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90390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安护理员因待遇低奇缺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1-24 04:06核心提示: 西安城北一家养老院负责人表示,西安老年人护理员的每月工资800 至 1600 元,工作强度大、地位低、待遇差是护理员奇缺的主要原因,但根本还是在观念上,年轻人对这项工作普遍有抗拒心理。昨日上午 11 时 30 分,是西安市灞桥区敬老院开饭时间,午饭是包子、稀饭。看到护理员们忙前跑后, 护理员很累:翻身换尿布 一天做多次 据了解,灞桥区敬老院里有 160 多位老人,其中 80%是残疾、智障老人,大多卧床不起,需要有人全天伺候。目前敬老院里共有护理员 25 人,年龄最大50 岁,最小 28 岁。 灞桥区敬老

2、院护理班长,40 岁的杨爱绒 6 年前到敬老院工作,当时院里有护理员三十多人,6 年后,她当时的同事只剩下 3 个人。这些年来,杨爱绒和老人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她说:“喂饭、翻身、擦药、换尿布、抠屎都是日常工作,和伺候亲人没什么分别。”“经常是护工吃饭的时候,老人拉肚子,我们放下碗筷跑过去擦洗,等收拾完连饭也不想吃了。一名合格的护理员,要忍受很多委屈。”曾有一位外来访客参观完敬老院后说,一月给他 2 万元也不干护理员。 老人很心疼:护理员太累,想分担一些 吃午饭时,见护理员们忙前跑后,能行动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帮助端饭,84岁的老奶奶任玉芳硬撑着病体,走到坐轮椅的 90 岁老人华松彦身旁,端起一碗稀

3、饭,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她笑着对记者说:“这里的小姑娘把我们照顾得很好,看她们太累了,我也想替她们分担些。” 看到这一幕,多次来到敬老院的爱心志愿者王伟有些心酸:“老人们虽然吃穿不愁,可内心一定很寂寞。”王伟给敬老院捐了 6600 元,希望过年时给老人改善生活,他还特地叮嘱说,每个护理员也要发 50 元奖金。 尴尬的现状 工作累待遇差 很多人不愿干护理 记者从西安多家敬老院、老年公寓了解到,护理员难招、流动性大。灞桥区敬老院院长梁丽莉表示,理想状态下,护理员与老人的人数比例为 12 或14,需临终关怀的老人甚至要 21,但从目前西安的养老机构来看,人员普遍比例是 15 或 16,缺口很大。“老年

4、护理员普遍年龄在 40 岁至 50 岁,20 岁出头的还没听说过。”西安城北一家养老院负责人表示,西安老年人护理员的每月工资 800 至 1600 元,工作强度大、地位低、待遇差是护理员奇缺的主要原因,但根本还是在观念上,年轻人对这项工作普遍有抗拒心理。 护理员没有从医学院校毕业的 “敬老院里的护理员,都是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没一个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不是我们不想要,是他们不愿来。”梁丽莉说。2009 年从西安市卫校招了 8 名学生,最后只有一个男孩愿意留下来,但这个男孩后来生病也回家了。“其他学生干了一两个月后就辞职了,有的甚至在节假日不辞而别,连工资都没要。” “80 后、90 后的护理员

5、我就没太见过。有一个年轻护理员,工作不久一见熟人就躲起来,他还求我说若有人问起,就说他在敬老院做饭”一提起这些,梁丽莉有些难受。 未来的发展 拟自我“输血”免费培训失业人员 据介绍,西安市养老机构有九十余家。西安城南一家大型老年公寓负责人丁女士说,老年人护理员上岗前应接受专业培训,包括医疗护理、老年心理等,一个成熟的护理员需要一年以上时间培养。目前民政部门对老年人护理员的培训尚未形成体系,养老机构只能内部培养,但整体素质偏低,无法形成稳定的服务队伍。 有业内人士表示,西安已有一些养老机构在和民政、劳动等部门沟通,准备“自我输血”,对失业或外来人员开展免费培训,让他们到养老机构工作,同时也希望大

