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关于犯罪社会学理论有哪些?西方犯罪社会学围绕犯罪原因问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理论,其中主要有:1、社会原因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国法医学教授 A.拉卡萨涅等。他们强调不能否认犯罪的个人原因,更应重视其社会原因。塔尔德批评了以意大利犯罪学家 C.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刑事人类学派提出的犯罪人类学理论,认为犯罪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用一般的社会规律来加以说明。拉卡萨涅则把犯罪比作细菌,把社会比作培养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用研究犯罪问题,认为犯罪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不是社会的病理现象,原因是社会自身失去了控制力。当社会的尊严、权威、神圣逐渐削弱或丧失时,社会的连带性、结合性也随
2、之崩溃,这种社会状况就是产生犯罪的母体。2、三元犯罪原因说代表人物是费里。他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犯罪,着重研究经济状况、工农业生产、社会教育、舆论、习惯等社会原因对犯罪的影响,主张进行社会改良。费里曾任意大利刑法修改委员会负责人,这使他的犯罪社会学理论体现在刑事立法和刑法改革中,影响到后来的刑法发展。3、二元犯罪原因说代表人物是李斯特。他批判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说,也不完全同意费里的三元犯罪原因说,主张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犯罪。他不否认遗传素质对犯罪的影响,但更强调造成犯罪的经济和社会的原因。4、失范理论“失范”的概念最早是迪尔凯姆提出来的。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
3、学家发展了这一概念,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犯罪行为的原因。认为社会一方面大力强调成功,一方面却没有提供获得成功的正当手段,或是本身限制了一部分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人们不得不采取最有效的、尽管是非法的手段,造成犯罪。5、随异交往说1939 年由美国学者 E.H.萨瑟兰提出。他认为人的犯罪和其他异常行为并非生来就会的,而是通过随异交往学来的。一个人由于与有犯罪倾向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经常和密切交往,通过文化传播过程学会了犯罪。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他的年龄,与别人接触的强度,以及与守法者和违法者接触的比率。西方学者还从社会冲突、等方面解释犯罪行为。苏联的犯罪社会学肯定社会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致力于
4、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2、犯罪的个体原因有哪些,最突出的原因是?犯罪的个体原因是造成犯罪的直接原因,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就犯罪的心理因素来说主要包括:不良的人生观、需要的偏离、犯罪动机及其他心理因素;而犯罪的生理因素则主要包括:先天遗传、后天成长等。犯罪个体原因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一)不良人生观对犯罪的影响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
5、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但是如果人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完整或相反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极易产生不良的人生观。而不良的人生观就会极易引发犯罪,具体表现为对物质的强烈追求,法纪的虚无性,哥们义气感,自我显示感和伦理道德混乱。在这些观念的支配下,使得他们的生活态度才表现的与社会格格不入,具有反社会性。不良的人生观是违法犯罪个体原因中最高层次,他直接决定着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二)偏离的需要结构对犯罪的影响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违法活动中人的需要结构中,生物性的需要往往多于社会性需要,低级的物质需要又往往多于高级的精神需要。因
6、而他们更注重原始欲望和感官的满足,在他们感到精神世界空虚时,往往转而求助于物质享受以代偿。当奢望与贪欲同现实发生冲突时,就可能转而用非法手段来满足,不惜以身试法。某省曾对 5350 名在押青少年犯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在回答“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时”,选择金钱一项的居首位。显然,追求底层次的需要,已成为这类人生活的中心内容。( 三) 犯罪动机对犯罪的影响所谓动机是指直接引起和推动个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意愿,是个体行为有目的的内驱力,而犯罪动机则是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犯罪活动是在犯罪动机的支配下实施的,犯罪活动是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是由个人的犯罪动机驱使的, 没有犯罪
7、动机,就不可能使任何人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实际上, 犯罪行为是犯罪动机的外化体现,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动机支配下进行的,在时间上具有延续关系。犯罪主体先产生了某种需要,然后就有了以何种方式满足需要的选择问题,一旦外部条件适宜 就会产生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形成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实施犯罪行为,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犯罪动机可能向两方面转化。一是向良性转化,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犯罪意志动摇,自动放弃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中止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使犯罪客观上处于未遂状态;二是向恶性转化,导致犯罪行为发生。(四)其他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印象1. 性格性格
8、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个性中的核心部分,对个体行为的起调节作用。犯罪人的性格多为冲动型的性格,一旦产生挫折, 往往受本能或情感的作用, 盲目冲动, 攻击报复,不计后果。这类人往往易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而性格过于内向, 具有过度的忍耐与克制的人,内心犹如一个装满炸药的火药桶,在遇到挫折、矛盾冲突、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尽管内心感受非常强烈,但言语和行为上却不作出反应,将不满和愤怒埋藏在心底,这种不满、愤怒的情绪日积月累,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就会起到导火线的作用,一下子爆发出来。性格过于外向的人, 自我控制力过强,性情急躁、易怒,这种人
