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华 今 韵杨发兴 编著中华诗词出版社目 录中华今韵(修订版)序 3不满中的追求 序杨发兴先生中华今韵 11凡 例 17中华今韵 (十九韵)韵部韵母表 20一 【啊韵】 a,ia,ua 21二 【喔韵】 o,uo 22三 【鹅韵】 e 23四 【衣韵】 i 24五 【迂韵】 26六 【乌韵】 u 27七 【耶韵】 ,ie,e 29八 【儿韵】 er 30九 【思韵】 -i(前) 31十 【知韵】 -i(后) 31十一 【哀韵】 ai,uai 32十二 【欸韵】 ei,ui 33十三 【熬韵】 ao,iao 35十四 【欧韵】 ou,iou 37十五 【安韵】 an,ian,uan,an 38
2、十六 【恩韵】 en,in,un,n 41十七 【昂韵】 ang,iang,uang 43十八 【亨韵】 eng,ing,ueng 45十九 【轰韵】 ong,iong 46后记 48修订后记 53中华今韵(修订版)序彤 星年初,杨发兴先生告我要对所编中华今韵进行修订,我深表赞成;考虑到杨老已届八十七岁,劝其不可过劳。没想到,6 月末杨老就来电说,全书已修订大半,嘱我写篇序言。我深为其老而弥勤的忘我精神所感动,更念及神交十年的情谊,便痛快地应承下来。新时期以来,随着传统诗词的复兴,诗韵改革的呼声日高。起初,杨老因不满于所谓的“新韵书”而编成中华今韵简编,时在 2001年。不久,中华诗词2002
3、 年第 1 期刊发星汉教授编的中华今韵简表和广东诗词学会编的中华新韵府简表,用来征求意见。2003年,杨老又印行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2004 年 6 月中华诗词学会通过中华诗词公布了赵京战主编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以下简称“十四韵”),推荐试行。对“十四韵”,杨老和我都是赞成的,但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正是以此为契机,我得以结识杨老,书电往来,引为同道。出于对“十四韵”的不满,杨老在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的基础上,又废寝忘食地编成中华今韵,由中华诗词出版社于 2006 年 4 月出版。这是一部超过百万字的宏编。两年的日以继夜,已经耗费了杨老的大量心血,而修订这样一部宏编,对
4、于行将九十的老人来说,庶几是生命的最后一搏,怎不令人肃然起敬!中华今韵出版后,我曾写了一篇为中华今韵叫好的文章,其中写道:“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现代汉语韵典”,“是对七十年来现代汉语诗韵成果的最新总结,也是二十年来诗韵改革的集大成。”经过八年的检验,我觉得上述论断并非谀辞,修订后的中华今韵将更加名副其实。中华今韵纠正了诗韵新编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在语言文字方面,承继民国的积极成果,以空前的力度开创工作,建树颇多,成绩斐然。1958 年,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使汉语语音拼写有了国家标准,现已成为国际标准。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并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
5、国宪法。国家还制定和推行简化汉字,颁布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出版了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出版一部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韵书。较有名气的韵书,就我所知,是列入大学文科教材的诗韵新编。诗韵新编最初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于 1965 年。1978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对该书略作修订,重写了出版说明,在凡例中增加了通押后的十八韵与十三辙对照表,新版印刷发行,以后又多次印行,影响颇广。首先应当肯定诗韵新编是依据普通话语音编定的现代韵书。然而就其诗韵体系和编辑体例来看,基本承继了中华新韵,正如其凡例所说明的“参照中华新韵分为十八部”,“分部韵目及韵部次序,也依照中华新
