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朗读论文.doc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7897485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朗读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朗读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朗读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朗读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朗读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驻马店实验小学李雪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 阅读 能力” 所 谓“阅读”就是“读书” 。“读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 看着书本出声的或不出声的读。” 出声的读曰朗读,朗诵 或吟诵;不出声的读曰默读或阅读。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心、 口、耳、唇、舌 ,多种感官 积极的

2、投入活动, 有 视觉神经所感受到的书面文字经过传导中枢传至口,变成口头的有声语言,并且还受到耳的监视,比较输入和输入是否一致。从教学效果来看,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训练的。一、 正确 认读 ,养成习惯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 “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都市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 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

3、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我执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让我感触颇深。怀念母亲一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我让学生读一些相关的季羡林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用上季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篇课文的要义: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 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

4、己的父母尽孝心。本节课我着重引领学生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小学生年龄小,且都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很难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课前让学生读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铺垫。 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 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为理解本课做好铺垫。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打动了在场的老师,特别是我班张承伟同学的朗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我让他站起来读“我痛哭了几天 泪流不止。” 他的朗读让我热泪盈眶,接着我又让女生陈家琪在音乐神秘的花园的背景音乐中朗读这一

5、段,最后我用感人的声音叙说了永久的悔中那最感人的文字“当我从北平赶往济南呆在母亲身边”此时我强忍着自己的泪水,接着同学们在我的感染下齐读这一段。我在设计教案时觉得这是一个情感高潮,课后听课的老师说感动了在场的老师,有的同学说:“ 我哭了。”看来我预计 的结果出 现了。课的后半部分关于祖国母亲的品读是先找重点句,在入情朗读。最后在老师的语言渲染下,一咏三叹地吟诵,同学们都能把这种浓浓的思念读出来.三、 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一篇文章,在熟读 以后,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 细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

6、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 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 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如丰碑一文虽然悲壮感人,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只是程序化的故事英雄。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更没有激情的赞叹,只是通过将军的情感变化,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 ”。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真情实感地朗读,使人物的姿态、衣着渐渐地鲜

7、活起来,使语言与形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通过反复朗读,在 对将军的情感变化知晓后,学生对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有了自己的印象:他“镇定”,面对死亡毫无惧色;他“安详” ,对工作竭尽全力;他“不朽” ,是“ 一座晶 莹的丰碑” !老战士被冻僵了定格了,沉淀了。学生通过动情地朗读,激情的背诵、表现出来的人物也就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用心、用情去 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紧紧围绕着两小儿“辩斗” 的主要内容展开朗读,通过学生自渎,表演读,老师身临其境地参与学生的表演读,使课堂高潮迭起,情趣顿生,教材的主要内

8、容在朗读中被学生牢牢记住,而辩斗的语气把孩子们带进了真实的情境,仿佛回归远古,无需多讲,文章的意思已经在辩斗中自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课文清澈的湖水描写湖水清澈、湖水的美丽主要体现在文中“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 还有变幻的山峦。”学生知道这句写出了湖水的美,却不能读出美的感情。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读完后,学生 说:“我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我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学生学着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赞美湖水清澈的感情就读出来了。四教学语言要有语文味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有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语言也是多样的,激情洋溢的语言如火,轻柔温宛的语言如水,言简意

9、赅的语言力如千钧,淋漓挥洒的语言泻如瀑布,理趣横溢的语言犹如洞开一扇天窗,形象生动的语言美如一阙天籁。听教师的语言你能感受她的阅历和文化积淀,感受她对作品的体味、感悟,濡染她的灵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五、品词品句上下功夫有语文味的教学必在品词品句上下功夫。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要善于从课文结构特色处或情感磅礴处 切入。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要学生找出印第安人对土地情感的句子,当明确倒数第二段之后,投影“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 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眷恋” 是怎样的感情?为什么要“ 眷恋”?然后扣 “眷恋”师生共同品味课文。朗读、吟咏,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是培养能力之道。靠读靠吟取得的效果,有的靠讲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从而达到“文章读 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就越能散发语 文的芳香,使语文成为一次难忘的人生境遇。朗读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驻马店实验小学李雪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