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19606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孢素a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孢素 A 微球抑制兔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 A 微球(CsAMS) 抑制兔眼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将 16 只兔眼随机分为高、中、低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高、中、低 组含 CsA 浓度分别为:3,2,1g/L.均行囊外晶体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毕实验组囊袋内注入含不同浓度CsAMS 的混 悬液 0.1mL,对照组注入 0.1mL 混悬液含空白微球(MS)0.2mg,术后按时检查前房反应并测量眼压和房水 CsA 浓度.2mo后摘取术眼行角膜及后囊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第 1wk 房水中 CsA 浓度开始增高,2wk 时达到高峰,以后缓

2、慢释放,持续作用 1mo 余;裂隙灯观察实验高、中、低浓度组均可抑制后囊膜混浊,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和电镜观察,实验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均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呈浓度依赖型,高浓度组抑制后囊膜混浊作用最强,但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对组织无明显毒性.结论:CsAMS 浓度 l,2g/L 在实验期内是抑制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 【关键词】环孢素 A 微球;后囊混浊;兔眼;有效剂量 0 引言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亦称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arcapsuleopacification,PCO),为白内障摘除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术后残

3、留在晶状体前囊膜下和赤道部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化生1-2.环孢素 A(CsA)在眼科近年来发现其除了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外,还具有抗增殖作用,体外实验可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我们利用聚乳糖酸(polymerpolylactioglycolicacid,PLGA)为载体,携带 CsA 制成 CsA 缓释微球(CsAMS) ,应用于兔眼晶体摘除术后,观察 CsAMS 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安全有效剂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6 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 1.52.0kg,1012wk ,雌雄兼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眼科手术显微镜(T4 型

4、苏州六六公司),普通光学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电子显微镜(H600 型日本日立公司);裂隙灯(苏州六六公司);眼压计(X80型日本 Topcon 公司); EP 人工晶体(美国 AMO 公司);30g/L 羟丙甲基纤维素粘弹剂(天津晶明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Alliance 公司);环孢素 A 微球(CsAMS) 由环孢霉素 A 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制成(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提供). 1.2 方法 1.2.1 环孢素微球(CsAMS) 的制备采用乳化溶剂挥发/ 萃取法制取.微球平均粒径为 63.22m,跨距为 1.57,载药量为 7.50%,包封率为37.50%.

5、30g/L 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混悬介质,制成不同药物浓度的混悬液,实验组每 0.1mL 混悬介质中的 CsAMS 含药量为: 高浓度组0.3mg,中浓度组 0.2mg,低浓度组 0.1mg,对照 组每 0.1mL 混悬介质含空白微球(MS)0.2mg. 1.2.2 动物分组及手术实验动物分 4 组,每组 8 只眼,分别为高、中、低浓度组和对照组.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肌肉注射麻醉,开睑器开睑,3.2mm 穿刺刀作 1112 点钟透明角膜切口,2 点位作辅助切口,注入透明质酸钠,做连续环行撕囊,囊口 34mm 直径大小,水分离,娩出晶体核,吸出囊袋内残余皮质.注入甲基纤维素,扩大切口,囊袋内植入

6、人工晶体.将含不同浓度药物及对照物的混悬液 0.1mL 注入囊袋内,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 1 万 U 及地塞米松 2mg,用 10g/L 阿托品眼膏涂眼.所有操作由术者一人完成. 1.2.3 术后检查术后 114d,1mo,2mo 进行眼部裂隙灯检查及眼压测量,后囊膜混浊分级按 Odrich 分级标准3,第 1,2,4,8 周麻醉后前房穿刺抽取 0.2mL 房水,放射免疫法检测房水 CsA 浓度. 1.2.4 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 8wk 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完整取出晶状体囊袋放入 40g/L 甲醛 溶液中固定,按常 规 HE 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晶状体后囊情况. 1.2.5 电镜检查术后 8wk

7、将兔眼晶状体后囊膜及角膜取出后立即放入 4的 25g/L 戊二醛溶液中固定,按常规方法制作电镜标本,锇酸染色,透射电镜检查.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 xs 表示,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 P0.05 为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的前房反应术后 15d 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出现纤维渗出,710d 后症状消退,4 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各期均未见虹膜新生血管、萎缩或坏死等表现. 2.2 眼压变化术后第 1 日各组眼压与术前及术后第 3,7 日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组间同期比

