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903580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讲课)浅谈A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A 级水稻生产技术方案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为确保 2007 年全县稻作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制定今年 A 级水稻生产技术意见,供广大稻农在生产实践中参照。一、品种选择与处理优质品种是生产绿色稻米的前提。寒地稻区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三点:首先必须以安全抽穗、安全成熟为中心选择品种,确保稻谷的成熟度和成熟质量。二是要选择抗病、抗倒、整齐度高、后熟快,耐寒性强和千粒重在 25 克以上,分蘖力强的大中穗型品种。三是要求品种布局区域化,实现一村一品,为稻作的产业化生产和创品牌打好基础。方正县目前的当家品种为垦稻 10 号、莎莎泥和松粳 10 号、绥粳 7 号为主。品种经选种

2、和药剂浸种后催芽播种,浸种时间不少于 7 天。二、培育高产优质壮秧壮秧在绿色稻米生产中尤为重要。弱质苗返青慢、分蘖延迟、整齐度差,中期易滞长,抽穗和成熟易延迟,使制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有所下降。因此,必须培育出无病、粗壮、整齐、干重和充实度高的壮秧。壮秧要抓住“肥床、旱育、稀播、化调、防病”等五项环节,实现秧苗素质的新突破。21、适时早播。早播有利于育成足令壮秧,保证安全抽穗、适期成熟、提高米质。特别是寒地水稻生育期短,要在适宜时期内早播,中棚一般以 4 月 10 日4 月 20 日播种为宜,大棚育苗还可适当提前。2、旱育稀播。大力推广营养土育苗和钵体育苗技术,继续推广使用壮秧剂育苗技术

3、。强化播种质量,普通育苗播量以每 m2 芽种 320 克为宜,钵体育苗以每孔芽种 2 粒为宜,机械插秧育苗每盘芽种不超 100 克。3、推广三膜(大中棚、开闭小棚和地膜)覆盖技术。它是寒地水稻提质、高产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可提早育苗 57 天,增加育苗积温 130左右,可育带蘖大苗,延长营养生长期,分蘖早生快发,利于早期达到计划穗数,确保安全抽穗,从而提高了结实率,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增加了产量,改善了品质。4、加强秧田病虫草害的防治,种子用使百克处理,浸种 7 天;用去草胺封闭苗床或用千金于稗草 1.52 叶期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和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等;用敌百虫防治蝼蛄。禁止用克百威和丁硫

4、克百威。三、因地制宜早插稀植早插可高产优质。插期拖后,垩白增多,糙米率、精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相对提高,明显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制米品质和食味品质。插秧期一般以 5 月 10 日5月 25 日为宜。少本稀植。少本稀植栽培可提高穗部质量,是构建高3光效群体素质,稳定适宜茎数的基础上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重要措施。壮苗稀植每穴插 23 株,前期受光态势好,利于增加优势分蘖;中期无滞长、成熟好、高产质佳。一般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考虑,栽培规格以行距910 寸,穴距 56 寸,每穴插 23 株为宜。四、强化田管力度,实现稻作的绿色栽培“绿色稻米”生产必须建立在作物生育期间,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植

5、物保护无污染的基础上,因此生产实践中要突出解决其相关的主要矛盾。1、科学施肥,保证成熟质量。首先要转变施肥观念,肥料的使用要向有机化、生物化发展,逐步摆脱无机肥料的束缚。开发推广有机肥、高效生物肥和绿肥,大力开展培肥改土、秸秆还田技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创造绿色稻米栽培的良好环境。第二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限时限量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在用法上:一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平衡施肥,切实解决氮肥用量过多影响米质的问题。二要遵循底肥要重、追肥要早、量要适中,穗肥要稳、后期要补的原则。同时氮肥的使用应由以穗数为主向穗粒并重,提高穗的质量方向发展,培育以淀粉积累为主的秋优型稻作。在施用比例上:根据寒地稻

6、区生育期短的特点,目前方正稻区氮磷钾施用比例为 211.4,亩施纯量为:N9.16kg、P4.5kg、K6.7kg。其中氮肥按基、蘖、穗532 三次施用,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基穗比为464。在时间和用量上:底肥要实行全层施肥,农肥于翻前使用,每 hm2 施 30m3;化学合成肥料于水整地前扬施,一般每 hm2 施二铵 150kg,尿素 90kg 和硫酸钾 120kg。追肥要把握时间和数量,要依据寒地稻区水稻生育期短,前期营养生长要早生快发,后期生殖生长要防止脱肥早衰的特点,根据水稻的生育进程,分蘖动态、长相、叶色等科学合理施肥,培养淀粉优先型的健壮稻体,这也是绿色稻米栽培的关键所在。因此,分蘖

