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903482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当前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加入 WTO 对我们消防部队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公安消防部队所担负的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火灭火以及抢险救援的任务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与国际接轨、拓宽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责和任务,以适应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公安消防部队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和公安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加以解决。一、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有编制人员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一是加入 WTO 后,随着国家消防法和公安消防部队 执勤战斗条令的修改并颁布执行,公安消防部队所担负

2、的灭火抢险任务和社会救援职能将会越来越重。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在完成防火灭火工作任务的同时,实际上也参加了一些其它自然和技术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所面临的一些急、难、险、重问题的社会救助工作。尽力为群众救急、救难、抢险,成为了各级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故和特种灾害事故的一支重要组成力量。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后与国际消防接轨的需要,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和任务将从以单一的防火灭火工作为主要任务的模式,转而向以处置各种自然和技术灾害事故,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抢险救援、救助为主要任务的多功

3、能化方面。这将是公安消防部队职能和任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防部队编制人员的严重不足和消防队(站)建设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比较的严重滞后,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安消防部队职能和任务的拓展,抢险救援工作的开展,甚至波及到传统的防火灭火工作。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市现有人口3200 万,面积 8。2 万平方公里,按照市消防总体规划和实际需要,应建设消防队(站)180 个,应编配消防员 7200 人。但现实情况是,重庆市现仅有公安消防编制人员 3100 人,仅占重庆市总人口数的万分之一不到,8。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现只有公安消防队(站)44 个,且分布极

4、不均匀和合理。国家消防规范规定:一个消防站所管辖的面积为 5-7 平方公里,消防车从消防站到辖区最远点的行驶时间不得超过 5 分钟。然而,我市仅主城区的消防站有的站辖区面积己达到 20 平方公里以上,从消防站到辖区的最远点(除堵车等特殊因素外)最快也得 15 分钟以上。如果遇到交通不畅的情况,那么到场时间将还会大幅增加,根本不可能达到国家规范所要求的 5 分钟行驶时间,灾情和损失也将因消防车的延误到达而迅速的发展和增大,无形中给后期到达的消防队员在处置灾害事故、积极抢救人命、控制灾情、减少损失等工作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使得本来可以抢救的生命因此而丧生,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而无法避免。但在英国伦

5、敦,市消防总队所辖面积为 1600 平方公里,总队下设 5 个支队共 114 个消防队,共有消防队员 7000 名。伦敦市总人口为 700 万,消防队员就占了总人数千分之一。如按城市人口总数与消防队员总数的百分比来对比,伦敦市消防队员总数就是重庆市消防队员总数的 10 倍,再如法国,全国总人口数为 6500 万人,消防队员的总数为 24。6 万人,占总人口数的千分之三以上,是重庆市消防队员人数同比的 30 倍。重庆市直辖五年来,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 2。8 万余次,其中抢险救援任务就高达 8000 余次,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公安消防部队就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而面向社会所作的承诺、老

6、白姓的求助(如取钥匙、摘马蜂窝、排危解困)等将会越来越多,由现在一个中队每天的几次出动增加到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出警。以法国巴黎消防总队为例,平均每 1 分 15 秒就有一次出警,而这些出警的任务 93以上都是抢险救援、救助。如此频繁的出警量要是放在重庆市,就我们现有的编制人员和装备而言,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此,日渐增加的出警量和任务,与我们现在捉襟见肘的编制人员相比是极不相适应的,此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目前消防工作的深度、力度和广度。二是专业技术力量达不到要求。随着公安消防部队职能的社会化、多功能化,如防化。防核、反恐、防爆等一些以前从未涉及的任务,现在也明确在消防部队职

