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93571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辽宁省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量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 年 3 月目录一、总体思路 1二、经济社会指标获取 2三、用水指标典型计算值确定 .5四、推算采用值确定 6五、供水量汇总计算(H312 表) .7六、计算单元分项净用水量计算 .11(一)灌溉用水 11(二)居民生活用水(H302 表) 15(三)畜禽用水(H304 表) 16(四)工业用水(H305 表) 19(五)建筑业用水(H306 表) 20(六)第三产业用水(H307 表) 20(七)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H308 表) 21七、经济社会净用水量汇总(H309 表) .27八、经济社会用水输

2、水损失水量计算(H310 表) .27九、经济社会毛用水量计算(H311 表) .34十、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汇总(H313 表) .34十一、供用水量平衡分析 34十二、分行业用水指标确定(H314 表) .351辽宁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为切实做好全省各县(区)用水量计算及平衡分析工作,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成果汇总技术规定,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制定水量计算与平衡分析流程,以 2011 年水利普查资料、经济数据,开展水量计算及平衡分析工作。一、总体思路1.先从行政区着手计算,再计算水资源三级区水量。从县级统计部门或统计年鉴中获取全县经济社会指标,主要包括

3、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畜禽数量,实际灌溉面积采用灌区专项普查或水利部门的成果。根据情况把这些指标分到水资源分区中。2.通过河湖取水口、地下水井等普查成果,汇总出供水量成果,与其他相关成果(包括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公报等)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汇总成果的合理性。3.通过调查成果获得典型计算值,与辽宁省用水定额标准以及以往相关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后,确定用水指标推算采用值。4.根据用水调查表汇总成果、已确定的用水指标推算采用值、以及计算单元经济社会指标,分行业推算全口径净用水量。净用水量加上农业灌溉、城镇居民、工业、第三产业、河湖补水输水损失量,即为区

4、域毛用水量。5.对汇总的供水量与毛用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如果两者不相等,要查找原因,调整用水量推算采用值,使供水量与用水量相等。26.在行政区供用水量相等的基础上,对划分的水资源三级区的供用水量进行计算,最终得到行政区供用水量相等、水资源三级区供用水量相等的成果。二、经济社会指标获取通过收集统计部门有关统计数据,填写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表 1)。县级水利普查机构应按县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区的计算单元,收集同级经济社会指标。1.常住人口采用年鉴中的城镇、农村人口,没有划分城镇、农村人口的,采用上一级统计年鉴中划分出的县级城镇、农村人口数据。水资源三级区数据拆分:根据获得的乡镇(街道)人口,拆分到相

5、应三级区。2.畜禽数量3采用统计年鉴中期末存栏数,如果统计部门数据是各期存栏数的累积值,需要进行分解,计算出与水利普查调查口径相一致的数据。大牲畜包括牛、马、驴、骡和骆驼,小牲畜包括猪和羊,家禽包括鸡和鸭等。水资源三级区数据拆分:根据获得的乡镇(街道)畜禽数量,拆分到相应三级区。3.工业总产值3.1 行政区分类工业总产值计算供水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火(核)电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直接采用统计年鉴中相应数值,高用水工业总产值为统计年鉴中归属高用水行业的 10 个大类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规模以下高用水工业产值之和。规模以下的产值,按照规模以上高用水和一般工业的产值比例进行拆分

6、。4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2.常住人口(万人) 4.工业增加值(亿元) 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万人)区县名称1.水资源三级区名称 城镇 农村 合计3.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高用水工业一般用水工业合计5.当年房屋竣工面积(万 m2)6.建筑业从业人员(万人) 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第三产业合计合计续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8工业总产值(亿元) 9.耕地实灌面积(万亩) 10.非耕地实灌面积(万亩) 11.畜禽数量其中: 其中: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高用水工业一般用水工业合计 合计 水田 水浇地 其他 合计 林果 草

7、场 渔塘 大牲畜(万头)小牲畜(万头)家禽(万只)合计53.2 三级区分类工业总产值计算(1)火核电=H306-3-1A5。(2)供水业:根据统计部门数据填写。(3)高用水工业、一般用水工业的产值,根据获得的各乡镇(街道)工业产值,拆分到相应三级区。4.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当年房屋竣工面积、建筑业从业人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根据获得的各乡镇(街道)相应数据,拆分到对应的三级区。5.耕地、非耕地实灌面积实际灌溉面积采用灌区专项普查成果。耕地实际灌溉面积=H701-1-1A15,非耕地实灌面积= H701-1-1A17。其中,水田、水浇地、林果、草场、渔塘等面积应利用水利等部门的统计成果,若

