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通过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作品但丁纪念堂的感性的游历和理性的形式分析,探讨特拉尼在但丁纪念堂的设计中由感性地联系历史与文学的过程到理性地设计平面的过程,最终创造出给人感性触动的理性的作品。 【关键词】但丁纪念堂 居赛皮特拉尼 基准线 数理 漫步建筑 Abstract: Through the sensible travel and logical analyze of the Danteum Project of Italian Architect Giuseppe Terragni, we display Terragni finally create a logical work of
2、 moving impression, from the process of sensible contract to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o the process of logical design. Key Words: DanteumGiuseppe Terragni ,Regulatory Lines, Promenade Architectural 1949 年,勒柯布西耶应邀为设在科莫的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的回顾展剪彩。这一年是特拉尼去世的第六年。柯布西耶在参观中于但丁纪念堂(Danteum)的设计展板前停顿了许久,尽管他对该项目的内容一无所知,然而却
3、不无感动地说:“这,才是建筑师的作品!” 1居赛皮特拉尼, Giuseppe Terragni(19041943)2 (以下简称特拉尼)是一战到二战时期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七人小组” (Gruppo 7)3 的核心人物,直接领导了意大利理性主义运动。他的作品早期呈现对古典细节的依赖,但很快转向坚持现代主义形式的语言,并以密斯及柯布西耶的方式自由地组织平面。特拉尼逝世后在欧美备受关注,并受到广为推崇。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就用 40 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其作品,并发表了专著居赛皮特拉尼转化,分解,批判 (“Giuseppe Terragni: transformations,
4、 decompositions, critiques”)4。而在国内,对特拉尼的关注很少,更未提及未建成的但丁纪念堂。 为什么要关注一座未建成的建筑,何况关于它的资料非常有限。需要提及的是,首先,但丁纪念堂是文学与建筑的完美融合,是对文学著作神曲的建筑演绎。其次,它是一座涉及历史的现代建筑,是一位理性建筑师以感性思维设计的一座内敛的建筑。 一、但丁纪念堂之缘起 1938 年,米诺 瓦达梅里(Nino Valdameri 1889-1943,一位但丁的热爱者及激情的法西斯主义者)5 提议意大利政府应该在罗马建造但丁纪念堂来纪念但丁6 这位最伟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纪念堂选址于罗马广场大街(Via
5、dellImpero)和卡尔大街(Via Cavour)的交叉口。卡尔大街对面是中世纪风格的康提塔(Torre dei Conti),而罗马广场大街对面是马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Basilica of Macentius),它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象征物。在这两幢纪念建筑间的不规则四边形用地就是但丁纪念堂的位置(图 1图 3)。 政府对但丁纪念堂的设计任务要求是:能传达出对但丁的纪念;帮助但丁思想的持续传播;为但丁学生建一座图书馆;收藏所有与但丁有关的画册;成为研究但丁的学习中心。按计划,这项工程将在 1942 年博览会之间完工,特拉尼和皮埃特罗 林埃里(Pietro Lingeri)7二人作为一组
6、参加了设计竞赛,并最终进入了决赛。 1938 年 9 月下午630 ,特拉尼,林埃里和瓦达梅里,被召集到威尼斯广场拜见墨索里尼。会后墨索里尼明显接受了该方案,但这项计划却最终因为二战而取消。 特拉尼将中世纪和远古时期的关系作为主要的灵感来源,并把它们融入到但丁纪念堂的区位和建筑中。他在科莫起草了将呈送墨索里尼的对但丁纪念堂的报告(“Relazion sul Danteum”)8 。尽管部分已经丢失,但是报告仍可以完整的拼贴出特拉尼的建筑和象征主义的概念。 二、但丁纪念堂与神曲 9 “文学建筑又是什么样子呢?帮助回答这个问题的惟一线索是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在1938 年设计的但丁纪念堂,其建筑是对