7、能范围内。WTO的游戏规则更是使得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国外先进装备进入中国市场。为了加强与国外先进消防技术的接轨,公安消防部队陆续引进了一些新装备,如移动式炭疽生物快速侦检仪、核辐射检测仪、水质分析仪、拦油浮漂和油水回收分离机等,有的地区已经组建或正在组建救生搜救犬部队。这些高新技术装备的引起,对我们消防部队现有的技术装备而言,无疑是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现有整体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使整体技术装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就我国目前消防部队的实际现状来看地,这些新装备的科技含量较高,我们消防队员的专业素质跟不上要求,最终不能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以发挥装备的最大效力的日

8、的。如炭疽生物快速侦检仪这种仪器的技术含量和配套发施、设备的要求就相当高,它要求建立标准的 P3 强度实验室,配备 5-10 名专业的系列化实验员,而且实验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文凭和一年以上的实习实验经历,有较丰富的实验和实践处置经验。而消防部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既无专业本科文凭,又无实验和实践处置经验,仅是从供货商那里用十余天时间学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程序,仅会简单操作而已,对于病毒学、病理学和炭疽检测仪的基本原理、技术优势、维护保养等则是基本不懂,同时也无标准的专业等级实验室供他们实习操作。因此,如真发生炭疽生物污染事故,消防部队光有先进装备而无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不能成功、

9、安全处置的,先进装备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二)经费不足制约了技术装备的精良化和科技含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国家和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消防的投入,公安消防部队的装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重庆市为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消防经费每年按 10-15的水平递增,超过了我市经济增长幅度。据不完全统计,直辖五年来,全市消防业务经费投入总计超过 4 亿元,消防装备建设更新换代已达到了上一个新台阶的目的。消防队(站)建设和市政消防设施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和消防经费由国家和地方(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同支撑的现状,这就难免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

10、达地区的公安消防部队可以按国家关于消防队(站)建设标准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消防队消防装备配备标准的要求配齐消防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且留有 1:1 的备份。但在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消防经费就难以保障,消防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根本未按国家标准配齐,有的地方甚至连国家标准的三分之一也达不到。以重庆市为例,除主城区部分中队的业务经费由市财政负担外,远郊区、县消防中队的业务经费均是由当地财政负担。由于这些地方的经济较为落后,财政相当吃紧,少数地方还有拖欠国家公务员工资的情况,再加上当地政府领导对消防工作认识上和重视上的一些问题,对本地区消防的投入简直是捉襟见肘。有的消防中队一年的业务经费才 1-2 万元左右,

11、除去灭火车辆油和通讯费用,己经所剩无儿,根本无法购置和更换基本的常规器材装备,有的甚至连消防队员个人最起码的防护装具、战斗服装、盔帽、战斗靴等都配不齐,只能做到两人一套,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一人一套并一用一备的要求,更不用说专勤器材、呼吸器、防化服等特殊技术装备的配备。可想而知,以如此低下的器材装备配备去参加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工作,肯定是有问题的,难以胜任的,有时甚至连消防队员自身的安全也保护不了。(三)防消脱节且存在较大差距,不适应消防工作需要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趋势。大家都知道,消防工作实行“以防为主、以消为辅、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防和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有着紧密的

12、联系的,是结合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国内,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消防工作分割开来,即“消”和“防”两大部分,而“消”则以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为重点, “防”则以社会面上的防火宣传和防火监督检查工作为重点。这种以专业的划分,无形中也导致了知识结构上的划分,如消防干部在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中也不知不觉地划清了界限,防火干部只学习和掌握与防火业务有关的知识,很少知道或精通灭火方面的知识;灭火干部也是如此,对防火方面的知识和法规知之甚少,再加上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灭火干部队伍整体知识结构层次要大大低于防火干部队伍。以重庆市为例,防火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到了 90以

13、上,而灭火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则远远低于这个比例,大专以上学历仅占 35-40。在重庆消防总队灭火战训干部队伍中,仅有一名工程师,而且是搞通讯专业的,其它干部均评的是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职称。形成这种状况,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凭问题。实际上,无论从理论知识还是从实际工作来看, “防”与“ 消 ”都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防火知识涉及较多的是燃烧知识、化学知识、建筑学、材料力学、给排水、建筑防火、现代消防设施设备、各种法律法规、火灾原因调查等,而灭火战训工作同样也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对在各种灾害事故的处置中采取正确高效的决策是不无裨益的。同样,在对

