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 摄影技艺是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摄影造型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摄影基础理论,并通过实验课程掌握照相机的性能和用途,并能较熟练地掌握摄影的技术技巧,重点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法则,了解构图形式对画面主题思想内容的特殊作用及其辨证关系。由于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因此强调基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对摄影作品的分析理解,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拍摄中。人像、风景、新闻、广告、商业摄影为重点内容讲授参与大量拍摄练习。根据需要部分同学
2、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可以取得国家中级职业摄影师资格证书。三、教材: 1、主教材摄影技艺教程 (颜志刚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第 5 版)2、 影视摄影 , 摄影美学基础 , 摄影色彩构成 , 摄影构图 ,都是辽宁出版社 2、辅助教材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中国摄影出版社)3.自拍教学图片及辅助教学光盘.等资料四、摄影美学“社会的进步,就是人们追求美的结晶”-马克思,美学,人生金字塔上的明珠。(一) 、 “美”的几个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谓“理念”就是“理想”,但美还不是简单的就是等于“理念”,这种“理念”必须是赋有“感性”特征的,即是形式,有形象和外形的“理念”。它
3、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意蕴与形象交融在一起的。因此这种“理念的感性”是可以“显现” 出来的。而所谓的“显现”,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将那些理性与感性有机契合为一种既有“原型”特征,又绝不是“原型”的复制的新形象。“美就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杰出的思想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在那里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 ) 、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美。如日月江河,山林鸟兽,朝霞彩虹,清风明月等自然美是第一性的美,是自
4、然界或自然事物客观存在的美,正如罗丹所说:“美,对于我们不是太少,而是在于我们用眼睛去发现。 ”因此,自然美是一种初级的美。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美。所以也有人称它为生活美。它是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事物中的美。由于这种社会生活事物富有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因而它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情感。社会美还包括环境美和语言美。 艺术美: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特有的属性,艺术美是艺术形象的美。它是具有生动的,可被人们感受(包括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得到的具体形象所显示出来的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因此,没有艺术家们的艺术劳动,也就不会产生艺术美。艺术美与自然美和社
5、会美的比较:首先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把自然美和社会美合称为现实美,艺术美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结晶的体现;艺术美是艺术家情思的转换;艺术美是艺术家娴熟技巧的转换。其次,艺术美得助于形式美来显现。被艺术家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塑造”成为艺术形象的美之后,它们就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成为可供人们自由进行审美欣赏的对象了。这时艺术作品中就闪烁出一种更真实,更典型,更集中的艺术美光彩。它们已不再是粗糙地,朴素的,分散的表现,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美的体现。所以我们说,自然美和社会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它们是第一性的美。而艺术美是更高层次的美,它是第二性的美。(三)|审美范畴:、壮美和优美壮美是“美的基本范畴之一
6、,或称雄伟,雄秀,伟大,刚性美”自然界的阳刚之美和社会事物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的善的内容都可以认为是壮美。优美是指自然事物中形式之美,匀称,轻巧,妩媚,多姿,柔性的美。、崇高和卑鄙崇高的表现特征,往往是数量和力量的巨大,令人震动,起敬;因此表现为刚健和粗犷。卑鄙,它是崇高的反面,是指社会生活中一切丑恶的东西。卑鄙本身不具有审美价值。但是当摄影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揭露,讽刺卑鄙丑陋现象的时候,人们可以从作品的审美倾向上,体会到摄影家所寄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愿望。 悲剧和喜剧“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大人物的灭亡”。鲁迅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有一种潜移默化
7、的审美作用。喜剧,它的本质是美压倒丑,是对丑的否定。因此喜剧的形式常常表现为滑稽,讽刺,幽默。用幽默,化严肃为平淡;用滑稽,化正常为怪诞;用讽刺,化肯定为批判。摄影美学是摄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摄影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国人达尔盖公布他发明的“银版摄影术”,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早期的摄影还不是艺术,只是一种用科技成果将客观事物的影像固定并保存下来的实用性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精密的照相机被制作出来,快速感光材料的出现,摄影才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于 20 世纪 30 年代,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
8、的艺术。当摄影进入人们的生活,即与人类发生现实的审美关系,摄影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在世界摄影史上,爱墨生被公认为摄影美学的创始人。摄影美学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摄影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形象摄取过程;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摄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鉴赏摄影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四) 、摄影美的概念:1、 科技的产物:1839
9、1893-1924 1925-195319541984-19852、 艺术的手段:纪实画意纯粹浓缩稀释清晰朦胧抽象超现实。3、 摄影作品:科学之父与艺术之母相结合的结晶。(五) 、摄影美的形态:1、 实态之美:科技手段复写现实。2、 真切之美: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见其人。3、 简洁之美:风光一角、人物一例、过程一瞬、社会一断面。4、 肌理之美:细致影纹、丰富的影调、饱和的色彩。5、 线性之美:运动着的点的轨迹,或钢或柔的性格。6、 光影之美:光的画、影的歌、光影之诗。7、 瞬间之美:瞬间完成,定格之态。8、 动势之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9、 形式之美:点、线、面的构成,有意味的形式。10、
10、 技艺之美:拍摄技法、暗房工艺、数码创意。11、 抽象之美:对现实物象的提炼与简化。12、 超现实之美:象征、隐喻、梦幻的表现。(六) 、摄影的审美方式:1、 在观察选择中,实现平凡美的升华:独特的视角、减法意识、强调与削弱。2、 在利用主导中,体现光影美的追求:自然光与人造光、描形与抒情、闪光与光绘。3、 在等待捕捉中,完成瞬间美的定格:决定性瞬间,时空最佳组合、快门与慢门。4、 在构思设计中,进行美的再造:科技进步与观念拓展,从写实到创意,公众与时间。创新是艺术的天职:共性与个性、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五、后工业社会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摄影与绘画历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到了后工业社会,它们互相冲突,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界限日趋模糊.后工业时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摄影的脱胎、发展及其现状始终受到绘画的影响;二是摄影的出现和发展对绘画的生态造成深刻影响; 三是摄影与绘画以既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图像时代的视觉文化.六。好照片的条件1、恰当的快门机会和快门速度2、合适的光圈大小3、呈现环境效果4、加入前景,5、合适的背景6、能传达拍摄者的想法7、色彩和造型的表现8、恰当的线条组合9、展现意境之美10、呈现光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