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执行力,提升基础管理重钢虽然有着百年的光荣历史,承载了中华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但当前受各种因素困扰,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钢铁主业持续严重亏损,销售疲软、销量售价双双下滑,资金压力异常严峻,年息超过 20 亿,重点项目推进难度大、进度慢,从民族危亡时期走过来的百年重钢再次站在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上。这里面有宏观经济形势的原因,钢铁行业当前以最高的产量,最低的利润率进入了十二五,各大钢铁企业从微利时代走到了亏损的边缘,当供大于求成为常态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大势所趋。而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二个方面的竞争力尤为重要:一个是市场,一个是现场。但即使先不谈外部市场因素,由于快速发展、环境变化、
2、人员结构变化等原因,重钢内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在市场面前竞争力不足。首先,虽然新重钢流程先进、设备一流,但各项指标在行业比却算不上先进,一方面是设备运转率低、产品合格率低、工序能耗高、吨钢能耗高等带来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却由于物流成本、质量成本、事故成本、吨钢人工等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导致重钢的产品缺乏有力的竞争。其次,由于重钢搬迁后,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人员结构存在断层,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尚未被熟练掌握,大量新人对老重钢一次次战胜几乎不可能击败的困难,艰苦奋斗、顽强生存的企业文化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了凝聚力,而在管理方面,新重钢还没完全适应从 10 万人锐减到 2 万人左右,从 1
3、00 万吨钢的规模剧增到 650 万吨钢规模,甚至连所在地也从重庆城区搬迁到了长寿区,远离城区,人员管理难度剧增,在管理制度上却还是延续老的管理模式,虽然也推进了一些作业长、一级管理等全新的管理理念,但还缺乏真正的执行,只是学到了皮毛、外表,内里仍是继续原来的思维模式。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重钢注重了规模效益。规模效益的快速显现掩盖了管理的粗放,使企业忽视了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建设;在市场竞争进入微利时代后,钢铁企业追求生产经营的转型势在必然。由追求产量扩张,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经营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约化经营转变成为企业的方向。而企业内部的管理则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现场,回归到现场竞争力的提升。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沙钢等民企仍有利润空间,这也正反映了重钢等国企在内部生产、管理还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