8、其与水利普查统计口径不一致,可利用其比例估算。三、用水指标典型计算值确定根据“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系统”的“汇总管理”中的普查数据,获得有关用水指标典型计算值。1.居民用水指标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H301/302-1-1A4。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H301/302-1-1A9。2.畜禽用水指标大牲畜日用水量=H304-1-1A9。小牲畜日用水量=H304-1-1A10。6家禽日用水量=H304-1-1A11。3.公共供水业损失量= H305-1-1A4 - H305-1-1A10。4.工业用水指标非用水大户高用水工业万元产值净用水量=H306-1-3A9。非用水大户一般用水工业万元产值净用水

9、量=H306-1-3A18。5.建筑业用水指标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H307-1-1A7。6.第三产业用水指标一般用水户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人均用水量=H307-1-3A6。一般用水户其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用水量=H307-1-3A12。7.灌区用水指标规模以下耕地灌区亩均净用水量=H303-1-2A12。规模以下非耕地灌区亩均净用水量=H303-1-2A13。四、推算采用值确定1.同一行政区内不同水资源三级区的日用水量(或万元产值净用水量)推算采用值可以采用相同数值。在分析推算采用值时必须以典型计算值为基础,结合相关加权指标进行分析,不可直接采用已发布的用水定额。或者,根据获得的总供水量,估

10、算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畜禽、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等分类水量,结合对应的经济指标计算出分类用水指标,做为推算采用值。72.灌区用水指标推算采用值对于规模以下耕地灌区,若选择的典型灌区种植结构和水源类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按县级行政区汇总的亩均净用水量典型计算值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则可直接采用典型计算值作为推算采用值。若选择的典型灌区种植结构或水源类型,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或按县级行政区汇总的亩均净用水量典型计算值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则应根据调查成果分析不同种植结构、灌溉制度或水源类型等条件下的用水指标,并结合相应类型的灌溉面积比例重新进行加权计算来确定亩均净用水量。也可参考条件相

11、似的邻近县可靠的亩均净用水量作为推算采用值。五、供水量汇总计算(H312 表)1.地表水供水量统计1.1 河湖取水口供水量 H312.(1)行政区供水量=H401-1-4A1+H401-1-5A1。三级区供水量=H401-3-3A1+H401-3-5A1。1.2 未普查河湖取水口供水量 H312.(2)山泉水供水量:根据实际调查资料获得。塘坝供水量:根据 H208-1-2A1 、A2表中总灌溉面积、总供水人口计算相应供水量。窖池供水量:根据 H208-1-3A3 、A4表中总灌溉面积、总供水人口计算相应供水量。1.3 调出供水量 H312.(3)、调入供水量 H312.(4)一个计算单元的调出

12、、调入供水量应根据河湖取水口普查成果8以及调水工程的运行记录统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跨市级调水量,调入调出双方水量要一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要调查分析原因,双方协调、合理平衡,保证调入调出水量相同。2.地下水供水量统计2.1 地下水取水井供水量 H312.(6) 。2.1.1 行政区供水量=H801-1-10A1+H802-1-1A3+ H802-1-1A6+ H802-1-1A9。2.1.2 三级区供水量=H801-3-3A1+ H802-3-1A3+ H802-3-1A6+ H802-3-1A9。2.2 调出供水量 H312.(7)、调入供水量 H312.(8)。一个计算单元的调出、调入供

13、水量应根据地下取水井普查成果以及调水工程的运行记录统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跨市县区调水量,调入调出双方水量要一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要调查分析原因,双方协调、合理平衡,保证调入调出水量相同。9供水量汇总表H312 表地表水源供水量 地下水源供水量 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河湖取水口供水量未普查河湖取水口供水量调出供水量调入供水量 小计地下水取水井供水量调出供水量调入供水量 小计雨水集蓄利用量再生水利用量 其他 小计总供水量合计 - - - - - - -10县区间调入调出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立方米调出水量 调入水量 差值地表水源水量地下水源水量小计地表水源水量地下水源水量小计地

14、表水源水量地下水源水量小计县区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调水单位名称A1 A2 A3县区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调水单位名称A4 A5 A6 A7 A8 A9小计 小计 小计 小计 合计 合计 注:水量采用河湖取水口普查、地下取水井普查等成果。113.非常规水源供水量统计雨水集蓄利用量、再生水利用量、其它水量等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要根据调查资料,并利用相关统计成果,按计算单元汇总全口径供水量,并拆分到水资源三级区。4.区域的分项供水量要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差异较大应查明原因,核实认定。县(区)级行政区供水量、用水量成果计算完成后,进行平衡分析,达到供用平衡后,再进行县套水资源三级区的水量拆分计算,这样计算

