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初探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多样化,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也随之扩大,风险管理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金融企业市场竞争力及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和核心。信贷业务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因此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尤其是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控制信贷风险,保障经营安全,进而促进整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粗浅探讨。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由于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管理的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逐步得到加强,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逐
2、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风险监测关口逐步前移,风险拨备逐年增加,抵御风险能力得到提高,不良贷款持续双降。但是,从整体来看,距离改革确定的目标,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普遍风险管理意识滞后,缺乏应有的定位,未能树立“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对市场风险缺乏对市场利率、资金价格及时了解、分析、预测的机制和能力。对政策风险缺乏专门的政策研究部门,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应对敏感度不高,贷款退出机制难以及时到位。同时,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还有差距,一些基层人员或
3、业务人员往往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不能正确地识别风险,不能准确地评估风险,一提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就感到恐惧,简单地认为少发展业务就可以控制风险,通过否定业务逃避承担风险,使很多该发展的业务发展不了,反而降低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一是制度框架存在缺陷。风险管理部门职责分散,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员未有效发挥作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某些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价,内部审计部门权威性不强。二是一些制度本身存在问题。有的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风险点的规定存在遗漏;有的更新迟缓,未能与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有的制度之间缺乏衔接,甚至相互矛盾。三是
4、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权责不对称。在贷款出现问题时,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责任,人人负责的同时,又人人不负责,责任追究乏力。同时,实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往往激励不足、约束过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员的积极能动性。四是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与贷前决策相比,贷后管理和事后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信贷业务发生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便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在与客户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信息不对称和地位的变化使得贷后管理难度加大。(三)化解信贷风险成效有限。一是贷款清收方式单一。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回收,更多的是借助人情催收,一旦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信用社往往束手无策,常常以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但冗长
5、的法律诉讼程序经常使信用社失去了收回贷款的最佳时机。二是法院执行不力。以某联社为例,该联社 2009 年共向法院起诉 335 笔,标的额金额 5560 万元;但全年通过诉讼仅收回现金 1530 万元,占标的额的 27.51%。三是不良贷款前清后冒现象严重。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多是通过大量核销不良贷款、大幅增加贷款,以此来消化不良贷款、稀释不良贷款比例来实现的,实际增量贷款的质量仍然是个突出问题。(四)信贷员素质亟待提高。一些信贷员综合素质较低,业务能力较差,专业素质较低,不能充分运用风险科技支撑系统,加之缺乏系统专业培训,未能在风险的“第一道”关口担当起把关的职责。不少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6、缺乏,有章不循、麻痹大意较为普遍,致使冒名贷款等违规贷款屡禁不止,违规经营、越权操作时有发生,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积弊未得到根除。还有少数员工钻制度法规空子,违法乱纪,道德风险突出,案件高发造成大量的资产损失。而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管理薄弱,对违规违纪行为处置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违规违纪行为。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一)主观原因。一是尚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运转不规范,风险政策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未能良好分离,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二是人员因素导致的风险。由于员工违法违规操作、工作疏忽、操作失误或员工自身能力与岗位任
7、职要求不符等原因,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造成损失。三是内部程序因素导致风险。由于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匹配,导致操作或执行困难,出现风险控制盲点。(二)客观原因。一是由于历史体制形成的信贷风险。农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门、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不良资产归入、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和归并转嫁给农村信用社大额不良资产。市属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造成大量贷款债务大部分被悬空,金融风险剧增。二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操作风险。三是由于法律法规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或有效性发挥受阻,使得一些营私舞弊的不良行为得以滋生,而产生风险。四是良好的信用环境未能形成,一些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债行为未
8、得到有效遏制和打击。(三)技术原因。一是技术缺失。由于业务相关技术的欠缺,引起产品瑕疵,一些工作人员因判断失误,采取了不正确的交易策略或操作失误而产生操作风险。二是系统缺陷。由于外部系统或内部系统安全性不够,而被计算机病毒袭击、黑客袭击、非法用户登陆等等,导致群户资料泄密等操作风险。三是计量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运用比较滞后,没有开发和应用各项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不能科学地计量风险。三、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坚持为“三农”服务经营方向的前提下,适应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的需要,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或在确保一定收益的前提下,实现风
