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道树教案篇一: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学设计一、导语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却有一排排站在路边的行道树,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默默地苦熬着。那么,你们知道它们正在想什么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就曾经站在行道树的立场上写过一篇文章,那她是如何说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一起走进行道树的世界。(板题)二、解题大家知道什么是行道树吗?我们来看树下注释 2,一起读一下:行道树,指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我们学校里,外面的大街上就有很多行道树,你们平时留意了吗?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张晓风却注意到了经常被我们所忽略的美。接下来,让我们
2、来认识一下作者张晓风。三、作者哪位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张晓风?( 生介绍)这位同学介绍的比较详细。在我们认识一位作者时,可以按照“五字记忆法”来记住和他相关的内容,即“名、时、地、评、作(姓名,出生时间,是什么地方的人 ,社会对他的评价,主要作品)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认识一下张晓风,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张晓风,1941 年出生,台湾人,女作家,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愁乡石等)(板书作者)四、读、悟(一)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大家注意老师在朗读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注意课文中个别字的读音(二)好了,老师读完了,同学们都听清了吧?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在读
3、的同时要要准字音,注意我写在黑板上的字。(板书: 贪婪、堕落、点缀、冉冉、给予、牙龈) 同学们都读完了吧?那么哪位同学能到黑板上给这些字注音呢?好,这位同学很勇敢,大家也一起拿起笔来,在书上标好拼音。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标的对不对?我们一起念一遍(生齐读)(三)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读音,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在同学朗读的过程中,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仅仅是为写树而写树吗?好,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课文。(找学生朗读,读完稍做点评) 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的问题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生回答,稍做指导,总结:文章借行道树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这种
4、写法叫借物喻人。)也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用行道树来象征什么样的人啊?无私奉献的人。(板书一个倒写的人 ,象征一棵树的主干)(四)明确了这个感情基调之后,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刚才在老师和那位同学朗读的过程中,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文中有一句话很矛盾,是哪句呢?(此处设想有二 :一、有同学回答出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树”,那么就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行道树因何而忧愁,又因何而快乐。 。 。设想二:如果没有同学能找出,那么就在朗读的过程中找一找,读完课文后再提问是哪句话,这个时候应该有学生能找到,然后再问行道树因何而忧愁,又因何而快乐。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那么就给两分钟时间让他们同桌
5、之间相互交流。明确答案:上文说 ,“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那种能好点呢?)五、探究我们已经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在刚才朗读或讨论的过程中,你是否有特别欣赏或不太理解的句子呢?(此处也会有两种情况:一、有学生说他喜欢的句子并引导他说出喜欢的原因,不理解的句子就引导其他同学讨
6、论。 。 。二、如果没有学生说,那么就给他们两分钟时间讨论,我在下面给与点拨,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他们也许会欣赏或者问这样的几个句子:1、第二段,为什么说是一种堕落 ?明确: 堕落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沦落,流落。在文中的含义是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堕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 “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明确: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
7、,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明确: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此题可以分为以下的小问题分步解决: 为什么行道树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明确: 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从事“神圣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明确: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
8、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明确: 一切神圣的事业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 “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六、拓展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张晓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赞扬奉献精神的,行道树也象征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同学们,我们身边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行道树一样的无私奉献者,才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地美好。你们都知道哪些无私奉献者呢?(学生举例:教师、医生、环卫工人?)七、总结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
9、,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快乐的,同时他们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在这里,老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共勉:我奉献,所以我快乐;我快乐,所以我幸福。衷心地祝愿大家快乐幸福!八、作业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植物,请同学们仿照行道树就你喜欢的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写一篇小作文,字数 400500 字。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下课!九、板书师: 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他同学勾划出最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句。(一学生读完后就有许多同学举手回答。)师: 找对了 ,这是一个人生哲理 ,这篇短文就是表达这