6、韵排列”。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把中华新韵的“十模”韵目,改为“十姑”。因此,有必要对中华新韵作一番考察。中华新韵名义是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编定的,实际是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黎锦熙、魏建功、卢前对国音分韵常用字表(即黎锦熙、白涤洲所编的佩文新韵)的修订。1941 年 10 月 10 日由行政院核定公布,而实际印刷发行则在 1942 年秋季。以后又有增注中华新韵版本刊行。这是适应推行国语(普通话前身)需要的必然产物。1913 年,民国教育部读音统一会(后来经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而为国语推行委员会)制定了注音字母,决定推行国语,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但为了照顾南方方言,在声母上保留了尖音与团音的区
7、分,在声调上保留了入声。由于这是一个折中的而非单一的语音系统,无法通行。于是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取消尖音和入声,从而确立了完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新国音,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时在 1932 年。黎锦熙、白涤洲依据国音常用字汇编成国音分韵常用字表,黎先生交由北京佩文斋于 1933 年出版,书名也改为佩文新韵。中华新韵和佩文新韵(即国音分韵常用字表)都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立韵十八部,但是韵目名称和排列次序不同;更重要的不同是中华新韵于韵字下系有简单的注释和常用的词语(包括顺序和逆序),成为真正的韵书。中华新韵的十八个韵部依次是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六
8、儿、七齐、八微、九开、十模、十一鱼、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应当说这十八韵的分立是正确的,奠定了现代汉语诗韵的基础,功不可没。中华新韵的问题出在对于旧读入声字的处理上,即把古入声字“都汇列于该韵之末,再照配归入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这是略采洪武正韵式的”。(黎锦熙增注中华新韵序)其具体做法就是在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七齐、十模、十一鱼各部的最后单列了“仄声入声”,与前面的“仄声上声”和“仄声去声”并列起来,加上前面的“平声阴平”和“平声阳平”,“仄声入声”俨然成了第五声。从根本上看,这是迁就古韵(平水韵)入声字的表现,违反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宗旨,不能
9、不说这是中华新韵在编辑体例上的一大缺陷。诗韵新编完全承袭了这一做法。据此,有人公然宣扬现代诗韵分为阴、阳、上、去、入五个声调,入声不可少。这完全是中华新韵也是诗韵新编在编辑体例上的缺陷所造成的,其不良影响不可低估。尽管诗韵新编明确宣称“以普通话字音为标准”,但由于在具体体例上单列了“仄声入声”,就偏离了普通话语音。因为普通话只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调,硬要把入声加入进来,就破坏了普通话语音系统。特别是在凡例中还提出了所谓入声通押的 A、B 两法,更是和普通话格格不入的。而杨老编辑中华今韵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彻底贯彻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宗旨,既不迁就古音,也不照顾方音,做到了立韵
10、依据的一元化。在具体编辑体例上采用了诗韵新编韵目下分列“平声阴平”、“平声阳平”和“仄声上声”、“仄声去声”的合理做法,取消了赘列“仄声入声”的错误做法,对于古入声字一律按普通话读音分派韵目和平仄。这样就纠正了诗韵新编长期存在的缺陷,使中华今韵成为一部真正的现代汉语韵典。中华今韵克服了十四韵的缺点“十四韵”公布于中华诗词2004 年第 6 期上,其韵目依次是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十三支、十四姑。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代汉语韵表。首先它对流行已久的十三辙做了部分修正。十三辙自清初以来就是北方戏曲押韵的依据,虽然有目无书,口耳相传,却基本反映了北