15、比较方便、准确。总供水量 =H312.(1) + H312.(2)- H312.(3)+ H312.(4)+H312.(6)- H312.(7)+ H312.(8)+ H312.(10) + H312.(11)+ H312.(12)。六、计算单元分项净用水量计算(一)灌溉用水1.跨县灌区全灌区用水量(H301 表)该表由跨县灌区管理机构完成。表中实际灌溉面积、取水量和用水量数据来自于灌区取用水量调查表 P303。灌区管理机构应根据各县分水口引水量大小以及输水距离远近,按比例估算各县级行政区应分摊的从主水源取水口至分水口之间的输水损失,这部分输水损失将计入灌溉毛用水量中。跨县级行政区但不跨地级行

16、政区的灌区由地级水利普查机构组织汇总,跨地级行政区的灌区由省级水利普查机构组织汇总。12(跨县)灌区用水汇总表 H301取水量(万 m3) 用水量(万 m3)区县名称实际灌溉面积(万亩)主水源引入县内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合计耕地灌溉用水非耕地灌溉用水非农业用水合计主水源跨县输水损失水量(万m3)合计注:1. 该表由跨县灌区管理机构完成。本表主要数据来自表 P303。2 “实际灌溉面积”采用表 P303 中第“1.9”项。 “主水源引入县内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2.1”项,“当地地表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 “2.2”与第“2.3”项之和, “地下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2

17、.4”项,“其他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2.5”项,取水量“合计” 采用表 P303 中第“2”项。 “耕地灌溉用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3.1”项, “非耕地灌溉用水” 采用表 P303 中第“3.2”项, “非农业用水” 采用表P303 中第“3.3”项,用水量“合计” 采用表 P303 中第“3”项。3 “主水源跨县输水损失水量”指从主水源取水口到各县分水口的输水损失量,应按各县的输水距离以及各县的引水量由灌区管理机构按比例估算。4 全灌区“主水源引入县内水”与“主水源跨县输水损失水量”之和,应与灌区主水源取水口的取水量相等。2.农业灌溉净用水量(H303-1、H303-2

18、表)结合地下水取水井专项的实际情况,做好地下水灌溉年取水量合理性分析工作,需要统计各乡镇各作物类型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灌溉取水量(见下表) 。13各作物类型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灌溉取水量统计表水稻 小麦 玉米(高粱) 菜田(包括大棚) 其他市 县 乡灌溉井的类型总控制灌溉面积总实际灌溉面积总灌溉取水量控制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取水量控制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取水量控制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取水量控制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取水量控制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取水量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规上XX X

19、X XX规下规上XX XX XX规下规上. . .规下注:1.表中只统计各乡镇各作物类型的地下水灌溉面积和灌溉取水量。针对灌溉机电井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的分类,分别填写各乡镇规模以上灌溉机电井(“规上” )和规模以下灌溉机电井(“规下” )各作物类型的灌溉面积和灌溉取水量。2.表中其他包括林果及经济作物等作物类型。规模以上灌溉机电井需要填写控制灌溉面积,规模以下灌溉机电井不需要填写控制灌溉面积。3.数据来源:H801-1-1 和 H802-1-1。4.汇总指标:规上:A1= H801-1-1A3,A2= H801-1-1A4, A3= H801-1-1A5。规下:A1 不需要填写,A2= H80

20、2-1-1A2, A3= H802-1-1A3。5.审核关系:A1=A4+A7+A10+A13+A16;A2=A5+A8+A11+A14+A17;A3=A6+A9+A12+A15+A18。14农业灌溉净用水量汇总表 H303-1耕地灌溉 非耕地灌溉规模以上灌区(含跨县灌区) 规模以下灌区规模以上灌区(含跨县灌区) 规模以下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净用水量( 万m3)实际灌溉面积(万亩)亩均净用水量典型计算值(m3/亩)亩均净用水量推算采用值(m3/亩)净用水量(万m3)耕地灌溉净用水量合计(万m3)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净用水量(万m3)实际灌溉面积(万亩

21、)亩均净用水量典型计算值(m3/亩)亩均净用水量推算采用值(m3/亩)净用水量(万m3)非耕地灌溉净用水量合计(万 m3)县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合计 注:1. 县级行政区“实际灌溉面积”采用表 1 中的相应成果。规模以上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和“净用水量”采用用水调查汇总表 H303-1-1 表中的相应成果。规模以下灌区亩均净用水量的典型计算值采用调查汇总表 H303-1-2 中的相应成果(同一县内不同水资源三级区可采用相同值)。规模以下灌区亩均净用水量的推算采用值可主要参

