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1937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1 研究背景1.1 农产品加工业的内涵与外延1.1.1 农产品加工与加工业农产品加工是对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以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既包括对农、林、牧、水产各业产品及物料的加工,也包括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加工与利用。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动物饲料、医药保健、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再生能源及其它生活和生产。我国农产品加工历史悠久,许多农产品品质优良,工艺、 风味独特,享誉国内外。 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业贯穿一、二、三产业, 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与农林牧渔产业及其服

2、务业,同属人类衣食之源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它是对来源于农业生产的原辅材料进行工业加工,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并对其具有导向、稳定和带动作用,是农业资源转化增值和农业产业集成延伸的综合产业群,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村工业化、 农村城镇化并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 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是农业的延伸和继续,而且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农产品加工业是比农业规模大、效益高、贡献多的产业,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优先发展的领域。2国外十分重视农产品加工问题,一些工业化国家近年来发

3、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就是农产品加工产业,它也因此成为最发达的产业。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粮食经加工可增值14倍,棉花经加工可增值24倍,薯 类经加工可增值13倍,果品蔬菜经加工可增值11O 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后一般增值23倍,我国只增值30;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原产值比一般在2.03.71,其加工程度达到80以上,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我国只有0.81;发达国家贮粮和果蔬产后损耗率只有不到1和5,我国高达9和25。美国和日本的农产品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分别达3.71和2.2 1,我国仅为0.381。 发达国家不同品种农产品加工量多数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而我国仅占

4、25左右,并且多数在10以下。这些都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 产品档次低,企业整体素质差,转化增值能力弱,缺乏竞争力。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49747.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8051.4万吨,棉花总产量达674.6万吨,油料总产量达3059.4万吨,这些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人均农产品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以后,应该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使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和强国。1.1.2 农产品加工业外延的界定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涉及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服装及

5、其它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印刷、橡胶制品和药材加工及生3物医药制品等12个行业。1.2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前瞻1.2.1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发三十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奠定了农产品加工业进入自身发展黄金时期的基础,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当前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如下特点:1.2.1.1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近三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

6、增长速度达到了9.2,是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200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6.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国工业总产值 (31.66万亿元)的19.74,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47 1,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1.2.1.2 农产品加工业品种不断增加,质量与技术不断提高随着城乡居民收人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明显增加了各类农产品加工产品的消费量,这给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需求空间。农产品加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制革业、烟草业的产品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食品加工产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利地促进了食品加工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

7、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1.2.1.3 出现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9.3万多家,涉及食品、4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1个行业,从 业人员2100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7.8%,带动3000万农民就业。2006 年我国食品加工企业总数为10676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为3487万元,企业个体规模约为1996年(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为1149万元)的3倍。特别是近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如青岛、燕京、华润三家啤酒企业生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30% 以上,河南双汇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食品加

8、工基地,为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1.2.1.4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机械与装备、包装业、储藏、运输业等的发展,促 进了相关产业链的经济增长。2006年,我国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装备行业快速、稳定发展,全行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28.4亿元,同比增长23.0%,是近年来增 长率最高的一年。1.2.1.5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效益增长,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加工产业工人收入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的选择性增强,对食品的需求呈现增长势头,采用高新技术研制和加工的新型食品不断涌现。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9、,不但延伸了产品的加工深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农业的综合效益,且开拓了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较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人口众多,且有不断增长趋势,加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足以发展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最大消费市5场,我国完全有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特别是对粮食等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巨大潜力。1.2.2 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展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富裕程度,工业化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

10、重要的地位。发达国家把产后农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放在农业的首位,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及其深度利用技术开发,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 GDP 贡献率是:法国、荷兰为50%,英国为 40%,日本为 34%,美国为 24%。法国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每年增加11.5,占其工业产值的20.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成为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目前采用湿法加工玉米,该工业的年产值达110亿美元,每年出31000多亿美元的玉米朊粉和玉米朊饲料。美国大豆的主要加工产

11、品为大豆粉和豆油,用大豆粉还可以再加工成食品、饲料及其他医用、化工等产品。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 马铃薯加工率分 别达到59、48、40和40。由于 马铃薯食品品种层出不穷,产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高速发展,在欧洲冷 冻食品中近20是马铃薯冷冻食品。美国马铃薯薯条在其国内销售收入达20亿美元。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出现令人关注的新趋势:1.2.2.1 农产品加工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6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发达国家经验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