10、个哲理的。我们齐读这一句好吗?(学生齐读: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 ,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师: 文中说 “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什么是“神圣的事业”?(板书: 神圣 )生 1: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生 2:高尚的事业。师: 说得很好。神圣就是极其崇高而又庄严的,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那么,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语句来说明。生 3:第二段“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 ,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同伴在吸露,在玩,而我们在净化环境生 4:第三段“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
11、日献出浓阴。 ”生 5:第四段“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 !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生 6:第五段“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 ,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 被珍惜的清新。 ”(老师针对同学回答,依次板书:净化环境、勤生绿叶、献出浓阴、迎接光明、制造清新)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但是老师不理解的是书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为神圣的事业忍受了哪些痛苦?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痛苦的句子。(板书:痛苦)(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并圈划相应句子。 )生 7:第二段“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 ,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
12、,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从这里可以看出行道树的痛苦。生 8:第三段说: “我们的命运被安排了 ,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也可以看出行道树的痛苦。师: 为什么说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生 9:因为这个城市充满车辆与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使人感到悲凉,而行道树却在点缀城市,美化环境,所以说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 理解得很到位,行道树还有哪些痛苦?生 10:第四段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行道树的
13、痛苦有孤独和不被理解。生 11:第五段 “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行道树制造的清新不被珍惜,很痛苦。师: 针对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大家能否“承受?”这样的短语来概括行道树的痛苦。(学生纷纷作答,教师明确痛苦在于承受烟尘,承受命运被安排,承受孤独,承受不被理解,承受不被珍惜)(板书上述内容)师: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些描写行道树痛苦的语句。(学生自由朗读)师: 神圣的事业总是伴随着痛苦,行道树的事业同样也伴随着痛苦,可是面对痛苦,行道树却说:“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那么它所说的“深沉”是什么意思?生 12:深刻。生 13:深厚。师: 是指使
14、自己的生命深沉而厚重,生命充实,不虚度,不浪费时间,不碌碌无为。那么行道树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深沉起来?文中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种深沉?请四人合作小组先仔细读一下课文,然后再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巡回 ,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回答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深沉。)师 :对,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它的深沉。具体用了哪些对比来表明行道树使自己的生命深沉起来?生 14: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同伴在吸露,在玩云,它们却在承受烟尘、净化环境。生 15: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比,它们甘受寂寞,承受孤独。生 16:别人都不迎接太阳,行道树就负责把光明迎来。生 17:行道树与早已习惯于污浊的人们比,它们承受不被珍
15、惜,固执地制造清新。生 18:人们制造悲凉,而行道树在点缀美化环境。生 19:第二段中 ”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也有对比,把原来的家在原始森林与现在堕落在马路边对比。师: 我们来理解这句中“堕落”一词的含义,字典里“堕落”有两个义项:一是(思想、行为 )往坏里变;二是沦落、流落。这里属于哪一个义项?生齐答:第二个。师: 行道树离开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我形象大大跌落了,所以它们感到痛苦,可是我们仔细探究一下它们真的感到堕落了吗?生齐答:不是。师: 何以见得 ?生 20:这种命运事实上是
16、它们自己选择的。师: 说得对。它们原也可以与森林同伴一样吸露、玩,但它们心甘情愿放弃这一切,去点缀城市,净化城市,“堕落”其实正是“深沉”的表现。生 21:第六段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的对比。师: 行道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生 22:行道树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给人们制造了清新。生 23:忧愁的是它承受了很多痛苦,快乐的是它为人类净化环境、勤生绿叶、献出浓阴、迎接光明、制造清新。师: 因为痛苦所以忧愁,因为奉献所以快乐,忧愁的是它在奋斗过程中的痛苦,快乐的是它奋斗后的结果。我想这份痛苦与深沉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什么精神?生 24:奉献精
17、神。生 25:自我牺牲的精神。师: 虽然它们很痛苦,但并不消沉,仍然为人类服务,做人们需要的事业,这就是奉献精神,所以也可以说行道树是奉献者的象征,课文就是通过对行道树的内心告白,表现了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伟大胸襟。为了表达对奉献者的敬意,我们再来齐声朗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全文)三、拓展延伸师: 今天 ,我们得感谢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篇隽永的散文,使我们对行道树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感受到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它站在城市的飞尘里,为人类净化环境;春天时勤生绿叶;夏天时献出浓阴;黎明时迎接光明;不被珍惜时制造清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甘愿自我牺牲。同原始森林的同伴比,它们抛弃了优
18、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同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比,它们甘受寂寞、孤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它们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它们又为自己的奉献而快乐。此时此刻面对行道树,我们真想说一句心里话。生 26:行道树 ,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真了不起。生 27:行道树 ,你很伟大,我们要发扬你的奉献精神。生 28:学了课文后,我真正认识了行道树,愿生活中多一些像行道树一样的人。师 :可能有的同学羞于启齿,那么老师这里提前布置作业:课后同学间相互交流你的心里话,好吗?师:(结束语)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
