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稻纵卷叶螟.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93601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稻纵卷叶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稻纵卷叶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稻纵卷叶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稻纵卷叶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稻稻纵卷叶螟学名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寄主 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为害特点 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形态特征 雌成蛾体长 89mm,翅展 17mm,体、翅黄溜色,前翅前缘暗褐色,外缘具暗褐色宽带,内横线、外横线斜贯翅面,中横线短,后翅也有 2 条横线,内横线短,不达后缘。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 1 黑色眼状纹。卵

2、长 1mm,近椭圆形,扁平,中部稍隆起,表面具细网纹,初白色,后渐变浅黄色。幼虫57 龄,多数 5 龄。末龄幼虫体长 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 8 个,前排 6 个,后排 2 个 4 蛹长 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 8 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褐色。生活习性 东北年生 12 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 56代,海南南部 10 一 l1 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越冬场所为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我国北纬 30 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每年春季,成虫

3、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如在安徽该虫也不能越冬,每年 57 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初始虫源,在稻田内发生 45 代,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 6 月上中旬;二代 7月上中旬;三代 8 月上中旬;四代在 9 月上中旬;五代在 10 月中旬。生产上 1、5 代虫量少,一般以2、3 代发生为害重。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 23 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卵期 36

4、天,幼虫期 1526 天,共 5 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 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 45 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蛹期 58 氏,雌蛾产卵前期 312 天,雌蛾寿命 517 天,雄蛾 416 天。该虫喜温暖、高湿。气温 22 一 28,相对湿度高于 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

5、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为此,69 月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田间灌水过深,施氮肥偏晚或过多,引起水稻徒长,为害重。主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绒茧蜂等近百种。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 667m2每次放 34 万头,隔 3天 1 次,连续放蜂 3 次。(3)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每667m2喷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 100 亿的菌粉 150 一 200g,对水 60 一 75kg,配成 300 一 400 倍液喷雾。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 0.1的洗衣粉作湿润剂。此外如能加

6、入药液量 15 的杀螟松效果更好。(4)掌握在幼虫 2、3 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 15 个以上时,每 667m2喷洒 80杀虫单粉剂 3540g 或 42特力克乳油 60ml 或 90晶体敌百虫600 倍液,也可泼浇 50杀螟松乳油 100ml 对水 400kg。提倡施用 5锐劲特胶悬剂,每 667m2用药 20ml 对水喷洒效果优异。每 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0 一 30g,对水 60kg,l 一 30 天防效 90%以上,持效期 30 天。此外,也可于 23 龄幼虫高峰期,用 10吡虫啉 1020g667m 2与 80杀虫单40g667m 2混配,主防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

7、。水稻中华稻蝗学名 Oxya chinensis (Thunberg)属直翅目,蝗科。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各稻区。害主 水稻、茭白及其他禾本科植物,豆科、旋花科、锦葵科、茄科等多种植物。为害特点 成、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光,仅残留叶脉。形态特征 成虫雄体长 1533mm,雌虫 1940mm,黄绿、褐绿、绿色,前翅前缘绿色,余淡褐色,头宽大,卵圆形,头顶向前伸,颜面隆起宽,两侧缘近平行,具纵沟。复眼卵圆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翅长超过后足腿节末端。雄虫尾端近圆锥形,肛上板短三角形,平滑无侧沟,顶端呈锐角。雌虫腹部第 23 节背板侧面的后下角

8、呈刺状,有的第 3 节不明显。产卵瓣长,上下瓣大,外缘具细齿。卵长约 3.5mm,宽 1mm,长圆筒形,中间略弯,深黄色,胶质卵囊褐色,包在卵外面,囊内含卵 10100 粒,多为 30 粒左右,斜列 2 纵行。若虫 56 龄,少数 7 龄。1 龄灰绿色,头大高举,无翅芽,触角 13 节;2 龄绿色,头胸侧的黑褐色纵纹开始显现,触角 14 一 17 节;3龄浅绿色,头胸两侧黑褐色纵纹明显,沿背中线淡色中带明显,触角 1819 节,微露翅芽;4 龄翅芽呈三角形,长未达腹部第一节,触角 20 一 22 节;末龄翅芽超过腹部第 3 节,触角 2329 节。生活习性 浙江、湖南以北年生 1 代,以南 2

9、 代,各地均以卵块在田埂、荒滩、堤坝等土中 1.54cm 深处或杂草根际、稻茬株间越冬。广州 3 月下旬一 4 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南昌 5 月上中旬,湖北汉川 5 月中下旬,北京 6 月上旬,吉林省公主岭 7 月上中旬;广州 6 月上中旬羽化,南昌 7 月上中旬,汉川 7 月中下旬,北京 8 月上中旬,公主岭为 8 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区二代成虫多在 9 月羽化,各地大体相同。成虫寿命59113 天,产卵前期 2565 天,一代区卵期 6 个月,二代区第一代 35 个月,第二代近 1 个月,若虫期 4255 天,长者 80 天。喜在早晨羽化,羽化后 1545 天开始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夜晚闷热

10、时有扑灯习性。卵成块产在土下,田埂上居多,每雌产卵 13 块。初孵若虫先取食杂草,3 龄后扩散为害英白、水稻或豆类等。天敌有晴蜒、螳螂、青蛙、蜘蛛、鸟类。防治方法 (1)稻蝗喜在田埂、地头、渠旁产卵。发生重的地区组织人力铲埂、翻埂杀灭蝗卵,具明显效果。(2)保护青蛙、蟾除,可有效抑制该虫发生。(3)抓住 3 龄前稻蝗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特点,突击防治,当进入 34 龄后常转入大田,当百株有虫 10 头以上时,应及时喷洒 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或 20氰戊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 20003000 倍液、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2.5氯氰灵乳油 10002000 倍液。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4)大面积发生时应使用飞机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