12、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延长农业的链条,实现深加工增值,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现代农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效益发展。1.2.2.2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大型化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加工企业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其中很多企业是跨国集团。世界食品加工企业 500 强中,年销售收入一般在 100 亿美元以上。如荷兰著名的 CSM 公司是一家跨国集 团,专门生产和销售食品配料和粮食,业务涉足全球 100 个国家。其子公司普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最有经验的乳配盐生产商,普克公司的工厂分布在巴西、西班牙和荷兰,同 时它有一个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乳业第一巨人法国的达能公司,年销售额为 60 亿欧元,帕玛拉

13、特公司年销售额也达 60 亿欧元,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 133 亿欧元。1.2.2.3 农产品加工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加工程度决定着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达到 80以上,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如豆类加工,经过初级加工可得到豆油、色拉油,色拉油加工比普通豆油加工加工程度要深,其增值程度也更高。大豆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出大豆磷脂,其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若年产 100 吨粉磷脂,可创产值 500 万元。国际上,玉米可深加工成为 3000 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种氨基酸类,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上千倍。1.2.2.4 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高新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14、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占据优势。发达7国家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加工机械部门,不断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间接实现了先进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加工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农产品加工的原料利用率高。精深加工的前提是加工技术与设备高新化。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中,主要农产品加工都采用了高新技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 冻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膨化技术、超浓缩萃取技术、微 电子技术、微胶囊技术、超高压加工技术、特征红外干燥技术、新型 贮运保鲜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无菌储

15、存与包装技术。如美国 FMC 公司利用膜分离技 术,把果汁 浓缩到 600Bx 以上,既降低了能耗,又保证了产品的色香味。日本利用超高压技术,生产出与食品原料相同色、香、味的产品。美国的 压力气 调保鲜技术,在 50以下可使莴苣保鲜期长达 12 个月。1.2.2.5 农产品加工产品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从全球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据统计,美国每年每人的休闲食品平均消费量达 8.6 公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的食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生命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更加受到发达国家消费

16、者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方便快捷的加工产品日益走俏;天然有机食品日受关注;全球化的民族产品深入人心;专用化产品原料品种日益繁多;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日新月异,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休闲食品的消费需求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统计调查显示,早在 1999 年休闲8产品的总产量就达 440 万吨,产值约合 300 亿美元。在休闲食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球休闲食品市场集中化,跨国性的企业和品牌在休闲食品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如百事旗下的 Fritday 宣称占有全球 40的市场。1.2.2.6 产业化经营水平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加工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基地化

17、、加工品种专用化、 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先进化以及公司发展规模化、网 络化、信息化经营特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的一体化、合同制的一体化和合作制的一体化,在提高国际性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开发生产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国际知名产品品牌,如雀巢、康 师傅、达能、百威啤酒等。展望未来,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升农产品分子水平的加工处理,生产适合人体个体差异需要的并不同于现代饮食的特殊量化的食品,从而更有效地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人体健康的关键和最重要的外因条件,是供给 量化的营养素,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探讨

18、未来农产品的各种问题,寻 找维系人类均衡营养的途径,从而解决和改善营养不良、失调、 过剩等 问题。另外还应注意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原料固有的营养成分,并探索未知的新型营养素,开发食物保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工艺转变,提高加工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型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将逐步建成,9并获得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2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现湖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

19、农村的根本途径,是实施“中部崛起、富民强省”战略、构建和谐湖南、加快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湖南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的80% 以上,农业和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省经济总产值的30% 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80%,对农 民收入的贡献率约20%,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力120万人以上,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兴战略产业。“十五”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市场。但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全

20、球化趋势和先进省份尤其是沿海省份比较,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制约因素,严重阻碍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的步伐。2.1 发展成就2.1.1 以加工增值为核心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已形成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以来,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基地建设不断加快,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以加工增值为核心的产业链向产前和产后不断延伸,产业链的绩效不断显现。2.1.1.1 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初步显现,带动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效应明显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板块发展到61个,入园企业超过5700家,销 售收入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12% 和17%。初步形成了生态

21、优质稻米、高支纱棉花、双低油菜、柑桔、优质绿茶、苎麻、外销生猪、淡水 产 品、肉牛(羊)等 10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基地面积达到6500万亩,比2005年翻一番多。农产品优质率达到了70% 。其中,以粮棉油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 纸、烟草 为特色的5大产业链逐步显现。 这些特色产业链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粮棉油麻产业。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2910.10万吨,比2006年增长0.3% ,比2005年增长1.9%;油料总产154.49万吨,比2006年增长3.4%,比 2005年增长9.4%;棉花总产23.89万吨,比2006年增长15.3%,比2005年增长27.

