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917913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2012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黑龙江 2012 年自考应用心理学(独本)“犯罪心理学”考试大纲(二)逃避打击心理 (三)满足心理 (四)得意心理 (五)悔过心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状态概述 (二)犯罪心理状态的一般特点 (三)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四)犯罪决意的形成 (五)中止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六)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2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不同经历的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七)犯罪人在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1恐惧心理 2逃避打击心理 3满足心理 4得意心理 5悔过心理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 心理状态的含义 22心理状

2、态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区别与联系 3犯罪心理状态的一般特点 (1)情境性 (2)外露性 (3)迁移性 4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5犯罪决意的形成 (1)机会犯罪决意 (2)激情犯罪决意 (3)预谋犯罪决意 6犯罪行动目的的确定和犯罪动机的取舍 7决意犯罪人延缓甚至放弃、中止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8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9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0不同经历的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二)领会 1犯罪人在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2恐惧心理 3逃避打击心理 4满足心理 5得意心理 11 6悔过心理 (三)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激情犯罪的特征 第七章 犯罪人在诉讼过程中

3、的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中的心理状态,领会3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理解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理解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中的心理状态,难点是犯罪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中的心理 (一)孤独心理 (二)紧张心理 (三)压抑心理 (四)抵触心理 (五)悔恨心理 (六)绝望心理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典型心理特点 (二)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 第三节 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一)影响被告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二)被告人在不同审判阶段中的心理状

4、态 1 被告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 被告人在法庭调查与辩论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反应. 三、考核知识点 (一)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中的心理 1孤独心理 2紧张心理 3压抑心理 4抵触心理 5悔恨心理 6绝望心理 4(二)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 (三)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典型心理特点 1畏罪心理 2侥幸心理 3恐慌心理 4抗拒心理 5戒备心理 (四)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 1试探摸底阶段 2对抗相持阶段 12 3动摇反复阶段 4供述罪行阶段 (五)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1影响被告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2被告人在不同审判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3 被告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4 被

5、告人在法庭调查与辩论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反应. 5 宣判时的心理状态 6 宣判后的心理状态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犯罪嫌疑人在羁押中的心理 (1)孤独心理 (2)紧张心理 (3)压抑心理 (4)抵触心理 (5)悔恨心理 (6)绝望心理 2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典型心理特点 3畏罪心理 4侥幸心理 5恐慌心理 6抗拒心理 7戒备心理 5(二)领会 1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变化 (1)试探摸底阶段 (2)对抗相持阶段 (3)动摇反复阶段 (4)供述罪行阶段 2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 3影响被告人心理活动的因素 4被告人在不同审判阶段中的心理状态 5开庭时心理状态 6法庭调查与辩论过程中

6、的心理状态 7 被告人在法庭调查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8 被告人在法庭调查与辩论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反应. 9 宣判时的心理状态 10。宣判后的心理状态 (三)应用 结合案例分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典型心理特点= 第八章 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3 学习本章应理解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状态,领会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的状态,理解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 (二)成年人犯罪心理 (三)老年6人犯罪心理 第二节 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 (一)女性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二)女性犯罪心理的发展演变 (三)女性犯罪的一般心理特

7、点 (四)女性犯罪心理的预防 第三节 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一)初犯的心理 (二)惯犯的心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1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 2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趋势 3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4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5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二)成年人犯罪心理 1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2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特点 3成年人犯罪心理的预防 (三)老年人犯罪心理 1老年人犯罪心理的产生 2老年人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 3老年人犯罪心理的预防 (四)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 1女性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2女性犯罪心理的发展演变 3被动性是女性犯罪的基本心理特征 4现代社会女性犯罪的主动性日益明显

8、 5女性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6女性犯罪心理的预防 (五)不同经历犯罪人的心理 1初犯的心理 2惯犯的心理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71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2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 14 (1)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趋势 (2)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3)未成年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4)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3成年人犯罪心理 (1)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2)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特点 (3)成年人犯罪心理的预防 4老年人犯罪心理 (1)老年人犯罪心理的产生 (2)老年人犯罪心理的基本特征 (3)老年人犯罪心理的预防 5不同性别犯罪人的心理 6女性犯罪的现状与趋势 7女性犯罪心理的发展演变 8被动性是女性犯

