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NA 标记:以两种或多种易于区别的形式存在的 DNA 序列,可在遗传图、物理图或整合图谱中用作位置标记。DNA 标记辅助育种:是借助(分子)遗传标记信息选择种用个体。DNA 指纹: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权鉴定,同人体核 DNA 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 指纹“。闭锁群育种方法:利用长期不从群外引进种畜的群体继带选育方法。标记辅助 BLUP 选择:是基于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模型下的线性模型的具体应用,是常规BLUP 方法的扩展,亦称 MAS 和 BLUP 综合选择法标记辅助保种:就是利用与目标基因有紧密
2、连锁的 DNA 标记,对目标基因在保种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进行跟踪,通过有意识地选留而加以保护,使之不因遗传漂变而丢失。标记辅助导出:将供体群中少数优良目的基因(QTL) 导出到受体群 ,MAS 既可用于跟踪鉴别目的基因,又可加速受体基因组( 背景基因) 的恢复标记辅助导入:将供体群中少数优良目的基因(QTL) 导入到受体群 ,MAS 既可用于跟踪鉴别目的基因,又可加速受体基因组( 背景基因) 的恢复标记辅助选择:是指与特定的数量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为工具,以标记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对该数量性状进行选择,以在育种中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标记辅助预测:在动物育种过程中,借助标记信息对个体育种值作预测,一般
3、结合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方法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缺少部分杂交组合的双列杂交。测定站测定: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的牧场,一定时间内测定。测交:定义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 场内测定:直接在各个种猪场内进行性能测定,且不要求在统一的时间内进行。超显性学说:假设等位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杂种生活力的提高来自杂合性本身,杂合越多,杂种优势越明显。纯系:由遗传上均一的纯结合个体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称。纯种:由两个基因型完全相同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种繁育: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
4、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育种方式。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单倍型: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进行共同遗传的多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单系:是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单向性选择: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到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生物类型朝向某一变异方向发展的选择方式。底交:非近交系的公畜与近交系的母畜交配叫底交。地方品种:又称原始品种。是在种种条件下经长期选育而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高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但生产力一般较差。顶交:近交系的公畜与非近交系的母畜交配叫顶交定型杂交:动物模型:在混合模型中若随
5、机效应包含所有个体的的加性遗传效应,则称为动物模型。独立淘汰法:为每一个目标性状规定一个最低选择标准,当候选个体在任何一个性状上的表现低于相应的标准时,即予淘汰的一种对多性状选择的方法。多基因:基因群中的各个基因称为多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在连锁分析中一个遗传标记多态性可提供的信息量的度量。它是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亲本为不同基因型的概率。二元杂交:两个不同品种进行杂交。繁育体系:有效地开展动物育种和杂交利用的一种组织体系,是由一系列育种和生产单位组成的繁殖群:同种在地理或空间上不连续的一群。所有雌雄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各繁殖群间在遗传、细胞学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反复选择法:是提高两杂交
6、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的方法。非加性效应:由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影响表型值的效应。非随机交配:个体选配和种群选配。分裂性选择:把一个群体中的极端变异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减少中间常态的选择。分子标记: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 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 DNA 片段。风土趋化:生物群迁移后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过程。父本杂种优势:杂种公畜在繁殖力上比纯种的强。父系印记:来自父亲的等位基因表达被抑制,而来自母系的被表达。改良时距:遗传进展从这一层次传递到另一层次所需要的时间。改良速度:单位时间内遗传进展的改进量。个体标号:在个体身上做
7、编号和标记。个体测定:对个体性能的测定和遗传能力作出评价。个体选配:人为的选择公母畜交配,而获得良种的方法。个体选择: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的选择方式。个体杂种优势:杂种仔畜本身呈现的优势。估计传递力:个体的一半估计育种传给下一代,在遗传评估上成为估计传递力。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估计育种重复率: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的平方称为估计育种重复率。固定杂交:杂交方式的种类,又称专一性杂交。过渡品种:有些品种虽然不完全符合培育品种,但比原始品种培育度要高,这样的品种称之。合并选择:结合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合成品系:两
8、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或品系杂交得到的品系。核心群:核心群是指根据育种目的按照一定的选种标准,选出的优秀群体,它的生产性能、品种特征等高于一般生产群,是育种的核心。核移植: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转入未受精去核的卵母细胞。后代杂种优势:即个体杂种优势。后裔测定: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后代。 (种公畜在畜群影响大,要求性高)候选回交:指两个种群杂交,所生杂种母畜再与两个种群之一杂交,所生的杂交后代不论公母一律作商品用。实质是一种二元杂交,另遗传研究中使用。基因组印记:由表观遗传修饰决定,来源与双亲的特异性表达基因。级近杂交:将两个品种杂交和重复回交使一个品种逐渐地接近或变为另一个品种的杂交方式。加性
9、效应:在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中,各基因独自产生的效应。家系选择:以家系为单位,根据家系平均值高低进行的选择。家系内选择:在每个家系内根据个体表型和家系均值的偏差进行选择的方法。家系指数:利用多种亲属信息估计得到的个体育种值。家畜行为学:研究家畜各种行为特征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家畜育种:是指提高畜禽品质,增加良种数量以及改进畜产品质量与扩大优质产品额的工作。间接选择:通过改良一个性状而另一个目标性状也能得到改良的选择方法。兼用品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用途的品种。交配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策略来安排公母畜的交配。矫正交配:同一性状上有不同的缺点,试图让这些相反的缺点让后代得到正常性状。近交衰退:近