22、4%(详见表1、表2)。优质稻面 积发展到350万亩以上,年加工优质大米277.29万吨,比上年增长30.9% 。初步形成了以隆平高科、金健米业、盛湘米业、沐林食品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以油中王、道道全、长康、闻得福、 帅牌等 为龙头的食用油产业链。11(2)肉奶水产产业。2007 年,全省出栏肉猪 7955.60 万头,比上年(下同)增长 3.3%;出栏牛 227.35 万头,增长 3.2%;出栏羊 873.52 万头,增长 1.2%;出 笼家禽 6.41 亿羽,增长 6.1%; 家禽蛋产业以湘黄鸡、雪峰乌鸡、 临武鸭 、洞庭湖草鹅等地方特色品种为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省禽蛋产量达

23、到 100.39 万吨,增长 5.4%。优质水产产业以洞庭水殖、省水产 公司为龙头,全省水产品产量 199.62 万吨(表 1),增长4.7%(表 2)。渔业总产值 154.7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正虹、唐人神、亚华种业、伟鸿 食品、 临武舜 华鸭业、洞庭水殖等为龙头的畜禽水产品、乳制品产业链。(3)果蔬茶产业。2007年,全省水果总产651.11万吨,比2006年减少28.2%,比2005年增长40.1%。重点开发了湖南鲜食甜橙、脐橙、雪峰山温州蜜柑、江永良种柚、湘西南冰糖柑、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业。蔬菜产业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反季节蔬菜、天然野菜和食用菌,全省商品蔬菜面积1662万

24、亩,总产2652.61万吨,总产比2006年增长5.0% ,比2005年增长10.7%(表1、表2);茶叶产业重点 发展了名优茶、有机茶和保健茶,全省茶叶总产8.75万吨,比上年增长14.7% 。初步形成了以君山银针、华容芥菜、兰岭有机茶、辣妹子、熙可食品、老爹公司等 为龙头的果蔬产业链。表1 20032007年湖南主要农产品产量 (万t)年度 粮食 油料 棉花 甘蔗 烟叶 蔬菜 水果 肉类 牛奶 禽蛋 水产2003 2442.73 125.70 16.31 142.3018.71 2291.02 512.38 561.78 5.25 85.81 156.592004 2810.26 139.

25、61 20.62 110.7618.93 2315.33 505.67 596.15 6.66 88.10 167.212005 2856.55 140.98 18.49 100.4020.29 2391.63 538.93 629.96 6.90 92.06 179.222006 2901.18 149.41 20.72 108.0121.51 2526.82 907.16 650.50 7.27 95.28 190.742007 2910.10 154.49 23.89 117.6419.58 2652.61 651.11 672.63 7.67 100.39 199.62表2 20032

26、007年湖南主要农产品产量比上年增减情况 (%)12年度 粮食 油料 棉花 甘蔗 烟叶 蔬菜 水果 肉类 牛奶 禽蛋 水产2003 -2.3 5.4 6.6 -21.1 1.1 7.0 3.7 51.3 4.0 4.72004 15.0 11.1 26.4 -22.2 1.2 1.1 -1.3 6.1 26.9 2.7 6.82005 1.6 1.0 -10.3 -9.4 7.2 3.3 6.6 5.7 3.6 4.5 7.22006 1.6 6.0 12.1 7.6 6.0 5.7 68.3 3.3 5.4 3.5 6.42007 0.3 3.4 15.3 8.9 -9.0 5.0 -28.

