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 计 论 文-存货一:存货的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如企业的产成品、商品等;还是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出售,如原材料等。二:存货的分类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存货的内容和分类也有所不同。存货一般要依据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并结合存货的用途进行分类。 服务性企业如旅行社、宾馆、会计师事务所等,既不生产产品,也不经销产品,这些企业一般存有各种物料用品,如办公用品、家具用具等,以供业务活动之用。这
2、些货品就作为这类企业的存货处理。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主要分为库存商品、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其中,库存商品是企业存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销售而购人的物品。制造企业以加工或生产产品为主,其存货的构成最为复杂。一般分为以下几类:1材料。指企业通过采购或其他方式取得的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以及取得的供生产耗用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及外购半成品等。2 在产品。指正在生产各阶段进行加工或装配的尚未制造完工的产品。3自制半成品。指已经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并已经验收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但仍需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4产成品。指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
3、可供销售的产品。5低值易耗品。指由于价值低、易损耗等原因而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的各种劳动资料。6包装物。指为包装企业产品而储备和在销售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各种成形的包装容器。 7委托加工材料。指企业因技术和经济原因而委托外单位代为加工的各种材料。除此之外,制造企业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存货,如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三: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外购的存货1.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
4、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1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 )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3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的物资,按规定准
5、予抵扣的,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 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2.自行生产的存货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四:存货计价方法 4.1 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6、。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 1 种方法。 4、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后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即:每次(批)存货发出成本
7、=该次(批)存货发出数量 X 该次(批)存货实际收入的单位成本除上述计价法外,还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但前五种方法属于企业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期末计价通常是以实际成本确定。但是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一较为广泛的方法成本(实际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 4.2 各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存货主要用于对外销售,构成销售成本。同时,还有可能自用,构成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但是所占比重很小。存货计价方法造成存货价值的差异对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销售成本发生作用。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
8、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个别计价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工作繁重,成本较高,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都不实用。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先进先出法下,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考试大为你加油后进先出法假设后收进的存货先发出,发出的存货按最后收进的单价进行计价。销售成本较接近当前
9、的市价。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利润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低,但是,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能够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五:存货期末计量 (一)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3、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4、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
10、),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5、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二)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1、对于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 1、企业通常应当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具有相同或类似最终用途或目的,且难以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
11、货,可以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4、存货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5、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
12、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四)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企业的存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回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金额以将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六:存货清查由于存货流动性较大,企业应在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的清查,在年度中间,还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存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或重点的抽查。在对存货清查前,应将各存货明细账登记齐全,账证核对相符,账账核对相符,在此基础上通过点数、
13、过磅、量尺、计方等方法确定各种存货的实存数量,进行账实核对。发现账实不符或有超储积压、残损变质的存货,要进一步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对于存货清查的结果,应编制“存货盘点报告表” ,将账实不符的存货记入表内,列出盘盈或盘亏的数量,并注明盘盈盘亏的原因,报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审批。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盘亏和毁损的财产净值及转销盘盈财产的价值;贷方登记盘盈财产的净值及转销盘亏和毁损的价值。该账户下设“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两个明细账户。流动资产盘盈,在按照规定程序批准转销时,冲减管理费用。如果是流动资产盘亏,要区别不同的原因进行处理:如是自然损耗引起的定额内合理损耗或者是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超定额损耗,其发生的净损失一般计入管理费用,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差额部分列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