9、险最小化。因此,风险管理其实质是一种机制。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确定管理目标,提升管理理念。一是要牢固树立“审慎、规范、稳健”的信贷工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信贷风险监控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把“盈利能力最大化和风险隐患最小化”视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评判标准。二是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以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业务发展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根本任务,没有发展本身就是风险。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
10、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三是从政策把握上打造“风险防范”的第一关口。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特点,明确本单位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切实可行地来指导本单位信贷业务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整合业务流程,完善管理制度。一是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做到“业务产品标准化、业务流程程序化,规章制度规范化,风险控制信息化”,使业务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得到风险控制,在业务流程中就把风险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操作岗位,使风险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二是要定期评估现有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对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及管理需要的,必须及时进行修订。在制度修订过程中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
11、尊重实际。三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制度。从每一个产品、每一笔业务模拟利润的角度,建立与信贷风险控制相对称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信贷存量和增量可实行量化考核,设置万元含量工资收入计价,并辅之以风险管理指标,在高于其他人员收入的基础上计提一定比例的风险金实行激励。同时,对违反规章的任何人都应及时亮红灯、按章处罚;对屡查屡犯的要从重处罚,发挥警示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信贷业务发展、安全和效益的协调。(三)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内控机制。一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势推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各级领导要深入实际,加强调研,明确质量要求及责任人,把握每一个重要阶段和重要环节,全程跟踪,定期督查。二要加强对贷前、
12、贷时、贷后过程的监督。要把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基础环节,以此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要把贷时审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做到限制性条款、管理要求、抵(质)押等担保手续办理“三落实,三到位”;要把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强化后续管理。三要建立信贷业务从业人员责任档案。按主任(行长)、分管主任(行长)、信贷管理和客户业务部门负责人、经办人员建立分层责任档案,以数据库的方式全程记录信贷业务条线干部员工的履职情况、金融监管部门和信贷条线管理部门等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信贷业务从业人员是否称职和评级的考量标准。四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建
13、设,逐步完善合规管理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公司客户内部评级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满足对主要风险的监测、计量和定量分析的需求,实现对主要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六要摸清家底,实行风险补偿机制。区别不同风险对症下药,一笔一策,一企一策,以经济、法律等手段化解风险。对事实损失明确责任,进行核销;对可能形成的隐性风险,及时进行预防式退出;对未来风险在强化管理和防范的同时,加大拨备和损失计提进行防范,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定健康发展。(四)强化客户管理,提升整体约束力。一要强化授信。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
14、授信额度。对授信额度较大、风险度较高的集团客户要实施现场监管,逐户进行调查并详细分析,对发现的风险信息要及时提出风险防控的措施和管理要求,确保全面揭示和控制风险。二要加强授权。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如资金业务市场变化较快,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操作人员水平“因人授权”;信贷业务,可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因客授权”,对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三要整体监控。对现有存量集团客户的关联企业进行摸底,从严控制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保证担保比重,防止独家包、垒大户,避免过度授信。四要调优结构。在对农民的生产、建房、消费等其他合理资金需求全力予以支持的基础上,认真探索支持中小企业
15、的措施、办法,创新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使之成为新的信贷增长点。(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一是以思想工作为切入点,提高信贷员责任意识。要加强沟通,做深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相融氛围,激发干部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二是要以培训工作为突破口,提升信贷员业务素质。根据信贷管理要求和每个岗位在信贷管理中的不同职责,拟订信贷人员分层次的中长期目标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以及每期培训要求,引导信贷人员学制度、学业务、学政策、学法律,并将培训与上岗、任职、晋升和奖惩相紧密结合,提高信贷人员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三要以人本管理为主抓手,激励
16、信贷员成才。积极为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优、学历层次高、年轻有朝气、富有进取心的员工,搭台子、交任务、压担子,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环境与氛围。四是要面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一部分急需的管理型和专业性人才,充实信贷队伍,提升风险管理层次。(六)加强检查审计,建立监督机制。一要加大外部检查审计和内部自查稽核的工作力度,形成内外部结合、企业内部互相制衡的监督机制。二要扩大风险预警范围,指导基层单位识别和运用风险信号,逐步实现对信贷客户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警。三要加大检查力度,通过采取“临时检查”、“飞行检查”、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等形式,提高检查的频率、广度、深度和质量。四要完善报告制度。分支机构如发生重大信贷风险事件,相关责任人应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同时报告上级风险管理部门和本级机构负责人。风险管理部门应每年向理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为理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提供依据。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