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788948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三、测 量第 1 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2122 页例 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情分析】“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

2、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3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长 度 单 位 毫 米 , 会 进 行 毫 米 和 厘 米 间 的 换 算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3、练 习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2出示 1 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 1 厘米?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2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4、毫米的认识)【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出示例 1 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4 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2感知毫米。(1)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师:谁来说说 1 毫米有多长?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 1 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 1 毫米有多长。(2)师:我们知

5、道刻度尺上的 1 小格就是 1 毫米,那 2 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 毫米呢?5 毫米呢?13 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小结:尺上 1 小格就是 1 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3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2)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 1 厘米10 毫米。【巩固应用】1完成课本第 22 页“做一做” 。2画一条比 3 厘米短 5 毫米的线段。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床长 2( ) 桌子高 10( )从家

6、到学校 500( ) 橡皮长 30( )文具盒厚 4( ) 6 层楼房高 20( )【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10 毫米10 毫米1 厘米第 2 课时 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3教材第 23 页例 2、例 3【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了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教学“分米的认识”时,不再安排学生去测量课桌有多长,而是直接向学生介绍 10 厘米是 1分米,然后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对厘米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建立对分米的表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

7、探索的空间,注意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通过借助直尺的长度,感受并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分米,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尺子。【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分 米 , 知 道 分 米 与 厘 米 、 米 之 间 的 换 算 关 系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8、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1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一共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或手势比划出 1 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2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只蚂蚁长约 5( )一只长颈鹿高约 2(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生:一头大灰狼长约 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 厘米太短了。师:当一个长度比 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时,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探究新知】1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课桌的长

9、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来测量课桌的长。4(2)说一说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它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 10 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10 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 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 1 分米)2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通过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 分米中有 10 个 1 厘米)板书:1 分米10 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

10、子来比划出 1 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 米10 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3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 1 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 1 分米的物品。【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练习五第 36 题。【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 分米(10)厘米 1 米10 分米10 厘米(1)分米 10 分米1 米第 3 课时 千米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 26 页例 4【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

11、,将 1 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 1 千米有多长,并用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接着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 1 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学情分析】千米不像前面所学的其他单位长度可以看得见,比划得出来,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

12、】课件、情境图等。5【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千 米 , 知 道 1千 米 1000米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2谁能比划一下 1 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 1 分米、1 厘米、1 毫米的长度。3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北京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师:武汉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13、。(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课件出示例 4 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出下面的问题:图中场景同学们肯定不会陌生,但是你从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师: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km”表示。2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1)师:那么 1 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 400 米(注:仅以 400 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算一算,跑几圈就是 1000 米?(2 圈半正好是 1 千米)师:1000 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14、就是千米。板书:1 千米(公里)1000 米。全班齐读。师:1 千米等于 1000 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使人一听就明白?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2)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 1 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 1000 米?(1000 次)(3)现在你的脑子里有 1 千米的长度了吗?闭上眼睛,想象 1 千米的长度。3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去,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用米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 100 米,在 50 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看看

15、 50 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 100的直线距离,想象 2 个 100 米,3 个 100 米有多远10 个 100 米有多远,然后用平时走路的步数走完 100 米,确定走的步数和走时所需的时间,最后推算出 1 千米的步数及所需的时间,推想 1 千米大约有多远。4现在我们知道了 1 千米的实际长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巩固应用】6教材第 26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 1)1千 米 1000米第 4 课时 千米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

16、27 页例 5、例 6【教材分析】例 5 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例 6 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家到学校大约多远,积累估测活动经验,掌握估测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情分析】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 “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可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

17、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能 进 行 千 米 和 米 之 间 的 换 算 , 能 估 计 千 米 的 长 度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1讲故事。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输给了乌龟,心里不服气,总是想跟乌龟再比一次。一

18、天,兔子在路上遇到了乌龟,就拉着乌龟要比赛,可乌龟说:“今天我有事要做,不能和你比赛,要不我们比比今天谁走得远些吧。 ”兔子同意了。乌龟说:“我今天走了73000 米,你呢?”兔子说:“我走了 5 千米,我走的路程比你长,我赢了!”可乌龟听了,不服气地说:“我走的路程是 3000,而你才走了 5,怎么会是你赢呢?”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他们评评理吗?(他们用的单位不一样)那么我们要怎么帮他们比较呢?(把他们的单位统一起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 1 千米1000 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探究新知】1教学例 5。(1)计算 3 千米( )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想

19、法。汇报结果,师总结:3 千米3000 米,因为 1 千米1000 米,3 千米是 3 个 1 千米,就是 3 个 1000 米,所以 3 千米3000 米。(2)计算 5000 米( )千米。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总结:5000 米5 千米,因为 1000 米1 千米,5000 米里有 5 个 1000 米,就是 5个 1 千米,所以 5000 米5 千米。(3)归纳长度单位。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

20、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生: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 千米1000 米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2教学例 6。师:估计一下,咱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后找出更好的估计方法,再测量验证。课下练习: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巩固应用】教材练习六第 4、6、8、11 题。【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2)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3 千米(3000)米5000 米(5)千米第

21、5 课时 吨的认识【教学内容】8教材第 3132 页例 7、例 8【教材分析】例 7 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 1 吨有多重,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例 8 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材在认识吨时,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 1 吨的含义。【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要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目标】1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

