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辅修.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789265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智慧与使命 欧美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期末考查作业姓名:薛梅学院: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学号:100151981第一章节从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综述:本文主要论述了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创建及发展,以及其教育经费的来源与美国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在此基础上,粗浅的阐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条件。引言: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前一段时间,南方科技大学的成立引起了民众的注意。虽然南科大并不是一所民办高校,但是它对于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探索,却贴近今天的主题。在当前的政策及环境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该怎样有效的发展?怎样符合社会条件的发展?是否应该

2、效仿美国私立大学?成了当下关注的热点。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美国高等教育的起源都是以私立高等教育为起点,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的私立教育不但在早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壮大,成为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639年,马萨诸塞议会决定设立一所高等学院,以私人提议与捐助为最初成立资本建造,这就是哈佛大学的最早雏形。此后,哈佛一直视自己为私立机构,尽管它也接受政府的资助,但从不以丧失自己对学院的管理和控制权为代价,一开始就显现出不同于欧洲大学的特点。美国私立高校的主要财源有以下几个,其中,学杂费是主要路径之一。而大多数的美国私立高校以非盈利性为

3、主,但是名气越大的院校收费越高,如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耶鲁等。不过相应而言,名气大的高校其捐赠收入就比较多。以优良的捐助传统著称的美国各界,如企业、私人、校友、社会团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对学校进行捐助。但是仅靠这些提供的资金对于一个传统而又有活力的院校来说是不够的,所以社会服务及销售收入在美国私立高等院校的各项收入也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收入主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设备、设施和校产、投资等优势展开对外服务、生产、销售和经营所获得的收入。管理方面,美国私立高校只需向大学董事会负责,原则上遵循有关国会、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的教育条款,但是不具有强制性。可以说,这是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最大特

4、色。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有传统的,早在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中就有所规定:“凡本宪法为划定而又非各州所禁止的事权,皆归属各州或人民。”外部而言,从国会到联邦、州及下属的高等教育行政机构都无权插手私立高等教育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拨款资助及咨询来施加影响,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民间组织也通过评估对私立高等教育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就内部而言,主要是通过校外人士组成的董事会、学校学术管理机构和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构成内部体系,对学校内部的而一切工作实施管理。可以说,美国私立高校无论从物质还是核心价值观上都是独立的,它有一套自己的思路和体系,并且在几百年的演进中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传

5、统,独行于世但又与时俱进。不得不说,它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世界,值得中国深思。简单的分析了美国私立高等院校,让我们将话题转向国内对于民办高校做一个简单的研究。我国民办高校的萌芽与起步,应该追溯到1978年。或许用追溯这个词并不贴切,但是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动乱和变革,在这一年基本安定下来。教育,这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也被提上了我国的工作重点上。高考的恢复和人才的断层,使我国广大青年参加高考的需求极大的激发了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关注国家未来,热心教育事业的人们,利用高等学校离退休职工极其其他闲置资源,创办了非功利的中学后教育机构。其中1979年的湖南中山进修大学,是改革开放后创办的最早的民办性质的高

6、等教育机构。在后来的十年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急剧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不乏许多并不热心国家教育事业,而进行投机的伪教育机构。1987-1991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由此,民办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将人们从“姓资姓社”的问题中解救出来,民办教育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有了高速的发展。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人们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于是我国民办教育有了一定的腾飞。但是,短短的四十年,如果跟国外的私立大学做比较,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足而谈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国外的经验里,探讨我国民办教育

7、应该走向何方。首先,我们将上文中提到的发展历史做一个整合。美国私立大学,特别市人尽皆知的名校,大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它们从一开始建校,就有着极其深厚的自治制度渊源。这里的大学,是一个“学者的自由共和国”,在其中,教授自己管理自己的机构。无论事实怎样,这并不妨碍对“学者的自由供各国”和对大学自治的向往。他们立校的中心就是自由,就是以一个学校为本,以培养人才为本的伊甸园。而对比我国的民办高校呢?要做到自由连最著名、最具有竞争力的几所著名高校都不能够去行政化,更无法谈到民办高校的发展。一个学校要发展,硬件设施,软实力,师资,学生,是必须的四大要点。所以说,要想走出一条为学生、更为国家、未来创造效益的

8、学校,必定要先摆脱靠山也好,束缚也好的行政控制。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来看,去行政化不仅仅是说的那么简单。首先从我国的性质来说,我国实行的是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路线,其次,从历史原因来说,我国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民族劣根性很难改变。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人民构成本身就有着一种勇往直前的无畏自由感。所以,一句单纯的去行政化很难将各方面都照顾妥帖。其次,从两方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私立高校,不仅仅以其学费、捐助的资金进行运作,更有许多学校开始进行资本运作。可以说,资本运作在国内的金融业界都非常的不成熟,运行在民办高校中,更是天

