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1染整化学基础 (无机与分析部分)教学 大纲 3染整化学基础 (有机部分)教学大纲 6染整化工基础教学大纲 9机电技术概论教学大纲 13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5染料化学教学大纲 17纤维化学及物理教学大纲 21染整工 艺学教学 大纲 24染整设备教学大纲 34测色配色教学大纲 38织物印花 CAD教学大纲 41印染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44印染厂设计教学大纲 47化工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50染整助剂教学大纲 53染料的生产与应用教学大纲 57染化料分析测试教学大纲 60进出口贸易实 务教学大纲 62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65印染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67经济法教学大纲 70新型纺织材料
2、教学大纲 72 织物概论 (上)教学大纲 74织物概论 (下)教学大纲 76功能整理教学大纲 78染整新技术教学大纲 80环境保护教学大纲 82印染厂生产管理教学大纲 84化学综 合实验教学大纲 87染整化学基础实验(分析化学部分) 教学大纲 89染整化学基础实验(有机化学部分) 教学大纲 91染整化学基础实验(无机化学部分) 教学大纲 93染整 工艺 学实验教学大纲 95染色 大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98印花 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100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02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104专业岗位实践教学大纲 106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1081管理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基础课程性质:
3、公共必修课学时学分:30 学时,2 学分(理论:30 学时,2 学分;实践:0 学时,0 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管理基础课程是一门我院各专业的校级平台课,在入学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与特点,对企业基本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行为科学理论与方法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利于他们知识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这门课程对没有接触过企业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但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树立有效管理的观念、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很有好处。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使用
4、案例,并鼓励学生阅读课外有关书籍。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企业的组织结构、计划与决策基本方法、生产管理的量化管理方法、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难点:生产管理的量化管理方法、决策方法、激励理论的应用等。(二)课程内容绪论1.本课程的性质2.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第一章 管理概述1.管理与管理者的涵义2.企业组织及其特点第二章 计划与决策1.计划工作的过程与方法2.目标的制定与目标管理3.决策的原则与过程4.决策的类型与方法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结构1.组织与组织工作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3.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类型第四章 行为科学理论介
5、绍与应用1.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2.激励理论介绍与应用第五章 生产管理21.生产管理概述2.生产计划3.生产任务的安排第六章 网络计划技术与准时生产方式1.网络图的绘制与网络时间的计算2.准时生产方式介绍第七章 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概述2.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3.ISO9000 简介第八章 市场营销1.市场营销观念2.市场的分析、细分和目标市场3.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无)四、考核办法1、本课程为考查课。2、平时成绩(作业、课堂问答)40%,卷面考试成绩占 6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 讲课学时 实验(训)学 时 习题数绪论、第一章 管理概述 2第二章 计划与决策 4
6、 2第三章 组织与组织结构 2 1第四章 行为科学理论介绍与应用 6 1第五章 生产管理 4 2第六章 网络计划技术与准时生产方式 4 2第七章 质量管理 4 1第八章 市场营销 4合计 30 9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著)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管理基础 宋维明 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 2005-1(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著)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新编企业管理 陈文安、穆庆贵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年8月制定:王若明审稿:邵云水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3染整化学基础(无机与分析部分)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染整化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
7、学分:98 学时,6 学分(理论:60 学时,4 学分;实践:38 学时,2 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染整专业的教学要求,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原理、基础知识,准确树立量的关系,学会各种不同物质的分析鉴定方法和测定方法,熟悉掌握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内容本大纲是根据本院高职染整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根据染整专
8、业知识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本大纲突出高职教学特点,对无机和分析化学进行了整合。在编写大纲中充分注意到精选理论内容,讲清基本概念,注意联系实际,突出生产应用,使本课程教学更贴近专业,同时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物质化学分析、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课程的难点:分析结果的计算。(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物质结构第一节 物质结构理论概述第二节 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化学键理论概述第二章 溶液第一节 溶液中物质的组成量度第二节 强、弱电解质溶液第三节 水的电离及溶液的 PH 值第四节 缓冲溶液第