7、神曲地狱篇的空间性建构性阐释。”张永和10 1. 空间叙事 事实上,但丁纪念堂不仅仅是对神曲地狱篇的阐述,而是对整个神曲历程的阐述,其中包括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等等。特拉尼将文学意义的空间想像抽象为建筑意义的视觉空间(图 4)。游历但丁纪念堂的过程重复着但丁在神曲中的经历。下文将按螺旋上升的路径(图 5)复原参观者的感受,并对各主题空间一一描述。 入口:走近但丁纪念堂,参观者面对的第一元素是一堵与主体建筑平行的独立墙。(图6)它隐藏了建筑本身,并创造了一条微微倾斜的内街引导至入口,使从帝国广场大街走来的游客可以自由通畅的看到罗马斗兽场(图 7)。穿出内街后到达的入口同样平行于建筑表面。入口狭
8、窄到需要参观者排成一列才能进入,由此被动地产生一种朝圣的心情。如此两个平行通道所造成的模糊性,对应着一个但丁式的理由:“我无法说明我是如何步入其中”11。 入口庭院:并不是整个神曲历程中的一部分,但却是特拉尼苦心经营的结果,这个看似“故意” 浪费的空间,可以隐喻但丁中年“迷失” 的生活(图 8)。其一侧的 100 棵大理石柱,对应着神曲开端但丁迷失的森林。12 地狱:观者穿过一条走廊,上几级台阶来到地狱空间的入口,这里矗立着许多塑像。它们是隐藏在“地狱之门”下的序言。神曲中,但丁所遇的地狱的城门上刻着: “抛弃所有的希望吧,你们这些由此进入的人。”13 这是整个神曲中最有名的短语,特拉尼刻意在
9、这里重复的记录着。整个地狱空间通过平衡比例的墙体,柱,顶棚,以及从顶棚渗漏下来的时刻变化的光线,创造了一种从现实世界中脱离冥想的氛围。(图 9)特拉尼完美的将地狱的阴郁与压迫以对尺度的精确控制表现出来: “迫近的感觉七根柱子和它们所支撑的的结构相比,有着沉重的比例。环绕这组柱子以螺旋形的想像中的流线将制造一种流动的空间效果。”14 炼狱:从地狱到炼狱的转换是通过从地狱角落的长长的坡道完成的。神曲中“地狱中深坑的空虚”与“炼狱中神秘的山体”,特拉尼通过高差变化在空间的中心创造了它们的缩影。地狱中螺旋下降而炼狱中螺旋上升。炼狱和地狱在形状和大小上几乎相同,但是气氛却是完全不同(图 10)。特拉尼是
10、这样解释的: “我们所计划的,代表第二章的场景没有忽略这样一个诗意的感觉:通过运用照射在有着大范围开口的屋顶上产生的丰富的太阳线效果,成功地使参观者感觉到舒适,重新唤醒他对于天空的注意,但仍然被几何形约束着。”15 天堂:参观者要上升到天堂必须从炼狱的角落走出,爬过由三组台阶组成的楼梯,每组台阶三级。此道同但丁纪念堂入口一般狭窄,暗示着灵魂升入天堂的困难性。接着,参观者进入了一个虚无的空间,它是进入天堂及帝国的铺垫。天堂具有最纯粹的抽象性,物质在这里微不足道(图 11)。它的结构非常清晰:33 个玻璃柱支撑着一个透明的向天空开敞的屋顶,四周墙体的缝隙中渗透的是楼下“森林” 所折射的光线。空间在
11、这里是脱离世界而浮在空中的。 帝国:从密集到形体约束直至最终开敞地狱,炼狱,天堂从最恐惧到最神圣的空间,在一系列的螺旋上升后,最后引导参观者来到象征帝国的房间(图 12)。这个长长的走廊状的房间分隔了从地狱到炼狱的空间,并和帝国广场大街的轴线平行,重新定义了和罗马斗兽场的联系,使得但丁纪念堂成为特拉尼帝国概念的缩影。天堂和帝国的相互依赖象征了教会和帝国的关系。特拉尼为这层关系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期望: “这个房间最本质的精神意义代表了整个建筑学它因此可以解释为整个庙宇的中心,它控制并提供了两侧空间的光线但丁所预言的普遍性的罗马帝国必须作为最终的目的以及惟一的手段来解救处于混乱和腐朽中的人性和教会。
12、”16 尾声:至此表演即将结束。神曲中,但丁可以轻松的将文章结束,读者可以继续停留在天堂的幻想中。然而在建筑中,特拉尼必须使参观者从天堂的梦幻中走出回到现实。于是参观者从天堂的角落来到一个小小出口,由一条长长的台阶下到街道。 2. 光线 光线成为特拉尼创造神秘的但丁纪念堂最精彩的元素之一,例如:四个庭院黄金比矩形的形式尽管很相似,但不同的光线处理确使它们的空间氛围截然不同。 入口:昏暗而模糊不定(图 13)。 入口庭院:阳光直射,炫目而耀眼(图 14)。 地狱:阴郁而压抑,身负罪恶的灵魂在灼烧中付出代价,沉重的顶棚裂开几条细纹,缝隙中洒落点点微光,世界离我们如此之远!(图 15,图 16) 炼