8、 较无统计学差异.3d 以后眼压稳定,同期各组比较亦无差异(P 0.05,表 1).表 1 各组术后眼压值 2.3 眼房水 CsA 浓度三组术后第 1 周 CsA 浓度均逐渐增高,2wk时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8wk 时近乎 检测不出(图 1). 图 1 术后不同时间房水 CsA 浓度 2.4 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第 8 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各组后囊膜混浊程度,按 Odrich 分级标准,高浓度组 0 级 7 眼,1 级 1 眼;中浓度组 0级 5 眼,1 级 3 眼;低浓度组 0 级 3 眼,1 级 4 眼,2 级 1 眼;对照组 0级 2 眼,1 级 2 眼, 2 级 4 眼.高、中、低

9、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 浓度组与低浓度组间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5 组织病理学后囊膜经 HE 染色,可见术 后 8wk 高浓度组后囊膜光滑,无上皮细胞增殖(图 2A).中浓度组亦无明 显增殖(图 2B);低浓度组可见上皮细胞轻微增殖(图 2C);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梭形细胞排列成宽的束状,细胞间可见胶原化,局部形成 Elschnig 小体(图 2D). A:高浓度组;B:中浓度组;C:低浓度组;D:对照组. 图 2 眼后囊膜变化 HE400 2.6 电镜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观察中、低浓度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规则、大小均匀,表面有微绒毛,无明

10、 显损害;高浓度组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细胞与基膜连接疏松,细胞膜结构不完整.观察晶体后囊膜显示高浓度组上皮细胞体积明显缩小,核内染色质凝集,细胞内空泡增加,线粒体肿胀明显(图 3A);中、低浓度组 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电子密度较高,线粒体轻度肿胀,细胞间连接减少,间隙增宽(图3B,C);对照组晶体上皮 细胞排列整齐,核仁,染色 质及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未见异常(图 3D). 3 讨论 PCO 的预防已成为 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课题,药物防治 PCO 应具备: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对眼内其他组织无毒性作用;适合注入前房,有效药物浓度能够维持足够长的时间4.环孢素A(CsA)为高效免疫抑制剂.

11、近年发现 CSA 具有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3.可能机制为抑制细胞因子 IL1,IL6 的分泌或阻断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5,从而预防 PCO.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体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微球体系能够控制微球大小、延长药物释放时间等.通过改变共聚物配比的组成,可调节聚合物在体内生物降解速率6.PLGA 在体内最 终被完全降解 为 CO2 和 H2O 排出体外,故人体对聚合物耐受性大、生物兼容性好. A:高浓度组;B:中浓度组;C:低浓度组;D:对照组. 图 3 眼后囊膜变化10000 本研究以 PLGA 为载 体将 CsA 制成

12、微球注入兔眼晶体囊袋内,观察不同浓度 CsAMS 对晶体上皮细胞的抑制程度及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筛选在眼前节的安全有效浓度.裂隙灯显微镜、组织病理学观察晶体后囊膜混浊,均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高、中、低浓度组均可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生.高浓度组对眼前节结构影响较大,术后前房反应明显比其它组重,持续时间长,电镜显示对角膜内皮亦有损伤,表现为内皮细胞肿胀,细胞与基膜连接疏松,细胞膜结构不完整.中、低浓度组和对照组电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损害.眼压测量显示 CsAMS 对眼压无影响.房水 CsA 浓度测量,第 2 周各组浓度最高,随后几周缓慢释放,呈持续作用,1mo 后药物

13、浓度几乎消失.实验结果提示术后炎症反应期内,眼内 CsAMS 持续释放,有效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高浓度损伤角膜内皮,中、低浓度对眼内组织无明显毒性.但 CsAMS 是否能长期抑制晶体上皮细胞增殖仍有待研究. 综上所述,1, 2g/LCsAMS 组在实验期内能预防 PCO 的发生,满足药物防治 PCO 所应 具备的条件,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望成为临床预防 PCO 的一条新的局部用药途径. 【参考文献】 1SchmidbauerJM,VargasLG,PengQ,etal.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J.IntOphthClin,2001,41(3):10

14、9-131. 2AslamTM,AspinallP,DhillonB.PosteriorcapsulemorphologydeterminantsofvisualfunctionJ.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2003,241(3):208-212. 3LiuHZ,LiSM,WangYJ,etal.EffectofvehiclesandenhancersonthetopicaldeliveryofcyclosporinAJ.IntJPharm,2006,311(1-2):182-186. 4VevaDG,MarieJ,TassigN,etal.Effectofba

15、ginthelensimplantationon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inhumandonoreyesandrabbiteyesJ.CatRefSurg,2005,31:398-405. 5LopesLB,CollecttJH,BentleyM.TopicaldeliveryofcyclosporineA:AninvitrostudyusingmonooleinasapenetrationenhancerJ.EurJPharmacol,2005,60:25-30. 6KloseD,SiepmennF,ElkharrazK,etal.HowporosityandsizeaffectthedrugreleasemechanismsfromPLGAbasedmicroparticlesJ.IntJPharm,2006,314:198-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