9、三章 化学分析第一节 化学分析概述第二节 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第三节 滴定分析概述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第一节 酸碱平衡第二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4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节 溶度积的概念第二节 沉淀的溶解和生成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原理及其应用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概述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应用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及方程式的配平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条件选择第三节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选择第四
10、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达到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能独立进行分析实验,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参加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实验安排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 容 提 要 实验要求 学时要求1 无机化学实验准备知识实验室安全守则及玻璃仪器洗涤、酒精灯的使用 必做 3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必做 33 硫酸铜的提纯 对
11、粗硫酸铜进行提纯 必做 34 天平的使用与称量练习分析天平的构造;天平使用规则;称量步骤;称量练习;记录数据。必做 25 容量分析仪器及基本操作认、领、清点仪器;配制铬酸洗液;洗涤仪器;操作练习;仪器清单。必做 36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0、1 摩尔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记录数据及处理;计算公式。必做 37 食酸中总酸度的测定 0、1 摩尔浓度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用 0、1 摩尔浓度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测定步骤;计算公式;记录数据及处理。必做 38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 0、02 摩尔浓度 EDTA 标准溶液的 必做 35与标定 配制;用氧化锌来标定;计算公式;记录数据及处理
12、。9 水中硬度的测定 测定步骤;计算公式;记录数据及处理。必做 310 双氧水含量的测定 测定步骤;计算公式;记录数据及处理。必做 311 吸收曲线的绘制 722 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测定步骤;记录数据及处理;绘制吸收曲线。必做 312 铁的颜色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总铁的测定;计算公式;记录数据及处理。必做 313 PH 值的测定 酸度计的使用及操作方法;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仪器;测量水样,读出 PH 值;记录数据及处理。必做 3四、考核办法1、课程考试方式:考试2、考试评分标准:百分制 平时成绩10% 实验成绩20% 期末考试成绩7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
13、时数第一章 物质结构 6 3第一章 溶 液 8 6第三章 化学分析 6 5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8 6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 6 3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8 6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8 3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8 6机 动 2合 计 60 38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染整化学基础 陆宁宁 纺织出版社 2002 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分析化学 高职高专化学 高教出版社 2000 年无机化学 教材编写组 高教出版社 2000 年制定:陈祝军审稿: 吴建华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6染整化学基础(有机部分)
14、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染整化学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90 学时,5.5 学分(理论:62 学时,4 学分;实践:28 学时,1.5 学分)先修课程:染整化学基础 (无机和分析部分)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有机化学是高职染整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1、主要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2、各类有机物的主要性质、制法、用途,3、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方法,4、重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5、官能团的特征及一定
15、条件下的转变规律。二、课程内容本大纲是根据本院高职染整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根据染整专业知识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突出高职教学特点。本大纲贯彻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对有机化学理论部分进行了精选,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突出“典型”和“实用” ,同时加强实验的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性质、制法和用途。本课程的难点:有机物的合成与反应机理。(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有机化学概述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与分类第二章 脂肪烃第一节 甲烷第二节 烷烃第三节 乙烯
16、第四节 烯烃第五节 乙炔第六节 炔烃第七节 二烯烃第三章 脂肪烃的衍生物第一节 卤代烃第二节 醇和醚7第三节 醛和酮第四节 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五节 油脂和表面活性剂第六节 含氮化合物第四章 脂环烃和芳烃第一节 环烷烃第二节 单环芳烃第三节 多环、稠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第五章 芳烃的衍生物第一节 芳烃衍生物概述第二节 酚和醌第三节 芳胺 第四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五节 染料概述第六章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第一节 氨基酸第二节 蛋白质和蛋白质纤维第三节 单糖和二糖第四节 淀粉第五节 纤维素和纤维素纤维第七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一节 高分子化合物第二节 合成纤维第三节 塑料和橡胶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