11、京语音系统的实际。1933 年,张洵如依据国音常用字表编成北平音系十三辙,由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出版。十三辙的辙名,由两个字组成,取法的是中原音韵。辙名如下(括号里的是老名):一发花(发花)、二波歌(梭波)、三皆学(乜斜)、四支齐(一七)、五姑苏(姑苏)、六开怀(怀来)、七飞堆(灰堆)、八豪条(遥条)、九侯求(油求)、十寒前(言前)、十一人勤(人辰)、十二唐江(江阳)、十三庚东(中东)。“十四韵”实际是把十三辙“一七”辙包含的韵母-i 分离出来,单立了一个韵目“十三支”,如诗韵新编那样,这是符合普通话语音实际的。应当说,这是对十三辙的重大修正。但遗憾的是修正得不彻底,即把韵母 er 仍保留在齐部里
12、。十三辙“一七”辙含有韵母i、-i、er,今天看来是个杂烩,这是十三辙的一大缺陷。按普通话语音,i 与 由于发音相近,作为韵母可以通押,合为一辙(一部)也是可以的。-i 是舌尖元音,与舌面元音 i、 的发音区别比较大,作为韵母,-i 与 i、 是不能通押的,故把韵母-i 单立支部是正确的。er是卷舌(也称为翘舌)元音,发音特殊,与 i、-i 区别很大,作为韵母的 er 既不能与 i、 通押,也不能与-i 通押,只能独立存在,自成一个韵部。“十四韵”仍把韵母 er 留在“十二齐”里,不能说不是一个缺点。诗韵新编虽然单立了“六儿”部,却主张可以和“五支”、“七齐”通押,即等同了十三辙的“一七”辙。
13、而杨老严守普通话语音标准,遵从语音学的科学根据,既不从古,也不从众,力挺儿韵独立,保持了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本来面目。由于字数太少,它很难在传统诗词和韵文中发挥作用,但在某些曲艺的“儿化韵”中却可以大显身手。儿韵独立可以说是杨老中华今韵的一大特点。中华今韵的又一特点是把韵母-i 分立“九思”、“十知”两韵。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注(1)明确写道:“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 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 zhi,chi,shi,ri,zi,ci,si。”这里的韵母-i 实际包含两个韵母,即与声母 zh、ch、sh、r 相拼的韵母-i(舌尖后)和与声母 z、c、s 相拼
14、的韵母-i(舌尖前)。黎锦熙在编辑佩文新韵时也知道这两个韵母的分别,但当时的注音字母只规定了一个并不用来注音的相当于-i 的韵母“帀”,于是立为“五支”韵。现在来看,把-i 分立两个韵更符合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实际,是科学的。这样,在十八韵的基础增为十九韵,就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现代汉语诗韵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不仅如此,中华今韵还确定了合理的通押办法。这办法首先有普通话语音学的根据,即由发音相近的元音作韵腹的韵母可以通押;这样韵母有:一 o 与 e,二 i 与 ,三-i(前)与-i(后),四eng、ing、ueng 与 ong、iong。于是中华今韵规定:“二喔”与“三鹅”、“四衣”与“五迂
15、”、“九思”与“十知”、“十八亨”和“十九轰”可以通押,摒弃了“姑”“鱼”通押、“庚”“痕”通押等以古音和方音为据的旧习。其次,这种通押办法吸收了一些韵书特别是十三辙的实践经验,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华今韵既有守成,又有创新;既具科学性,又有实用性;既可以严用,严而有据;也可以宽用,宽而有度。如果合并通押之韵,就成为十五个韵部。这十九韵(十五部)的诗韵体系是中华今韵对现代汉语诗韵的新贡献,是民国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诗韵改革的新成果。有人曾对我说,中华今韵干脆立为十五部不行吗?当然行,如“十四韵”那样。但从灌输科学的普通话语音知识这个意义上来看,还是分立十九韵、四组通押韵较
16、好。从普通话语音系统看,依据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韵母有三十九个,声调分为阴、阳、上、去四个调类。所谓立韵,就是划分这三十九个韵母。我们所以说中华新韵立韵十八部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实行了科学的立韵标准。一般说来,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它可以没有韵头或者没有韵尾,但不能没有韵腹,单独的元音做韵母,韵母本身就是韵腹。音节与音节是否和谐,即能否押韵,从根本上说是由韵腹和韵尾共同决定的,韵头的作用可以不计。有人把韵腹和韵尾合起来称为韵身,没有韵尾的韵母,其韵腹就是韵身。据此,韵身相同的韵母就可以归为一类,立作一个韵部。中华新韵的十八韵主要是依据“同身同韵”的标准划分出来的。其缺点在于“支”韵