13、狱:阳光从七个被细细推敲过形状,位置,大小的洞口投射下来,交叠在螺旋上升的地台上,灵魂在投下阴影,接受天空的审判(图 17,图 18)。 天堂:光线从四面渗透下来,从无限透明的屋面,从一层森林的缝隙,从大理石的块面之间,无论是反射抑或折射,眼前的一切连同灵魂都是失重的(图 19)。 光线从暗至明的瞬间转变,或从阴暗到幽暗的渐变都在特拉尼的悉心控制之下,他对于阴影关系的精确把握使得但丁纪念堂每一处的空间氛围都完美地体现了人们阅读神曲时所感受到的气氛。三、理性的但丁纪念堂 在但丁纪念堂中文学与建筑完美地融和起来,墙柱等建筑构件以及空间之间都因文学的重叠出现了非常微妙的关系,也许有人会疑问,这看似很
14、感性的作品为何却是出自意大利理性主义代表特拉尼的笔下。但从但丁纪念堂的平面形成可以看出,特拉尼实际上用一种及其理性的设计方法创造出这些及其感性的空间(图 20图 22)。 1. 平面形成方式 1-1. 基准线 “从建筑诞生之时就存在着。为条理性所必需。基准线是反任意性的一种保证。它使理智满意。基准线是一种手段,它不是一服药方。选择基准线和它的表现方式,是建筑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柯布西耶 17 决定建筑形式的原因很多,在理性主义者看来更需要一种决定的法则来让人信服。古希腊,埃及或使用黄金比例的分割或人体学的完美比例来决定平面的形成。文艺复兴时,米开朗琪罗等人使用基准线来校正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
15、艺术家的感觉和数学家的思维。 基准线带来了可感知的数学,它提供关于规则的有意的概念。选择了一条基准线,就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基本几何性质;它因此决定了基本印象之一。在但丁纪念堂平面中,每一道墙体的生成都是由基准线决定的,这里的基准线是用黄金比矩形决定。黄金比矩形是特拉尼对中古时代的呼应,它是“一种远古的亚述人、埃及人、罗马人、希腊人常常使用的平面形式。”18 绝对的几何美将在但丁纪念堂整个纪念建筑的结构体系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通过下面一些平面基准线的控制,我们可以体会到特拉尼对于平面精确的要求。整个平面都处在基准线的控制下。大量平行的基准线连同它们的垂直线共同制约了所有的次要因素,如房间内的划分风
16、格,地台,直至很小的细节(图 23)。 例如:地狱炼狱空间的细节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矩形分隔出来的:黄金比矩形因其完美和谐的比例,在基准线的无限的分割下生成了无限的正方形,它们表现为一种无限上升的螺旋,同时对应着但丁纪念堂的螺旋上升的交通组织方式(图 24图 26)。 1-2. 形式的溯源 分析整个但丁纪念堂,我们既看不到刻意模仿古建筑的痕迹,也找不到象征中世纪符号的装饰物,相反特拉尼是明确地以现代意识去呼应历史的。但丁纪念堂的平面比例和尺寸来源于基地附近的马克辛提乌斯巴西利卡(图 27)。在一系列的平面的对比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巴西利卡和但丁纪念堂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在实际尺寸上,但丁纪念堂与巴
17、西利卡产生呼应,继而通过与巴西利卡类似方式的两个正方形横向和纵向的交叠创造出它的主体结构。 (1)在实际尺寸方面,巴西利卡的短边和但丁纪念堂的长边尺寸大致相同(图 28)。 (2)在平面比例方面,巴西利卡表现了两个正方形交叠形成的一个黄金比矩形。这些正方形的内边线形成了建筑空间的分割的主要控制线。但丁纪念堂也是由两个正方形交叠而成的,但不同的是,除了第一次交叠产生的黄金比矩形,另一个更大的矩形是通过两个正方形第二次的侧向的位移产生的(图 29图 31)。 (3)巴西利卡和但丁纪念堂的外围也是相似的。两座建筑末端的狭窄空间更进一步确立了两者的紧密联系,巴西利卡在短边的末端是柱廊,而在但丁纪念堂的
18、末端是从“天堂”走出的楼梯以及“地狱”和“ 炼狱” 之间的连廊(图 32,图 33)。 2. 数理 但丁纪念堂中每一元素的数量都有它对应的原因,或出于对神曲篇章的抽象,或出于对“地狱,炼狱,天堂”的精确锤炼。 神曲共分三篇,每篇 33 章,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共 100 章。但丁纪念堂入口处的独立墙体,由 100 块大理石构成,就相当于这 100 个章节,并且每一块都与它所处神曲中的章节同比例。那些包含暗示,参考以及对帝国寓言的韵文,都将被雕刻在立面上,每一块将和源头的章节相呼应。每一首诗都有 3 行的压韵诗句,第一行和第三行压韵,第二行和下一个三拍子的首句压韵,建立了一种交叠的感觉,也表达出在