17、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参加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实验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 内 容 提 要 实验学时学时要求1 有机化学试验的一般知识(1) 有机化学试验原则、安全知识(2) 试验时预习, 纪录及报告(3) 常用有机玻璃仪器介绍(4) 塞子的使用和仪器的初步装备3必做2 熔点的测定 (1) 毛细管的制备(2) 样品的添装(3) b 型熔点测定管的使用(4) 已知样品和未知样品熔点的测定3必做83 蒸馏和沸点测定 (1)
18、蒸馏热源的选择,蒸馏烧瓶的选择(2)馏分收集,仪器的安装(3)沸点的测定,蒸馏3 必做4 乙酸乙酯的制备 (1) 乙醇和冰醋酸在浓硫酸催化下一步发生的酯化反应制取乙酸乙酯(2) 熟悉并初步掌握蒸馏, 滴液, 分液, 洗涤及干燥等操作5必做5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苯胺用冰醋酸酰化制取乙酰苯胺(2) 掌握分馏, 重结晶, 抽滤等基本操作4必做6 无水乙醇的制备 (1) 用氧化钙与 95%乙醇煮沸回流,乙醇中的水与氧化钙作用,生成氢氧化钙。(2) 用蒸馏法将乙醇蒸出,以制得无水乙醇5必做7 对位红的制备 (1)对硝基苯胺与亚硝酸纳的盐酸溶液在低温下制得氯化对硝基重氮苯溶液, 然后再与乙萘酚纳在低
19、温下偶合制取对位红5必做四、考核办法1、课程考试方试:考试2、考试评分标准:百分制 平时成绩10% 实验成绩20% 期末考试成绩7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时数第一章 有机化学概述 2 6第二章 脂肪烃 8 3第三章 脂肪烃的衍生物 12 5第四章 脂环烃和芳烃 6 4第五章 芳烃的衍生物 12 5第六章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2 5第七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0合 计 62 28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染整化学基础 陆宁宁 纺织出版社 2002 年(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有机
20、化学 高职高专化学 高教出版社 2000 年9教材编写组制定:陈祝军审稿: 吴建华 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染整化工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染整化工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理论:64 学时,4 学分;实践 0 学时,0 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染整化学基础适用专业: 染整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单元操作及设备作用原理的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必须以化学,物理学,数学为基础,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各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熟悉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和操作。并能把这些认识用于化工设计和生产中,使生产技术不
21、断改进、发展。具体要求为:、掌握化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分析和计算。、掌握有关化学工程问题的基本计算方法。、了解与本专业有关典型化工设备的结构,运转原理,使用性能及控制方法。、掌握化工管路的简单计算和通用的机械(泵,风机) ,换热器的选择控制方法。、能正确运用图表,手册查阅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及独立设计的初步能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设计思想,为学习生产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内容(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本大纲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的培养目标,并注意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密切结合专业生产来精选内容,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本要求部分。、本课程既要保证基本内容一
22、定的深广度及科学性,达到加强基本理论的要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课外作业和习题课要根据教学要求精选概念题和计算题,习题课一般应以典型生产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计算,要注意开发学生智力。、课程设计着重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确定为蒸发器的工艺设计,应尽量联系生产实际。、大纲的安排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配合避免相互脱节和不必要重复。大纲中打“*”的作为选讲内容。由教师视情况取舍。、为反映当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对本学科的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内容作了必要的更新和适当的充实。(二) 课程内容10绪论1.本课程的性
23、质、内容和任务;2.化学工程的发展及特点;3.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4.物理量的单位和因次。第一章 流体流动1.流体静力学(1)流体的主要物理量;(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流体动力学(1)流量和流速;(2)定常流动和不定常流动;(3)定常流动的物料衡算连续性方程;(4)流体流动的机械能衡算柏努利方程。.流体的流动阻力(1)流体的粘度;(2)流体流动类型;(3)当量直径与水力半径;(4)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5)流动阻力及其计算。.管路的计算(1)简单管路计算;(2)*串联管路和并联管路。.流量的测定(1)毕托管;(2)孔板流量计;(3)*文氏管流量计;(
24、4)*转子流量计。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1)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离心泵的性能;(3)离心泵的工作点及流量调节;(4)*离心泵的并联与串联操作;(5)*离心泵的安装与运转;(6)离心泵的型号和选用。.往复泵(1)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往复泵的性能;(3)*往复泵的运转与调节。*.其它类型泵4.气体压缩和输送机械11(1)离心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离心通风机的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3)离心风机的选用;(4)*离心鼓风机和压缩机。第三章 传热.传热基本方式及工业换热方法2. 热传导(1)导热基本定律;(2)单层、多层壁的导热。3.对流传热(2)对流传热分析;(3)
25、对流传热基本方程式;(4)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影响因素;(5)对流传热膜系数的经验公式;(6)管内流体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7)管外流体强制湍流时的传热膜系数;(8)*沸腾对流传热的膜系数;(9)*蒸汽泠凝对流传热膜系数。4.传热计算(1)传热基本方程式;(2)热负荷计算;(3)平均温度差计算;(4)流体流动方向的选择;(5)传热系数 K 的测定和估算;(6)垢层热阻;(7)强化传热过程*5.换热器(1)列管式换热器;(2)套管式换热器;(3)蛇管式换热器;(4)夹套式换热器;(5)翅片式换热器(6)螺旋板式换热器;(7)石墨换热器;(8)板式换热器;第四章 蒸发.蒸发的条件和方法2. 单效蒸
