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29904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课堂质疑问题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方面:在新课标理念下,通过数学课上的自主探索、分组讨论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由此激发学生心中学习数学的欲望,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性的看法。我想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教师要通对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唤醒学生心中最好的“数学老师”。另一方面:数学的教与学离不开解题。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解

2、题。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是一门科学。但在某些人眼中,解题教学就是意味着解题、做题,致使解题教学陷入种种误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中国古代也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思想以及质疑、反思能力。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解题后学会反思, “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曾说过:“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与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

3、力。 ”所以,要创设情境,留下思维空间,让学生反思:(1)解决本题所需要的知识有哪些?(2)解题思路受阻和思维出错的原因是什么?(3)解题步骤是什么?(4)有没有其他解法? 通过学生解题后的反思,从而让学生牢固掌握解题思路。养成使自己始终置于解题思路的反思之中的好习惯,这是掌握解题思路的重要保证。总而言之,教师的人生其实也是一个不断思考、质疑、反思的过程,我们要思考如何备课、如何上好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要质疑传统、经典、原有的经验理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数学课上,我们要反思自

4、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得意之笔成功之处、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的得与失,培养自己和学生质疑反思的习惯,教学相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与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2011-5-26 11:28:00 作者:任学伟来源:新课标教学网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而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质疑思维。质疑思维是指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条件下,通过“为什么”(可否或假设)的提问,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改变原有条件而产生的新知识的思维。它不单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更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潜能的方法手段。 对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

5、他们都有对事物的好奇、探索本能,但由于已形成的老式教育模式,遏制了学生这种思维能力,学生只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有限的知识。我们有的老师还把“听老师的话、按老师讲的去做,甚至“背会某道题”这样的学生看成好学生。而实际上,教师的做法、看法限制了学生思维空间,学生没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觉得自己的学习枯燥无味、漫长繁重。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很重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建议教师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熟知质疑思维的特征 1、质疑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它的疑问性。疑问性充分体现在问“为什么”上。这是探索问题的切入点

6、、入口处,表达了一种开发、开掘的欲望,他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钥匙。2、质疑思维表现最明显、活跃的特征就是它的探索性。探索性充分体现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穷追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直到无疑可质,得到正确答案为止。3、质疑思维最可宝贵的特征是它的求实性。质疑思维的结果目的完全在于他的求实性,亦包括他的求真性、完整性、价值性和规律性。 二、根据质疑思维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同一时间情况下),只有一个思维的最敏感问题,我们称之为“思维敏感点”。激活学生质疑思维的课堂提问是寻找触发学生质疑思维敏感点的关键。这样易使学生

7、质疑思维高度集中,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质疑思维敏锐性。通过上课深入思考的多次参与和课上自主、热烈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留给学生自主空间 要培养学生质疑思维,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教学过程摒弃“满堂灌”的老式教学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细致、认真地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甚至是不讲。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教师明确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引导到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上。其次,教师要指出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以便学生能围绕重点拓展思维。最后,教师的任务就是到位的、

8、及时的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点拨、解释,并加以指导,让学生解惑,得以求知。而在这三个任务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激活提问 有些数学课堂,针对要学的数学知识,教师虽然事先安排好像上述的教学过程,但往往教学过程不随人愿,学生并不能很快地、自主地投入到自学、找疑的过程中。此时教师可采用组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激活质疑。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本小组里或小组间进行问题的讨论,教师要给不同小组相同或不同的探讨任务,让学生找出疑问。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带动每一个同学参与学习,参与动脑思考。学生一旦学会合作、探讨,享受到合作、质疑

9、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来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获得知识,达到培养质疑思维的目的。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解决学生的课堂提问 不论多新颖、适当的教学形式,结构多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环节,最终还要看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思维时,为激发学生质疑,教师安排了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而探讨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归纳、分类,逐一点拨、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把学生所提问题连接成知识链的能力,把本节数学知识由浅入深,有层次的总结,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提倡有疑便问,有问便答的思想。这样

