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海峡两岸南岛语族相关考古发现一、走向海洋的南岛语族“南岛语族”(Austronesian)是指分布在大洋洲和东南亚乃至印度洋一带讲南岛语系的族群。南岛语系包括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马达加斯加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夏威夷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各地岛屿的语言,外加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语、中南半岛上越南与高棉的占语和泰国的莫肯语及莫克伦语。南岛语族北起台湾,南抵新西兰,西至马达加斯加,东至复活节岛,是目前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也是唯一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岛上的族群。1706 年,荷兰人 H. 莱兰特最早发现了南岛地区诸语言之间
2、的亲属关系 ;1836 年,德国学者 W.F. 洪堡特首次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来命名这个语系的语言 ;19 世纪末,德国人 W. 施密特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则正式把它们命名为“南岛语” 。然而,最早发现这些族群语言有相似之处的,是 16 世纪西方的探险家们。当时他们偶然发现,在广阔的太平洋诸岛屿上,许多不同的族群对鲨鱼、乌贼、虾子等动物的称呼却都一样,这种现象引起了探险家们的好奇。之后,欧洲的一些学者也相继来到南太平洋。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些散布的小岛上住着的族群竟然有很多共同之处 :不仅外貌上很相似,某些语言竟然也是相通的 ;很多词汇的发音和意思也几
3、乎完全一致 ;包括航海方式和能力,甚至所造出来的船都是一样的。因此,学术界便给这样一个有着共同海洋文化和关系纽带的群体取了一个名字 :南岛语族。19 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南岛语族起源问题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该语系起源于密克罗尼西亚、中国长江之南、中南半岛、新几内亚岛等不同说法。20 世纪 40 年代,国际学术界多认为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其源头是在菲律宾群岛。后来又普遍认为其源头在台湾岛,施 得 乐( Shutler) 与 马 尔 克(Marck)在 1975 年 发 表 论 文On the Dispersal oft
4、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 后,台湾最有可能是南岛语的发源地的说法,就逐渐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在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于 1991 年在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此问题的相关论文后,“南岛语的发源地在台湾”这一个观点,几乎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不过,目前又有很多学者提出其发源地应该位于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并以考古证据作为论据。二、海峡两岸的文化渊源福建和台湾,一水之隔,两地自然生态环境相似,人文联系源远流长。 “福州鸡鸣,基隆可听”这句谚语,说明了台湾与大陆有着“不可分离,难舍同枕” 的地理位置
5、关系,两岸最窄处不足 130 公里。而台湾海峡平均水深只有 50100 米,在 1.2 万年前,东海海平面比现在低 130 米左右,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当时的两岸就是一个板块,台湾和福建更是连为一体。从考古学上看,首先,以 1958 年台北八里乡发现的大坌坑遗址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约 6000 年。大坌坑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台湾史前文化发生重大变化。台湾考古学界一致认为 , 在大坌坑文化之后发展出来的台湾区域文化是后来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基础,大坌坑文化是台湾目前已知的南岛语族最早的祖先文化。其次,继大坌坑文化之后,凤鼻头文化是在台湾西
6、海岸中南部地区广泛存在的主要史前文化,凤鼻头遗址发现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初,距今约 45003500 年。最后,以台北市中山区圆山遗址而命名的“圆山文化” 则是全台湾最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也是迄今台湾地区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该遗址发现于 1897 年,经测定,距今年代约 45103410 年。相对而言,福建沿海的史前考古开始较晚,20 世纪 50 年代后才逐步展开,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但却发展迅速。自 1954 年发现闽侯昙石山遗址以来,迄今先后在福建沿海发现了数十处史前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有平潭壳丘头遗址、霞浦黄瓜山遗址、
