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高考大纲: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论,、背景,一、背景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首先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论,、形成过程,、背景,“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2. 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3. 20
2、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 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论,、形成过程,、背景,3、含义,“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两制并存: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高度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港澳台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和平统一: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理论,3、含义,2、形成过程,4、为什么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3、,、背景,提示: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实事求是的产物,符合我国实际 、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避免非和平方式引起的动荡和争端,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尊重港澳台地区的历史与现实,也易化解矛盾,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意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实践,1842年 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 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 英国租借 新界,香港问题由来及解决,香港问题的解决: 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4、” 构想。 2、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 3、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的原因?,1、前提: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重要保障:“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法律依据: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外在因素:英国综合实力的下降和殖民统治的不 得人心,澳门问题由来及解决,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2、对
5、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1、中葡联合声明: 1987年4月13日,澳门回归:,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台湾历史上三次分离: 外来侵略所致: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年郑成功收回台湾。 、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内政问题: 、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至今分离。,本是同根生,想一想,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同一性质问题吗?,港澳问题: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内政问题,台湾如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享 受
6、香港和澳门没有的权利是什么?,台湾如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享 受香港和澳门没有的权利是什么?,对台湾: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对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可保留军队,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80年代,两岸三通限制放宽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
7、问祖国大陆,3、海峡两岸新发展:,隔绝(1949-1979),暖风 (80至 90年代),寒流 (90年代),契机(2005年),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平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心愿 针对“台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最佳方式。,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有利因素:,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 共同的信念; 两岸交流的加强; 国际的公认“一个中国”原则。,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根本原因); 台独势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又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
8、湾问题的一贯立场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平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心愿 针对“台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最佳方式。影响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根本原因),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2009上海单科)“几个小时以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者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2007江苏)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
9、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关于政府工作报告,3、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4、2008年12月15日 ,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有
10、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 告台湾同胞书 的发表 B、 “一国两制” 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峡会的成立 D、“九二共识”的达成,5、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下图反映了两个瞬间,这两个瞬间之所以出现,其共同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C、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 D、邓小平的主观努力,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C,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有( ) A、不结盟运动发展 B、中美关系改善 C、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 D、中苏关系缓和,B,7、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希望完成国家统一 C、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敌人入侵,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