6、专院校能设置相关专业,系统培训高级的老年护理人才。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危机:老龄化冲击家庭养老模式伴随着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带来的“4-2-1”家庭结构小型化,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尖锐。我们可以想见未来的三代中,一个独生子女要赡养两位老人;而一个家庭中,夫妻 2 人要养育 1 个子女并赡养 4 名老人,家庭负担非常沉重,多少年来我们所沿袭的家庭养老模式将会受到严峻考验。如何能使老人与子女的生活都得到保障,养老院成为很多人合乎情理的选择。目前,西安市养老机构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年人的市场需求极大;另一方面养老院的数量和床位供给严重不足。2011 年 3 月 9 日, 西安市养老机构

7、现状调研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10 年 4 月,西安市共有养老机构 55 家,其中公办 22 家,民办 33 家,床位共有6816 张。细算下来,每百位老人竟然只拥有半张床位。养老市场呈现巨大缺口。现状:西安养老院服务水平较低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了解到,西安现有养老机构 80 多家,公办和民办数量大致相当。大部分分布在灞桥区、未央区和雁塔区,尤其是近些年新建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养老院,基本集中在郊区。而对于人口密度最大的城三区:碑林区、莲湖区和新城区,由于受地域限制,养老院普遍规模偏小、设施老旧。总体来说西安市大部分养老院条件简陋,卫生条件不达标,经营不到位,并且有些养老院位于老城区的私人

8、住宅或出租房,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但现实的矛盾却是:城三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交通便利,生活配套成熟,成为子女为老人挑选养老院的首选,因此带来养老院的床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位于灞桥区和未央区的一些条件好、规模大的养老院,反而因为远离市中心,即使有相对优越的硬件条件,依然常常空有床位。据碑林区民政局一位长期从事老龄事业工作的人员介绍,现在申请开办的养老院要求床位不少于 150 张,同时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活动室、医疗室、洗澡间、独立的食堂等基础设施和持证上岗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然而仅就目前西安养老院的情况来看,能符合这个要求的实属少数。记者走访了人口密度最大的碑林区的多家养老院实地考察。位于大车家巷

9、的南院门老年公寓是西安最早的养老院,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由街道办创办。由于本身地处繁华街区,受周边商业单位发展的限制,始终没有得以发展,现在只拥有床位29 张,同时只收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人。虽然每个月只收取每个老人 400 块钱的床位费(吃饭买饭票) ,但与低廉的价钱相伴而来的是没有活动室,没有独立食堂,没有医疗室,甚至没有洗澡间和一位护工!位于老城区长胜街的金秋老年公寓是碑林区规模最大的养老院。2001 年由西安煤科院和文艺路街道办共同创办,经过 10 年的发展,现在拥有床位 69 张,已经全部住满。据金秋老年公寓的史中良院长介绍,这家养老院的前身是煤科院的托儿所,经过改造后变身为老年公

10、寓,两栋平房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非常陈旧,家具也多是经过慈善捐助而来,很多已经不能再用了,急需更换。既就是这样的条件,仍然算是碑林区比较好的。记者看到,这家养老院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院内的所有走道和房间均设有老年人无障碍扶手、斜坡,拥有一个大约 100 平方米的活动室,一个完整的厨房,一间还算宽敞的洗澡间,大约可容纳 5 位老人同时洗澡。但没有医疗室,只和周围的几家医院有合作关系,用院里张大爷的话说“连量个血压都量不了”,显然无法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最亟待解决的是,全院 60 多位老人,其中还有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十几位,却只有护工 5 名。经营困难:养老院之痛碑林区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