26、发(1)单效真空蒸发流程;(2)单效蒸发计算;(3)沸点和升高和温度差损失。3.多效蒸发(1)多效蒸发流程和加料方法;12(2)多效蒸发的计算;(3)多效蒸发效数的限制。*4.蒸发器的结构和特点(1)循环蒸发器;(2)单程型蒸发器;(3)直接传热蒸发器浸没燃烧蒸发器;(4)扩容式蒸发器;(5)除沫器;(6)冷凝器。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具体要求详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四、考核办法按培养计划的要求,本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60:20:20。五、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 讲课学时 实验(训)学时 习题课学时绪论 第一章
27、流体流动 20 2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0第三章 传热 18 2第四章 蒸发 6复习 4合计 60 4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 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化工原理 陆美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1 月(二) 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化工原理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组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年化工原理 王志魁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 年13制定:王玉娟 审稿: 吴建华 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机电技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电技术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8 学时,4.5 学分(理论:58 学时,4 学分;
28、 实践 10 学时,0.5 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非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有关机电方面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对非机电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1、 了解、掌握工程制图知识。2、 掌握基本的机械传动知识。3、 理解最基本的电工理论基础知识。4、 掌握放大电路和逻辑代数知识。5、 了解常用控制器的原理。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图第一节 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直线、平面的投影第三节 基本立体的的投影第四节 组合体的投影 第五节 机件的表达方法第二章 机械传动第一节 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第二节
29、 螺旋传动第三节 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第四节 轮系第五节 平面连杆机构第六节 凸轮机构和其他常用机构第三章 电路基础第一节 电路模型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第三节 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14第四节 基尔霍夫定律第五节 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六节 正弦量的三要素第七节 相量表示法第四章 电子技术第一节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第四节 基本放大电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具第六节 逻辑代数基础第七节 基本逻辑门电路 第五章 自动控制基础第一节 传感器基础知识第二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第三节 单片机第四节 执行机构(二)学时分配学时分配章次 章名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小计第一章
30、 机械制图 16 6 22第二章 机械传动 14 14第三章 电路基础 10 2 12第四章 电子技术基础 10 2 12第五章 自动控制基础 8 8总计 58 10 68三、说明1、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大纲所列内容是基本内容。2、本课程尽量结合实际,分析日常有关用电、机械方面的基本知识展开讲解。贯彻理论、实践紧密结合原则,要加强实验教学。3、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本专业的工作需要出发,精选教学内容。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 自编教材纺织机电基础马子余、康剑莉编参考书:候大年主编:电工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出版杨可桢 程光蕴主编: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1
31、994 年出版15制定:康剑莉、马子余审稿:吴建华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30 学时,2 学分(理论 :30 学时,2 学分; 实践:0 学时,0 学分)先修课程:基础英语(大学英语 ) 、 染整工艺学 、 纤维化学与物理 等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专业英语是染整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供已学完基础英语,掌握了一定量的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却已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英语教科书。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纺织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及基本表达方法。教学要求:、了解纺织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熟记
32、专业词汇和常用词组,扩大英语词汇量;、学会用英文表达纺织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作用;、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能够熟练阅读并翻译简单的纺织类英文资料;二、 课程内容(一) 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专业性词汇、教学内容的翻译。本课程的难点:专业性词汇的记忆及课文的正确翻译。(二) 教学内容PrefaceChapter 1 Fiber, Yarn and Fabric1.1 Text: What is a fiber 1.6 Text: Yarn and FabricChapter 2 Pre-treatment Processes of Textiles2.1 Text: Preparati
33、ons before wet pre-=treatment2.2 Text: Desizing2.3 Text: Scouring2.4 Text: Bleaching2.5 Text: Mercerizing2.6 Text: Heat setting16Chapter 3 Dyeing of Textiles3.1 Text: Introduction of dyeingChapter 4 Printing of Textiles4.1 Text: Introduction of printing Chapter 5 Finishing of Textiles5.1 Text: Intro