17、没有贯彻这一标准。中华今韵把-i(前)和-i(后)分别立为“九思”和“十知”,就完全贯彻了“同身同韵”的标准,体现了立韵的科学性、统一(系统)性。同时规定“思”与“知”可以通押,又体现了实用性(灵活性)。据此,不取“十四韵”的体例而编成十九韵(十五部),似乎更好些,在翻检使用上也无大碍。复兴中华,建设现代化强国,百多年来一直是中华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建设国家通用语言就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乃至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经过百年特别是近六十年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这是了不起的历史功绩,比之于“书同文”毫不为过。我国的语言文字已进入规范齐备
18、、有法可依的全新时代,是历史上任何朝代不可比拟的。去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公布了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 年基本普及普通话。在这样的形势下,由国家行政部门经过法律程序,颁布一部现代汉语韵典,就越发显得必要了。如果真地进行这项工作,我觉得,杨老的中华今韵就是可以采用的蓝本。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即使没有这一天,中华今韵也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因为它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是为序。2014年7月26日于晚得斋不满中的追求序杨发兴先生中华今韵杨德淮早在去年,杨发兴先生就嘱我为其正在着力编写的中华今韵作序。他是兄长,我是小弟,明知自己力不从心,也不敢不从。上月底,接
19、到他韵书杀青的消息,并收到相关资料,搁置起来的序言不得不从心里提起来,趁这春夏之交的时日,在杜鹃声里说说我想说的一些话。一时间上,从缘起到 2001 年的中华今韵简编到 2003 年的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再到 2005 年的中华今韵,至少超过了 2000 个日日夜夜;内容上,对中华诗韵的划分从十七部到十八部再到十九部,从韵部中仅有韵字的罗列到各韵部的韵字分别带出顺序和逆序的词语排列,使得词语总数超过了 161000 个;版本上,从不足 80 页到 200 余页再到 700 多页,从 32 开的平装本到 32 开的精装本:这一从求新到求成到求精的过程,表明了杨发兴先生具有的特殊不满和执着追求。有不
20、满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行动;有特殊不满才有深切期望,有深切期望才有执着追求,有执着追求才有非常行动,而后才有成果。毫无疑问,杨发兴先生的特殊不满,是暮岁的而不是青春的,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是文化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是诗意的而不是俗气的,是意在汉诗亦即中华诗词整体美的打造上的而不是旨在个体生命亦即具体个人外表美的打扮上的。在物质化与商品化由一种趋向成为洪水,进而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冲击到穷乡僻壤的现实里,我们不能指望精神家园安然无恙,也不能指望太多的人在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条件得以保障或尽情享受物质利益的情况下不会以追求精神生活为乐事。然而,人类文明史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人的社
