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实验室制取 H2 、O 2、CO 2 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 、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培养皿等。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 、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 电教设备:电脑、投影机、展示台、PowerPoint 软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
2、动 教学意图 复习实验室制取 O2 和 H2 的原理、装置、验证方法:(幻灯)氧气 氢气 原理 装置 验证 思考并讨论: 逐项完成。 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取 H2 、O 2的有关知识,为新做铺垫。 引入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一、 研究所制气体的反应原理 二、 研究制取这种气体的装置 三、 研究所制气体的验证方法 讨论、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验室制气体的设计思路。 一、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1.药品的选择:给出以下四种方案并演示大理石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硫酸、碳酸钠与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硫酸(用展示台提高视觉效果)2.反应条件:常温下 3.反应原理:讲解得出 CaCO3
3、+2HCl=CaCl2+H2O+CO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后得出最佳方案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渗透复分解反应的原理、书写规律。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以上其它方案不能采用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1) 不用稀硫酸的原因;(2)不用碳酸钠的原因;(3)不用浓盐酸的原因。 讨论、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 1. 发生装置的选择:投影三套,学生选择。 固-液不加热型 2. 收集装置的选择:投影三套,学生选择。 向上排空气法 投影 整套装置,指出所用仪器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复习仪器的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
4、项。 三、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 演示Flash 动画 分析得出结论 巩固旧知识 四、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投影 五个步骤及图片,引导分析。 学生演示 一学生按步骤操作,教师指导。 问收集满了吗?-引出(6)验满方法 分析得出操作顺序 培养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讨论总结 整合本课所授知识 投影课堂练习题、思考题,教师指导。 讨论完成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分发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 附 1:课堂练习 1、此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为什么?请改正? (1)_ (2)_ (3)_ (4)_ 2、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原理的比较
5、: 氧气:_,_. 氢气:_,_. 二氧化碳:_. (2)反应装置的比较: 收集 气体 制备 (3)检验方法的比较: 所制气体 验证 验满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附 2:思考题 3.将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加热可制得密度比空气小的氨气,它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氨水就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以上内容回答: (1)制备氨气应该选择与制_相同的发生装置;(2)用_法收集氨气 ;(3)验证氨气的方法是:_. 4、下图是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1)说说你怎样检查其气密性。 (2)某学生用这套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过了很长时间都没由集满, 原因何在? 附 3:检测题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6、( ) (A)石灰石和稀硫酸(B)碳酸钠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D)碳酸钠和稀盐酸 2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1)大试管(2)烧杯(3)酒精灯(4)集气瓶(5)长颈漏斗(6)带导管的双孔塞(7)导气管(8)玻璃片(9)铁架台(10)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制取 CO2 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下列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 (A)H2(B)O 2(C)CO 2(D)O 2 和 CO2 5.检验 CO2 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鉴别 H2、O 2、CO 2 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 (A)将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 )将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