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典婚礼结.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791304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婚礼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典婚礼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典婚礼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典婚礼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典婚礼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典婚礼结“一袭洁白的婚纱,踏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教堂,飘渺的裙摆像嘴角飞扬,见证曾今的诺言,也见证一生的幸福。 ”这是每个女孩都曾拥有的甜甜的梦,充斥着对生活无限的向往。婚纱很美丽,很烂漫;教堂很古老,很神圣。这种现代的婚礼确实引人入胜,但我却有种古典婚礼的情节。记得高中时宿舍密友晚上私聊,她问我:“将来结婚要坐轿子还是坐车?”我毫不犹豫的说:“车以后有的是机会坐,我要坐轿子。 ”说到这个问题,少女们总是有点羞涩,虽然答案很幼稚,但这是我心中所期盼的婚礼,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将它践行。我来自福建泰宁,这是个美丽的地方,美得让人忘记了归途。同时,这也是个偏僻的地方,它如一颗被镶在群山中的珍珠,即使

2、群山环绕,也遮不住她耀眼的光芒。正因为群山环抱,让她古韵犹存。泰宁的婚礼习俗依然沿袭,成为婚俗史上的“活化石” 。原来的婚姻对于女人来说,那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因此繁复的婚礼流程已不觉繁复,这人生中仅有一次的大事怎能草率了之呢!从小就目睹了多场婚礼,感受着那喜庆的氛围。在泰宁,一场古典式婚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仪式:议婚、订婚、纳彩、请期、迎亲、拜堂、回门等。(一) 议婚在议婚之前,男女双方必须必须经过初步的相识,再由媒人说和。也有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再由媒人与双方家庭周旋。所谓的议婚,即是商议婚礼,这商议不仅与在世的亲人商议,还必须得到祖宗的同意,或者得到神的祝福。如,媒人将女方用红纸书写好

3、的“年庚” (出生年、月、日、时)交由南方放于神龛上压置 7 天,这就是为了征求祖宗神灵的意见。如果这七天没有发生设么意外,婚姻关系即初步定局。原来还有很多家庭请算命先生对照双方的“八字”看两人是否有缘分,能否共结连理。如果“年庚”在压制过程中发生意外或者其中一方悔婚, “年庚”必须重新交给女方。女方在没有拿回“年庚”之前,是不能擅自许配其他人家的,否则是要遭人唾骂的。(二) 订盟(订婚)经过议婚,婚姻关系初步确定。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 “养女不防老” ,还有人常说“女儿就是为别人家养的” 。这订婚呢,就是定下男方应给女方的聘金、酒礼、妆奁等,然后将这些具体物件的数量记在红

4、纸上,称为礼单。礼单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但至少收到了一些礼金。我还真不喜欢这一仪式,感觉像在“卖女儿” 。(三) 纳彩(送彩礼帖)第三个仪式是纳彩,订婚之后,男女双方便选定日子请未来的儿媳妇或女婿登门,日子一般选在正月拜年的时候。男方先登女方的门。女方略备酒宴,请来至亲好友赴宴,以示隆重欢迎。然后,女方登男方家的门,男方家里亦置备酒宴热情接待。初登对方家门时,男方要准备些薄礼(或若干钱款)送给女方父母。男方告辞时,女方父母亦略备薄礼(或若干钱款)送给未来的女婿。女方登男方的家,则不需送礼。女方告辞时,男方家里要准备较丰厚的礼品(或若干钱款)送给女方。礼品主要包括各种

5、布匹、成衣、水果和干果。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男方送女方礼物主要以直接送钱款为主,钱款数目为数百元不等。此后,男女双方即自行相互走动。男方依照礼单上拟定的彩礼由媒人按步骤送去给女方家中。(四) 请期(送日子)正式结婚以前还要经过定亲。定亲分“明定”和“暗定”。“明定”时,女方要略备酒宴。“暗定”则不摆酒宴。不论是“明定”还是“暗定”,男方都要以数百元钱款相送。接下来是男方将选定的完婚时间写在红纸上,送至女方家中请他们过目。俗称“送日子”。经女方同意后,回给男方“允期”红贴。男女双方即着手准备婚嫁事宜。(五) 迎亲 拜堂“盖红绸,坐花轿,我羞答答,到郎家”在人们的视线里,已鲜见敲锣打鼓

