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建筑分析之苏州博物馆姓 名:金铭学 号:21211011015班 级:12 建筑学指导老师:苏梦蓓1:总体布局分析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的博物馆。1960 年建立,位于苏州古城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边对着苏州的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边是城市干道齐门路,选址大胆显赫,但却又蕴含深意。苏州市是历史古城。独特的历史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求建筑师必须考虑到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完美结合的问题。苏州博物馆是如何与周围的建筑融合的呢?1、水面、对称构图与拙政园和忠王府统一。 在整体布局方面,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
2、使其成为建筑风格的延伸 。新馆建筑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主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部分;东边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且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映照,符合历史建筑环境的要求,十分的和谐。环境既浑然一,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了,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本身都恰到好处。新馆正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一河畔小广场。小广场的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的古建筑,古色古香,使之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为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2、建筑的色彩。不仅白色粉墙成
3、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和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的色彩和纹理。3、园林景观融合。如同苏州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苏州博物馆中博物馆的展厅由多个室外庭院相连接,主庭院是整个博物馆的中心部分,庭院和拙政园以墙相隔,以水相连。馆中石景气势磅礴,“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有如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不同于苏州园林的太湖山石那般。院落形式的博物馆不但生动活泼,也给人亲近感,园林一般的博物馆给人们带来玩赏园林与观览博物馆的双重体验。2: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分析苏州的传统园林不仅在庭院空间上给苏州博物馆很多的启示。在
4、内部的空间设计中,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面。苏州的传统园林有着任何建筑形式不能代替的方面,作为一个完整设计体系,它采用了诸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借景的方式、意境的创造等。新馆的设计也正是借鉴了苏州传统园林以上的几种设计形式,才使得新馆获得了众多好评。由于博物馆空间的特殊性。其空间的主要功能的分区是对展示活动的各种功能进行空间分析,使空间分区尽量满足功能的需要。在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展览空间的交流性和艺术性必须得的凸显,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非常妥帖的处理。比如一些博物馆中的部分的独立展厅设计,就需对空间进行功能的分区布局,一方面要考虑展品的体量、数量及器物的重点展出部分及器
5、物的展出序列,出彩的部分。此外还要考虑整个博物馆内各个展厅之间的组合关系,力求观众能够欣赏到器物最为精组合关系等。打破了以往单调的空间组合模式。通过了变化多样的空间组合营造一种曲折含蓄的境界。这些空间布局的需求从苏州传统园林的平面布局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1 对传统园林平面布局的借鉴:苏州园林的传统的布局形式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内部空间形式上、序列组合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平面布局方面关系到建筑的整体的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的问题。有人将古典园林比喻成为山水画的长卷,意思就是指它具有多空间、多视角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苏州园林在建造园林的时候,布局上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手法。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延长
6、观赏的时间。表现在建筑布局上,主要就是体现在不用传统的中轴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完全按照功能的需求,穿插不同形式的空间,达到同样协调甚至跟完美的效果。2 色彩的变化与空间的融合:据说,在设计之前贝律铭看了所有的藏品之后,基于藏品的尺度,他认为展厅不应该采用一般的大空间,而是应该使用更适合的小空间,在建成空间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藏品,展示空间从材质,色彩,结构以及采光上做了调整,其中博物馆内的色彩变化具有明确的暗示,博物馆墙面的色彩都是白色的,结合灯光整个馆内有着明亮的氛围,古代藏品的展厅几乎就是相对幽暗的。游客在进入走廊之后的行走会伴随着空间色彩的变化,这种空间色彩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墙面和展柜上面,
7、这是一个由深色到浅色最后又恢复白色主色调的过程。空间的色彩加强了建筑流线方向性,它提示了空间的过度,连续以及转折,游客沿着暗示的路径参观藏品,同时完成空间的体验。与其说藏品的背景是展示空间,随着藏品以及空间颜色的改变空间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如说颜色是空间的媒介,空间借助颜色来展示自己的意图。3 空间和大众消费空间的关系:在博物馆展品作为媒介被纳入空间的一部分,空间才是展示的主体。打个比方说游客拥有一小时的游览时间,那么他将花半小时游览博物馆的空间,20 分钟参观展品,剩下 10 分钟休息,建筑师认为博物馆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游玩的休息空间,相比通常的展馆,苏州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所占的比重要小很多,展厅
8、仅占总建筑的 15%大堂和交通空间却站将近 20%之多,时间和空间的比重表明,空间的体验造成了新馆参观的主要内容,再此,空间已经成为了一种长久使用的消费品,相对传统的苏州园林,他提供了新奇的体验,从而在文化消费品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3:建筑造型艺术分析1 对比:新馆建筑用开放式的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的木结构材料,在新馆的大门,天窗,走道以及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开放的钢结构与木结构形成对比,使得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以及保障。将三角形作为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地方,在中央大厅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正方向与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对比,像
9、是一个几何的绘画,在取得变化的同时又达到了统一。2 主次:在一些情况下,一些较高的体量,一些曲线等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建筑构成中通常利用这点进行处理主次关系。中轴线的八角形的中央大厅位于博物馆的前庭与后庭之间,其中圆形检票口以及向东西俩侧延伸的的走廊是连接各个功能区的枢纽,中央大厅通过其较大的体量与复杂的体块关系突出其主体地位,与周围形成对比的同时也做到了统一和完整。3 重点:博物馆大门为玻璃重檐俩面坡式金属梁架结构,既含有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大门造型元素,又以现代感的钢材料赋予其崭新的风格,贝律铭曾说:“大门的处理很重要,大门要有气派,但也要有邀人入内的感觉,有很多的深墙大院,高墙林立,大门紧
10、闭,而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里用一些新的设计手法,让博物馆更开放一点,更吸引人,同时是游客一进门就感受到整个苏州博物馆的气派,而且可知大门是对称式的,并加以园林式的建筑设计手法不但加强了艺术表现力,而且起到了引导人流或视线方向的作用。4 联系与分隔:博物馆园区建筑由于功能性质的不同被分隔成一些完全不同的区间,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但通过其风格的控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白色粉墙作为主色调,将其与整个苏州市联系起来,但是相比于园林的青瓦,博物馆采用的是花岗岩以追求跟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而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然而新的屋顶已经被重新诠释,并且形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与新屋顶相互映衬,是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区,为冒险者提供向导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4:总结语苏州博物馆作为贝律铭的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在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有着其独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融合,形成如今让大家津津乐道的苏州博物馆。通过对公共建筑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和对苏州博物馆的分析,我更加了解了公共建筑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也深入的了解了公共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场所,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使得我对公共建筑的了解深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