9、一旦受到刺激、侮辱与损害, 情绪急剧发生变化,短时间内出现激情状态丧失理智,导致犯罪。2. 气质气质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的影响,是人的心理最一般的特征,它影响到个人活动的一切方向,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对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但对犯罪不是起到绝对的、决定性的作用。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任何一种气质的消极方面如果得不到控制,都有可能在外界作用下走上犯罪道路。应该明确的是,气质与犯罪虽不是因果关系,但是当个体形成不良心理因素,并构成犯罪心理结构,影响和支配个体发生犯罪行为时,其所实施的犯罪类型与气质有一定联系。据调查,杀人犯的气质类型
10、多为胆汁质、粘液质。胆汁质气质的消极发展,容易形成急躁、易怒、自我控制薄弱的不良性格品质,容易导致激情犯罪。粘液气质的消极发展,容易形成压抑、内向的性格,遇到挫折和刺激一般不作出反应, 不良的情绪积蓄久了,也会爆发,导致犯罪。3. 能力能力是使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能力与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他能否参与某种活动及参与活动的效果。能力的强弱,并不能直接决定个人是否犯罪,能力只是在犯罪类型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同时,能力与犯罪人采用某种犯罪手段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有的购买各种门锁研究其结构,专门从事橇门拧锁,有的专门钻管理不善的空子,从工厂、机关
11、、宾馆大摇大摆地拿走东西。4. 兴趣兴趣是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发现, 很多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某种低级、庸俗的兴趣有关系。例如一个有低级趣味而又缺乏道德、法制观念的青年, 欣赏了有关人体的艺术品或看了有关性生理知识的书, 可能诱发出强奸妇女的犯罪动机。5. 情绪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可以说,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情绪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情绪体验不稳定导致的行为失常而诱发犯罪。例如因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矛盾冲突而引起的犯罪, 都是在犯罪人对被害人的愤怒、仇恨
12、、嫉妒、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的支配下实施的。这种犯罪决意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实施由于外界的强烈刺激和犯罪主体内心强烈的情绪触发而产生,二者缺一不可。二是情感倒错与犯罪, 违法犯罪者的道德意识往往比较淡漠, 缺乏与社会的道德情感。三、 犯罪个体原因中的生理因素( 一) 不良生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所谓遗传, 是通过生物体内的遗传基因的两性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体,以此将父体和母体的特征传给后代。生物科学早已证明, 遗传是一切生物传宗接代、繁衍生息的共同规律。它不仅决定人的生理特征, 而且也决定着人的心理特征。现代医学证明, 人类的多种疾病和精神缺陷都有遗传性, 例如较为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病,
13、往往父母遗传给后代。精神病的实质也是人体内物质因素作用的结果, 临床和实践充分证明了人体内物质和精神的关联性。犯罪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 犯罪意识和犯罪动机往往是由一个人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在生理或精神上存在某些缺陷或反常, 往往容易产生不良动机。(二)不良生理与后天成长因素有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在后天的成长中,由于受到环境的刺激或意外事故而使得机体出现病变或器质性的损伤,也会导致犯罪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部分器官不知、不能或不正常的反应也会导致个体犯罪,如后天精神病,部分组织切除,组织损坏等都可能因此会产生犯罪行为,
14、侵犯他人的权益。再则在一些生理方面的不足会推动心理方面的影响,如生活的压力和他人的冷眼旁光,从而产生不良动机,诱发犯罪行为的实施。三、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特点是什么,遏制犯罪腐败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1、职务犯罪的特点(一)大案要案增加幅度大。(二)贪污贿赂犯罪表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某些行业成为犯罪的多发部位。当前的贪污贿赂等贪利型职务犯罪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贪污贿赂犯罪现象。(三)权钱交易是我国职务犯罪的典型特点。“升官发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有了权就有钱,仿佛权与钱原本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然而这正是一些手握大权的人滥用权力的典型表现。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
15、了某些人个人的权力,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就成了其最简便的发财之道。(四)犯罪分子文化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职务犯罪的犯罪分子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文化素质较好,社会地位较高。但凡能成为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的人,一般都是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或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因为他们要担当一定的职责和职务,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越是高层领导,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但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这些犯罪分子在作案时,手段相当狡猾。他们往往深思熟虑,考虑周全,极能巧妙伪装和积极掩饰,给侦查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五)职务犯罪共同犯罪增多。过去贪污贿赂等犯罪大都是秘密进行,单线联系,近年来贪
16、污贿赂等犯罪则逐渐向群体方向发展,上下串通,共谋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贪污贿赂等犯罪在一定范围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措施: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从源头上铲除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第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科学、完善的权力配置、权力授予和权力监督的体制, 从制度上遏制滥用权力的冲动,形成有效的“不能贪”的防腐机制。第三,加强反腐败立法,建立完整的反腐败法律体系,特别是要在法律制度上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提高腐败的代价成本,使惩治腐败真正起到强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形成权力主体“不敢贪”的客观环境。四、目前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是什么?社会矛盾与犯罪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