9、罪的基本心理特征 (1)女性具有被动的生理因素 (2)女性具有被动的社会因素 (二)领会 1女性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 2女性犯罪心理的预防 3初犯的心理 (1)初犯的心理学含义及类型 (2)初犯的心理特征 (3)初犯的行为特征 4惯犯的心理 (1)惯犯的心理学含义及主要类型 (2)惯犯的心理动型 (3)惯犯的心理特征 (4)惯犯的行为特征 (三)应8用 举例分析惯犯的心理特征 第九章 几种故意犯罪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和掌握几种故意犯罪的心理状态。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盗窃犯罪心理 (一)盗窃的类型 (二)盗窃犯对于犯罪实施地点的选择 (三)盗窃犯的心理特征 . 第二节 抢劫犯

10、罪心理 (一)抢劫犯罪的形成 (二)抢劫犯的心理特征 15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2犯罪心理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3犯罪心理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犯罪心理在犯罪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1宏观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商品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罚9不当罪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3)不良文化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4)价值失范与犯罪心理形成 (5)畸形消费与犯罪心理 2微观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2)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3)邻里环境与犯罪

11、心理形成 (4)职业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3内化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4内化过程 5犯罪心理特质 (1)利己性价值标准 (2)移情能力差 (3)罪责感缺失 (4)社会评价功能障碍 (5)攻击性强 (三) 犯罪心理的作用和发展 1犯罪心理的内在功能 2犯罪机遇 (1)犯罪机遇的作用 (2)犯罪机遇的基本特征 3犯罪心理的发展 (1)犯罪心理的恶性化发展 (2)犯罪心理的良性化发展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犯罪心理的基本观点 (1)犯罪心理是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矛盾及其运动发展的结果(2)犯罪心理是主体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3)犯罪心理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犯罪心理在犯

12、罪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而趋于巩固和10发展 2宏观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商品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罚不当罪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3)不良文化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4)价值失范与犯罪心理形成 (5)畸形消费与犯罪心理 6 3微观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1)家庭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2)学校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3)邻里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4)职业环境与犯罪心理形成 (二)领会 1内化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2内化过程 3犯罪心理特质 (1)利己性价值标准 (2)移情能力差 (3)罪责感缺失 (4)社会评价功能障碍 (5)攻击性强 4犯罪心理的作用和发展 5犯罪心理的作用 6犯罪心理

13、的内在功能 7犯罪机遇 (1)犯罪机遇的作用 (2)犯罪机遇的基本特征 8犯罪心理的发展 (1)犯罪心理的恶性化发展 (2)犯罪心理的良性化发展 (三)应用 1举例阐述如何防止犯罪的恶性化发展 2举例阐述当前社会环境中容易导致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11第四章 犯罪心理人的心理过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犯罪人的认识过程,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领会犯罪人认识结构的倾向性,理解犯罪人的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犯罪人的认识过程,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难点是犯罪人的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犯罪人的认识过程 (一)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二)犯罪人认

14、识结构的倾向性 第二节 犯罪人的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的心理学含义 (二)情绪、情感与违法犯罪 (三)应激反应与犯罪 (四)激情犯罪的特点 第三节 犯罪人的意志过程 (一)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7 (二)犯罪人的意志过程 三、考核知识点 (一)犯罪人的认识过程 1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2犯罪人认识结构的倾向性 (1)犯罪人的世界观 (2)犯罪人的人生观 (3)犯罪人的道德观 (4)犯罪人的法制观 (二)犯罪人的情感过程 1情绪、情感的心理学含义 2情绪、情感与违法犯罪 3消极情绪的积累可能导致犯罪的爆发 4激情暴怒下12的犯罪 5应激反应与犯罪 6激情犯罪的特点 (三) 犯罪人的意志过

15、程 1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2犯罪人的意志过程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情绪、情感的心理学含义 2情绪、情感与违法犯罪 3犯罪人认识结构的倾向性 (1)犯罪人的世界观 (2)犯罪人的人生观 (3)犯罪人的道德观 (4)犯罪人的法制观 (二)领会 1犯罪人的认识过程 2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3犯罪人的情感过程 4消极情绪的积累可能导致犯罪的爆发 5激情暴怒下的犯罪 6应激反应与犯罪 7激情犯罪的特点 8犯罪人的意志过程 9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 (三)应用 1结合司法案例分析激情犯罪的特点 2结合司法案例分析认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第五章 犯罪人的个性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

