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马克思(18181883),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
2、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
3、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也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容。 8、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完善了唯物
4、史观。,恩格斯(1820-1895),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为贫苦人民疾呼。标志着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 2、结识青年黑格尔派,接受黑格尔哲学思想。接触黑格尔哲学思想和青年黑格尔派,开始把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3、揭露英国社会状况,完成政治转变。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生活状态,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政论性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表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标志着恩格斯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4、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完成哲学上的转变。1844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
5、大纲,发表在德法年鉴上。考察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也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为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经济支柱,也为社会历史找到了经济支柱、生产基础及现实力量,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 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
6、部分),反杜林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 谈谈辩证法问题,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1、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机会主义滋生泛滥。 2、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为迎接未来革命在各方面做准备工作。 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成果。,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上错误,给杜林的思想以毁灭性打击; 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
7、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 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的统一; 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一)全书中心思想:恩格斯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及其联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以哲学、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学说。,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8、 (二)内容结构 反杜林论由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组成。 引论:扼要地叙述了三篇正文的主要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哲学: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捍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结构 政治经济学:批判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方法,从经济学方面清算杜林的小资产阶级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评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系统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彻底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着重说明人类将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9、反杜林论,三、节选内容讲解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一)主要内容对杜林的哲学体系从整体上和根本上进行批判。围绕着原则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揭露和批判杜林哲学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实质,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题解 1、分类:杜林把自己的哲学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世界模式(原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哲学体系相应地包括三部分:一般的世界模式论、自然哲学和关于人的学说。这三部分的内在逻辑是:原则在先,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二)题解:2、先验主义: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表现。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立场出发,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否认认
10、识的对象是物质世界,认为认识是一种主观自生的、不受物质决定的东西。其根本错误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1、原则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第90页) (1)原则是第二性的,是研究的结果; (2)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客观世界是思维原则的基础和来源; (3)只有原则去适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即原则只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时,它才是正确的。 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2、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第91页)
11、 (1)意识是不能脱离人和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意识的产生)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本质) (3)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为何能反映存在),反杜林论,第三部分:分类。先验主义 (三)主要问题 3、认识的矛盾运动过程(第92页) (1)人类的认识过程充满着无限和有限的矛盾。 第一,认识主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二,认识的客体中存在着无限与有限的矛盾; 第三,由于认识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矛盾的存在,具体的认识都是有限的,认识的发展却是无限的。 (2)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在人类无限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得到实现的,但是,这个矛盾永远不能完全解决和最终解决。 (3)认识过程中的矛盾
12、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现实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从批判杜林的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永恒真理”论入手,系统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及超历史、超阶级的道德观,深刻阐述了真理发展过程的辩证法和道德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二)题解 1、道德和法: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们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者的区别: (1)与政治的关系不一样。 (2)变化的特点不一样。 (3
13、)存在的时间不一样。 (4)存在的状态不一样。,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二)题解 2、永恒真理:在旧哲学中指具有终极和绝对意义的一成不变的真理。 杜林把“永恒真理”作为其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提出“永恒道德”的观点,恩格斯首先对之进行批判。,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三)主要问题 1、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第94页) (1)人的思维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真理性的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它的正确性受到时间和现实变化的影响。 (2)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是无止境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
14、终极真理。 (3)真理的发展是在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实现的。 (4)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以及真理战胜谬误,二者都是无限的过程,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 现实意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既坚持又发展。,反杜林论,第九部分 道德和法。永恒真理(节选) (三)主要问题 2、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第96-98页) (1)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道德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单一的、永恒不变的道德观念。对具有同样或差不多同样特点的经济关系来说,在道德论中会有某些相同的东西。如果经济关系变化了,道德理论必定发生变化。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
15、。第一,一定的道德论反映着一定的阶级意志和阶级利益;第二,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第三,道德是为一定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现实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一)主要内容恩格斯集中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平等观,概述了平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揭露了资产阶级平等观的内容和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观的实际内容和历史作用。 (二)题解 平等:作为一种观念和权利,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交换价值在上层建筑领域不同层次上的反映。作为政治口号,它同民主、自由博爱的口号一起,曾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中
16、起过积极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平等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三)主要问题 1、平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的平等观念。 (2)基督教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平等观念。 (3)资产阶级平等观及其实质。 (4)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产生。,反杜林论,第十部分 道德和法。平等(节选) (三)主要问题 2、无产阶级平等观念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消灭阶级。 (2)意义: 第一、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自发地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极端不满和革命意志。 第二、无产阶级利用资产阶级的平等口号,从中找到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用来作为发动工人反对资
