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特征黄粉虫一生(指一个生长周期) ,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卵。乳白色,很小,长约 1-2 毫米,直径为 0.5 毫米, 呈椭圆形。卵外面有卵壳,比较薄,起保护作用, 卵液为白色乳状粘液。卵分为:卵壳、卵核、卵黄、原生质。()幼虫。黄色有光泽,长约 35 毫米,宽约 3 毫米,呈圆筒形。有十三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环纹。腹面淡黄色。 头胸所占虫体的比例较短,约为身体的 1 /5。身体直,皮肤坚,中间较粗。 腹部末端一节较小。头缝呈字形,咀扁平。尾突尖,向上弯曲。()蛹。幼虫长到 50 天后,长约 2-3 厘米,开始化蛹。蛹头大尾小,头部基本模样,两足(薄翅)向下紧贴胸部。蛹的两
2、侧呈锯齿状,棱角。蛹初为白色半透明,体较软,渐变褐色后变硬。()成虫。蛹在 25以上经过一星期后蜕皮为成虫。成虫刚刚蜕皮出来为乳白色,甲壳很薄,十来个小时后变为黄褐色,黑褐色, 有光泽,呈椭圆形,长约 14 毫米,宽约 6 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了。经过交配产卵进行第二代繁殖。虫体分为头、胸、 腹三部分。成虫头部比幼虫头部多长出一对触须,并且是幼虫面的五倍长。足三对,一对长在前胸部,二对长在腹部,足长比幼虫长 8 至 10 倍。每个足尖二个钩爪,足趾上有毛剌。背部翅膀上有竖纹若干条。 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短距离飞行, 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生活习
3、性黄粉虫生性好动,昼夜都有活动现象。一般发生 3-4 代,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冬季仍能正常发育。适宜的繁殖温度为 20-30,在 20-25下,卵期 7-8 天,幼虫期 122 天,蛹期 8 天, 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 133 天;在 28-30下卵期 3-6 天,幼虫期 100 天,蛹期6 天, 卵发育至成虫只需 110 天。湿度对其繁殖影响也很大,相对湿度以 60-70 了为适宜,过高湿度达 90时,幼虫生长到 2-3 龄即大部分死亡,低于 50 时,产卵量大量减少。成虫羽化率达90以上,性别比 1:1,喜群居,性喜暗光,黄昏后洗动较盛。羽化后的经 3 天交尾产卵,夜间产卵在饲料上面,每条
4、雌虫可产卵约200 余粒,常数十粒粘在一起,表面粘有食料碎屑物,卵壳薄而软,雌虫寿命 1-3 个月不等,产卵一半月后,产卵量下降,可以淘汰。7-8 月卵期要 1 周,幼虫有 1-10 个龄期,约 4-6 天脱皮 1 次,历经60-80 天,喜群集,在 13以上开始取食活动。不同饲料产卵量及历期有差异,人工饲料、麦麸、面粉、黄豆粉饲养的成虫,历期及产卵一分别为 60-90 天、人工饲料的配方为麦麸 100 克,葡萄糖 20 克,胆固醇 0.5 克,氯化胆碱 0.02 克,核黄素 0.5 毫克,水 40 毫升。黄粉虫的孵化生长黄粉虫在 25时,经 3-5 天即可孵化,温度降低则延迟孵化。幼虫化蛹后
5、要及时与幼虫分开,因为蛹不会活动,有被虫咬的可能。分开后要把蛹放在通风、温度、干燥的环境中,在 20以上时,经过一星期基本上能变成黑色甲壳虫。一)盆养技术家庭盆养黄粉虫,适合月产量 5 千克以下的养殖,一般不需专职人员喂养,利用业余时间即可。饲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塑料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爬出,即可使用。若箱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纸,围成一个光滑带,防止虫子外逃。另外,需要 40 目、60 目筛子各 1 个。取得虫种后,要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个体大、整齐、生活力强、色泽鲜亮的个体,专盆喂养。喂养量为普通脸盆大小容器养幼虫0.30.6 千克。在盆中放
6、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同时放入幼虫虫种,饲料约为虫重的 1020%,35 天后,待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 60 目筛子(60 目 尼龙纱网制成的筛子,筛子内壁也要求光滑或用胶带纸粘一圈防护层)筛出,继续投喂饲料。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果皮类等含水饲料。幼虫化蛹时应及时将蛹挑出分别存放。蛹不摄食,也不活动,但要保证环境温度适宜。待 815 天后蛹羽化变为成虫后,就要为其提供产卵环境。即把羽化的成虫放入产卵的盆(或箱) 中,在盆或箱底部铺一张纸(可用报纸), 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 1 厘米厚的精细饲料,将羽化后的成虫放在饲料上,在 25时,成虫羽化约 6 天后开始交配产卵。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
