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田村十二五规划 来源:永丰乡 洪田村 作者:永丰乡 日期:2011-03-11 浏览 907 次洪田村位于永丰乡东部,一面临湖,北部靠山,山水相映,风景怡人,F 区卧虎高尔夫球场坐落在我村,洪田村属前后靠移民村,总面积 6.4 平方公里,辖 9 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 365 户,其中农业人口户数 355 户,全村总人口 1106 人,农村经济总收入 701.47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320 元,村组集体经济收入 68 万元,现有耕地 1004 亩,茶叶 50 亩,林山 2080 亩,水产养殖 12 亩,我村围绕农、林、桑、渔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壮大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将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我村具体情况编制我村十二五规划。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指导方针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洪田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远景规划要求,到 2015 年全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 100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 2009 年递增 12%,达 10100 元,改善 9 个组的安
3、全饮用水工程,电话普及率达 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 100%,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以内,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公德和精神文明的教育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改善社会风气,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三、具体措施围绕上述目标,我村今后发展思路是: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和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实施雷竹和桑蚕两大致富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使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1、我村依托本地区资源,把握好农业结构调整这个重点,依靠科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竹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到 2015 年每户均在竹笋收入达到 5000 元,以鲜竹笋为依托
4、组建竹业笋业协会和渔业协会,以协会带动村集体经济,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2、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围绕改善村容村貌,今后要有建设都必须服从规划,凡不符合规划的任何建设项目,均不审批,规划建设新农村及村容村貌整治。3、思路就是出路,根据本村集体经济的特点,要进一步谋划新的思路,努力对上积极争取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使本村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以实施民生工程为契机,同时力争生产性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基层组织发展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扎实推进基层组织的发展,积极引导先进青年入党,担负起农村“核心建设工程”众人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两委班子,班子中配备女
5、干部,年轻干部占班子成员的 3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20%,保持 2-3 名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年龄在 35 周岁以下的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后备干部,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从德、勤、廉方面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五、2010 年-2015 年发展思路在完成上述指标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加大投入,确实做到位民办实事。基础实施方面1.村组道路硬化(陈家、茂田、上边、俭里)四组,投资计划 28 万元。2.洪湖路维修(洪田村至湖边)3.洪田至俭里人行路硬化(新村至俭里路)4.陈家组到湖边机耕路(陈家到湖边)5.茂田组到湖边机耕路(茂田至湖边)6.联
6、升组到泥田农田作业路(联升泥田)7.大园组大山垅机耕路(大山垅路)8.上边到联升机耕路 (上边到洪田上学路)9洪田到杨家机耕路(洪田组杨家山路)10.新村至新圹农田作业路(新圹路) 桃圆公墓硬化、村庄整治和村容村貌1.建垃圾池(九个组每个组 2 个)2.路灯亮化(九个组每个组 4-5 盏)3.新村治理排水管道项目(移民新村)4.洪田村垃圾处理场、水利设施1.上边、俭里自来水完善2.茂田龙头岸维修3.陈家组沙丘岸(渠道、坝)4.上边无丘岸5.小坑河道护磅 2000 米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力争完成上述所制定的工作谋划,高举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民生工程的同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努力从项目建设引资上有所突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村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村民代表的监督下,发扬黄山松精神,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洪田村党支部洪田村委会二 0 一 0 年三月十八日黄山区组织部版权所有地址:黄山市黄山区政务新区一号楼 邮编:245700 电话:0559-8500091 技术支持: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皖 ICP 备 0500404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