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隆平”三个字 580 万 1袁隆平,1930 年 9 月 7 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 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1981 年他获得了我国颁发的至今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 年,他被国 际水稻所称 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 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 杰出 发明家” 金质奖, 1987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8 年获英国 让克基金会 “让克奖”,1993 年获美国 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 1995 年获联合国粮农组织“ 粮食安全保障奖” ,1996 年获日本“日经亚洲大奖 ,”1997 年获世界“先驱科学家奖”,19
2、98 年获 “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2001 年 2 月 9 日,他又获得中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评价袁隆平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 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认为,袁隆平一旦解决了远缘杂交水稻优势的利用,就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然而,在袁隆平的心里,农民的奖重于“诺贝尔”,有谁能赢得农友们那么多的“奖赏” 呢?580 万元的“姓名使用费”2002 年 12 月 1日,一个简称为“隆平高科”的新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引起众多股民的关注。“隆平高科” 是我国迄今为止惟一一只以
3、科学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上市股票。组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公司和“ 隆平高科”股票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将袁隆平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打入孟加拉、越南、 缅甸等第三世界国家。因公司品牌和股票名称均使用了袁隆平这三个字,袁隆平个人因此获得“姓名使用 费” 共计 580 万元。 “超级稻”可多养活几亿人 1964 年,时任湖南安江 农校一名普通教师的袁隆平,在田间偶然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水稻。从理论上讲,如果都种这种水稻,亩产可达千斤。 这一发现令一直从事“无性杂种”研究的袁隆平豁然开朗。从此,袁隆平走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探索之路。 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年,第一个具有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号”
4、 获得成功。随着改良品种的不断出现, 杂交水稻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年,袁隆平又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设想,并作 为 国家“ ”计划的责任专家,率领着一支有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历经年的艰难探索,终 于培育出了如培矮系列等产量高、米质好的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据统计,1950 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41 公斤,1998 年达到 450 公斤,增长了 3.2 倍。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 和 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从 1976 年到 1998 年累计增产粮食 3.5 亿吨,按1综合摘编每吨 1000 元计算,累计增收
5、 3500 亿元;按人均口粮每年 450 公斤计算,每年解决了解情况 500 多万的吃饭问题。1998 年 8 月,袁隆平向朱熔基总理打了一个报告请求支援,他要向新的目标、新的高峰发起冲击选育超级杂交水稻!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立即从总理基金中划拨 1000 万元, 予以支持,并请人转告袁隆平:“国务院将全力支持你的研究。” 目前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 700 斤左右,而他们培育的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则达到 1000 斤,这使得全国的水稻平均亩产达 800 斤左右。他们正在研究的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 15001600 斤,而且有希望在 23 年内培育成功。假设我国的超级水稻大面积推广时一
6、亩平均增产 400 斤,那么推广 1 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 400 亿斤,这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的粮食产量。如果中国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的水田都种上了“超级稻” ,至少可增产数千亿公斤,多养活几亿人口。现在,已有 20 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 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 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 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 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从 1981 年至 1998 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 38 期国际
7、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 15 个以上国家的 100 多个科技人员。1998 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 10 万公顷和 20 万公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 1 吨-2 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的:“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 在退却。袁(隆平)正引 导 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袁隆平”价值多亿元 为了让杂交水稻新品种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袁隆平决定招商引资进行科学研究。年,袁隆平与美国一家公司草签了一份合同,对方愿意出资上千万美元,而袁隆平则以技术入股形式与之成立合资公司。但在进一步的谈判中,
8、袁隆平发现这家美国公司的目标是进军中国的种子市场,而袁隆平原来所希望的是利用对方的资金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于是谈判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1998 年 6 月 24 日,中国首次对农业科学家品牌评估结果揭晓:袁隆平品牌价值为 10089 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无形 资产评 估价值额最大的一宗项目。此次评估,并不包括袁隆平在 杂交优势利用领域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和间接经济效益。这次品牌评估,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两年后人们发现, 这仅仅是为下一步“ 袁隆平” 的股票上市奠定一个基 础。2000 年 12 月 11 日,以“杂交水稻之父”70 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之名命名的股票“ 隆平
9、高科 ”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袁隆平以技 术成为第四大股东,拥有 250 万股,占总股本的 5。作为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 隆平高科”的发行价为每股 1298 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 4037 元,涨幅为 211。以此计算,拥有 250 万股股份的袁隆平院士一天就“ 入账”1 个亿。有人认为杂交水稻的发明应让袁隆平成为中国第一富翁,但袁隆平不这么认为。袁隆平说,杂交水稻不能作为我一个人的知识产权,没有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资助,没有我的众多助手,杂交水稻是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在 计划经济条件下问世的。财富杂志选出亚洲首富为香港富豪李嘉诚,其身价为 127 亿美元,合人民币不到 100
10、0 亿元。照此算法,亚洲首富不应是李嘉 诚而应是袁隆平。当 记者把这一情况告诉他时,他举着一 节稻穗说,我要那么多 钱 干什么,我只要 这个。名誉董事长一头扎进水田 组建公司,从社会上筹措 资金用于科学研究,当然是件好事。但来自公司内部的消息说, 为了让袁隆平同意以他的名字为公司冠名,颇费了一番周折。袁隆平开始坚决不同意,他说:“股票上市,到处都在说袁隆平今天涨角,袁隆平明天跌元,这像什么话?!”后来,经过多人的说服,袁隆平最终同意“姓名使用权” 。根据协议,袁隆平院士是公司的董事和名誉董事长,因公司仅使用他的姓名用于公司名称和股票简称,不是使用他的全部无形资产,故其姓名用于公司名称应该向袁隆
11、平支付 380 万元,用于股票简称应该向袁隆平支付 200 万元,二者相加,袁隆平可获得“ 姓名使用权 ”费用共计 580 万元。 这家以袁隆平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将以种子种苗为主业,集科研、生产与销售于一体。袁隆平以他的无形 资产入股持有这个公司的股份。今天,“ 隆平高科”终于横空出世了。有的人在计算袁隆平个人持股的市值,也有的人在盘算着二级市场“隆平高科 ”的价值几何。而此时此刻的袁隆平却悄悄地戴上草帽,又一头扎进水田,进行他的科学研究去了。为争取更多的研究时间,他一年中超过 13 的时间都在农田里劳作、观察和研究。从播种到收获,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两次。在他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三样东西:草帽
12、、毛巾和西装。因为他每天都要下田 查看试验田,戴上草帽、披上毛巾就走;而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知名的水稻专家,他又要经常接待各方人士,所以,穿上西装,他又回到知识分子身份。人们端起碗的时候,不一定会想到他,而当他端起碗的时候,常常会想到中国,乃至世界。当有人问袁隆平为什么不为他的杂交水稻申请专利或者垄断经营?袁隆平回答:“我没有想 这么多。谁想种都欢迎,而且越多越好。”袁隆平也坦率地承认,目前中国杂交水稻要推向世界,最缺乏的就是渠道与资金。为了筹措资产,有关部门决定组建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9 年 6 月 30 日,“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长 沙正式成立。 两大心愿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水稻” 合成;二是 让杂交稻新成果走向世界。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 为了实现这 个心愿,他从成 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 杂交稻。他希望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