19、们也是快乐的,同时他们又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求这种快乐,这种幸福。在这里,老师有一句话想与大家共勉:我奉献,所以我快乐;我快乐,所以我幸福。衷心地祝愿大家快乐幸福!下课师:(板书: 奉献精神 )以此看来,作者张晓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赞扬奉献精神的,行道树也象征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板书:行道树-无私奉献者)同学们啊,我们身边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行道树一样的无私奉献者,才让我们的生活无比地美好。你们都知道哪些无私奉献者呢?生 1:比如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的袁隆平,他为了十多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从来没去想应该得到什么回报。师: 这位同学回答得
20、很好,他不仅谈到无私奉献者的名字,还举出了他们的事迹。生 2:居里夫人,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献给国家而没有申请专利。生 3:焦裕禄,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 ,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师: 是啊 ,无私奉献者的名字说也说不完,无私奉献者的故事讲也讲不宛。我们身边不仅有像同学们所说的一个个的无私奉献者,我们身边还有一群群的无私奉献者。同学们能说说哪些群体是这类人吗?生 1:比如说老师,他们手捧书本站在三尺讲台上 ,几十年如一日,黑发变成白发,社会给他们的回报又是什么呢?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过怨言。生 2:比如清洁工人,他们在太
21、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就开始在烟尘迷乱中工作,只是为了让别人一路上走得更好。生 3:建筑工人,他们手提肩扛,汗流浃背 ,只是为了让他人有一个休息的港湾。师: 同学都非常棒,能够举一反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他向社会贡献了什么。”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就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最大的贡献。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再次感觉一下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生: 应该是 “站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师: 忧愁和快乐明显是一对反义词,他们矛盾吗?先不用急于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默读这篇课文,你找一找行道树因何而忧
22、愁,因何而快乐?(学生默读课文 ,边写边勾画)生: 行道树的忧愁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就像刚才看到的第三幅图片一样。师: 那么你认为它的忧愁就是满身的烟尘让它变得不再翠绿了,影响了它的形象了,不美了。生: 差不多吧生: 老师 ,我认为他说得不太对 ,我觉得行道树真正的忧愁是城市环境被污染了,而不仅仅是自身的形象。师: 有根据吗 ?生: 第三段中说 “在这充满车辆和烟囱的城市里,我们只是悲凉的点缀”到处是车辆和烟囱的城市肯定是污染很严重的。师: 这只能说环境污染很严重,你怎么知道行道树为环境污染所忧愁?(学生回答不出来) 师:有谁愿意帮助帮助他 ?生: 城市的污染很严重了,但一行绿树只是点缀,
23、并不能改变这悲凉的局面。所以行道树感叹说我们只是悲凉的点缀。篇二:行道树 教案 行道树教案设计课时:1 课时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绿酒、繁弦急管” 等词语2、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 “忧愁和快乐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奉献精神,并联系实际生活。教学方法:1、讨论法2、讲授法3、演示法4、练习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2、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向实际生活,多观察思考。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行道树吗?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树木
24、。 )在厦门有哪些常见的行道树?(凤凰木、榕树、芒果等)他们的作用很大,大家知道他们有哪些作用吗?(讨论)(可以补充氧气、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减少噪音等。 )师: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跟树对话过?首先树会说话吗?也许可以哦或许只是我们听不到对不对?那现在假如树是会说话的,你觉得那路边的行道树会说些什么呢?把你们想到的快速记下来,关键词就可以。师:把你们的想法先放在旁边,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台湾散文家张晓风笔下的行道树在诉说着什么吧。张晓风大家认识吗?不认识的要去网上或者图书馆拜访一下她老人家啊。 (张晓风,台湾女作家,1941 年生,36 岁时被评为 “中国当代散文家”之一,评论界认为
25、她的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主要作品有地毯的那一端 、 愁乡石等。 )(二) 生词学习 1.点缀(din zhu):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2.贪婪(tn ln):渴求而不知满足。多为贬义。此处形容十分渴求。3.堕落(du lu):沦落,流落。指人从较高的起点大幅退步。4.苦熬(ko):忍受着痛苦度日。5.深沉(shn chn ):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6.冉冉(r n rn):慢慢地。7.繁弦急管(fn xin j gun):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8.红灯绿酒(hng dng l ji):形容繁华热闹的夜
26、生活。(三) 课文学习1、 带着问题,朗读全文(四大组每组随机抽一位同学。问题是: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2、 文章分析:第一段:( 1)两种生活的对比(2 )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因为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二段:(1 )为什么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
27、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因为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但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囱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2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 神圣: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痛苦:牺牲、孤独、苦熬深沉:奉献,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从事神圣事业的人甘愿自我牺牲,像行道树放弃原始森林的优越条件一样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幸福,放弃了可