19、但丁纪念堂平面中所使用的交叠的主题。 神曲地狱中,罪人由 3 种恶习区分无节制,暴力和欺骗,接着又被分为 7 项致命的惩罚。在炼狱中,悔罪者依据 3 种自然的爱意组织,有 7 个露台。天堂由 3 种神圣的爱区分,接着又按照 3 种神学的和 4 种最重要的品德细分。 因此 3 和 7 成为神曲中抽象出的重要的表达数字。但丁纪念堂的细节时刻在呼应这些数字。通往“炼狱”,“ 天堂” 都有三组台阶,每组三级。地狱和炼狱的平面中分割出 7 个方形,炼狱的屋面敞开了 7 个空洞。 “天堂”中有 33 个玻璃柱支撑着透明的向天空开敞的屋顶。但完全的对应数量有时候是不现实的,例如在“天堂” 的空间网格中仅仅只
20、能放入 32棵柱,为了解决这个数量与形式的矛盾,特拉尼很巧妙的将原本是墙体的一部分替换为第33 棵玻璃柱。 3. 形式与流线 形式:但丁纪念堂的整体是一个黄金比矩形,覆盖在这个“矩形的主题” 上的是一组正方形,在平面上相互交叠,特拉尼的许多作品均有类似手法。这种交叠的作用是多重的,但是它最终的作用却是为建筑创造一个侧向的正面入口,以及背面通往图书馆的通道。(图34)接着十字形的功能平面主题决定着将但丁纪念堂分割为一个开敞的庭院和三个像“庙”一样的空间,这来自于神曲的三章:地狱,炼狱,天堂。这三个空间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着,并分享了除入口庭院以外的矩形的剩余空间(图 35)。 流线:“建筑学就
21、是交通。 ”柯布西耶14 交叠的两个正方形产生了螺旋形的流线,而特拉尼在空间的转折中设置了更多的障碍,使人们在一个空间里迂回转折,空间与空间的连接并不是直接的撞击,而是通过一个转折的过渡空间实现(同图 5)。例如从炼狱到达天堂的通道,以及天堂的前奏虚无的空间。 特拉尼注重空间流线及空间体验的做法受到柯布西耶“漫步建筑” (promenade architectural)的影响:“漫步建筑”即折返迂回的穿越空间,穿行并环绕于建筑空间体量之中,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美学体验。19 “有目的的直线 ”和“驴子的锯齿形路线”两种建筑交通组织方式融合在一起。 结语:感性与理性的交融 彼得埃森曼对特拉尼的研
22、究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语汇:建筑可以通过适当的法则自由生成。他甚至将他的设计工作说成是特拉尼的设计方法的延续。但他对法则的关注远超过结果。以至于他用理性的控制方法得到的只能是理性的结果。但作为埃森曼的前辈特拉尼同样是用理性的几何秩序却创造出感性的但丁纪念堂。 他把阅读神曲后产生的感性思维用理性的控制手段生成了一个理性的建筑,但是游历的参观者却能产生非常感性的认识。特拉尼的感性包含了他对神曲的感悟,以及他对中世纪和远古时期纪念建筑的感悟。而特拉尼的理性包含了他对数理的法则,以及现象的法则的理性运用。现象包括了周边历史建筑的现象和文学的现象。 许多人认为理性与感性是截然区分的,理性建筑师的创作只
23、有理性,而特拉尼这位意大利理性主义的核心人物却使得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完美的交融,感性和理性在但丁纪念堂中和谐地流动着。 注释: 1 引自 Thomas L.Schumacher: The Danteum. Princeton Architectual Press. 1993.p123 2 居赛皮 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意大利理性主义七人小组成员之一,1904 年 4 月 18 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附近的梅达, 1940 被派往巴尔干半岛前线参战,19431 年 7 月 19 日负伤归家后病逝。 3 七人小组: 1926 年建筑师菲吉尼(Figini,G) 、弗雷蒂(Fre
24、tte,G)、拉科(Larco,S) 、波里尼(Pollini,G)、拉瓦(Rava, C,E),卡斯塔尼奥拉(Castagnola,U)以及居赛皮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一起创建了理性主义建筑师团体“七人小组(Gruppo 7)” ,他们都想把意大利古典建筑的民族传统价值与机器时代的结构逻辑性进行新的更具理性的综合。“新建筑,真正的建筑必须严格的遵从逻辑与理性。” 4 居赛皮 特拉尼转化,分解,批判(“Giuseppe Terragni: transformations, decompositions, critiques“) Peter Eisenman .The Mo