14、各类自然和技术灾害事故的处置实践中,也会在许多方面对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各类法规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和修改意见,使之更结合实际,趋于完善。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遇到防消脱节的情况,如消防中队到辖区的重点单位去进行“六熟悉” 实战演练、制定灭火预案等工作,这对双方来讲本是一件极好的事,但现实中消防中队这些主动上门服务的工作却多次遭到对方的拒绝,最后为了达到目的,只好请当地消防处(大队)出面协调都能完成任务。假如“防”、 “消”未分家,都具有同样的监督制约权力,上述的麻烦情况就不会出现了。同时,从事“防”、 “消”人员的实际收人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灭火战训干部的积极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部队

15、官兵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新的冲击,同时会在一段时间内使官兵家庭之间以及与地方的消费水平、贫富差距拉大,再加上家属下岗、自身再就业难度增大,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敏锐了。(四)灭火救援人员文化层次偏低,综合作战能力有待提高。以重庆消防总队为例,全市从事灭火救援工作的干部共有 164 人(合见习干部) ,其中大学本科学历 25 人(有 12人是见习干部) ,占总人数的 15。2;大专学历 35 人,占总人数的 21。3:中专学历102 人,占总人数的 62。2;工程师职称 1 人。以战士而言,由于兵役制度的改革,消防部队战士服役时间由原来的 五年改为现在的两年,而两年服役时间对一名消防队员来说是相当短暂的

16、,他们从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分到中队,刚掌握基本的业务理论知识和灭火救援技能,有一点实战处置经验就面临着复员的问题。诚然,一部分表现突出的战士可以根据其志愿转为士官,但部队的现实情况是,转为士官的战士大多为驾驶员、炊事员、卫生员、修理工等,真正处于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第一线的战斗人员仅占士宫总数的 20左右。而在消防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工作技术含量日益增高的今天,对一名消防队员来讲己不再是“手握水枪” ,单纯地扑灭一般简易火灾的要求,而是要掌握各种技能,熟悉并熟练操作各种先进的消防装备和设备的技术人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容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各种灾害事故,才适应如化学事故救援,核化、生化灾害事故,

17、重大交通事故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救援等工作的需要。总之,消防队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消防队员自觉提高业务技术能力,不利于消防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消防部队建立稳定的、坚实的技术力量基础。(五)现有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以及训练改革的步伐已跟不上日趋复杂的实战需要。一是传统的技能训练项目占的比例太大,且项目单一并不适应。以一次油罐火灾扑救为例,指挥员给消防队员下达了冷却着火油罐和邻近油罐的命令,但 90的消防队员却找不准自己的冷却位置,根本不知道对油罐冷却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弄得指挥员只好现场教学,一个一个的手把手的教。事后总结讲评中才知道,他们从未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二是漏训、

18、偏训现象突出,训练科目跟着考核走,而不是跟着实战走,体现的是练为看、练为考,而不是练为战。同时,由此而带来的一部分人练、大部分人看的参训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仍处在一种中下的水平,离处置高难度、复杂的、恶劣的灾害事故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以某市消防部队配合国家卫生防疫部门处置一起炭疽墓行动为例,我们的特勤队员身着防化服,佩戴呼吸器,随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员一道进入污染中心进行处置工作。由于第一次接触炭疽杆菌,心理上相当紧张,加之 38的酷热,我们进去的特勤队员就感到头昏、体乏、心慌,频频要求换人,给处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和困难。而反观卫生防疫部门的同志就没有这种不适应的情