28、以得到的欢乐。但当你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痛苦。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时,别人的幸福会使你幸福,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你们同意这句话吗?举例说明。 (小组代表发言)最后三段:(1 )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联系上文说说他们快乐的理由?为什么忧愁?快乐:制造新鲜空气 夏日浓阴 黎明时迎接太阳等忧愁:文中说“ 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污浊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了。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力量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它们从事了能为人们带
29、来幸福的神圣事业。3、师:如果你是一棵树,你的选择是什么?山上、路边或其他地方。如果你是一棵会说话的树你想说的又是哪些呢?你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可以写你自己所想到的一切,然后把你刚才写的再扩充修改,并与同学讨论分享。 (小组代表发言,可以画画)4、文章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作者写的是“行道树 ”,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1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化身行道树,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象行道树一样的人和事)(2
30、)比较手法,作者把行道树和谁作了怎样的比较:a、生活环境:作者把行道树和山上的伙伴做了比较,说:“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但行道树认为是“自己选择的” ,并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出浓阴” 、b、作者把行道树与城市中的人们也做了比较,文中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说明行道树甘愿承受痛苦。师: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象征和比较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美文佳句来。5、启示:奉献精神。观察我们
31、的生活,还有那些像行道树一样默默奉献的人、物呢?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四) 作业布置1、积累佳句2、换位游戏:你现在是一名清洁工(解放军、白衣天使、人民教师或其他人或物) ,请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第一人称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例:我是一名教师,从我站上这个讲台开始,已经 30 年过去了。我爱这份工作,因为我爱我的学生。每当?对于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 教学总结:这是一篇篇幅较小的散文,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理解一些哲理性句子时会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教师要重点指导。
3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多思考。另外本文的一些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也值得重视。篇三: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2、理解行道树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3、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2、理解形象化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在森林中自由自在生长树的图片。师: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语形容下他们的生长状态或表达一下自己欣赏这幅图片的感受。生:各抒己见。(2 )展示行道树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么?你对行道树这个词语的理解?你留意过身边的行道树么?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各抒己见
33、。(3 )展示两张图。师:加入你是一棵树,你会选择森林中的树还是行道树?在一次海峡两岸作家研讨会上有一位记者这样问张晓风:“如果有机会去大陆,而且可以选择生命中三天别样的人生,你会选择怎样度过。 ”她略有所思的回答道:“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棵行道树。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二、走进作者:张晓风,著名散文家,她生于 1941 年。早在 1977 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十大散文家”之一。在其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做序,称赞她的笔风为“亦秀亦豪” , “腕挟风雷” ,也就是称赞张晓风的文笔既让人觉得秀
34、美秀气,又让人觉得很豪放。三、整体感知1、这是一列()的行道树。行道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恰当的词语形容。 明确:孤独寂寞,没有人理解,无私奉献等。2、文章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明确:(1)行道树与森林同伴的对比。(2)行道树与城市之夜中人们生 活的对比。3、通过以上两组对比,我们更能够感受到行道树体现了什么精神?思想状态:深沉、自豪、快乐四、赏析语言:1、文中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1 ) “堕落”是什么意思呢?(2)句中的堕落指的是“从到” 。(3 )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堕落是指思想和行为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
35、原始森林是他们的天堂,马路边使他们的地狱,现在他们主动地“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 ,从“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走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来解读堕落的。2、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老师点拨:因为城市充满烟尘,是在令人悲凉,行道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这种“悲凉” ,因此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点缀”付出了那么多,奉献了那么多,到最后却依然不被理解,在他们的生活中我们行道树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这是多么的悲哀啊。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3、课文中写到“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忧愁什么?快乐什
36、么?明确: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明确:“列”不能用 “棵” 、 “排” 、 “行”等词语替换, “棵”代表的是个人,而列代表的是整体,个人的奉献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想行道树一样发挥集体奉献的精神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化的,芜杂的,老师做到善于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并时刻告诉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五、合作探究1、课文中写到“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 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六、拓展练习1、在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的人或物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呢?七、课文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行道树一课,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力量,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