21、会存在,社会的人的存在,总是以精神的丰富和充实为根基、为根本、为根据的。对于任何形态的东西,即使贵胜黄金和钻石,人生也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占有权。惟其形而上的精神,才归人生所有。尽管物质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失去精神文明,所谓的“物质文明”也就无所谓文明可言了;如果仍然要称之为“文明”,那也不再是人类文明了。因此,杨发兴先生精神上的这种特殊不满,本身就包含了文明社会中社会文明的内容。至于执着追求,则必然是风雨兼程的艰苦经历。首先,作为退休教师,杨发兴先生并没有编写韵书的责任,也没有哪个机构向他发出编写韵书的指令;这韵书,完全是他一厢情愿而又心甘情愿的自我作为。这样的开头,注定了他将
22、要吃苦。其次,孤灯独凳,冥思苦想,熬更守夜,并非三天两日,十天半月,那滋味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会知道。好不容易,中华今韵简编出来了。苦,已经够受了吧?再其次,杨发兴先生似乎根本不把追求与吃苦搅在一起,他在 2001 年的中华今韵简编后记里就给自己选定了继续跋涉的道路,“先编简本,再编繁本”。不到两年,“简编”的修订本又出来了。这时,我们在“前言”里竟听到他在歌吟:“人间本无路,走始有康庄。立下愚公志,何山铲不光!”七十有五的老人豪情,跃然纸上。苦在何处?最后,又是两年的煎熬,终于有了这本中华今韵,算是完成了“繁本”的编写,又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这个时候,像马拉松运动员跑完全程才感到劳累和疲倦一样,
23、杨发兴先生也终于在“后记”里承认了“所遇到的酸甜苦辣”。这就是执着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提升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精神。二韵书,作为写诗、填词、制曲的工具书,使用它的作者自然不是很多;而作为吟诗、诵词、哼曲的工具书,涉及到的读者就不是很少了。如果跟中华诗词的延续与光大联系起来,韵书显然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很有必要。看一看当今的媒体和书刊,无韵的“诗”可谓比比皆是,有的媒体和作者甚至拒绝诗歌有韵。再看一看当今的诗坛,一些不懂什么是韵,更不懂如何押韵的文字拼凑者居然荣获了“诗人”桂冠,甚至售以“大师”之名而成为楷模。正如吕进先生所云,这“实在是诗坛的悲哀”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舞
24、文弄墨者不顾汉语的表意和声韵特点,更不顾汉诗必须押韵的规律,同时也不管无韵诗只是拉丁语系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便将西方现代派“反传统”的晦涩而无韵的“现代诗” 。视为“诗的神灵”加以膜拜,并接移过来用汉语写起了无韵的“新潮诗” 。至上世纪末,又借“与国际接轨”的响亮口号,将无韵的“新潮诗”推向新的高潮,使其成为媒体上汉诗的主流。殊不知汉诗的这种“接轨” ,完全背离了汉语对汉诗的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写出来的纵然标明是“诗”其实已不再是诗了。只能说,如此“接轨” “接”来了“鬼” 。在许多“现代诗人”不知韵为何物的当今,在无数“新潮诗”根本无韵的当今,仅凭新编的现代韵书,显然改变不了诗坛的犯规和汉
25、诗的失范,但是,现代韵书的编写与存在,必然是对汉诗的某种拯救。杨发兴先生的中华今韵自然也是现代韵书,也应如是看待。三说中华今韵某种程度上是对汉诗的拯救,也体现在杨发兴先生对编写意图的清醒认识上。2001 年印行的中华今韵简编后记里写道:“编写这本中华今韵简编 ,开始纯粹是为了修改诗词的需要之后又陆续看到了一些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编的新韵书,总或多或少地感到不满意。觉得那些韵书在韵部的分、合上缺乏说服力,当分的不分,当合的不合;既要迁就这,又要照顾那,襟襟袢袢的,许多地方还没有摆说老韵书,特别是平水韵的束缚。于是激发了我编一本真正的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的新韵书的欲望” 。这说明,从实用性的修改诗词,
26、到科学性的摆脱束缚,是编书的主要目的。2003 年印行的中华今韵简编修订本前言说道:“编写韵书,主要目的是让今人写诗、填词、制曲,在平仄、用韵诸方面有所依傍、规范” 。更明确地把科学性落实到规范性上。2005 年的中华今韵后记则强调了“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统一” 。我们看到,这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已经与开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调换了位置,说明目的更明确了。“后记”还将编写标准和原则从 2001 年的“24 字诀”调整为“32 字诀”,即“编写标准,普通话音;不顾方言,不管入声;能叶则合,不叶则分;读音相近,实行通韵。 ”这与上面提出的“三性统一”完全一致。一句话,编者的意图毫不含糊。正如理想不等