34、duction of finishing三、考核办法1、本门课程是考查课。2、采用卷面考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成绩分二个部分:平时成绩占 20%,口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 60%。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四、学时分配表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习题时数Preface 2Chapter 1 Fiber, Yarn and Fabric1.1 1.1 Text: What is a fiber 21.6 Text: Yarn and Fabric 4 1Chapter 2 Pre-treatment Processes of Textiles2.1 Text: Preparations bef
35、ore wet pre-treatment 4 12.2 Text: Desizing 2 12.3 Text: Scouring 2 12.4 Text: Bleaching 2 12.5 Text: Mercerizing 2 12.6 Text: Heat setting 2 1Chapter 3 Dyeing of Textiles3.1 Text: Introduction of dyeing 2 1Chapter 4 Printing of Textiles4.1 Text: Introduction of printing 2 1Chapter 5 Finishing of Te
36、xtiles5.1 Text: Introduction of finishing 2 1Test 2合计 30 10五、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 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著)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染整专业英语 李振华等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出版(二) 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姓名著)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纺织染专业英语 罗巨涛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17制定:陈葵阳 审稿:吴建华 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染料化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染料化学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学时学分:32 学时,2 学分(理论:32 学时,2 学分;实践:0 学时,
37、0 学分)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一门配合染整工程专业开展教学的 B 平台专业限选课,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性,又有明显的实用针对性,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化学知识,同时又对染整工程、染整工艺学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熟练程度。本门课的教学中,要始终根据染整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决定内容的取舍、详略。在理论性教学方面,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而对理论性较深的内容,可采取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在实用性教学方面,应多结合染整工艺中的具体实例以及当前新型染料的发展,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新颖性,提高学
38、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另外,本门课教学又具有内容多、更新快的特点,更需要在教学中贯彻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原则,掌握好要点、难点,不断积累授课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染料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类染料的基本特征功能,结合染整工艺学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常用染料的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的能力,了解商品染料的加工过程、质量要求以及禁用染料的限制使用等相关知识,从而促进该专业学生对染整工程设计、染整工艺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学习。(三)教学要求1 了解染料、颜料等有色物质在染整行业中的应用及重要地位,掌握染料的发色原理及影响因素。2掌握各种常用染料的基本
39、化学结构、性能特点、主要用途及质量要求。3. 掌握发色体、发色团、染料吸收光谱、染料亲和力、染料吸附、染料固色力、着色稳定性、染料商品化、禁用染料等基本概念。4. 学习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化学键合型等各种类型染料的结构特点、应用特点及相互差异。5. 了解颜料、涂料、荧光增白剂的基本概念,了解禁用染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代用品的相关知识。18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染料的发色原理及影响因素,各种常用染料的基本化学结构、性能特点、主要用途及质量要求,各类染料的结构特点、应用特点及相互差异,新型染料的发展趋势。本课程的难点:染料发色的光谱学理论、量子化学理论,化学结构与染料
40、性能间的有机联系,各种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力的差异及与染料性能间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染料概述1 染料基本概念2 染料的分类及命名3 染料的商品化加工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1 光和色的基本概念2 发色理论3 染料分子结构与颜色的关系4 外界条件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第三章 直接染料1 概述2 直接染料的结构与性能3 结构与直接性4 直接染料进展简介第四章 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及酸性含媒染料1 酸性染料2 酸性媒染染料与酸性含媒染料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1 概述2 色酚的结构分类与性质3 色基与色盐4 色酚稳定重氮盐配置剂第六章 活性染料(反应性染料)1 概述2 活性染料的结构类型3 活
41、性染料的反应性能4 活性染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第七章 还原染料及可溶性还原染料1 概述2 靛族染料3 稠环酮类染料4 还原染料及其隐色体的性质5 可溶性还原染料6 还原染料的光脆性第八章 硫化染料191 概述2 硫化染料的结构与品种3 硫化染料的性质4 缩聚染料第九章 分散染料1 概述2 分散染料的分类3 偶氮结构的分散染料4 蒽醌型分散染料5 其他类型分散染料6 分散染料的商品化处理7 分散染料的耐升华性能8 发展中的分散染料第十章 阳离子染料1 概述2 隔离型阳离子染料3 共轭型阳离子染料4 阳离子染料的最近发展5 阳离子染料应用性质第十一章 无机染料1 无机颜料与有机颜料的差别2 常用无机