22、考典型计算值确定(无调查值的可采用相邻区县成果),若需修正可参考有效样本户的算术平均值或中值,或种植结构和水源类型等因素进行修正。2 (4)=(1)(2),(7)=(4)(6),(8)=(3)(7);(12)=(9)(10),(15)=(12)(14),(16)=(11)(15)。15162.1 行政区农业灌溉净用水量(H303-1 表)按县区汇总的耕地实灌面积和非耕地实灌面积的合计值应与“水利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系统”的“汇总管理”中 H701-1-1 中的A15和A17指标相同。2.1.1 耕地实际灌溉面积=H701-1-1A15。2.1.2 规模以上耕地灌区(含跨县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H3

23、03-1-1A2。2.1.3 规模以上耕地灌区(含跨县灌区)的净用水量=H303-1-1A5。2.1.4 规模以下耕地灌区实际灌溉面积=H303-1.(1)- H303-1.(2) 。2.1.5 规模以下耕地灌区净用水量= H303-1.(4)H303-1.(6) 。2.1.6 耕地灌溉净用水量合计= H303-1.(3)+ H303-1.(7) 。2.1.7 非耕地实际灌溉面积=H701-1-1A17。2.1.8 规模以上非耕地灌区(含跨县灌区)的实际灌溉面积=H303-1-1A3。2.1.9 规模以上非耕地灌区(含跨县灌区)的净用水量=H303-1-1A6。2.1.10 规模以下非耕地灌区

24、实际灌溉面积= H303-1.(9)- H303-1.(10) 。2.1.11 规模以下非耕地灌区净用水量=H303-1.(12)H303-171.(14)。2.1.12 非耕地灌溉净用水量合计= H303-1.(11)+ H303-1.(15)。2.2 三级区农业灌溉净用水量(H303-2 表)按各水资源三级区实际灌溉面积占县级行政区实际灌溉面积的比例计算。计算单元(水资源三级区)“实际灌溉面积”采用表 1 中的相应成果。计算单元“净用水量”根据其实际灌溉面积占全县级行政区面积比例计算。H303-219=(18)/(17),H303-222=(21)/(20)。农业灌溉净用水量汇总表 H30

25、3-2耕地灌溉 非耕地灌溉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净用水量(万 m3)亩均净用水量(m 3/亩)实际灌溉面积(万亩)净用水量(万m3)亩均净用水量(m 3/亩)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7) (18) (19) (20) (21) (22)合计(二)居民生活用水(H302 表)1.行政区居民生活净用水量1.1 城镇(农村)人口=“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城镇(农村)人口。1.2 城镇居民生活净用水量=H302.(1) H302.(3) 365/1000。1.3 农村居民生活净用水量=H302.(5) H302.(7) 18365/1000。2.三级区居民生活净用水量根据“表 1 主要经济社

26、会指标表”中已划分的各三级区人口数,按行政区计算方法即计算出相应净用水量。(三)畜禽用水(H304 表)1.行政区畜禽净用水量1.1 畜禽数量=“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 中畜禽数量。1.2 大牲畜净用水量= H304.(1) H304.(7) 365/1000。1.3 小牲畜净用水量= H304.(2) H304.(8) 365/1000。1.4 家禽净用水量= H304.(3) H304.(9) 365/1000。2.三级区畜禽净用水量根据“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已划分的各三级区畜禽数量,按行政区计算方法即计算出相应净用水量。19居民生活净用水量汇总表H302 表城镇 农村城镇

27、居民人均日用水量(L/人日)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L/人日)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典型计算值 推算采用值城镇居民生活净用水量(万 m3)农村常住人口(万人) 典型计算值 推算采用值农村居民生活净用水量(万 m3)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 (2) (3) (4) (5) (6) (7) (8)合计20畜禽净用水量汇总表H304 表畜禽日用水量(L/头日)畜禽数量典型计算值 推算采用值畜禽净用水量(万 m3)大牲畜(万头) 小牲畜(万头) 家禽(万只) 大牲畜 小牲畜 家禽 大牲畜 小牲畜 家禽 大牲畜 小牲畜 家禽 合计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 (2) (3) (4) (5) (6)

28、 (7) (8) (9) (10) (11) (12) (13)合计21(四)工业用水(H305 表)1.行政区工业净用水量1.1 工业总产值=“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工业总产值。1.2 用水大户(包括火核电)用水量由各用水大户调查成果直接相加获得。1.2.1 火(核)电净用水量= H306 -1-1A11。1.2.2 高用水工业产值= H306 -1-2A2,净用水量= H306 -1-2A7。1.2.3 一般用水工业产值= H306 -1-2A11,净用水量= H306 -1-2A16。1.3 非用水大户用水量。非用水大户总产值等于计算单元总产值与该单元用水大户总产值的差。1.3.