27、于现实一样,良好的愿望也不等于眼前的事实。杨发兴先生编写韵书虽然有十分明确的意图,又有非常诚恳的态度和相当严谨的文风,但是中华今韵终究只是一部韵书,并且只是众多韵书中的一种;它既不是红头文件,也不是领导指示,诗作者,尤其是“新潮诗”的作者显然可以不予理睬,且完全有权利不予理睬,或视而不见,或见而不察。再说,大约也不会有谁为此四方征求意见,询问是否愿意接受。可是, 中华今韵毕竟是忠于汉诗的执着追求者为延续中华文化的血脉所付出的心力,其意愿是不会因为有没有人接受,有多少人接受,有多大程度的接受等等外在因素而改变的,其意义也是如此。四当然,也如编者所说, 中华今韵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比如韵部的划分,
28、思、知各为一部,是否应合为一部;通韵的实行,衣迂相通,是否应保持独立从普通话语音的标准来看,都可商榷。可喜的是,中华大地又多了一部行动韵书。读到这部韵书,不能不想起上世纪印度的著名哲学家克里希拉穆提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能从年轻时就革新,在你年长时,还能保持你的不满,并带着喜悦的活力及深挚的情感,那么你不满的火焰就会带来不寻常的意义。 ”我觉得,这话似乎也是为杨发兴先生说的。是他,以年近八旬的特殊不满和执着追求,在夕阳晚照中成就了这部中华今韵。2005 年 5 月初写于黔东凡 例一、本书是以国家通用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为依据,以反映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汉语拼音方案为标准编辑而成的现代韵书。
29、为用今韵写诗、填词、制曲及创作一切韵文的人,在择韵选词上提供参考和方便。二、本书取字,标音均以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蓝本,并参照新华字典 、 现代汉语词典等多部辞书酌定。三、本书韵目及韵部次序,悉依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的次序编定。先单韵母、次复韵母,最后鼻韵母。凡属同一韵部的,用一个韵目字统贯到底,不按四声另立韵目。四、本书每一韵部分平声、仄声两大类。平声类阴平、阳平分列;仄声类上声、去声分列。旧读入声的字,归入阴平、阳平的则为平声;归入上声、去声的则为仄声。在同一韵部中,阴平与阳平可以相押;上声与去声也可以相押。除格律诗外,平声与仄声也可以相押。五、本书各韵部中韵字的编序,先
30、列零声母的字,其余依声母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顺序排列。同音字,笔画少的排在前,笔画多的排在后。笔画相同的按第一笔笔形的顺序排列, (笔形顺序为:横竖撇点、 折 ) ;第一笔笔形相同的按第二笔笔形的顺序排列,依此类推。六、本书一个韵部中包含几个韵母的,则依各个韵母先后次序将其韵字,按声类(阴、阳、上、去)分别集中编排,如啊韵部包含a、ia、ua 三个韵母,则将 a、ia、ua 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编在一起,以便于韵文创作者翻检参考。七、本书多音字则按其读音和声调的不同分别归入几个韵部,如韵字“差” ,读差(ch)和差(ch)时,则归入一啊韵部的阴平和去声;读差(c)时,则归入九思韵部的阴
31、平;读差(chi)时,则归入十一哀韵部的阴平。多音字在列举某一读音的词语之后,用“另见面”注出该韵字其他读音的页码和声调。八、本书韵字均按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用汉语拼音字母以普通话语音注音,按四声标调,不注变调和变读。有异读的,一律按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读音注音。九、本书每个韵字下选收了顺序、逆序两组词语,并用涂黑圆圈“”断开。所收词语以四字为限,包括成语和结构比较紧密的词组。词语以现代汉语书面语和新词语为主,也酌收一些古语词和口语词。十、本书所收词语需要注音或解释的,均置于该词语后的圆括号内。注音时,则以短横“-”代替省略的音节。十一、轻声是由阴、阳、上、去四声变化来的,它一般是在词语中伴随重