17、本家的鼓动手段。,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自由问题上和错误观点,阐明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二)题解 自由和必然:反映人们的自觉活动和自然界、社会的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夸大意志的能动作用,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本原的东西;二是主张客观必然性是第一性的,把自由理解为对必然的被动反映和消极适应。,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三)主要问题 1、杜林对自由的理解 (1)自由是一个“合理的认识”和“本能的冲动”联成的一个“合力”,是认识和冲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平均值。(即自由与
18、客观必然性无关,是纯主观的东西。) (2)自由“只不过是按照先天的和后天的悟性对自觉动机的感受”,而这种动机总是受自然规律的“不可避免的强制”。(承认自由以自然规律起作用为前提,但完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际上否认了自由。),反杜林论,第十一部分 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节选) (三)主要问题 2、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第一,必然性是客观的、第一性的。 第二,必然是可以认识的。 第三,自由不仅是对必然的认识,而且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和对世界的支配。 (2)自由具有历史性。 第一,自由受到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发展进程的制约。 第二,人类对必然的认识和利用程度
19、是一个历史过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节选),德国古典哲学简介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主要包括: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费希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康德是创始人,黑格尔是集大成者,费尔巴哈是最后代表。德国古典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映在哲学中,就是康德的二元论、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主要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简介,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先验论者,不可知论者。长期在哥尼斯堡大学
20、任教。主要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元论),他又是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他断言意识之外存在着客体“自在之物”,但它是不可认识的。认识所能达到的是它刺激感官而产生的“现象”,由此世界分割为两部分:此岸,即现象世界;彼岸,即“自在之物”世界。前者属于科学知识的必然性领域,后者属于道德或意志的自由领域,二者统一于艺术作品中。,德国古典哲学简介,黑格尔(17701831),做过日报编辑,中学校长。1818年起任柏林大学教授,形成自己的学派,1830年升任柏林大学校长,次年死于霍乱。黑格尔批判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21、在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上运用辩证方法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由此构成了一个以“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过程为轴心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逻辑学、哲学全书。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内容:1、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表述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思想。2、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揭示了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简介,“绝对理念”运动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绝对理念”首先作为纯粹思维运动发展,称逻辑阶段。黑格尔通过范畴的推演,从思维的角度阐述了三大规律及一系列辩证法范畴。 第二阶段:“绝对理念”把自己外化为自然界,称为自然阶段。其
22、发展经历力学、物理学和有机物理学三阶段。黑格尔力图把自然界看作一个合规律的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绝对理念”返回其自身,开始在精神阶段的发展。依次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和绝对精神(绝对意识),最后完成于“绝对真理”,在这里思维和存在达到绝对的同一。恩格斯评价黑格尔的思想:“黑格尔第一次这 是他的巨大功绩把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德国古典哲学简介,费尔巴哈(18041872),其哲学思想发展经历了由神学到理性再到人学的三个阶段。1823年,费尔巴哈进海得堡大学神学系,1824年转入柏林大学听黑格尔的课,崇尚理性。1828年任爱尔兰根大学讲师。1830年
23、匿名发表具有反宗教倾向的著作关于死亡与不朽的思想,1833年因查明他是作者而被赶出大学讲坛,自1836年起长期隐居乡间,从事著述。1841年,主要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问世,明确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观点,1842年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1843年未来哲学原理对该书作出进一步的论证和发挥。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终结,1、马克思主义哲学 2、现代西方哲学 (1)人本主义思潮: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存在主义等。重视对世界本体和人生根基问题的探讨,
24、但将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归结为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和本能冲动。 (2)科学主义思潮: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等。反对哲学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研究,主张用实证原则改造哲学,使之成为像实证科学一样的科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1、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历史的心愿。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世界观一开始就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在他们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过程中,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起了桥梁的作用。当他们从德国古典哲学的营垒里走出来之
25、后,就决定要清算从前所接受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影响。早在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时,就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2、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说明。 第一,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主义战胜了工人运动中其它各种思想体系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工人自己的政党,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自己的理论指导,以提高工人运动的理论水平。 第二,德国古典哲学死灰复燃。 第三,一些
26、资产阶级学者和流派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诬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简单拼凑,混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区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写作背景 3、为了满足新时代编辑部的要求,评述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对费尔巴哈作出正确的评价。该书写于1886年初,最初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1886年第4期和第5期上。1888年,恩格斯经修改,写了序言,并将马克思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附录,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现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中文版),路德维希费
27、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1、完成了马克思早年的一个心愿。 2、回击了资产阶级的进攻。 3、清除了错误思潮在工人运动中的恶劣影响。,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内容简介 (一)全书中心思想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分析批判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内容简介 (二)内容结构(见书第184页) 全文由一个序言和四章正文构成。 序言简要地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章分析
28、黑格尔哲学 “合理内核”及其解体。 第二章分析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三章分析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 第四章分析唯物史观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原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节选内容讲解第二章 (一)主要内容 恩格斯精辟地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三、节选内容讲解第二章 (二)主要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及内容 含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 第二
29、方面,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 (二)主要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全面准确理解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第二,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第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区分出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第四,恩格斯引入科学的实践观,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五,哲学基本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反过来指导人们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哲学基本问题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历史演变 古希腊:朦胧认识,探讨的
30、主要问题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他们把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看作是当然的,具有朴素的公理性质。 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名论与实在论之争。哲学成了神学的附庸。神一种客观化的精神实体成为当然的最高实体。哲学基本问题深藏在神学的灵光之中。 近代:自然科学取得成就。培根、笛卡尔等人开始,哲学研究的重点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移,着重研究人类认识能力的性质、大小、范围和实现途径,形成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由于对认识论的深入研究,认识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的关系等问题被十分鲜明地提了出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学术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哲学基本问题有较大的争论。主要观点有四种: 1、传统论: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是第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自从人类产生哲学开始,它就存在着,全部哲学史以此为标准划分两大阵营。 2、否定论:包括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从古至今哲学发展史不存在一个基本问题,甚至同一时代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也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基本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并无多大意义,相反给哲学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