27、2 3.4 5.5 5.4 4.7(4)竹木林纸产业。发展了以松树、毛竹、 杨树、桤木、杉树、桉 树等为主的商品林及花卉苗木,培育壮大了人造板、森竹制浆造纸、木竹家具地板、林产化工、森林食品、 药材加工等6 大林工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岳阳泰格林纸、桃花江竹胶板、长天人造板等为龙头的竹木林纸产业链。(5)烟草产业。优化了烟草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了企业技术水平,扩大了 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为龙头的烟草产业链。“十五”以来,湖南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以年均290万吨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均增 长率为4.5%。在耕地面积逐年 缩减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这说明农产

28、品加工业的发展明显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03年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为6358.58万吨,2006年发展到7578.60万吨, 2007年与2006年基本持平,为7509.73万吨(详见图1)。13560058006000620064006600680070007200740076007800年 度总量(万t)2003 2004 2005 2006 20076358.586779.30 6975.417578.607509.73图1 湖南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增长情况2.1.1.2 农产品加工业对湖南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由2005年的2.6万家发展到2008年的4.6万家,生

29、产基地面积2005年不到4000万亩,2008年发展到7336万亩。吸纳农村劳动力125.98万人,带动农户750.86万户。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2059.71亿元,比上年增加379.35亿元,增长22.58% ;创造利润91.21亿元,比上年增加12.62亿元,增长16.06% ;上交税金43.99亿元,比上年增加5.04亿元,增长12.94%。农产品加工 业已成为湖南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2.1.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显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到了结构优化,总量扩张、 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各地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五大产

30、业链和“131 工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较快推进。2.1.2.1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14与“十五”末比较,20072008 年,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的销售收入、实现 利润、上缴税金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表 3),其中 2008 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比 2005 年增长 78.5%,销 售收入增长 76.3%,利润总额增长 68.9%,上缴税金增长 41.9%。全省农产品商品率约 68,其中粮食加工量 1000 万吨左右,商品率约 42;油料加工量 150 万吨左右,商品率约 90;柑桔加工量 50 万吨左右,商品率约 8O;生猪加工量8O0 万头左右,商品率约 78。表 3 近两年湖

31、南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发展指标与 2005 年比较加工企业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上缴税金年份 数量(万家) 比 2005年增(%)数量(亿元)比 2005年增(%)数量(亿元)比 2005年增(%)数量(亿元)比 2005年增(%)2005 2.60 - 1168.00 - 54.00 - 31.00 -2007 4.31 65.8 1680.36 43.9 78.59 45.5 38.98 25.72008 4.64 78.5 2059.71 76.3 91.21 68.9 43.99 41.92.1.2.2 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 年,全省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 2712 家,比 2005

32、年增长58.7%,其中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到 1 亿元的 2319 家,过亿元的 375 家,过 10 亿元的 14 家,30 亿元以上的 4 家。2008 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比“十五” 期末明 显增多,其中粮食、水产加工企业数分别比上年增长 21.3%和 19.5%,发展速度超过往年。粮食、油脂、棉麻、茶叶、生猪、水产、果蔬、药材、林业等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销售收 1118.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7%;实现利润 48.7 亿元,比上年增 长 23.3%;上激税金 2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2%;出口创汇 88280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详见表 4)。国

33、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发 展到 312 家,比上年增加 92家,增长 41.8%,比 2005 年增加 146 家,增长 88.0%。全省农业类和涉农上市公司共有 12 家,泰格林纸、正虹科技、唐人神集团、金健米业、洞庭15水殖等一批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例如,唐人神集团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总资产 55 亿元,年销售收入 24 亿元,下辖 35 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该集团 2005 年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第 475 名),2007年排名上升到 346 位;在 2007 年湖南 100 强企业中排第 21 位。表 4 2008 年湖南主要

34、农业产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发展情况加工企业 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 上激税金 出口创汇产业类型 家 增(%) 亿元 增(%) 亿元 增(%) 亿元 增(%) 万美元 增(%)粮食 536 21.3 349.7 22.6 15.6 40.5 5.47 -9.0 2366 -16.3油脂 83 10.7 70.2 -2.9 3.2 -5.9 1.04 -32.0 181 77.5棉麻 248 6.4 187.8 21.0 5.2 26.8 3.72 8.5 17118 -19.0茶叶 106 2.9 49.4 18.5 3.1 40.9 1.25 36.7 10701 3.6生猪 112 -9.7 12

35、4.2 19.3 3.9 -15.2 1.63 -15.1 17085 -15.5水产 49 19.5 26.2 15.9 1.1 -8.3 0.65 -20.7 6145 56.4果蔬 258 12.7 94.5 19.9 5.3 26.2 2.36 19.2 17862 -5.0药材 75 -10.7 54.4 112.5 2.8 86.7 1.66 163.5 1649 26.9林业 552 8.2 161.9 31.3 8.5 18.1 3.82 21.3 15173 64.9合计 2019 6.8 1118.3 28.7 48.7 23.3 21.6 19.2 88280 19.3注