10、,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分散、零散的知识点,有条理的融合在一起,成为自己在大脑中的知识网。当然,这也是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最终效果。 三、对学生的质疑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赏识、表扬、鼓励是对人肯定的表现,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怕学生得到表扬后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事实恰恰相反,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地提示,或是热烈的掌声,热情的喝彩,或是只言片语的赞美,微笑点头认可,这些对成长中的学生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质疑思维,鼓励学生提问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更应肯定、认可,它能使学生,特别是胆小、腼腆的学生抛弃自卑,增强自信的勇气,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

11、积极性。亚里士多德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提出一个笨问题时,通常可以得到一个聪明的答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当学生说出心中的疑惑时,不论问题是否可笑,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教师都应当给于是当鼓励。因为学生能提出不同问题,说明学生在用脑思考,这为培养学生质疑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理解程度不同,所以他们会以不同的提问形式把内心的疑问表现出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通过以上的做法,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如形成了质疑思维,相应具有了创新能力。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对于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破除消极思维定势,发

12、挥独特作用,特别是对形成积极进取精神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上,在发明创造上,都有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激励提问、相互解疑、 合作学习、激发问题产生、合理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次研究在有关资料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个案调查、实践的对比,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有

13、了明显的提高。从反馈的各项指标来看,研究事实的效果明显优于实验前。【关键词】问题意识 质疑 合作 激发 问题产生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指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学则生疑,疑则学进。平时我们常说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分析、解决问题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现与提出问题,并且要在很正常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登上这个境界,首先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然而,目前数学教学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既学生总是被要求去解答由教师或他人所提出的问题

14、,而很少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教育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学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造成这种学生问题意识较薄弱的现象并不是偶然。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之生怕学生弄不懂,听不明白,往往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琐细的分析、讲解,但过多地诉诸纯理论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创新就失去了展现和培育的空间。其次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但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加上教师应变机智不够等因素,结果使教学流于形式,放

15、而不开,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再次是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少数学生当群众演员) 的教案剧。导致我们的教育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学生是“不敢有问题”。总之,当前教育虽在不断改革,老师的观念也稍有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问题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课题组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必须突破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课

16、程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2、赞可夫提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三、

17、课题研究的综述“所谓问题就是你遇到一个情境,一个没有直接明显的方法、想法或途径可遵循的情境。”国外的一些专家也给出了多种定义。如“当生物有一个目的而不知如何去达到该目的时,问题就发生了。” “问题是所应该 与所实际发生 之间的差异。”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秋金斯认为:“问题情境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他的特点首先是当主体完成要求发现新的、主体千年所未知的知识或动作方式的作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题组认为,这些理论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中心,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

18、容易给人以误导。著名教育家陈龙安教授极为重视“提问”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提问的技巧,可用 10 个词提问:假如、列举、比较、替代、除了、可能、想象、组合、六W、类推,灵活运用这 10 种提问的方式。但课题组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一种能力、养成一种习惯、并不仅仅是一种模式。在国内,江苏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充满了活力。该理论提出了较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自己去摸索,这样容易失控,而且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

19、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使他们养成敢问、善问、爱问的好习惯。但课题组认为,他们还未深入下去,倡导的仅仅是理论而已,缺乏相应的实践性,我们可以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理解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即初期可以由教师创设提问的情境,再进行相应的评价,鼓励他们质疑,激发他们产生新问题。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及内容设计。1、问题意识的概念范畴: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决但有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施教者以“问题-探究- 问

20、题”为模式,以 “疑问”为中枢开展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养成“敢问”、“善问”、“爱问”的好习惯。2、课题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萌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激烈竞争意识,提高兴趣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有效改变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给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3、研究的目标:全面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推动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使