19、况,他们在中心污染区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没有一人提出要求换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消防队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差距,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四是落后、陈旧的训练设施和只重形式不重结果的训练观念、方法是制约训练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全国各地消防部队陆续建立了一些化工模拟训练设施和热烟训练室,以及其它一些模拟训练设施,但离实战训练的要求仍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训练设施太少、太单一。从数量、建造地点上来看,仅达到了每个总队 1-2 套,且功能、模式基本一样,只能满足模拟训练设施周围几个消防中队的训练,而其它远离模拟训练设施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消防队则不可能进行训练,因而也就只能沿用几十年来不

20、变的训练塔、板障、消防梯进行几十年来不变的训练项目。就是采用每年集中骨干训练 1-2 次的方法,也仍存在着实战训练器材装备严重缺乏训练经费、训练组织、训练教材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影响训练实战效果的另一关键问题是目前存在于我们指挥员思想中的训练观念问题,即究竟“练为战”还是“练为看”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我们的训练目的走向只讲形式,不讲效果;只讲速度,不讲科学程序和方法;只讲表面效果,不求最后训练结果;只图快捷、方便,不讲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这种训练的结果只能是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达不到目的结果,最终在实战中是注定要吃大亏的。二、加快全方位改革的步伐,

21、适应与国际接轨和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一)理顺和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适用的消防体制。根据 1996 年 7 月,公安部在广东佛山市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县建立镇办消防队现场会的精神,加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步伐。一是扩大现有消防队伍的编制,抓好主战队伍的建设;二是加快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伍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加强对这支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的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政策,从法律法规上解决专职消防队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明确发展方向;三是加快志愿消防者队伍的建设。根据国家和各省、市、县的实际情况,理清思路,探索建设办法,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志愿

22、消防者之路;四是增加部分职业消防队员编制,走义务兵役制和职业制相结合的路,达到保留骨干、培养专家型人才、提高队伍整体作战能力的目的;五是改革现有士官编配比例,由原士官编配 59的比例增加至 70-80,尽可能延长消防队员骨干力量在部队的服役时间。同时,还应考虑扩大少数骨干士官的服役级别,让 5-6 级士宫在部队中达到 1-2的比例,个别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突出贡献的士官也可以干到退休。(二)理顺财政供给体制、解决各地装备配备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保证现有中央财政经费的供给渠道。中央财政在业务经费上还应加大对重点地区和城市的投入。二是改变原有业务经费由当地区、县财政供给的办法,改由各省、直

23、辖市财政在税收中统一向地、市、县财政收取,统一划拨省消防总队,再由总队根据各地。市、县消防工作的实际情况统一调配、统一供给。这样既解决了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而带来的装备配备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同时也把大部分中队干部从繁忙的争取经费活动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队伍建设和执勤奋战工作上,这对于消除和减少官场腐败和职权腐败也是一种良策。(三)健全灭火救援工作的法律体系。近年来,随着消防法的颁布,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其中大部分是针对消防监督职能提出的要求,而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则急待明确规定。如大量外资企业的灭火救援权限、企业消防队建设中的涉法问题、灭火救援工作中的涉法问题等需要

24、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加以解决。(四)转变观念,加大训练改革的力度和步伐。一是要改革现有的训练大纲,从研究和探索灭火救援工作新技术、新思路、新办法为出发点。从实战要求出发,摒弃过去一些传统的、过时的、不适用的训练项目和方法,制定训练项目时要反对过多、过滥不适用的倾向,力争做到少而精,全面适用;二是改革原有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严格科学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力求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目的。训练中要高标准、严要求,从实战出发,重结果、轻过程,重实效、轻形式,真正达到“练为战”的目的;三是加大模拟训练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力争达到 2-3 个队一套模拟训练设施,以满足实战训练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实战的需要,研建一些新的、适用的模拟训练设施,如模拟轰燃房、核辐射处置模拟训练设施、地下管道中破拆救人模拟训练设施、生化灾害事故模拟训练设施、爆炸模拟设施等,达到拓宽训练方向,提高部队综合处置能力的目的:四是建立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改革原有的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考核模式和内容,把业务考核作为干部晋职(级) 、士官晋级的主要内容和必备条件,真正达到导向和激励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