16、理解犯罪人的个性,认识个性与犯罪的关系,领会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理解犯8 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认识个性与犯罪的关系,难点是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 二、课程内容 13第一节 个性与犯罪 (一)个性概述 (二)个性的特征 (三)个性与犯罪 第二节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与犯罪 (二) “需要层次”理论与犯罪需要 (三) 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四)动机与犯罪 (五)犯罪动机及其形成 第三节 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气质与犯罪 (二)性格与犯罪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个性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个性与犯罪 (三)需要与犯罪 (四) 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五)动机与犯罪 (六)犯罪

17、动机 1犯罪动机的形成 2犯罪动机的类型 3犯罪动机的特征 (七)关于犯罪动机斗争。 (八)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九)性格与犯罪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个性的含义极其特征 2个性与犯罪的关系 3需要与犯罪 (1)需要是主体思想与活动的基本动力 (2) “需要层次”理论与犯罪需要 4犯罪形态分为以下五种: 14(1)生理需要驱动型犯罪 (2)安全需要驱动型犯罪 (3)归属和爱的需要驱动型犯罪 (4)尊重需要驱动型犯罪 (5)自我实现需要驱动型犯罪 5犯罪人的需要特征 (1)个人需要无限度恶性膨胀,占有欲强烈 9 (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的地位 6犯罪动机的含义 7犯罪动机的形成

18、 (1)犯罪主体的某种不合理需要是其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 (2) “情境因素”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必要条件。 (3)犯罪主题心理现象中的诸种不良因素,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8犯罪动机的类型 (1)根据动机的结合程度,有简单的犯罪动机与复杂的情况 (2)根据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有直接的犯罪动机与间接的犯罪动机之分 (3)根据动机作用的大小,有主导的犯罪动机与辅助的犯罪动机之分 (4)根据动机产生的时间长短,有突发的犯罪动机与预谋的犯罪动机之分 9犯罪动机的特征 (1)犯罪动机的原发动力性 (2)犯罪动机的内隐性 (3)犯罪动机的实践性 (二)领会 1气质与犯罪 152气质与犯罪的关系

19、(1) 不同的气质类型会带来犯罪类型和方式的差别 (2) 不同的气质类型回影响犯罪心理行为的特点的差别 3 犯罪人性格的形成 4犯罪人性格的特征及其强化 (三)应用 举例说明犯罪动机的形成 第六章 与犯罪相关联的心理状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与犯罪相关联的心理状态,领会犯罪心理状态的一般特点,理解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难点是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心理状态概述 (一)心理状态是心理现象的中间范畴 (二)犯罪心理状态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犯罪人在犯罪前的心理状态 (一)犯罪决意的形成 (二)犯罪行动目的

20、的确定和犯罪动机的取舍 (三)犯罪行为方式和手段的选择 . 第三节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一)犯罪16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三)不同经历的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第四节 犯罪人在犯罪后的心理状态 (一)恐惧心理 10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 (一)诈骗犯的心理历程 (二)诈骗犯的心理特征 第四节 杀人犯罪心理 (一)故意杀人犯罪的特点 (二)故意杀人犯罪心理的成因 (三)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第五节 强奸犯罪心理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二)

21、强奸犯罪心理的成因 (三)强奸犯的心理特征 第六节 贪污受贿犯罪心理 (一)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的成因 (二)贪污受贿犯的心理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一) 盗窃犯罪心理 1盗窃的类型 172盗窃犯对于犯罪实施地点的选择 3盗窃犯的心理特征 (二)抢劫犯罪心理 1抢劫犯罪的形成 2抢劫犯罪的心理特征 (三)诈骗犯罪心理 1诈骗犯的心理历程 2诈骗犯的心理特征 (四)故意杀人犯罪的特点 1故意杀人犯罪心理的成因 2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五) 强奸犯罪心理 1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2强奸犯罪心理的成因 3强奸犯的心理特征 (六)贪污受贿犯罪心理 1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的成因 2贪污受贿犯的心理特征 四、考核要求

22、 (一) 识记 1盗窃犯罪心理 (1)盗窃的类型 (2)盗窃犯对于犯罪实施地点的选择 (3)盗窃犯的心理特征 2抢劫犯罪心理 (1)抢劫犯罪的形成 (2)抢劫犯的心理特征 16 3诈骗犯罪心理 4诈骗犯的心理历程 (1)准备期 (2)接触期 (3)行骗期 (4)逃避期 5诈骗犯的心理特征 (二)领会 1杀人犯罪心理 (1)故意杀人犯罪的特点 (2)故意杀人犯罪心理的成因 (3)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2强奸犯罪心理 (1)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 (2)强奸犯罪心理的成因 18(3)强奸犯的心理特征 3贪污受贿犯罪心理 4贪污受贿犯罪心理的成因 5贪污受贿犯的心理特征 (三)应用 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贪污