9、方夜谭。但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发展来提取经验。比如,聘请著名的教授进行授课等等,这一点,今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尝试,虽然不是民办高校,但是希望他们在“实验”的同时,不要拿学生的未来做赌注。以上就是我对于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谈到的我国民办高校的社会条件的一些粗浅认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9页谷贤林:美国私立高等教育财源体系研究,载教育与经济,1999年第1期,第59-62页U.S.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10、,Integrate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ate System(IPEDS),(2003).李文成: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Cowley,W.H.Presidents,Professors,and Trustees:The Evaduation.of American Academic Government.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80.28第二章节试分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综述:本文主要从中世纪大学的起源和其当时和教皇、帝国所处的关系方面,对中世纪大学的模式做一个简要的背景分析。引言:中世纪大学产生

11、的背景,可以说是一部错综复杂的人类觉醒史。人类从猿,进化到能够独立行走、使用工具的人,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过去的数亿年进化中,人类走出了愚昧,而真正使人类进步的,是大学的成立,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一源起通常,欧洲中世纪的地点被定为公元476年。曾经非常强大的罗马帝国在野蛮势力的一波又一波的打击下走向灭亡。此后,尤其是意大利这片土地上仍然还不断上演着权利更替,不断演绎这战争与和平。黑暗中,一些修道院所散发出的儿星星点点的文化之光。由于修道院拥有若干能够读书写字的有文化的修道士以及主要培养神职人员的附属学校,承担起了教人读书识字、钻研古代典籍甚

12、至培养知识人才的历史使命。这是大学教学的一个最早的雏形,但是大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在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认为:最早的大学都是教师和学生聚集到一起之后自然地形成的。而作为欧洲最卓越的机构,大学所发展和传递的科学和学术的知识以及传递知识的方法,产生于普遍的欧洲知识传统,并且是这个传统的组成部分。于此同时,它形成的学术精英群体,其精神气质基于欧洲的共同价值观,超越了所有国界,甚至是种族。二与教皇、帝国所处的关系对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形成影响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当时在欧洲内最具有支配性影响的两大势力:教会(及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及皇帝)。没有哪一所大学不是依附于修道院、大教堂或主教团等大的宗教机构。在中

13、世纪拉丁语中,大学同时由“studium ”和“universitas”表示。前者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后者则表示行会组织,它保证高等教育机构的资质并行使其功能。在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活中,行会组织为基础和首要的现实。在此其中,教会对欧洲的影响不仅仅限于信仰层面,还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重要领域。对于社会生活的宏观和围观层面,帝国同样具有强大 的影响力。读过中世纪欧洲史的人就知道,中世纪黑暗的欧洲是两大势力相互斗争、妥协、斗争的过程。而在阿拉伯文明的兴起、十字军东征、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城市的而出现、古希腊文明的再发现等历史变迁后,西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大学,也经历了被教会、王权和市政当

14、局的期望相互矛盾的反应。这些社会势力,都希望从学术和科学知识中得到支持。政权和教会当然是希望巩固自己的势力;学生和教师们则希望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大学城的居民们,则想要通过知识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引用欧洲大学史的观点,教皇对大学感兴趣的原因有三个。其一,在各种各样的教团和学者们相互矛盾的信仰中,他们希望合乎理性的教义的地位得到加强;他们特别关注与开展一场反对扩张中的异端邪说的斗争。在这种意愿的继承上,学者们渐渐变成了红衣教主。这样以后,教皇们把大学当做是一种在他们直接的司法管辖和保护下,能够组织和控制学术,因而也能够处理教廷感兴趣的三项事物的机构。此后,学术机构的物质存在完全按依赖于教会

15、向他们的成员所发放的牧师薪酬俸禄。其二,大学颁发教皇认可的“通用教学资格证”。这个也就是现代“文凭”的雏形。对于以后的世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三,教皇让个别的大学毕业生乃至大学机构为他们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教皇学监制度,这些削减们自觉地维护教皇赋予大学的特权,以免受地方当局的限制和侵犯。同时,教皇也把在这个过程中就不自然的将教令和教义当做传播内容送向大学。而与帝国呢?中世纪,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国王们,和后来葡萄牙、奥地利、波西米亚、波兰、匈牙利等国的国王们效仿他们的王公贵族,期望他们在大学能够帮助自己建立和巩固管理制度和行政体制,以求战胜城乡贵族之间的离心力量。作为国家大学的模型,那不

16、勒斯大学在三百多年之后,成为广泛传播的大学组织模式。可以说,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不是偶然,而是人类开化智慧的光芒闪耀。尽管它在开始的时候像一个婴儿一样依附于黑暗落后的旧文明,但是在这根生锈的老柱上,最终盛开了灿烂的文明之花。中世纪大学是一个起点,一个人类走向光明的起点,从此以后,知识得以传播,智慧以几何数递增的形式在人群中不断上升。此后的几百年里,人类的发展得到了一个有效而又长足的进步,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大学承载了太多。参考文献: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商务印书馆,2010版瓦尔特吕埃格:欧洲大学史,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牛津英语大辞典(简编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H.De Riddder-Symoens: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H.Rashdall,The Universities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3 vols.,ed.F.M.Powicke and A.B.Emden(Oxford,1936;rerint,Oxford,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