25、nacelli Press.2003 5 米诺 瓦达梅里( Nino Valdameri 1889-1943):米兰的律师和米兰皇家高等研究会的主管。1922 年 9 月加入了法西斯党。他对但丁的兴趣和他对法西斯意大利的狂妄想法有直接联系。他曾试发行一套昂贵的编辑版本的神曲,其中两卷赠给墨索里尼。 6 但丁, Dante Alighieri(1265 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品有神曲,新生等。 7 皮埃特罗 林埃里(Pietro Lingeri)意大利建筑师,
26、特拉尼的好友,与特拉尼合作完成了许多作品。8 关于“Relazion sul Danteum“的内容参见 Thomas L.Schumacher,The Danteum, Princeton Architectual Press. 1993.P127-150 9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炼狱、天堂,每一部分由 33 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 100 章。基本情节: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io )受贝雅特里奇( Beatrice)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炼狱。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一些罪人则在炼狱里努力
27、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雅特里奇出现,接替维吉尔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终见到上帝。 10 引自作文本,张永和,文学与建筑 11 引自神曲,地狱篇,但丁著,黄文捷译,花城出版社,2000.7 12 神曲开篇第一句“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旅程,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径。”引自神曲,地狱篇,但丁著,黄文捷译,花城出版社,2000.7 13 引自神曲,地狱篇,但丁著,黄文捷译,花城出版社,2000.7 14 引自对但丁堂的报告(“Relazion sul Danteum”),居赛皮 特拉尼,第 9 段 15 引自对但丁堂的报告
28、(“Relazion sul Danteum”),居赛皮 特拉尼,第 28 段 16 引自对但丁堂的报告(“Relazion sul Danteum”),居赛皮 特拉尼,第 28 段 17 引自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p59 18 译自 Thomas L.Schumacher,The Danteum 19 引自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亚历山大佐尼斯,p52 参考文献: 1 Thomas L.Schumacher: The Danteum. Princeton Architectual Press. 1993. 2 Giuseppe Terragni: transformations, decompositions, critiques,Peter Eisenman .The Monacelli Press.2003 3 神曲,【意】但丁,黄文捷译,花城出版社,2000.7 4 走向新建筑,【法】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勒柯布西耶:机器与隐喻的诗学,【荷】亚历山大 佐尼斯著,金秋野,王又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作文本,张永和,三联出版社,2005 7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着,原山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反理性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编着,邓敬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