7、东山大帽山遗址等。壳丘头遗址于 1958 年被发现,距今约 65005500 年。闽侯昙石山遗址发现于 1954 年,迄今已进行了 10 次正式考古发掘,以其为代表的昙石山文化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命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一,距今约 55004300 年。昙石山文化之后,在福建沿海相继兴起的还有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黄瓜山文化、青铜时代的黄土仑文化和铁器时代的闽越文化等,它们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延续了昙石山文化的传统因素。黄瓜山遗址位于宁德市霞浦县南部海岸边一座相对孤立的山丘之上,发现于 1987 年,遗址距今约 40003000 年,也是一处典型的史前贝丘遗址。壳丘头文化和昙石山
8、文化区域特征明显,文化传承清晰,反映了距今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65004300 年间福建先民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的历史进程。但是,两者的影响尚不能与半坡、良渚、河姆渡等著名文化遗址相提并论,直到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介入相关研究之后,确认这两处遗址与台湾史前文化的紧密关系,并很有可能是南岛语族的源头。此后,福建沿海的史前文化与太平洋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才逐渐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壳丘头、昙石山以及黄瓜山等文化遗址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从台湾和福建两地的这些典型史前文化遗址的对比分析上看,张光直先生认为,在台湾史前文化中,与南岛语族有渊源关系的最早是大坌坑文化。
9、然而,在此类文化遗址中除有一处年代测定可达 6000 年外,其它台湾岛和彭湖群岛上所有的大坌坑文化类型遗址的年代测定都在距今 50004000 年间,明显晚于福建沿海的壳丘头文化,而与大坌坑文化年代最接近的则是昙石山文化,因此壳丘头文化应是昙石山文化及大坌坑文化的源头,进而推导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出南岛语族最初的起源地是在大陆东南沿海,目前张光直先生的这一观点已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同。从文化特征上看,昙石山文化和圆山文化遗址的文化层中多包含大量的贝壳,出土了不少与渔猎有关的器物,如石镞、骨镞、鱼骨叉、石网坠、石矛等,反映两地住民都以采集贝类、渔业为重要的经济手段,构成
10、海洋文化的显著特点。从类型学上看,昙石山文化和圆山文化的生产工具石器都以斧、锛、凿、镞为主要器形,其中尤以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最具特征。圆山文化的有段石锛和昙石山文化以及黄瓜山文化中的有段石锛都很相像,而昙石山文化起始时间要早于圆山文化,因此,圆山文化有段石锛很可能是经昙石山文化传入的。另外,两者在陶器的类型、制法、纹饰特点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也非常相近。此外,昙石山文化和凤鼻头文化都有很多含有彩陶的遗址,这些遗址基本都分布于台湾海峡的东、西海岸地区。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比如昙石山文化的闽侯昙石山、白沙溪头、榕岸庄边山遗址都处在闽江下游入海口。而凤鼻头文化发现的彩陶分
11、布情况与昙石山文化大致类似,分布在台湾西海岸一带。这一地理分布特征包孕着海峡两岸众多的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两地彩陶的共同特征,都以直线、折线、卵点等几种简单的基本线型组成彩陶纹饰,以红彩陶为特征,但凤鼻头文化彩陶发展较昙石山文化为晚,体现出受大陆东南海岸几何纹彩陶文化的强烈影响。三、探寻南岛语族之根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可以说台湾的史前文化源于大陆福建沿海是比较明确的,而且这种文化往来不仅只反映于台海两岸,在菲律宾群岛土著文化中,来自大陆东南沿海的文化因素也大量存在着。甚至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有段石锛以及分布于美拉尼西亚群岛及波利尼西亚群岛的西部拉皮塔文化中的一些因素等等,也是源于史前
12、时代的中国东南沿海。通过大量的对比研究,考古学家发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现,无论是在语言、体形、基因还是出土文物上, “南岛语族”群体都和当今的福建人有着惊人的相似。由此,最新研究认为“以福建沿海为中心的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才是南岛语族的最早源头,也是“南岛语族” 先民即将走向茫茫海洋之前,在亚欧大陆上的最后一片栖息地。同时也再次说明了海峡两岸文化自古有着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深厚渊源。2010 年,由法属波利尼西亚独木舟协会发起和组织的“寻根”活动,按照传统方式,驾驶仿古独木舟,借助星象、季风和洋流,从南太平洋上的法属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出发,途经 10 个国家和地区,历时近 4 个月,经过 1.6 万海里的艰难航行,最终于 11 月 19 日凌晨,胜利抵达目的地中国福州,展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这次特殊的“寻根之旅 ”,正是模仿和沿着南岛语族先民当年从中国东南沿海迁徙至太平洋诸岛屿的方式和路线,反向航行,回到起源地福建来“寻根” 并开展文化交流的。独木舟成功的漂徙,也进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一步证明了通过独木舟这一海上交通工具,南岛语族先民完全可以具备从福建迁徙到南太平洋各岛的必要条件。标签: 上一篇:福建出水明清景德镇窑瓷器的沉船遗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