10、交使繁殖性能、生理活动及与适应性相关的性状都降低的现象。近交速率:F=1/2Ne近交系:是指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一般 37.5%以上。近交系数:近交系数:是指个体通过双亲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基因的机会,也就是通过近交造成纯合基因型的百分率近交增量:近交速率。近交交配: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经济加权值:性状的育种值每改变一个单位时可望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对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的度量。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基础是多基因,表现为连续变异。经济杂交:商品性杂交,利用非加性效应和加性效应两方面的遗传变异。累积遗传进展:基因从顶层核心群流想底层商品层的过程。理想群体:公
11、母各半,随机交配,规模恒定,世代间不重叠,不存在选择,突变的群体。利润杂种优势:从互补性得来的好处称之。轮回杂交:杂交的各原始亲本品种轮流与各代杂种(母本)进行回交,以取得优良经济性状的杂交。母本杂种优势:母本杂交替换纯种母本时表现出来的优势。母系印记:母亲的等位基因不表达,而父亲的等位基因表达。目标性状:在育种中,希望通过选择而获得遗传改良的性状。培育品种:是指具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原理指导下,经过较系统人工选择育成的家畜品种。配合力:是指因交配组合不同表现了子代的差异,进而表明不同亲本间有不同的组合能力。配套系:专门化品系培育的基础上,以数组专门化品系为亲本,通过严格设计的杂交组合
12、实验将其中的一个相对较好的杂交组合选择出来作为最佳杂交模式。品系:品系是指同一品种中具有一定亲缘关系、共同优良特点、遗传稳定的类群。品系繁育:品系间杂交:品质选配:,是一种依据交配双方个体在生产性状、生物学特性、外貌,特别是遗传素质等诸方面对比情况,而进行选配的方式。品种:品种则指同种畜禽中差异显著的不同类群或基因型类群,同一个品种中的成员具有相同的来源、相同的适应性、相似的特征特性、遗传性稳定、较高的种用价值、一定的结构和一定的数量。品种登记:将符合品种标准和登记条件的个体给予登记。亲本杂种优势:父本杂种优势和母本杂种优势称之。亲缘系数: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亲缘
13、选配:依据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进行选配群体期望杂合度:世代间隔:世代间隔是指从上一代个体的某一发育阶段到下一代个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用留种个体出生时其父母的平均年龄来表示;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不同,它的变异是连续的,个体间表现差异只能用数量区别,如产奶量等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是一特定染色体片断,在基因组中占据一定区域,控制同一性状的一组微效多基因的基因簇,通常将这些基因座位。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定种群之间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体质:体质即身体素质,是指同生理机能相适应的体内外结构状况,它是外貌的内部结构,而通过外貌来体现。通用品
14、系:即可用做父系又可用作母系的品系。同胞测定: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全同胞或半同胞。同质交配:两个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品质之间的交配。物种: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系间杂交:系统保护:显形学说:有利于个体的等位基因为显性,不利于个体的为隐形。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数。信息性状:为估计目标性状育种值或综合育种值可提供信息的性状。性能测定:对测定群各个个体本身主要的性状进行度量,并对其遗传能力做出评估。性选择:同性个体为争取与异性交配而发生斗争,得到交配机会,从而又有利于竞争的性状可能得到发展。选配:选配则是指选择合适
15、的公母畜进行交配,以产生符合要求的后代。选择反应:选择反应是指选留种畜群所生后代某性状均值与同期畜群统一性状均 2 值之差,公式为 R=HS;选择强度:即标准化的选择差,也就是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公式为i=S/。选择指数:依据遗传力,表形方差,经济加权值,以及遗传相关,表形相关,制定的一个综合指标。选择指数法:驯化:驯化指人类在野生动物驯养过程中,经过长期饲养、选择和培育,使动物的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生产性能等发生根本性变化(遗传基础发生改变) ,完全丧失野性而依赖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过程。驯养:指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一般配合力: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种群以期它各种群杂交所获得的平均效果,其遗传
16、基础是基因的加性效应;一般品系:遗传进展:平均每年的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实现遗传力,是指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后代能得到的选择反应大小占比值,反映遗传力实质。实质遗传联系:遗传漂变: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遗传平衡学说:杂种优势不能用任何一种遗传原因解释,也不能用一种遗传因子说明。遗传趋势:参加遗传评估的所有种畜某性状的估计育种值按年度计算的平均数值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遗传相关:指在杂种群体表型间的相关性中,由基因型所产
17、生的相关性。遗传印记:由不同性别的亲本传给子代的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因甲基化失活引起不同表型的现象异质交配:两个不同或不似的个体品质之间的交配。引入杂交:以引 F1 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育成杂交: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客观因素确定的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不同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的方法。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育种值:一个基因的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阈性状:一类特
18、殊的有经济价值的性状,不完全等同于质量或数量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其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但是不服从孟德尔遗传定律.。原始品种:一般是较古老的品种,是驯化后,在长期放牧或家养条件下,未经严格人工选择的品种,很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远缘杂交:约束选择指数:杂交:杂交繁育:杂交繁育体系:杂交方式:按交配方法分为,固定杂交和轮回杂交;按种群类型分为,品种间杂交,品系间杂交,顶交。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杂种优势量:F1 的平均性能优于两亲本平均性能的部分。杂种优势率:指杂种群体均值超过两亲本群体均值部分占两亲本群体均值的百分率。终端父本:就是杂交出的品种最开始用的那个父本品种.就是为了产生这个品种第一个参与杂交的父本种群选配:研究与配个体所隶属的种群特性和配种关系,它是根据相配双方是属于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种群而进行的选配。专用品种:由于人们长期选择培育,品种的某些特性获得显著发展,从而能够专门生产某一种畜产品的品种。综合育种值:个体多个数量性状的育种值的加权总和。BLUP: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最宜选择指数:是在普通选择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对性状改进并施加某种限制,使一些性状按适当比例要求改进。质量性状: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的品种特征、外貌,如猪毛色,鸡冠形状等不连续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