42、颜料3 特殊染料4 颜料的无机处理第十二章 有机颜料1 概述2 有机颜料的结构3 有机颜料的物理形态对产品性能的影响4 颜料的表面处理5 纺织纤维中的颜料识别6 有机颜料的质量鉴定7 涂料第十三章 荧光增白剂1 概述2 荧光增白剂的结构与分类3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4 香豆满酮型荧光增白剂5 含氮杂环型荧光增白剂6 萘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第十四章 禁用染料及其代用染料1 禁用染料及其相关法令2 禁用染料3 代用染料4 纺织品上禁用染料的检测方法20 第十五章 染料的鉴别1 染料类别的鉴定2 染料成分、色光检验3 织物上的染料鉴别4 染料相关物质的鉴别 第十六章 功能性染料1概述2功能染料分类
43、3 功能染料在重氮感光印版中的应用4 液晶变色染料5 压敏和热敏染料6 染料激光器7 染料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8 功能变色染料(课程内容中的“*”部分为选学内容,以自学为主)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染化料分析测试课程进行。四、考核办法(一) 考试方法:考试。(二) 评分标准:平时成绩 30、考卷成绩 70。五、学时分配表教 学 内 容 (章) 讲 课 学 时 习 题 数 目第一章 染料概述 2 2第二章 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5 6第三章 直接染料 2 3第四章 酸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及酸性含媒染料 3 4第五章 不溶性偶氮染料 2 2第六章 活性染料(反应性染料) 4 6第七、八章
44、 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硫化染料4 5第九章 分散染料 2 3第十章 阳离子染料 2 3第十一、十二章 无机染料、有机颜料 1 2第十三章 荧光增白剂 1 1第十四章 禁用染料及其代用染料 2 2机 动 2合 计 32 39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 材 名 称 主编(著)姓名 出 版 社 名 称 出版日期染料化学 郑光洪、冯西宁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 年(二)推荐参考书:参 考 书 名 称 主编(著)姓名 出 版 社 名 称 出版日期21染料化学 钱光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 年染料加工技术 刘广义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 年制定:于松华审稿:吴建华审定:染整
45、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纤维化学及物理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纤维化学及物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学分:48 学时,3 学分(理论:44 学时,实践:4 学时)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是染整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纤维、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处理染整加工中一些通常遇到的关于纤维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为:1、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2、 掌握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常用化学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性质。3、 了解化纤的基本制备方法。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重点
46、:纺织工业常见纤维的结构及性能。本课程难点: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及纤维的化学性能。(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纤维的涵义、纺织纤维应具有备的特性、纺织纤维的分类第二章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2、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运动和力学性质、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及分子量的测定方法第三章纤维素纤维、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纤维素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的超分子结构、纤维素纤维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质、纤维素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质、再生纤维素纤维7、其它纤维素纤维第四章蛋白质纤维、蛋白质的基础知识、羊毛、蚕丝4、其它蛋白质纤维第五章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概况、涤纶纤维、锦纶
47、纤维、腈纶纤维5、丙纶纤维6、氨纶纤维7、其它合成纤维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纺织工业常用纤维的一般性能,学会这些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燃烧法、试剂显色法、显微镜与溶液法等。(二)实验安排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要求 学时要求1 纤维的鉴别 1 燃烧法2 试剂显色法3 显微镜法4 溶解法在了解纤维一般性能的基础上,掌握常规纤维的鉴别方法。4四、考核办法1本课程属于考试课。2考试时间由分院教务部门统一安排,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占 30%,实验成绩占 10%,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占 60%。23五、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 讲课学时 实验学时 习题
48、时数第一章 纺织纤维概述 2 2第二章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础 10 3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 10 3第四章 蛋白质纤维 10 2第五章 合成纤维 12 2总计 44 4 12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教材名称 主编(著)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纤维化学及面料 杭伟明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年 11 月(二)推荐参考书参考书名称 主编(著)姓名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染整工程 陶乃杰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1 年24制定:陈葵阳 审稿:吴建华 审定: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染整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染整工艺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244 学时,14 学分(理论:172 学时,10.5 学分;实践:72 学时,3.5 学分)先修课程:化学基础课、纤维化学与物理、专业认识实习。适用专业:染整技术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染整工艺学是高职染整专业的核心课程,共分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四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 掌握各类纤维和织物练漂的作用原理和各种工艺;2、 对染料的结构和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