32、音出现,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本书对轻声是这样处理的。1、只有轻声一读的轻声字,如“垯” 、 “桲” 、 “蓿” 、 “碡”等,则置于该音节的去声之后。一律作仄声。其他轻声一般不列入“另见”中,也不出字头。2、轻声是多音字的,则音随意转,以实际读音确定其平仄。如“得”除可读轻声外,还可读“d”和“di” 。如“博得” 、 “懂得” 、“获得”等的“得”读阳平“d” ,为平声;如“必得” 、 “非得” 、 “总得”等的“得”读上声“di” ,则为仄声。3、读轻声的“时态助词” 、 “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 ,不单立字头,一律作仄声。4、后缀的轻声字,则依据其本音字定
33、平仄。如桌子、孩子、本子等“子尾字”的“子”读“z” ,当仄声;木头、石头、码头等“头尾字”的“头”读“tu” ,当平声。5、叠字词的轻声按其前一字的读音定平仄。如星星、听听、兜兜等轻声词的第二音节都为平声;妹妹、走走、试试等轻声词的第二音节都为仄声。十二、本书主张“分韵从严,严而有理,用韵从宽,宽而有度” 。根据这一想法,我们参考多种韵书,并吸取全国数十位韵友的意见,将普通话 39 个韵母严格按照韵腹或韵腹韵尾相同的即划为一部,共得工韵 19 韵部,同时按“读音相近,实行通韵”的原则确立四组通押韵,得通韵 15 韵部,这样有宽有严,宽严结合,更便于作者自由选韵。十三、本书一律使用规范字,即不
34、使用被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十四、本书一般不收入元素名、地名和姓氏用字。中华今韵 (十九韵)韵部韵母表韵母 韵部韵部 四 衣 五 迂 六 乌i 衣 迂 u 乌一 啊 a 啊 ia 呀 ua 蛙二 喔 o 喔 uo 窝三 鹅 e 鹅 七 耶 耶 ie 耶 e 约八 儿 er 儿九 思 -i 思十 知 -i 知十一 哀 ai 哀 uai 歪十二 欸 ei 欸 uei 威十三 熬 ao 熬 iao 腰十四 欧 ou 欧 iou 忧十五 安 an 安 ian 烟 an 冤 uan 弯十六 恩 en 恩 in 因 n 晕 uen 温十七 昂 ang 昂 iang 央 uang 汪十八 亨 eng
35、 亨 ing 英 ueng 翁十九 轰 ong 轰 iong 雍说明1. 39个韵母,19韵部。4组通韵,喔通鹅,衣通迂,思通知,亨通轰。2. 表中的、er、-i、-i等四个韵母,是依据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下的说明补入的。3. 普通话没有读ong的字。ong是东、工、松等字的韵母。一 【啊韵】 a,ia,ua 平声阴平 啊腌。八巴扒叭芭吧疤笆粑。擦。叉杈差插喳馇碴锸艖。耷搭嗒答鎝褡。发。旮伽咖嘎。哈。咔咖。垃拉啦喇邋。孖妈抹蚂麻摩。趴啪葩。仨撒。杀杉沙纱刹砂莎铩痧煞裟鲨。他它她趿塌遢溻踏褟。扎匝咂拶。扎咋哳揸喳渣楂齇。丫压呀押鸦哑鸭。加夹茄佳珈枷浃痂家笳袈葭跏嘉豭。掐袷。呷虾瞎。挖哇洼娲蛙。欻。
36、瓜呱刮栝緺騧鸹。花砉哗。夸姱。刷。抓挝檛髽。平声阳平 拔菝跋魃。茬茶查搽槎碴察檫。打达沓怛笪答瘩鞑。乏伐罚垡阀筏。轧尜嘎噶。蛤。旯拉。吗麻蟆。拿。扒爬耙琶掱筢。啥。杂砸。扎札轧闸炸铡喋。牙伢芽蚜崖涯睚衙。夹荚恝戛铗颊蛱。匣侠狎柙峡狭祫遐瑕暇辖霞黠。娃。划华哗骅铧猾滑。仄声上声 把靶。礤。叉衩蹅镲。打。法砝。玍尕。哈。卡咔咯。喇。马吗犸玛杩码蚂。哪。洒靸撒。傻。塔獭鳎。咋。苲拃眨砟鲊。哑雅。嗲。甲胛贾假斝槚瘕。俩。卡。瓦。呱剐寡。垮。耍。爪。 仄声去声 坝把爸耙罢鲅霸灞。叉汊杈岔侘刹衩诧差姹。大汏。垯繨跶瘩。发珐。剌落腊蜡癞辣镴。杩禡蚂骂。那呐纳衲捺。帕怕。卅飒萨。唼厦嗄歃煞箑霎。拓沓挞闼嗒遝闒
37、榻踏蹋。乍诈栅咤炸痄蚱榨醡。轧亚压讶迓砑娅揠猰。价驾架假嫁稼。洽恰髂。下吓夏厦罅。瓦袜腽。卦诖挂絓罣褂。化划华画话桦。挎胯跨。刷。二 【喔韵】 o,uo 通三鹅韵。平声阴平 拨波玻趵钵般饽剥菠播蕃。摸。陂坡泊泼颇。莴倭涡喔窝蜗踒。搓磋撮蹉。逴踔戳。多咄哆剟掇裰。郭聒锅蝈。耠騞劐豁攉。捋啰落。莎唆娑桫梭挲睃蓑嗦嗍缩。说。托拖脱。作嘬。拙捉桌倬梲涿焯。平声阳平 伯驳帛泊勃钹浡舶脖博鹁渤搏馎箔膊踣鎛薄髆礴。佛。谟馍嫫摹模膜麽摩磨蘑魔。婆鄱皤。嵯矬痤瘥鹾。夺度铎踱。国帼馘。和活。罗覼萝啰逻脶锣箩骡螺。挪娜傩。挼。驮陀坨沱驼柁砣鸵酡跎橐鼧鼍。昨捽笮琢。灼茁卓斫浊酌浞诼著啄着琢椓繳擢濯镯。仄声上声 跛簸。
38、抹。叵笸。我。脞。朵垛躲嚲。果餜椁蜾裹。火伙。蓏裸瘰。所索唢琐锁。妥椭。左佐撮。仄声去声 柏薄檗擘簸。末没抹茉殁沫陌脉莫秣蓦漠寞墨瘼默磨纆。朴迫破粕魄。沃卧涴握硪幄渥斡龌。挫厝措锉错。娖啜惙绰辍。驮剁垛舵堕惰跺。过。或和货获祸惑謋霍豁镬藿蠖。扩括蛞阔廓鞟。荦洛骆络珞烙硌落跞摞。诺搦懦糯。若偌弱箬爇。烁铄朔硕搠蒴数槊。拓柝萚唾箨魄。作坐阼怍柞祚砟座做酢。三 【鹅韵】 e通二喔韵。平声阴平 阿屙婀。车唓。嘚。戈圪纥疙咯饹格哥胳鸽袼搁割歌。呵喝。坷苛珂柯科砢疴棵嗑稞窠榼颗磕瞌蝌髁。肋嘞。奢赊猞。折蜇遮螫。平声阳平 讹吪俄莪哦峨娥鹅蛾额。得德。革阁格胳葛蛤隔嗝膈骼。禾合何和劾河饸阂荷核龁盒涸颌貉阖翮。