29、1 高用水工业产值= H305.(3)- H305.(7),净用水量= H305.(11) H305.(13)。1.3.2 一般用水工业产值= H305.(4)- H305.(9),净用水量= H305.(15) H305.(17)。2.三级区工业净用水量2.1 工业总产值=“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工业总产值。2.2 用水大户(包括火核电)用水量由各用水大户调查成果直接相加获得。2.2.1 火(核)电净用水量= H306 -3-1A11。222.2.2 高用水工业产值= H306 -3-2A2,净用水量= H306 -3-2A7。2.2.3 一般用水工业产值= H306 -3-2A11

30、,净用水量= H306 -3-2A16。2.3 非用水大户用水量。根据“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已划分的各三级区总产值,按行政区计算方法即计算出相应净用水量。(五)建筑业用水(H306 表)行政区、三级区建筑业净用水量:房屋竣工面积=“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 中当年房屋竣工面积。建筑业净用水量= H306.(1) H306.(3)。(六)第三产业用水(H307 表)1.行政区第三产业用水量1.1 总从业人员=“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 用水大户用水量由各用水大户调查成果直接相加获得。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 H307 -1-2A2,净用水量= H307

31、-1-2A5。其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H307 -1-2A8,净用水量= H307 -1-2A11。1.3 一般用水户从业人员等于计算单元总从业人员与该行业用23水大户从业人员的差。一般用水户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 H307.(1)- H307.(3),净用水量= H307.(7) H307.(9) 365/1000。一般用水户其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H307.(2)- H307.(5),净用水量= H307.(11) H307.(13) 365/1000。2.三级区第三产业用水量2.1 各三级区总从业人员=“表 1 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表”中已按三级区划分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2 用水大户用水

32、量由各用水大户调查成果直接相加获得。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 H307 -3-2A2,净用水量= H307 -3-2A5。其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H307 -3-2A8,净用水量= H307 -3-2A11。2.3 一般用水户从业人员等于计算单元总从业人员与该行业用水大户从业人员的差。一般用水户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 H307.(1)- H307.(3),净用水量= H307.(7) H307.(9) 365/1000。一般用水户其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H307.(2)- H307.(5),净用水量= H307.(11) H307.(13) 365/1000。(七)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H308

33、表)1.行政区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城镇环境净用水量= H308-1-1A2。河湖补水量= H308-1-1A9。242.三级区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城镇环境净用水量= H308-3-1A2。河湖补水量= H308-3-1A9。河道外生态环境净用水量汇总表H308 表城镇环境净用水量(万 m3)河湖补水量(万 m3)河道外生态环境净用水量(万 m3)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 (1) (2) (3)合计25工业净用水量汇总表 H305 表工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用水大户火核电(含供热) 高用水工业 一般用水工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高用水工业一般用水工业 合计工业净用水量(万 m3)工

34、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净用水量(万 m3)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净用水量(万 m3)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合计26工业净用水量汇总表(续) 续 H305 表非用水大户工业高用水工业 一般用水工业全部工业净用水量(万 m3)万元总产值净用水量(m 3/万元)万元总产值净用水量(m 3/万元)总产值(亿元)典型计算值推算采用值净用水量(万 m3)总产值(亿元)典型计算值推算采用值净用水量(万 m3)火核电(含供热) 高用水 工业 一般用水 工业 合计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1) (12) (13) (14) (15

35、) (16) (17) (18) (19) (20) (21) (22)合计27建筑业净用水量汇总表H306 表单位建筑面积净用水量(m 3/ m2)竣工面积(万 m2)典型计算值 推算采用值建筑业净用水量(万 m3)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 (2) (3) (4)合计28第三产业净用水量汇总表H307 表用水大户 一般用水户总从业人员(万人) 住宿和餐饮业 其他第三产业 住宿和餐饮业 其他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净用水量(万 m3)人均净用水量(L/人日)人均净用水量(L/人日)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万人)净用水量(万m3)从业人员(万人)净用水量(万m3)从业人员(万人) 典型计算值推算采用值净用水量(万 m3)从业人员(万人) 典型计算值推算采用值净用水量(万 m3)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第三产业 合计区县名称水资源三级区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合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