23、受贿犯罪心理的成因 第十章 过失犯罪心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过失犯罪心理的界定、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了解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及过失犯罪形成原因的理论,了解过?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本章的重点是过失犯罪心理的界定,难点是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过失犯罪心理 (一)过失犯罪心理的界定 (二)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的形成 (一)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 (二)关于过失犯罪形成原因的理论 (三)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第三节 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一)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因素 (二)过失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三)过失

24、犯罪人的情绪个感情特征 (四)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五)无过失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 (六)19过失犯罪人的性格 三、考核知识点 17 (一)过失犯罪心理 1过失犯罪心理的界定 2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3过失犯罪心理的形成 4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 5关于过失犯罪形成原因的理论 6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 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1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因素 2过失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1)较低或过高的认知水平 (2)错误的知觉 (3)不良的注意品质 (4)态度对过失犯罪行为的影响 3过失犯罪人的情绪个感情特征 4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5无过失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 6过失犯罪人的性格 四、

25、考核要求 (一)识记 1过失犯罪心理 2过失犯罪心理的界定 3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 4过失犯罪心理的形成 5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 6关于过失犯罪形成原因的理论 7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8过失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9过失犯罪人的生理因素 10过失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1)较低或过高的20认知水平 (2)错误的知觉 (3)不良的注意品质 (4)态度对过失犯罪行为的影响 (二)领会 1过失犯罪人的情绪个感情特征 2过失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3无过失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 4过失犯罪人的性格 (三)应用 举例分析态度对过失犯罪行为的影响 第十一章 变态心理与犯罪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8 学习本章的目

26、的是了解变态心理的含义、标准及变态心理的原因;了解变态人格及其与犯罪 的关系;领会智力障碍与精神异常与违法侵害行为。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变态心理的含义、标准及变态心理的原因,难点是变态人格与犯罪。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变态心理概述 (一)变态心理的含义 (二)判断变态心理的标准 (三)变态心理的原因 (四)变态心理与社会治安 第二节 变态人格与犯罪 (一)变态人格概述 21(二)变态人格的类型与犯罪 (三)性变态人格与犯罪 (四)变态人格犯罪与正常犯罪行为的区别 第三节 智力障碍与犯罪 (一)智力障碍的含义及其等级划分 (二)智力障碍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三)智力障碍与犯罪 第四节 精神异常与

27、违法侵害行为 (一)精神异常者的心理障碍 (二)精神异常的类型与侵害行为 (三)精神异常者违法侵害行为的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一)变态心理的概述 1变态心理的含义 2判断变态心理的标准 3变态心理的原因 (1)医学解释 (2)心理学解释 (3)社会学解释 4变态心理与社会治安 (二)变态人格与犯罪 1变态人格概述 2变态人格的类型与犯罪 (1)反社会型变态人格 (2)偏执型变态人格 (3)情感型变态人格 (4)衰弱型变态人格 (5)爆发型变态人格 (6)分裂型变态人格 (7)怪癖型变态人格 3性变态人格与犯罪 (1)同性恋 (2)异性癖 19 (3)异装癖 22(4)露阴癖 (5)摩擦癖 4

28、变态人格犯罪与正常犯罪行为的区别 (三)智读者居 力障碍与犯罪 1智力障碍的含义及其等级划分 (1)智力障碍的含义 (2)智力障碍程度等级 2智力障碍者的梦轩阁 心理与行为特征 (1)动机低落 (2)行为问题 3智力障碍与犯罪 (四)精神异常与违法侵害行为 1精神异常者的心理障碍 (1)感知障碍 (2)思维障碍 (3)情感障碍 (4)意识障碍 (5)意志障碍 2精神异常的类型与侵害行为 (1)精神分裂症 (2)躁狂抑郁性精神异常 (3)反应性精神异常 (4)癫痫性精神异常 3精神异常者违法侵害行为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一)识记 1变态心理的含义 2判断变态心理的标准 3变态心理的原因 (1)医学解释 (2)心理学解释 (3)社会学解释 4变态心理与社会治安 5变态人格与犯罪 6变态人格概述 7变态人格的类型与犯罪 (1)反社会型变态人格 23(2)偏执型变态人格 (3)情感型变态人格 (4)衰弱型变态人格 (5)爆发型变态人格 (6)分裂型变态人格 (7)怪癖型变态人格 20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您的在线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