6、吹唢呐、左摇右摆颠花轿的迎亲场景了,而这风俗在泰宁依旧沿袭着。迎亲是最好玩的一个仪式。但在迎亲之前,女方家中要举行婚宴,意为送别宴,婚宴时间为中午。女方婚宴完毕,男方即于当天夜里组织起迎亲队伍。迎亲队伍由一个叫着“背篮母”(泰宁方言称大篮子为“篮母”,“背篮母”不是说身上要背着一只大篮子,而是形象地比喻当天迎亲事宜皆由此人一揽子负责。)的人领头。“背篮母”的一般为新郎的姐夫或姑父,娘舅家的人不参加迎亲队伍。这样迎亲就开始了。1 上轿哭啼啼新娘在结婚的前几天就开始“哭嫁”,小时候表姐出嫁时,看见她一直抱着大姨在哭,而且房间里的很多大人都在流眼泪。那时的我感到既好奇很好笑。好奇是因为这样一个喜庆的

7、日子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哭哭啼啼的呢,好笑的是见过小孩哭鼻子,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大群的大人哭成这样。后来就明白了原来这是新娘表现对娘家的依依不舍。个人观点:“结婚并不是别离,高兴就把微笑挂在脸上,何必硬挤出眼泪来表现自己的不舍呢!”新娘的结婚礼服非常繁琐,在嫁衣的外面挂桂圆项链和护心镜,披“软嫁衣”(象征着凤冠霞帔)、套结婚喜鞋。盖上红盖头后,新娘的脚就不能再沾上娘家的尘土,要站在铺着红毯的米筛上,意为不将娘家的风水带走。待吉时一到,由舅舅抱到厅堂上“顿福”。顿福即离嫁,新娘在司仪的主持下拜别祖先、父母,接受父母送的十果(豆子、桂圆、花生、红枣等吉利的果子,意味着多子多福)。新娘上轿前,先由媒人

8、试坐“镇轿”,然后由舅舅抱满面泪痕的新娘入轿、锁轿,锁匙交给轿夫。记得有位小时候有位长辈跟我说:“你可不要得罪你舅舅,将来他可不抱你上花轿了”那时的我只知道哈哈笑。2 坐轿心忐忐喜轿队伍以燃得旺旺的两盏松明灯开路,擎高照(高灯笼)、手灯笼各一只,上贴红纸书写喜府的姓氏,后跟新娘的嫁妆和送亲队伍,最后才是喜轿和乐班。喜轿有讲究,轿前一张写着“令德来教”或“鸾凤和鸣”的红纸条封门,主要是为了“镇轿神”,避免“轿神”进轿侵犯新娘;轿后挂一面米筛、一面铜镜,插着三只神箭,也是驱邪之物。 坐轿途中新娘心里忐忑不安,因为轿夫常恶作剧地颠轿,直颠得新娘翻江倒海地想吐、软言苦苦哀求。行至半路要停轿十几分钟,这

9、个时候路人可以围轿讨新娘的果子吃,以求吉利。 喜轿到男家,嫁妆先进门,喜轿要在大门外“顿嫁”,等待拜堂吉时。顿嫁时轿子不能放地上,得停在一个倒盖着的、打谷子用的大斗上,意为所有的晦气邪气都被罩在斗里。这时,围观的孩童抢食新娘从轿中捧出的果子,为“抢新桔(吉)”。小时候,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把手伸进花轿向新娘讨果子吃了,有时还直接抢,小时候,总是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得到的“战果”最多。最开心的是就是可以抢到新娘脖子上挂的那串桂圆了,那象征着非常吉利。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抢到过。不过还是很开心,因为从未空手而回,强吧。 3 拜堂喜洋洋 在结婚的前三天,男方家便张灯结彩,办“起嫁酒宴”,款待亲友。 吉日早上,