11、说,相比于其他城市的养老机构,我们的养老院收费是很低的。完全可以自理的老人,一个月的收费在 800 元-900 元之间,半自理的老人是 1200 元左右,全护理的老人一般在 1600 元-1800 元。这个收费标准在全国是相当低的,也刚刚能维持养老院的开支。所有接受采访的院长都表现出了经营者的难处。大多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场地难发展。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市公办养老院的场地大多是利用废弃的厂子,老旧的矮楼,或是街道办提供的一块地方来进行改造建成的,多年来很难再有发展。城区建设严重饱和,新的场地找不着;现有场地的面积也无法再扩建房间,原因是老年人还需要有活动的院落。二、护工难雇到。护

12、工们流动太快,导致护工队伍不稳定、不专业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些院长。对于“为何不招聘专业护工” 的问题,金秋老年公寓的史中良院长说:“不是不想招,是既招不到,又招不起。 ”据说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专门设有“老年服务专业”,开设十几年,每年的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现实的问题是,西安没有一家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的大专院校,本地招不到这样专业的人员,外地就更是难招到了。退而求其次,只能去招卫校的毕业生或是接受过一般性培训的护工。但有时连这些人员也招不到,因为医院一个护工的月工资大约是 3000 元,而养老院同样的工作,却只能给出 1500 元左右的工资,自然是没人愿意干。三、纠纷难解决。所有接受采访的院长都认

13、为,安全对养老机构来说,绝对是第一位的。走访所及的几家养老院,入住老人的平均年龄都超过了 80 岁,90 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在少数。每位老人在入住养老院前,其子女都被要求签订一份合同,上面写明安全问题的责任归属。具体内容也就是说,老人在入住养老院期间因为自己的原因跌伤、突发疾病、走失,养老院不担负责任。虽然有言在先,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还是为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金秋养老院曾住过一位职业篮球运动员老人,由于个子高又常年从事运动,骨质疏松非常严重,进养老院没多久就摔了一跤骨折了。按合同院方本不应承担主要责任,但现在人们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认为事故出在养老院就是院方的看护没有做好,理应由院方负

14、责赔偿。再加上老人摔伤的原因无从考证,是谁的责任根本说不清, “我们养老院在这种时候总是处于弱势,争执很久,最后还是赔了 1 万元。 ”史中良无奈地说。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针对发生在养老机构内的医疗纠纷的法规,对养老机构的权责划分也不够明确,这让经营者如履薄冰。四、资金成最痛。由于养老院完全依靠收取入住老人每个月微薄的服务费来维持运转,属于微利行业,加之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回收周期长,再加上缺少扶持,基本是在维持着经营,由不挣钱带来的就是大多数养老院无法改善基础设施,也无法提高服务质量。一位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0 名入住老人一个月所交的护理费约 3 万元。每个月伙食费支出 1 万

15、元,8 名员工工资 1.2 万元,水电通信费约 2000 多元,另外还有房租、垃圾费、设备维修费等等,每个月都处在亏损和持平的边缘。 “上半年挣了几千块钱,前天赶紧拿出来给屋顶做了一遍防水处理,屋子太老,漏雨已经很长时间了,做完这个就又没钱了。 ”养老院的院长均表示,他们也知道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质量水平低,护工数量太少,但是这些指向的都是资金,没有资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维持下去。 “我们并不会因此就提高老人的费用,我本人并不主张豪华,价格低一些,让大部分的老年人真正住得起。 ”史中良院长说。思索:新力量的注入然而缺少了资金,没有了护工,限制了发展,连给老人最基本的都提供不了,养老院的维持对老

16、人的利益损害甚深。如何改善养老院的经营状况,使老人的利益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是经营者和社会相关各方都应该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在旧有的一批养老机构苦苦探索发展之路的同时,新力量的注入也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补救性措施。记者获悉, “十二五” 期间,西安市拟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 11 个以上,增加床位 12940 张;新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 10 个以上,增加床位5150 张。到“ 十二五” 末,力争全市达到每百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机构床位 3 张以上,总床位数发展到 3.5 万张以上。新建的养老院必将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护工队伍的崭新面貌面向全市的老年人群,带给他们更为优质的老年生活。与此同时,西安市还将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每个街道、乡镇都建成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新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站450 个以上,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建立一批“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