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生态工程19.(8 分)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农村家庭生活用燃料,厨余垃圾和庭院养殖进行整体设计,构建的庭院生态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工程设计将猪圈养在温室内的目的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为猪提供_;温室给猪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_环境。( 2)该生态系统中的_ 都可以作为沼气池中发酵的原料。经过发酵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_。沼气池中菌群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 3)该生态工程设计的优点是_ 。20.(6 分)水从高处向下流形成的景观叫“跌水” 。环保部门采用跌水充氧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其方法是: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沼气池,经过沼气池处理后的污水再用泵提升进入
2、多级跌水池。跌水池分多格串行,内装组合填料,借助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去除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一部分回流入沼气池,另一部分进入水耕型蔬菜池。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水变黑变臭,其原因是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_ _的限度。图示污水处理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生长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 _。经第 2 页 共 4 页过水耕型蔬菜池处理后的水中,_ _元素(至少两种)明显减少。(2)水耕型蔬菜池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类群,水耕型蔬菜池就是一个小型的_ _。水耕型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茭白等的生长,对水中_ _(一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实现了水
3、体净化,并进一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_ _多层次的循环利用。21.(6 分)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80%的大熊猫种群、我国近 1/5 的特有种子植物属种(如久负盛名的珙桐)均分布于此。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 30%以上,还出现了 200 米宽、1 公里长、30 米厚的大型泥石流带。下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 103kJ/m2y) 。(1)食物链中,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2)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由图可知营养级_(填“较高”或“较低” )的生物,在这场地震中受到的
4、影响较大。(3)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_。(4)试分析相关泥石流带对该区域熊猫繁殖造成的可能影响:_。(5)根据生态工程原理,震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应注意_。回填土壤,覆盖裸露山体 引进经济树种 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 封山育林 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开发旅游资源 不可忽视其固有的强大的生态恢复力量22.(7 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第 3 页 共 4 页214141(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 ,该生态
5、系统最大的优点是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若要生产 3kg 鸡肉最少需要水稻和大豆共 kg。(3)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 。(4)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5)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写出 2 个)。23.(15 分)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填
6、字母代号)A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D延长食物链,使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4)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 ,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该图中的食物链 条。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来自农作 物,来自家禽, 来自猪肉,假 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此人每增加 1 千克 体重,约消耗 蔬菜千克。第 4 页 共 4 页19.(8 分)( 1)氧气1 分 温度1 分( 2)人畜粪便、秸秆、厨余垃圾3 分(粪便、秸杆、厨余垃圾各 1 分)作为肥(饲)料1 分 分解者 1 分( 3)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产生;物质
7、(废物)再利用;提高物质利用效率;物质循环利用1 分(答出一条即可得分)20.答案:(1)自动调节能力 分解者 氮、磷(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浮游)藻类 物质21.答案:(1)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生长的压力(2)510 3kJ/m2y 较高 (3)15.6%(4)熊猫生活领地受到地震的影响分隔,雄雌相遇完成生殖的机率下降,出生率下降,导致种群密度下降(或地理隔离导致繁殖率降低) (5)22.答案:(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2)水稻和大豆 15 (3)分 解 有 机 物 , 产 生 沼 气 。(4)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5)作为饲料养猪;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23.(1)农作物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A、B、C(4)抵抗力 农作物 (5)3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