7、交配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即有一定数量的群体,交配产卵方能正常进行。一般密度为每平方米虫箱养15003000 头。成虫产卵期应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含水饲料,如菜叶、瓜果皮等,不仅可给成虫补充水分,且可保持适宜的环境相对湿度。但湿度也不可太高,湿度太高全造成饲料和卵块发霉变质。湿度太低又会造成雌虫排卵困难,影响排卵量。所以用此法饲养黄粉虫应严格控制盆内湿度,应在饲养过程中不断摸索,掌握调控湿度的技术。成虫产卵时将产卵器伸至饲料下面,将卵产于纸上面。由于雌虫产卵时同时分泌许多粘液,卵则粘附在纸上,同时又粘附许多饲料,将卵盖住,很多卵产在一起为聚产,这张纸称为“
8、卵纸” 。待 35 天后卵纸粘满虫卵,应该更换新卵纸,若不及时取出卵纸,成虫往往会取食虫卵。取出的卵纸集中起来,按相同的日期放在一个盆中,待其孵化。气温在2434时约 69 天即可孵化。刚孵化的幼虫十分细软,尽量不要用手触动,以免使其受到伤害。将初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在一起,幼虫密度大,成活率会高一些。幼虫经 1520 天后,盆中饲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筛除虫粪。筛虫粪用60 目网筛。以后每 35 天筛除一次虫粪,同时投喂 1 次饲料,饲料投入量以 35 天能被虫子食尽为准。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的时间应在筛虫粪的前一天,投入量以 1 个夜间能被虫子食尽为度,或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先将虫粪筛出。因投喂菜
9、叶后,虫盆内湿度加大,饲料及卵易发生霉变,第二天应尽快将未食尽的菜叶、瓜果皮挑出。特别是在夏季,要防止盆内湿度过大,以免造成饲料霉变,虫子死亡。如此喂养,只要管理周到,饲料充足,每千克虫种可以繁殖 50100千克鲜虫。这种方法仅适于家庭小规模喂养,成本较高,但方法简单。(二)箱养的设备与饲养技术箱养是常用的养殖方法,适合中大型规模养殖。一旦掌握这种养殖技术,黄粉虫的繁殖量与产量都相当大。设备主要有养虫箱、集卵箱和筛子等。现将常用的设备介绍如下(其尺寸等仅供参考) 。1.养虫箱 内侧用砂纸打磨光滑,以宽胶带纸贴一周,压平,以防止虫子外逃。边用 11.5 厘米厚的木板,底用三合板或纤维板。需要用几
10、种不同规格的筛子,筛网分别为 100 目、60 目、40 目和普通铁窗纱。筛子用于筛除不同龄期的虫粪和分离虫子。筛边内侧也应有光滑带,防止虫子外逃。2.集卵箱 由 1 个养虫箱和 1 个卵筛组成,内侧均应有光滑带,卵筛底部钉铁窗纱。为了防止成虫产卵后取食卵,造成损失,可将繁殖用成虫放在卵筛中饲养,再将卵筛放入养虫箱内。在卵筛中雌虫可将产卵器伸至卵筛纱网下产卵,这样卵就不会受到成虫的危害,而且也减少了饲料、虫粪对卵的污染。(三 )养殖场 的设施与饲养技术黄粉虫对饲养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养殖要能防鼠、防鸟、防壁虎等,并防止阳光直射,保持黑暗,通风好。夏季温度要能控制在 33以下,冬季如要继续繁殖生产
11、时,温度需升高到 20以上。黄粉虫耐寒性较强,越冬虫态一般为幼虫,在15不被冻死。所以,冬季若不需要生产,可让虫子进入越冬虫态,不需要加温。(四)病虫害的防治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黄粉虫很少得病。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如湿度过大,粪便污染,饲料变质,都会造成幼虫的腐烂病。即排黑便,身体渐变软、变黑,病虫排出之液体会传染其他虫子,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整箱虫子死亡。饲料未经灭菌处理或连阴雨季节较易发生这种病。黄粉虫卵还会受到一些肉食性昆虫或螨类的为害。主要虫害有肉食性螨、粉螨、赤拟谷盗、扁谷盗、锯谷盗、麦蛾、谷蛾及各种螟蛾类昆虫。这些害虫不仅取食黄粉虫卵,而且会咬伤蜕皮期的幼虫和蛹,污染饲料,也是黄粉虫患病的原因之一。对病虫害应在饲养过程中进行综合防治。首先选择的虫种应该是生活力强、不带病的个体。饲料应无杂虫、无霉变,湿度不宜过大。饲料加工前应经过日晒或消毒,杀死其他杂虫卵。饲养场及设备应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杀螨剂。严格控制温湿度,及时清理虫粪及杂物。还应防鼠、防鸟、防壁虎等有害动物进入饲养场。在养虫箱中若发现害虫或霉变现象要及时处理,不让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