36、:表中“增”表示比上年增减情况;表示比上年平均增减情况。2.1.2.3 外向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多我省产品加工业发展已开始突破发达国家的非税壁垒,以茶叶、分割肉、水果罐头、水 产 品、藠 头、制革为主的 农产品出口形势看好。新五丰、金农生物 资源、省食用菌、省水 产、湘潭 伟鸿食品、湘阴振湘食品、益阳泰升果汁、湘乡怀其制革、益阳益华水产品、湖南熙可等公司,都已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湖南省茶叶总公司在德国、俄罗 斯、 乌兹别 克斯坦、日本等国家共设有 8 个驻外贸易机构,形成遍布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营销网络,2007 年茶叶出口创汇4000 万美元,比 2006 年

37、增长 19.2%,比 2005 年增长 1.7 倍。2.1.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16湖南省自 2001 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不断加强,全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385 个,“三品”基地生产面积发展到 4200 万亩,占耕地总面积 80%;无公害生猪养殖达到 4400 万头,占年养殖总数的 60%以上。农产品品牌优势逐步呈现。2.1.3 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省有 51 家龙头企业自主组建了研发中心。金健米业、隆平高科、洞庭水殖、泰格林纸等企业启动了“博士后流 动站”,吸纳海内外高科技人才为本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

38、理创新服务。省茶叶公司、熙可食品、正虹科技、明园蜂业等 7 家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2004 年以来,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转化先进科技成果 1687 项,带动技改投入 260 亿元,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1.4 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市场销售领域得到拓展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的产品 19 件,获得“中国名牌 产品”15 件, 获得“ 湖南省著名商标” 产品 291 件,获得“湖南省名牌”产 品 288 件。名牌产品的增多为拓展市场奠定了基础,湖南加工农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省市,特别是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2008 年仍

39、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共完成出口额14.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6%;省级以上龙头 企业完成出口额 5.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1.8%。2.2 存在不足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看,从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全局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17的问题。2.2.1 企业规模不大2.2.1.1 全省规模经营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我省农民家庭总体还不富裕,绝大多数农民还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低水平小康阶段,农户生产还处于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状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还处于小生产、小流通格局。总量增长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与农业 大省地位不相称。水稻、生猪、蔬菜

40、、茶叶是我省大宗农产品,但在国内国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不多。我省至今还没有形成像河南“ 双汇” 、内蒙“ 伊利”、“蒙牛”那样 的市场份额上百亿的大品牌。如我省生猪出栏全国第二,年出栏 7500 多万头,畜牧业产值 800 多亿元,而肉 类加工总产值只有 80 多亿元,初加工占 60%以上,相关产值不到 100 亿元。2.2.1.2 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2008 年全省 4.64 万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过 10 亿的只有 18 家,其中 50 亿元以上的只有 2 家。除烟草行业外,销售收入过 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泰格林纸、正虹科技、唐人神、亚华种业 4 家。在24 家国家级龙头

41、企业中,总资产超过 10 亿元的只有正虹科技、亚华种业、金健米 业 3 家。全省多数龙头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产权单一、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工艺设备陈旧、 创新能力不足、产 品档次比较低、市场覆盖面窄。全省龙头企业收购省内农副产品原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 14.1,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农民受益面不广、受益程度不高。如株洲市,目前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仅有唐人神集团和普兰特18公司两家,全市加工转化农产品的数量仅占株洲本地农产品总值 10左右。其中唐人神集团年肉制品加工消耗本地的生猪量仅占出栏猪的3左右,与农户发生的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一般表现为季节性产品供

42、销合同关系。带动农户仅占全部农户的 14.2。2.2.2 部分企业的产业链条难以延伸2.2.2.1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基地,尽管我省各大农业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原料基地,但基地建设不稳固仍制约我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我省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销路很好,但原料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企业做大做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地建设跟不上,二是本地产原料品质不佳,难以达到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例如,熙可食品公司由于没有自己的基地,导致 2004 年收购的柑桔原料少、农 残高、 质量差,与外商的 5000 吨 订单无法完成,严重影响了企业