22、知和了解吨的含义。3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会对吨、千克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难点: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认 识 吨 , 知 道 1吨 1000千 克 , 能 进 行 吨 和 千 克 之 间 的 单 位 换 算 巩 固 应 用 通 过 练 习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一起做

23、游戏,找些同学做相互抱一抱、背一背的游戏,猜猜对方有多重。比比谁猜得准。【探究新知】1直观感受 1 吨的重量。学生的体重有 23 千克、30 千克、25 千克、30 千克经历:请 25 千克的学生站上讲台,其他学生排队陆续抱一抱、背一背他,感受 25 千克的重量。师:想象一下,同时抱 4 个这样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生:太重了,抱不起来。师:1 个人重 25 千克,4 个这样的人重多少千克?生:254100(千克)。让 40 个学生站立,相互观望,感受 40 名学生的群体。9师:40 个人呢?生:25401000(千克)。师:这 1000 千克就是 1 吨。1 吨1000 千克师:想象 40

24、个 25 千克的学生同时抱起来,会是什么感觉?(1 吨太重了)小结: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通常会用到“吨”作单位。常见的有汽车、火车的载质量、用水量等。2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已知下面这些物体的重量,你能用吨说一句话吗?(课件出示)生:一头牛重 500 千克,2 头牛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袋水泥重 50 千克,20 袋水泥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桶油重 200 千克,5 桶油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一头猪重 100 千克,10 头猪重 1000 千克,也就是 1 吨。(2)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

25、的重量用吨来作单位?3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注意让学生说出推理过程)(1)常见的拖拉机载重 2 吨,也就是( )千克。生:因为 1 吨1000 千克,2 吨是 2 个 1 吨,也就是 2 个 1000 千克,所以 2 吨2000千克。(2)“t”是“吨”的国际单位制符号。有段路路口有一个限载重 5t 的标志,这个路口最多能让一辆载重( )千克的车通过。生:因为 1 吨1000 千克,5 吨是 5 个 1 吨,也就是 5 个 1000 千克,所以 5 吨5000千克。(3)当年曹冲称得大象是 6000 千克,也就是( )吨。生:因为 1000 千克1 吨,6000 千克里面有 6 个 10

26、00 千克,也就是 6 个 1 吨,所以6000 千克6 吨。【巩固应用】教材第 32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吨的认识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1 吨第 6 课时 合理分配方案【教学内容】教材第 33 页例 9【教材分析】例 9 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略,使学生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学情分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二年级就有接触,但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应10指导学生有序思考,让学生有条理地说说思考过程,体会“不重复、不

27、遗漏”在列举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列表格的方式,能够进行有序、合理的分配,以解决实际问题。2在对比观察中,能进行简单、有序的思考,体会有序才能不重不漏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有序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案。难点:列表格时有序、合理分配,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 境 导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导 探 究 探 究 新 知 掌 握 列 表 法 , 有 序 选 择 合 理 的 方 案 巩 固 应 用 会 用 列 表 法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课 堂 小 结 总 结 学 到 的 知 识 和 方 法【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

28、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货车 1 载质量 2 吨,货车 2 载质量 3 吨,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么安排能恰好运完 8 吨煤?重点词批画:恰好运完。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新知】1出示探究要求:独立填表,小组交流。师:在学习单的表格中填一填,怎样派车恰好能运完。学生先独立探究填表,后小组合作交流。学情预设:情况 1:派车方案 小货车(2 吨) 大货车(3 吨) 运煤吨数1 4 次 0 次 8 吨2 1 次 2 次 8 吨情况 2:派车方案 小货车(2 吨) 大货车(3 吨) 运煤吨数1 4 次 0 次 8 吨2 1 次 2 次 8 吨3 3 次 1 次 9 吨4 2 次 2 次 10 吨5

29、0 次 3 次 9 吨情况 3:派车方案 小货车(2 吨) 大货车(3 吨) 运煤吨数111 4 次 0 次 8 吨2 3 次 1 次 9 吨3 2 次 2 次 10 吨4 1 次 2 次 8 吨5 0 次 3 次 9 吨2.对比分析,概括方法。师:你更欣赏哪种写法?对比这几种写法,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呢?对比“情况 1”和“情况 2”:情况 1 只写出了装满 8 吨的情况,书写简洁,但不知道是否有遗漏,同时有碰运气的成分。情况 2 把所有情况都写出来,在其中找到满足条件的,不容易重复和遗漏。对比“情况 2”和“情况 3”:情况 3 看上去更有规律,列举的方案更清晰,能够保证不重不漏。3检验正误。师:检验一下,情况 3 中的方案 1 和 4 是否正好运完 8 吨?生:(方案 1)24308(吨)(方案 4)21328(吨)小结:在选择合理方案时,首先要有序思考。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安排方案。选择符合要求的方案形式。【巩固应用】教材第 33 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或学习方法,你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合理分配方案合理分配 有序思考,不重不漏派车 方案) 小货车 (2 吨) 大货车 (3 吨) 运煤 吨数)1 4 次 0 次 8 吨2 3 次 1 次 9 吨3 2 次 2 次 10 吨4 1 次 2 次 8 吨5 0 次 3 次 9 吨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