7、肥要在水稻返青后立即使用。蘖肥晚施有害无益,最晚不超出穗前 40 天(约6 月 20 日前) 。蘖肥分二次施用,占全生育期用 N 总量的30%,其中第一次占 70%,于水稻 4 叶期施用,亩施纯氮1.93kg(合商品尿素 4.2kg) ,第二次在盛蘖期(方正在水稻66.5 叶期)施用,占蘖肥总量的 30%,亩施纯氮0.82kg(合商品尿素 1.8kg) 。穗肥着重为防止颖花退化增加谷壳而施的肥料。多年实践证明在抽穗前 1820 天倒 2 叶长出一半左右(约 7 月 15 日左右)时施用最佳,此时正值枝便分化至颖花分化期,可保证减分期不缺肥防止二次枝梗退化。穗肥用量为生育期施 N 量的 20%,

8、即亩施纯N1.83kg(合商品尿素 2kg) ,钾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40%,亩施纯钾 2.68kg(合商品硫酸钾 5.35kg) ,钾肥也可用草木灰代替。使用穗肥要做到三看:一看拔节黄,等叶色褪淡再施,苗色深的可不施。二看底叶是否枯黄,如有枯黄说明根系受损,可先撤水晒田壮根,然后施穗肥。三看水稻有无病害,如有病害先用药防治后再施穗肥。绿色5稻米栽培原则上不施粒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 30天进行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推广在水稻抽穗期喷施叶面肥。2、节水灌溉,保证稻作需水要求。水是稻作高产栽培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灌溉的目的是调温、调气、调肥,改变田间小气候,防御低温冷害和病害,促进或

9、控制水稻生育,达到即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发展,形成丰产长相,以利均衡增产。绿色水稻栽培首先要考虑灌溉水无污染,要实行单排单灌,确保产品质量。其次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中,要满足水稻生育对水分的要求,要在保证生理需水的前提下满足其生态需水,通过运用节水、增温、壮根的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实现水稻产量的三个 90%,达到养根、保叶、增粒重,高产、优质的目的。节水灌溉的具体实践是:插秧田除泡田、耙地、移栽、施肥、用药和护胎用水外,一律实行周期性过水灌溉,即一次性灌水后,水层自然落干到田面基本无水,而脚窝有水时再灌水。水稻打苞至开花(花粉母细胞减分期)要建立 2 寸水层,如遇 17以下低温要加深水层至

10、 17 厘米以上,以防御障碍型冷害。以抽穗后 35 天腊熟未停水为宜,确保粒重和米质;以抽穗后 45天左右黄化完熟率达到 95%时进行收获,收获前拔杂去劣,保证稻谷纯度,并分级别收、贮、加工,确保优质、优价。3、加强植保,保证稻作安全。6环保和植保对绿色稻米的品质与安全至关重要。首先栽培上要控制和限量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减少用药次数,提倡返青后一次性化学除草。限制性使用丁草胺、草克星、农得时、苯达松和恶草灵等;用杀虫双或一遍净防除负泥虫和潜叶蝇,严禁使用乐果和敌杀死;加强对稻瘟病的预防,可用 70%的三环唑预防或发病初期用富士一号或发病期用使百克

11、或克瘟散治疗。禁止使用稻瘟净和异稻瘟净,强化在 7 月中旬对二化螟的防治,绿色食品不能使用有机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第二要推广稻田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生物除草、治虫、防病技术,执行国家颁布的粮食生产质量标准,确保绿色稻米品质。第三要强化稻作区的环保与灌溉水资源监控和保护,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综上,绿色稻米的生产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栽培而言,要紧密结合当地气候、资源等生态条件,以选用优质品种为前提,以旱育壮秧、稀植栽培为基础,以科学的肥、水、植保管理为调控手段,以全生育期群体质量和数量性状同步发展为目标,以安全抽穗成熟、培育秋优型稻作为中心,以实施“降本、节能、增效”措施,适期分级收获、干燥、贮藏、精品加工为保证,实现无污染,提质、增值、高产、高效之目的。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