43、的发展信誉。再如湘阴华康食品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是麻油、剁辣椒、风味豆豉,2004 年公司完成销售收入 2600 万元,其中芝麻油销售收入 1500 万元,消耗芝麻 490 吨,而本地收购的只有 30 吨,不到十分之一,其余 400 多吨都是从湖北、河南调进的;剁辣椒销售收入 400 万元,消耗辣椒 130 吨,而本地收购的只有 60 吨,不到二分之一,其余都是从西安调进的;风味豆豉销售收入 700 万元,而消耗的原料全部是从四川调进的。出 现这种情况不是湖南没有原料,也不是公司不愿意加工本省原料,而是本省的原料品种品质不优。由于加工与产地原料脱节,产业链条难以延伸,龙头企业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

44、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19现在各农业龙头企业自己要建基地,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还面临土地流转、与农民签订的合同不能兑现等一系列问题。2.2.2.2 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低全省农副产品精加工不足 30%,粮油复制率不足 50%。2005 年全省年出栏生猪 8000 多万头,加工率只有 5左右,年产柑橘 150 万吨以上,加工率只有 8,其它大宗农产品用于加工的数量也都不多。现在发达国家,农业 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已达 15 左右,我国为 10.8,而湖南仅为 10.7。据专家研究显示,粮食初加工可增值 0.21 倍,加工成食品则可增值 110 倍:生猪初加工可增值 0.30.5 倍,精深加工可

45、增值 1 倍以上;蔬菜加工可增值 24 倍;水产品加工可增值 1 倍以上;茶叶加工可增值 15 倍,通过精深加工,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茶碱等,能增值 50100 倍。由产业链不长,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起来,农业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2.2.2.3 农产品优质品率低我省农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我省水稻、生猪、茶叶、水果、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总 量居全国前列,但大都是有数量没质量、有产量没产业,缺乏像丹麦生猪、泰国大米那样的大产业。如稻谷产量多年来名列全国第一,而优质品率仅为 40;水果

46、多,但其中 90是柑桔,柑桔中 90的又是中熟温州蜜桔,优质品率不到 1O;猪多,但三元瘦肉型猪和优质品率均不到 50。2.2.3 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2.2.3.1 市场建设标准化程度较低20目前,湖南缺乏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区域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多数 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能控制到终端的大营销网络,没有在城市广泛建立链锁直销的农产品超市,主要依靠中间商销往传统的农贸市场。 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大多经营环境较差,农产品流通缺乏安全保障,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市场监管力度不大。此外,目前我省农村缺少大量的从事农业产品销售流通、拍卖交易的经纪人,从而 导致农民利益不能切实得

47、到保护。2.2.3.2 农产品物流配送现代化程度不高许多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专业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程度较低,配送能力较弱。没有建立起高标准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农产品在冷藏、仓储、运 输的 过程中损耗较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现象严重,导致物流渠道不畅通。此外,农 村缺乏大量的现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2.2.3.3 优势农产品出口面临多重困难湖南虽然是个农业大省,但优势农产品出口规模过小、比重过低,其制约因素主要有: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问题。突出表现为疫病( 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等)和农兽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 等

48、卫生安全问题。出口 农产品质量得不到品质保证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目前,我省的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检疫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滞后,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与国际标准采标率仍有差距;二是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三是农兽药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建立统一的农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监控检测体系;四是目前我省大部分动21植物出口产品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长期以来,由于我省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未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从而使我省农产品出口容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第

49、二,农产品出口创新乏力。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创新薄弱,缺乏品牌产品,还没有出现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没有形成我省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省农产品的出口初级产品占 60左右,加工品只占 40%左右,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第三,农产品出口无序竞争。我省优势农产品出口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整体出口环境不理想,出口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无序竞争和相互压价,使得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一路下滑,打薄了企业的利润,并且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理念和经验;二是农产品出口结构失衡,特色产品少,竞争性产品多;三是农产品出口企业技术能力弱,出口产品低水平重复,产品结构雷同,为争夺市场, 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四是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行业协会组织的协调和管理能力太弱,行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既影响了企业出口优势的发挥,也破坏了出口市场秩序。第四,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滞后。目前,农户和龙头企业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市场信息渠道,缺乏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由于与外界接触面狭窄,无法获得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经常根据过时的信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