21、学生养成爱问、敢问、善问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开发创新的潜能,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形成乐于创新的品质。4、课题研究的内容:(1)问题意识的研究。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研究。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引入开放题教学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五、研究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紧紧把握培养的方向。在创新学习课堂中则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2、、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学校、教师的重要位置,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科学性的原则:问题意识培养从培养的方法和技巧上都力求科学合理,项目的分类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三)交流反馈原则要使实验取得成功,富有实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畅通实验的信息渠道,实验中的要求应及时贯彻,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应及时解决。因此,实验中,要创设机会,多途径交流反馈,使实验始终在互动中实施。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先由课题组成员对问题 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

23、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准备。再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并由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探讨,依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去审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将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经验总结法:该方法要求我们根据研究所提供的材料, 分析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从活动开展的大量实践中,发掘和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推广。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情况进行比较。调查法:用该方法来弥补经验总结法的不足。为了解学生的实际,通过调查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证实某种

24、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3、阶段研究要求坚持课题研究与提高参加实验人员的素质相结合,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研究情况的报告,及时纠正研究措施,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加强调查研究,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力求在学习能力和习惯上养成有一定突破。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06.52006.9)1、学习有关理论文章,积累心得,进行调查论证。2、制订并上报课题研究方案。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成立课题小组。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2006.102007.6)(1)、2006.102006.12着力构建七年级段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重点研究如何激发学生质疑(2)、200712007.3着

25、力构建八年级段问题式课堂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问自教、合作探究的能力。3、200742007.8重点研究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07.92007.10)(1)、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撰写实验报告。(2)、开观摩课,邀请专家鉴定,做好结题的各项准备七、课题实施内容的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关键。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对实验班实施的教学策略是:(一)问题意识的研究、1、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提问题,或者不敢提问题,其最重要的一点是

26、学生学习观念陈旧。要鼓励学生勇于批判,有批判才能开拓,才能有问题,才能有创新。课题组通过给学生讲名人故事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如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还要提高学生问“问题”的兴趣,消除懒得问“问题”、怕问“问题”的思想情绪,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不论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识。最后还要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不要取笑提问的同学。我们通过调查反馈表明由于课前鼓动学生提问的工作比较到位,课堂上多数学生都能提些问题,不懂的问题还展开讨论,有的下课后还继续与老师一起共同问题,学风相当不错,非实验班

27、则不然,与实验班相比差近 20 个百分点。具体统计如下 2、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渗透质疑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带有共性的看法或结论质疑,得出自己的结论。课题组教师通过四节课(附件1-4)对实验班学生的用心指导,发现

28、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很快,下表是我对实验班两位同学进行跟踪调查的情况。 (二)、合作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班着重从以下几种情况实施“合作学习”:(1)学习内容较难,大多数学生仅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2)学习活动量较大,全部由学生个体来完成需要化大量时间,那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3)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之后,为了共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当小组合作学习中遇见了新问题,则先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本小组解决

29、不了的问题,可记录下来让其他小组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的,就与老师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相互解疑能力。由于课题组对实验班的“合作学习”实施比较到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提升。我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都给出这样一道题:如图一,当 ABCD 时,图中的APC 与PAB,PCD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对这个问题,实验班不仅给出了五种解法,而且有些解法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非实验班只给出了三种解法。说明实验效果是有效的。(三) 建构知识互动提问的研究。建构观认为,知识必须形成网络在学生头脑中建构,才会形成力量。建构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智力活动。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形成了一套“探疑-质疑-

30、释疑-留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疑阶段,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新奇想法,哪怕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只要有创新成分就要给予鼓励和奖励。在质疑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变化训练,如一题多解、改变条件、改变结论、变换角度等方法来寻求问题的变异。在释疑阶段,师生以创新性为标准,各持己见,共同评价学生的思维结论,对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树立尊重差异,追求新颖性的概念,通过发散性的答案引导学生以创新为标准去评价别人与自己的思维成果。留疑阶段是知识的应用阶段,给学生以极大的余地和广阔的探究空间。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课题组通过四节课(见附件 1-4