39、壳咳揢。哪。舌折蛇阇。则责择咋泽啧唶帻舴箦赜。折哲晢辄詟蜇谪摺磔辙。仄声上声 恶。扯。合各舸。可坷渴。若喏惹。舍。者赭褶。仄声去声 厄扼呃轭垩恶饿鄂阏谔蕚遏愕腭鹗锷顎噩鳄。册厕侧测恻策。彻坼掣撤澈。个各虼硌。吓和贺荷喝赫褐鹤翯壑。克刻恪客课骒缂嗑锞溘。仂乐泐勒鳓。讷。热。色涩啬瑟塞穑。设社舍拾射涉赦摄慑麝。忑忒特慝螣。仄昃。这柘浙蔗鹧。四 【衣韵】 i通五迂韵。平声阴平 一伊衣医依咿揖漪鷖噫。逼。氐低的羝堤提嘀滴。几讥击叽饥玑芨机乩肌矶鸡奇剞唧积笄屐姬基萁赍犄缉畸跻箕稽齑畿墼激羁。咪眯。妮。丕批伾纰坯披狉砒铍劈噼霹。七沏妻栖凄萋戚期欺敧缉嘁漆蹊。体剔梯踢。夕兮西吸汐希昔析矽穸恓栖唏牺息奚菥晞欷
40、悉淅惜晰睎稀翕腊粞犀锡溪裼熙豨蜥熄嘻噏膝嬉熹樨螅歙羲窸蹊蟋醯曦巇鼷蠵觿。平声阳平 匜仪圯夷沂诒迤饴怡宜荑贻姨胰蛇移痍遗颐疑嶷簃彝。荸鼻。狄迪的籴荻敌涤笛觌髢嘀嫡翟樀镝蹢。及吉岌汲级极即亟笈急疾棘殛戢集蒺楫辑嫉踖蕺瘠鹡藉蹐籍。厘狸离骊梨犁鹂剺蜊漓璃缡嫠黎鲡罹篱醨藜黧蠡。弥迷猕谜糜縻麋靡蘼醾。尼呢泥怩倪猊霓鲵。皮枇狓毗蚍疲陴啤琵脾裨蜱罴貔鼙。齐祁圻芪岐其奇歧祈祇荠疧耆颀脐旂埼萁畦跂崎骐骑琪琦棋蛴祺锜綦旗蕲鯕鳍麒鬐。荑绨提啼鹈騠缇褆题醍蹄。习席覡袭媳隰檄鳛。仄声上声 乙已以苡矣迤蚁舣倚扆椅旖踦齮。匕比妣彼秕笔俾鄙。邸诋抵底柢砥骶。几己虮挤济给脊掎戟麂。礼李里俚逦理鲤醴蠡。米沵弭敉靡。拟你薿。匹庀圮仳
41、否痞劈擗癖。乞芑屺岂企杞启起跂绮棨稽。体。洗枲玺铣徙喜葸蓰屣禧蟢。仄声去声 乂弋亿义艺刈忆艾仡屹亦异抑呓邑佚役译易怿诣驿绎枻轶昳奕疫羿挹益浥悒谊埸勚逸翊翌肄裔意溢缢廙瘞饐毅鹢熠薏殪曀翳臆翼癔懿。币必毕闭庇诐苾贲荜毖哔陛毙秘狴梐庳敝婢赑筚愎弼蓖跸痹滗裨辟碧蔽箅弊薜觱篦壁避嬖髀臂璧襞。地玓弟的帝递娣菂第谛蒂棣睇缔碮。计记伎纪技芰系忌际妓季剂垍荠迹洎济既觊继偈祭悸寄寂绩惎蓟霁跽穊漈稷鲫髻冀穄罽鰶骥。力历厉立吏苈丽励呖利沥枥例疠戾隶荔栎轹俪俐莅鬲栗砺砾蛎唳笠粝粒雳跞詈痢。汨觅泌宓秘密幂谧蜜。泥昵逆匿惄睨腻溺。屁埤睥辟媲僻甓譬。气讫迄弃汽泣契砌葺碛器憩。屉剃俶倜逖涕悌惕替殢薙嚏趯。戏饩系细盻咥绤阋舄隙禊
42、澙潝。五 【迂韵】 通四衣韵。平声阴平 迂纡淤瘀。车拘苴狙居驹罝疽掬据琚趄椐跔锔腒雎鞠鞫。区曲诎驱屈胠祛袪蛆躯焌趋蛐觑黢。訏圩戌吁盱砉须胥顼虚谞欻墟需嘘魆繻。平声阳平 于予玙欤余妤盂臾鱼竽舁谀娱萸雩渔隅揄喁嵎畬逾腴渝愉瑜榆歈虞愚觎艅舆窬褕蝓髃。局菊焗橘。驴闾榈。劬鸲渠蕖璩瞿鼩蘧癯衢。徐。仄声上声 与予屿伛宇羽雨俣禹语圄敔圉庾瑀瘐窳。弆柜咀沮枸矩举筥蒟龃踽。吕侣捋旅稆偻屡缕膂褛履。女。曲取娶龋。许诩栩湑糈醑。仄声去声 与玉驭芋吁饫妪雨郁育昱狱彧钰浴预域菀欲阈谕遇喻御寓裕蓣罭愈煜誉蜮毓隩潏熨遹豫燠鹬鬻。巨句讵拒具炬沮俱倨剧据距惧犋飓锯聚窭踞屦遽醵。律虑率绿葎滤鑢。恧衄。去阒趣觑。旭序叙洫恤畜酗勖绪
43、续絮婿蓄煦。六 【乌韵】 u平声阴平 兀乌圬污巫呜钨洿诬屋。逋峬晡。粗。出初樗。厾都阇督嘟。夫伕玞肤鈇麸趺跗稃孵敷。估咕呱沽孤姑轱骨蛄菇蓇辜酤觚毂箍。乎昒呼忽烀唿惚淴糊。矻刳枯哭堀窟骷。撸噜。仆扑铺噗潽。苏酥稣。殳书抒纾枢叔姝殊倏菽梳淑舒疏摅输蔬。凸秃突。租菹。朱侏诛茱珠株诸铢猪蛛潴橥。平声阳平 无毋芜吾吴梧鵐蜈鼯。醭。徂殂。刍除厨锄雏橱。毒独读渎椟犊牍黩髑。夫弗伏凫扶芙芾芣佛孚拂茀怫绂绋韨茯枹罘俘郛洑祓莩蚨浮桴符匐袱艴幅罦辐蜉福幞黼。囫和狐弧胡壶核斛搰葫鹄猢湖瑚煳鹘槲蝴糊縠觳。卢芦庐垆炉栌轳胪鸬颅舻鲈。毪模。奴孥驽。仆匍菩脯葡蒲酺璞。如茹儒薷嚅濡孺襦蠕。俗。秫孰赎塾熟。图荼徒途涂屠腯瘏酴。足
44、卒崒族镞。术竹竺逐烛舳瘃斸蠋躅。仄声上声 五午伍仵迕庑怃忤妩武侮捂珷舞。卜补捕哺鵏堡。处杵础楮储楚。肚笃堵赌睹。父抚甫拊斧府俯釜辅脯腑腐簠黼。古谷汩诂股骨牯贾罟钴羖蛊鹄馉鼓毂榾嘏鹘臌瞽。虎浒唬琥。苦。卤虏掳鲁橹。母牡亩拇姆姥。努弩砮胬。朴圃浦普溥谱氆蹼。汝乳辱。暑黍属署蜀鼠数薯曙。土吐。诅阻组俎祖。主拄诸煮属褚嘱麈瞩。仄声去声 兀勿乌戊务阢屼坞杌物误恶悟晤焐靰痦婺骛雾寤鹜。不布步怖部埠瓿簿。卒促猝蔟醋踧憱簇蹙蹴。亍处怵绌俶畜搐触憷黜矗。杜肚妒度渡镀蠹。父讣付负妇附咐阜驸赴复洑副蝜赋傅富腹鲋缚赙蝮鳆覆馥。估固故顾梏牿雇锢痼鲴。互户冱护沪岵怙戽祜笏瓠扈糊鹱鱯。库绔裤酷。陆录辂赂鹿绿琭禄碌路僇箓漉辘
45、醁戮璐簏鹭麓露。木目沐苜牧募墓幕睦慕暮霂穆。怒。铺瀑曝。入洳蓐溽缛褥。夙诉肃素速宿骕粟谡嗉塑溯愫鹔蔌觫簌蹜。术戍束述树竖恕庶裋腧数墅漱澍。吐兔堍菟。伫苎助住纻杼贮注驻柱炷祝著蛀铸筑箸。七 【耶韵】 ,ie,e平声阴平 耶掖椰暍噎。瘪憋鳖。爹跌。节阶疖皆结接秸痎揭喈嗟街湝。咧。乜。捏。撇瞥。切。帖怗贴跕。些楔歇蝎。约矱彟。撅。缺阙。削靴。平声阳平 邪爷耶揶。别蹩。迭垤绖昳瓞谍堞耋喋嵽牃叠碟蝶蹀鲽氎。孑节讦劫劼杰诘拮洁结桔桀捷偈婕睫截碣竭羯。苶。茄伽。叶协邪胁挟偕斜谐颉携撷鞋勰缬。决诀抉角駃玦珏觉鴃绝倔掘桷崛脚觖厥劂谲蕨獗噱橛镢鐍爵蹶矍嚼爝攫钁。瘸。穴学踅噱。仄声上声 也冶野。瘪。姐解。咧裂。苤撇。且。帖铁。写血。哕。蹶。雪鳕。仄声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