32 3.12 0.60 75.90-3 216.33 211.48 201.16 197.04 4.87 4.12 0.40 76.39-4 209.71 206.12 200.70 197.71 3.59 2.99 0.20 77.72-5 210.72 206.95 200.87 197.70 3.77 2.47 / 65.52-6 215.20 210.41 200.78 197.04 4.79 3.74 / 78.08-7 217.98 213.77 200.92 197.61 4.21 3.31 / 78.62-8 214.89 208.47 202.57 197.04 6.42 5.53 / 86.13将实验结果描述在坐标系中为图 52 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