31、)的教学统计,发现实验班创新型的学生人数比例高出非实验班 16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效果较好。具体统计如下表:表三:思维类型测查情况统计表(四)激发问题产生的研究。1、引入开放题教学。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往往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开放题有其特定功能。课题组教师设计“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哪些信息”这类难度较大且开放性的问题,使之成为全班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开放性的问题集体研讨、集体解决。这样,不论是基础好,或是基础落后的学生都能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阐述自己的观

32、点,获取成功的机会。并且常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编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2007 年 5 月,由课题组负责人鬃?/SPAN老师开了一堂关于开放题教学的观摩课,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进行本课题研究,效果非常显著。(见附件四)2、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相互评价。课题组开展了“我为同桌出道题”的活动的评价尝试。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加活动,动脑筋出题,合作解决问题,相互进行评价。学生不仅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而且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通过各种方法的实施,实验班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所以这项活动实验班完成率比非实验班高出 30 个百

33、分点。具体统计如下:表四:“我为同桌出道题”的活动完成率对照表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具体办法是:分别对待、分层表扬、分层评价。对后进生以鼓励为主,能提出简单的问题给予鼓励,并引导延伸;对优等生要求高一些,多鼓励他们去挖深知识点,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八、研究成果1、 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习惯、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表五:实验班创新素质对照表2、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新型教学思想,较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的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素质。3、优化了课堂

34、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了质量通过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十),有 90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适当。具体统计如下:表六:学生学习负担量调查统计4、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活动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见附件五)5、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毕业班升学率居全市前列,其它非毕业班的优生率、及格率及平均分大幅度提高。6、课题组成员的收获教科研成果喜人。课题组在科研期间,举行了多层次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深受各级领导与同行的好评。同时,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一大批教学科研论文和案例,在市学科论文中获得好评。撰写的论文有:教师论文(见附件六-八) :鬃?

35、/SPAN:浅谈初中数学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获江山市二等奖,寓情感教育与数学学习中获 江山市三等奖鬃?/SPAN: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教学案例分析(见附件九)鬃?/SPAN:情趣中学数学,探究中求发展获江山市三等奖九、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展望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在课堂教学操作中仍存在着不足:1、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灵活运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变通,产生一些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的变式。2、 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战胜、超越、完善自我。教改使教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有渊博

36、的知识,还得善解人意,学会解读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活动的协调运作也更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机智。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不是很完善,对学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十、参考文献龚春燕与创新学习 杨春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赵来群 何柯可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8 年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 魏书生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5 月数学教育评价 马云鹏 张春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科教学评价 顾益 浙江教育厅师范教育处 2006 年推敲新课程课堂 徐斌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积极学习M.

37、希尔伯曼著 陆怡如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合作课堂L.A.巴洛赫著 曾守锤 吴华清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月 十一、注解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7 月甘华鸣:创新的策略,四页,北京,红旗出版社【美】郭有迂:创造性问题解决法,117 页,(台)心理出版社,2001高文:问题教学,外国教育资料 ,1988(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作者: 种山区望海小学 吴晓丽 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明确的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

38、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术。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一黎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而在寂数学课堂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察善于质疑问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一、唤起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看作创新的动力源。我们从教这师为学生写的观察日记和教学反思中了解到,学生不敢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学生对于刚刚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萌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有些学生尽管心 25 中存疑,却不敢提问,一是担心提出的问题如果是错了或别人都懂了怕被同学取笑,二是担心提出的问题如果不是新课的要点怕被老师责怪和批评

39、,久而久之,当疑问越积越多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为此,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求知的过远程中,不懂就问,不需要举手起来就答,对于大胆提间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同学教师绝不言批评,而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饱含深情赞许的目光,给以积极的鼓励;对于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并重视所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组织讨论或启发点拔或分析讲解,对于提出的问题,超过学生现阶段所学的知识范围的,或师生一时难以回答的可以把问题暂存入“问