10、新娘的裁缝登上高板凳,为新房挂门帘,意味着新娘新郎从此成家立业、内外有别了。裁缝边登楼梯边高声“骂彩”:“一步楼梯一步长,两步楼梯喜洋洋,三步楼梯生贵子,四步楼梯合家欢。” 挂帘礼毕,吉时一到,便要举行拜堂仪式。新娘入门之前,大厨师“拦门”,含一口酒水、一口盐水,朝门外喷去,取意为“久廷”;再高擎一只舅舅送的大公鸡“骂彩”:“手擎雄鸡似凤凰,凤凰尾巴高又长。高的比那千担米,长的胜过寿无疆”用刀划破鸡喉,在喜轿、大门槛上涂抹鸡血,以祭轿神、驱邪避晦,轿夫乘此连忙将喜轿抬入喜堂。 喜堂内早布置好喜案,喜案上供着一个蒙着猪油网的大猪头,喜案下摆着一面米筛、一个米斗(合称七星斗),寓意为盼望今后家庭富

11、裕、不缺油米。然后轿夫揭去封轿的红纸条,开轿。随后媒人或舅舅抱新娘出轿,站在备好的红毯上,在司仪的主持下与新郎拜堂成亲。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新娘赖着不肯下轿,我就亲眼见过这么一场景,那新娘待在轿子里无论几个红包进去,他就是不出来,外面的人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不肯出来,最后那南方的舅舅又给了个红包,那新娘才扭捏的下来,太搞笑了。知道了吧,这赖啊,纯粹就是为了下轿包。当然还有人说是为了体现矜持,不过我觉得前者为重吧。拜过堂,新郎先入洞房,新娘与童男童女扛“七星斗”步入新房,将“七星斗”放在床下。床褥上已撒上红枣、花生、桂圆、豆子(谐音“早生贵子”),新娘脱去“软嫁衣”和桂圆项链,(有时

12、可能在路上已经被抢了。)接受男方家亲友的祝福,婚礼乃告完成,可以开始酒宴。 酒宴时,一对新人坐在最上首,但他们只能吃前四道菜,后面的菜要夹起作为“洗尿(布)丸”送给新娘的母亲,以感谢母亲养育女儿之恩。入夜,接嫁婆炖一只“同心鸡”(即圆鸡)、一只猪心让新郎新娘吃,寄望夫妻同心同德。在这里还有一个值得说的就是新房了。新房的布置时很讲究的。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床的布置也就更加的讲究了。比如撒红枣(早)、花生(生)、桂元(贵子)于床上,意寓着早生贵子。还有让一些小男孩到新床上先睡一晚,意寓着生个男孩。记得我弟曾今就去干过这活,挺有意思的。闹洞房有是一件有趣的事,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

13、发” ,好像有的地方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六) 回门婚后第三天,新郎携礼品,和新娘一起回女方看望岳父岳母,“吃三朝“(吃午饭),至此,结婚的过程才全部结束。 这古典结婚的流程差不多就这么多了,虽然复杂,但是在繁忙中收获的是喜悦。而这花费当然也是不菲的,难怪在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夫人要拿韩子奇的一块玉去完成她儿子的婚礼了。所以儿女的婚礼总是父母心中一块大石头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八零后的我们已经或者已经快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婚姻幸福与否虽然与婚礼方式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一场特别的婚礼将成为夫妻永远甜蜜的回忆,而且是永远的共同话题。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在我的观念中,人生的婚礼仍然只有一次,或者人们认为第一次永远只有一次,所以,将来的我应该会努力争取自己所想要的婚礼方式,争取自己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