40、题银行“ 里有待提取解决。这样让学生消除了心理负担,得到老师的尊重,感受到老师喜欢勇于提问的意学生,同时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惟书,不惟师。二、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教师应该把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问题意识来源于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儿童天性好玩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因而,我校在实践过程中:1、通过创设能让学生具体感知的问题情境,引人图画、动画片,生活中的游戏,实景演示等,从中让学生“ 问起来“ 。例如一年级教学 统计一课时 ,我们放映一个动画片段:兔妈妈带着小兔子拔萝卡场面,让学生亲自观赏动画看到小兔子拔了许多萝札横七竖八地扔了一地,而兔妈妈要根据拔萝卡数的多少奖励

41、能干的小兔子,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发问:“怎么办?“同学们各自帮助小花兔、小白兔、小黑兔数起来,可越数越乱。又发起疑问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样自然而然进人统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引导学生质疑,根据统计表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常常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 中生疑。3、运用预习向自我质疑。为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探索中,充分利用以前的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在预习中自己对自己质疑: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我又发现哪些数学问题?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我能概括什么法则?等等。然后在讨论中初步解疑,在交流中释疑。4、创设冲突性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

42、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识平衡,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5、培养思维灵活性,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意义,计算教学训练学生一式多解的能力,应用题教学我们通过让学生补充缺少的条件或提出合适的问题,或根据条件展开思路变换数量关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6、让学生感受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我们通过评选“问题博士“ 、“爱问小灵通“ 、“ 最佳提问小组 “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质疑的热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向自动发问,养成质疑的习惯,由敢问到爱问。三、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学生具备了敢问和爱间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

43、问得贴切,问得有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 的契机,不但想问、敢问,还要善问。1、注重示范,通过教师的“举一 “引导学生“反三“。教师可选取一些较为典型的题目因势利导,以一种解法为“ 一“, 做深刻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如:“ 按比例分配 “例题教学后,学生很自然地提出质疑:此类题可否用归一法解、用分数法解,以后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吗?通过这样的训练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为学会质疑打好基础。2、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问,使学生学会研读新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敢于怀疑书本,不满

44、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对所学内容能独立思考,并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对数学课本中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文字说明设问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处处掩盖着有关新知识的问题信息,探索出新的问题。3、向常规解法发问。经常鼓励学生对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以寻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式。如:“ 圆的面积“这节教学,在让学生将圆等分成 16 份后,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用多媒体演示将圆等分成 32、64、128 份。有的学生问:“老师,我还拼成了近似三角形,能否推导出同样的圆的面积公式?在老师适时点拨下同学们又动手拼出了梯形,也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堂课学生充分体验了探索的乐趣,

45、印象尤为深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4、向教师发间,提高学生质疑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质疑习惯后,教学中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质疑的状态。如: 分数的意义教学,新授结束后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质疑。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张纸的二分之一是半张纸,两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一张纸,四张纸的二分之一是两张纸,同样是二分之一,纸的张数却不一样?老师则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拒理力争,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泛己总结,提高学生质疑能力。5、向生活发间,提高学生质疑水平。旧教材中存在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从生活中搜集相

46、关的数学知识,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到课堂,给传统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富有挑战性已的问题,在发现中质疑,在探究中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的创新意识首先表现在质疑上,质疑问难是开启创新的金钥匙,常有疑点、常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以师为准的思维定势。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服从”状态,学生没了疑问,也不需提问,长此下去,质疑从何而来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你有什么疑问吗”, “你有什么不

47、同的意见吗”;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你的问题提得好”, “你的看法很独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教师、向经典挑战,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独特的想法,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片温馨的土壤。2.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课堂上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首先要想到学生,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对回答问题的同学, “不以成败论英雄”,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并给予评解,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评纠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3.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善于设疑,就是要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一个疑问设置的恰当与否,设置的疑问太简单或太难,都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教师摸清学生的水准,对教材进行精心的研究,选好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深入浅出,或直题曲问,或小题大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